1、甘肃省天水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二战后,西欧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以法、德为核心的西欧六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这揭示了欧共体成立的( )A经济根源B政治背景C文化动因D国际环境2某学者总结了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尤其是“七十七国集团”,以联合国讲坛为政治斗争的舞台,利用联合起来的集体力量,在维护发展
2、中国家的民族独立等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以上三者的共同作用在于( )A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B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C促进了多极格局的形成D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分化3“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4世贸组织建立和“911事件
3、”发生后,“单极世界”理论在美国学术界逐渐消退,世人开始以各种视角看待“多极化”的世界。这主要是由于( )A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分化与组合B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局势不稳C美国失去超级大国的绝对优势D“单极世界”理论的缺陷较多521世纪,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相互竞争的民族主义之路。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 )A美国建立的单极世界被打破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C新兴力量开始争夺霸权地位D“一超多强”的局面正被削弱6 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土地
4、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 B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C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7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反映出( )A商鞅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B土地私有制加速了贫富分化C汉朝政府积极推行商鞅之法D阶级分化的根源是土地兼并8以下各项最能够体现中国封建经济根本特征的是( )A“工商食官,政府垄断” B“耕织结合,自给自足”C“铁犁牛耕,以农为
5、本” D“精耕细作,家庭经营”9唐律规定:“城主无故开闭者,与越罪同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亦同城主之法。”唐大历十四年(780年)六月一日,唐代宗敕令“诸坊市邸(旅舍)店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楼阁临市人家,勒百日内毁拆。”据上述材料可推断出唐代的“市”( )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依然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原有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ABCD10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
6、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11有学者认为:唐之王仙芝冠以“天补平均大将军”之名,宋之王小波起事时从“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为号召,明之李自成亦以均田姐免根”为号召,清季之粤匪则收田亩制度为蛊惑固非然也。古代农民起义的这些诉求集中反映出( )A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社会稳定 B统治者“不抑兼并”使经济严重衰退C土地兼并导致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土地私有制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12明朝开国、铸造铜钱、发行“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到洪武末年,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皆以金银定价,禁而不
7、止。政府也开始在一些地方“田赋折银”和“徭役折银”。这一变化表明(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B民间推动朝廷政策调整C政府降低赋役征收份额D钱钞造成交易定价困难13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14明朝前期,银、钱、钞三币兼用;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逐渐发展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D赋役
8、体制发生变化15初唐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日夜描写了唐都长安城元宵节的盛景,“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中唐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则有“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的诗句,描写了扬州城的繁华,这反映了唐朝( )A商品种类的丰富 B诗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城市管理的变化 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16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洒家”“农家”“医家”等相
9、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说明宋代( )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 B世俗化的倾向加强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 D民间行为影响皇权18英国传统体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大街小巷中斗牛、斗狗、斗鸡、足球、拳击等活动都是寻常之事。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议会开始颁布如虐待动物法、城市警察法等法律来禁止血腥暴力活动及街头巷尾聚众游戏。这一变化说明( )A群众对政府政策的广泛认同B立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C国家干预经济推动社会转型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文明建设19“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有能力像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而且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的牲畜,特别是
10、用于运输和耕种的马和骡,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导致新旧大陆间经济互补而和谐发展 B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面貌C使美洲人口迁移造成旧大陆人口激增 D并未给美洲造成致命打击和巨大破坏20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A美国金融的崛起B荷兰商业的繁华C英国科技的先进D殖民霸权的更替21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
11、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产生22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23“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
12、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A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B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C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24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经过工业革命,工业重心逐渐向北部推移。兰开夏成了棉织业的主要中心;苏格兰也出现了以格拉斯哥为中心的新工业区,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兴工业城市也日益发展起来。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A加快了城乡经济发展 B拉大了各地经济差距 C导致传统经济的衰落 D改变了经济地理面貌25“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
13、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50分。第26题14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4分)26阅读材料。材料一 在周礼中,借贷被称为“贷”“取予”“同贷财”,反映借贷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贷材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须立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
14、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材料二 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厉,不免举贷逋欠。”他在另一奏疏中说。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货业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
15、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民借贷“常态”现象形成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间农业借贷的影响。(6分)27.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材料二 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16、,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目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
17、黄皮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国家要“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背景及原因。(7分)(2)材料二 反映了建国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5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6分)(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4分)28(14分)马克思说:世界史不是从来就有的,世界史是世界各区域的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阅读材料: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
18、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虽然欧洲人从1500年至1800年的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了最多的利益,但这绝不能证明他们是近代早期世界事务的主宰者。但同他们的祖先相比,他们确实在世界事务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努力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1500年至1800年的全球化进程中所做的“努力”,并分析其对世界市场和人类文明的影响。天水市一中2018 级2020-202
19、1学年度第一次考试试题历 史(文科)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5 AABAB 6-10 DBBDD 11-15 ABBAC 16-20 CBDBD 21-25 DBBDD26.(14分)(1)特点:历史悠久;讲究规范、诚信;受政府监管。(3分)(2)原因:自然灾害严重;繁重的苛捐杂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政府赈灾救济能力有限;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5分)(3)影响:民间农业借贷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民间资金渗入农业生产领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其实质是阶级剥削,是富农兼并土地的重要手段和小农破产的重要原因。(6分)27.(22分)(1)背景:战
20、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原因: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7分)(2)方针:一边倒。出发点:打破美国外交封锁;巩固新生政权;推动经济建设。(5分)(3)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力量:欧共体(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6分)(4)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应对: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4分)28.(14分)努力: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从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传播文明。(4分)对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或答“使世界市场出现雏形”)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初具规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孕育并逐渐成熟(或答“世界市场初步形成”)。(6分)对人类文明:促进了欧洲和“新世界”间的文明交流;(答到促进“物种交流”或“人口流动”)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