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一开年摸底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费孝通将传统中国概念化为“乡土中国”,源于他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观察。但是,他没有给出一个关于乡土中国基
2、本特征的架构。在我们看来,乡土中国的特征可以从农民与土地、农民与村庄的关系梳理出,因为人的行为与制度规则嵌于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与村庄的关系之中。 乡土中国的根基是农本立国。农业始终在传统经济中占绝对比重。据麦迪森估算,到1890年时,农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8以上,农业部门使用了全部劳动力的4/5。80%左右的耕地用来种植粮食,粮食生产一项占到经济总产值60%。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约束增强,传统农业通过经验技术的累积性改进和制度演化,实现了“长期的自我维持”,伴随公元813世纪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粗放式旱地农业转变为精耕细作水稻农业,支撑传统农业高产的主要因素得以奠定。传统中国的农业不仅
3、支撑了15世纪以后400年间的人口增长,也使得人均生活水平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都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并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费孝通,1998)。悠久的农业文明滋养和催生了如此庞大的人口,也使以农为本的帝国秩序得以维系并强化。中国明清6个世纪间,尽管土地生产率不断提高其间粮食产量的增长有一半归于土地单产的提高,但劳动生产率却不断下降,陷入所谓的“高水平均街陷阱”由于无法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前现代增长实质上成为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黄宗智,2000)。 来自土的束缚还造成一种无法从土中挣脱的结构。就城乡关系而言,传统
4、中国社会中的城市最主要的职能是行政与军事,所要管理和预防的恰怡是广大农村社会及有可能从中孕育出来的农民抗争。城市拥有的商业功能主要是基于农村一层层向上集聚而成的中心市场。传统城市的城内以及周边由居民耕种的农田与菜园包围,很多城市居民本身就是在农村地区拥有土地的城居地主,他们并没有真正离土而居,依旧处于与乡村社会类似的宗族与村落组织网络之中(施坚雅,2000)。换言之,传统中国的城市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独立于农业文明的“城市文明”,依然是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长期困扰转型的城乡关系也出现政变,一些新的特征巴经显现,且在城乡中国阶段越来越明显。在城乡中国阶段,要矫正单纯城镇化
5、导向的公共政策。相当长时期的一个误区是,将城镇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目标,以为城镇化能带来乡村问题顺其自然的解决。事实上,单向城镇化的结果不仅导致大量的城市病,而且导致乡村问题加剧。城乡中国阶段的公共政策必须以城乡平等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消灭乡村为结果,只有城乡的平等发展才能实现城乡两个文明的共生、共融、共荣。将城乡中国而非城市中国作为一个阶段,將允许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生产要素在城乡有效配置,这样更有利于抵达城市中国。 中国已经向乡土中国告别,已经处于城乡中国阶段,但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历经结构进一步深化和二元体制的障碍解除,实现中国的结构现代化和伟大转型。 (摘编自刘守英、王一鸽从
6、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材料二: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晏阳初、梁激溟、费孝通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理论建构的高潮,推动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复兴。尤其是费孝通较早发现并指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特征,后来成为指导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经典理论。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和社会运动先后实践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合作化、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不同时期的土地所有和经营形式,彻底重塑了中国传统乡村内部的阶层结构。20世纪末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及精准扶贪战咯使中国传统乡村外部基础条什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
7、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会促使乡村由内而外地实现实质内容与建设形式的有机统一,整体进入乡村建设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转型。 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主要围绕如下三个领域展开研究。一是人才要素论。学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要引能干人、留年轻人、聚有钱人;或是培育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提升其政治建设能力、经济建设能力;或是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二是产业推动论。郭景福、赵奥提出,应以乡村旅游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吴忠军等结合资源禀赋理论总结了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的“龙脊模式”;王林生认为民族地区要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三是整体
8、布局论。李忠斌、陈剑认为民族地区走特色“村寨镇化”道路;徐俊六提出边疆多民族地区“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的路径;杨华因此指出乡村振兴要视东中西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而有不同的模式,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以东部地区的乡村发展经验来硬套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人才、路径、布局等方面皆有启发,但有两点关注不够:一是虽有学者提出以美丽乡村来推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但对美丽乡村建设时代延续性考量不足;二是从整体乡村建设来看,欠缺过渡与街接,致使乡村振兴选择的“点”与区域布局的“面”之间关联较弱。 (摘编自谭志喜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1.下列对材料
9、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6个世纪间的土地生产率不断提高,达成高水平均衡发展,但劳动生产率却不断下降,实质上成为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B.梁漱溪、费孝通等人掀起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理论建构的高潮,其中费孝通的一些理论成为指导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经典理论。 C.1949年后,我国经历了土地私有制、合作化、包产到户等不同时期的土地变革和社会运动,十九大后我国乡村社会将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D.赵奥认为应以乡村旅游助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走有特色的“村寨镇化道路,促进“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0、受士地资源日益短缺、经济中心南移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式旱地农业逐渐向精耕细作的水稻衣业转变。 B.传统中国的农业支撑了15世纪以后400年间的人口增长,使人均生活水平维持稳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束缚。 C.传统中国的城市成为乡土中国的组成部分,而如今的中国己经告别了乡土中国,处于城乡中国阶段。D.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步伐,实现乡村振兴,可以从路径、布局等方面人手,其中整体布局最为重要。3.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记述,乾隆时,“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清代以来,大批地主开始城居,成为一
11、种时尚。 B.对于自己三十年代的田野调查止于乡村而未能涉区城镇,费孝通先生心存遗憾,后来曾解释说那是因为当时他缺三研究城镇的条件:“一是时间不够用,三是我一个人单干不行。” C.周礼考工记提出“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工具”,在其中暗示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 D.宇文恺建都前考察了南朝的建康故城,建立新都名大兴城,至唐朝开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唐长安的城市制度与布局影响到了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的建设。4.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二段的论证思路。(4分)5.上述材料对当下推进乡村振兴有何启示?请简要概括。(4分)(二)现代
12、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6-9题。 蒯记煎包 白龙涛 (甲)煎包有肉不在皮上。 这是蒯记煎包铺老板李大个的口头禅。用他的话说,这句话包罗万象,意思深着哩。铺里的煎包也的确如此,陷大皮白,焦酥多汁,用筷子拦腰夹起,往嘴里一送,汤汁滋出,再呷口豆粥或胡辣汤,立时,眼里、舌根、心窝里就都润了。 蒯记煎包铺,,仄在虞城马牧市场一角。陈设简陋,搭个棚子,挂了一面印有“蒯记煎包铺”的喷绘布招牌。顾客多为装卸工、商贩、匠工等。煎包好吃,顾容多得挤不下,凳子不够,就蹲在地上吃,火着哩。 蒯记煎包用料考究,选用当地黄牛腱内,手剁馅,配上32种香料,反复用手打馅半小时,肉馅起筋,腌俩小
13、时,再包。李大个擀皮,快,似有叠影,裹馅,捏成元宝状,码在木屉。待火候到,一抖木屉。煎包如士兵列队整齐排开,间隙一致。焦香起,灌入面糊水,盖上锅盖,兼得水煮油煎之妙。焦香再起,翻个,改文火细烤。汤尽,以细嘴油壶绕水煎包根底注入明油,煎至起焦壳、馅大皮白的煎包,就好似按捺不住的白胖娃蛙,要跳出锅外玩耍。 煎包出锅,一个是一个,每个煎包都有一圈黄焦酥香的嘎渣儿。每天煎包卖完,光是嘎渣就有几大碗。街坊四邻讨来做馅,包包子吃,香。老板李大个,九岁随母亲逃荒到虞城。母亲病故,蒯记煎包铺老板蒯良才收留了他,让他在店里打杂,混点残羹。蒯良才无子嗣,死后,把煎包铺撇给了李大个。李大个披麻戴孝摔老盆,丧事从简。
14、街坊四邻说李大个没良心,李大个不辩解,心说:(乙)煎包有肉不在皮上。二月初三,是蒯良才的忌日。每年的这天,蒯记煎包铺都要免费摆一天“煎包席”。头天晚上发面,子时调馅,天不亮,整个虞城就飘满了煎包的香味儿。蒯记煎包铺人满为患,白皮、焦底、大馅,饱盈盈、鼓腾腾、支棱棱、热乎乎,一锅锅、一碟碟,敞开吃,管饱。黄河发大水那年,蒯记煎包铺就连着施了六天的煎包。被大水冲毁了家园的穷人,一顿热气腾腾的煎包,就让他们心气儿重新泛腾起来。人们都赞李大个仁义,县里还送来了牌匾。 李大个说:(丙)煎包有肉不在皮上。他将牌匾丢在了杂物间。 年纪大了,手脚越来越拙,李大个就把儿子们召回家,开了个家庭会议。他哽咽着讲述了
15、蒯记煎包的历史和蒯良才的恩情。但无论故事有多感人,大儿子二儿子始终低头不语他俩事业蒸腾,怎能看上煎包这行当?眼看着这门手艺就要失传,突然,老三扑通跪地,说:爸,我来接班吧。老三打小顽劣,邪性。李大个闭眼不吭气。老三明白父亲的顾虑,说:煎包有肉不在皮上,放心吧爸。李大个心里一热,沉默片刻,说:毁了“蒯记煎包”的招牌,我敲断你的狗腿。老三脑瓜活泛。这两年,抖音和快手火得一塌糊涂,老三就拍段子做直播来推广店铺,“蒯记煎包铺”一下子成了“网红店”,全国各地的粉丝都纷纷来打卡品尝。他广招店员,扩大店面,购置智能煎包设备,把“蒯记煎包铺”经营成了大饭庄的样子,还注册公司开放了加盟,分店开到了亳州、永城、宿
16、州等地。 今年的二月初三,李大个换好衣服,携老伴儿早早地往店里赶。店里热闹异常,除了一波一波吃煎包的客人,各路网红也各显神通。省电视台舌尖上的平原摄制组也架上了拍摄设备,导演粗门大嗓地指挥着各路人马。台里要求这期节目要与“传承”有关,导演怎么拍都不满意,心里正着急窝火哩。今年的二月初三,李大个换好衣服,携老件儿早早地往店里赶,店里热闹异常,除了一拔一拔吃煎包的客人,各路网红也各显神通。省电视台舌尖上的平原摄制组也架上了拍摄设备,导演粗门大嗓地指挥着各路人马。台里要求这期节目要与“传承”有关,导演怎么拍都不满意,心里正着急窝火哩。 李大个挤进人群,看到店铺正厅悬挂着自己的大幅相片,下面一行鎏金大
17、字:蒯记煎包创始人。李大个气恼,用拐杖隔着人群捅了捅忙得热火朝天的老三。老三回头,喊了一声爸,人群瞬间静了下来。导演一激灵,冲摄像打了一个“OK”的手势。李大个指着相片说:换下来,把你老蒯爷挂上去。老三未动,李大个说:法规天理不能乱,换。走进后厨,李大个又发现馅里出水结疙瘩,厉声道:馅,打的时间太短,重打。老三说:今天客人太多,馅跟不上,就少打了一刻钟。李大个说:一秒都不能少,客人嘴里有乾坤,再说,你老蒯爷在天上看着咱哩。拍摄快结束时,导演将话筒对准了李大个:老先生,您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传承?四李大个躲着摄像机说:(丁)煎包有肉不在皮上。 导演似懂非懂,但他心里明白,这是他拍得最满意的一部纪录
18、片。6.下列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插叙蒯良才收留李大个大并传店给他的事情,为后文李大个让老三更换蒯记煎包创始人照片的情节埋下伏笔。B.李大个在选接班人的候,听到三儿子说出那向他常说的口头禅。“心里一热”,相信老三一定能够把煎包铺经营好。C.小说充分利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换下来”“重打”“一秒都不能少等话语表现出李大个重事实、讲诚信的特点。D.电视台导演来到蒯记煎包铺拍关于“传承”的纪录片,他认为摄像师在李大个到来后拍下的镜头是最让他满意的。7.对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煎包有肉不在皮上”这句话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这句话是李大个的口
19、头禅,因为这句话相当于煎包铺的广告与承诺,他铺子里的煎包就是“馅大皮白,焦酥多汁”,,由此可证李大个所言非虛。B.乙处是李大个从简地办了蒯良才的丧事,被邻居指责没良心时的想法,他认为真正对得起蒯良才的不是给他办个风光的葬礼,而是经营好煎包铺。C.丙处是县里为表扬李大个施煎包鼓民心的做法送来牌匾时李大个的话语,表明他不是为了得到表扬才施煎包,只是希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D.丁处是李大个对“什么是传承”的回答,他认为真正的传承就是把蒯良才做煎包的手艺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不容偷工减料欺骗顾客,做人、做煎包都要如此。8.小说第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李大个做煎包的过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9.这篇小说
20、的语言既质朴又生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日:“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益长陵一抔士,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
21、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救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负将来之戒!”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负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态群臣
22、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中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日:“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
23、“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B.大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真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大后每屈意从之/C.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大后每屈意从之/D.大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马|廷争大后/每屈意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信于人”的“信”
24、是相信,与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含义不同。B.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纪大了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C.宿直,就是值班。古代官署在休沐之日和夜间为了应对突发事变、守护机关和处理紧急公文,多有一套轮流值班的工作制度。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其所育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仁杰秉性耿直,敢于据理力争,甚至有时当面顶撞高宗和武则天,武则天也常常能接受他的意见,甚至迁就他。B.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要出使远方,但他的母亲年老病弱,狄仁杰就向长使蔺仁基提出请求,要求自己代替他去。
25、C.狄仁杰断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误伐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罪不该死,于是皇帝立即赦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D.狄仁杰做官的时候,十分重视提拔人才,可谓不拘一格,他所举荐的张柬之、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人,都成了著名臣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向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必欲曲救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2)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14.范仲淹评价狄仁杰:“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意思是,像岩石那样高峻伟岸而能担当其重任的人,只有狄梁公这样的伟人。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问读(本题共2小题,
26、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狂夫 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合翠风含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篠:小竹,细竹。裛:同“浥”,沾湿。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须“沧浪”呢?B这是一个斜风细两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
27、,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C.领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其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D.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16.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向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 , ”两向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表达了对论陷区人民己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3)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
28、是为了学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他并不是一位农民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 望着一片光秀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決心:“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已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但改变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但是他_ ,放下曾经的特殊身份,拜专家为师。学习植树防沙的知识。此外。他还通过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
29、,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等多种形式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到处奔波。在荒山上,张连印_,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带头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心情很差。在失败的打击下,他没有灰心,而是_,及时总结,又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植树方法。 (1)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四年多的含辛茹苦,四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2)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向。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
30、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排比的修群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随着手环和微信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刷步数”,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有氧训练。但必须提配大家的是,我们在微信朋友圈晒的步数大多是指手机记录的步数,通常来自手机、手环上的内置传感器。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这样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 。只凭借步数不一定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通常理解的每天一万步, 。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运动对健康
31、的增益,在很大程度上足依赖于运动强度的。如果你步行的强度很低并不能引起身体良性的应激反应。一般而言,走一万步消耗的热量大约在240至300千卡路里。这一万步的数字看起来很美,能不能达到实际热量的消耗却不一定。一般来说,要不间断行走30分钟以上,对健身才更有效。因此,步行和其他远动一样, ,才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21.下列向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是散文大家,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B.大家要坚定信念,一定能够战胜疫情。C.作为大家闺秀,早年的李清照生活无忧无虑。D.李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醒大家不要打瞌睡。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32、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写,也是老师跟学生谈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入帖、出帖是学习书法的两个专用词。入帖,主要指通过以某一家、某一帖为范本的临摹学习,从生硬到熟练,再逐步掌握范本b的笔法、笔法、字法、章法以及神采。出帖,则是在入帖基础上,将所学之物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不拘泥于范本技法,书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入帖和出帖是学好书法的重要阶段,明末清初大书画家王铎说:“书法之始地,难以
33、入帖;继地,难以出帖。”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 年高一开年摸底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B【解析】A 项,“达成高水平均衡发展”错误,原文表述是“陷入所谓的高水平均衡陷 阱”;C 项,“十九大后我国乡村社会将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错误,材料二原文表述 是“整体进入乡村建设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转型”;D 项,“走有特色的 村寨镇化道路,促进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同共治”张冠李戴,“走 有特色的村
34、寨镇化道路”是李忠斌等人的观点,“族际整合、经济转型、文化交融与协 同共治”是徐俊六的观点。故选 B。 2.D【解析】“其中整体布局最为重要”无中生有。故选 D。 3.A【解析】A 项,关于城居地主的表述,可以体现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B 项,体现的是 费孝通的研究没有涉及城镇的原因;C 项,体现的是传统中国城市的特点;D 项,体现的是 中国城市对其他国家城市建设的影响。故选 A。 4.材料二第二段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总述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 兴具有重要意义,再分论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一是人才要素论;二是产业推动论;三 是整体布局论,最后总结这些研究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启示,并指
35、出两点不足。(每点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5.不可将城镇化作为唯一目标,应着力解决可能出现的乡村问题,实现城乡平等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关乡村社会改良、乡土理论建构等传统乡村社会研究,可以从人 才、路径、布局等方面指导乡村建设和振兴。乡村振兴需考虑时代延续性以及过渡、衔 接问题,加强乡村振兴选择的“点”与区域布局的“面”之间的关联。 (答出一点给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能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B【解析】B 项“心里一热,相信老三一定能够把煎包铺经营好”分析错误。从文中“沉 默片刻,说:毁了蒯记煎包的招牌,我敲断你的狗腿”可知,李大个对老三并不十分
36、放心,所以在言语上有所警告。故选 B。 7.A【解析】A 项“因为这句话相当于煎包铺的广告与承诺,他铺子里的煎包就是馅大皮 白,焦酥多汁,由此可证李大个所言非虚”分析错误。李大个的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 代表着他的处世原则,只重实际,不重虚名,并非实指他所卖的煎包。故选 A。 8.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如“李大个擀皮,快”“裹馅,捏成元宝状,码在木屉”“间隙 一致”等内容突出李大个做煎包技术娴熟、手艺好的特点。(或者:“用料考究”“选用当 地黄牛腱肉,手剁馅”“反复用手打馅半小时”等内容有助于刻画李大个为人诚实的性格 特点。)为后文埋下伏笔。“手剁馅”“反复用手打馅半小时,肉馅起筋,腌俩小时”等
37、内容为后文指责老三打馅偷工减料埋下伏笔。有助于突出主题。“用料考究”、制作步骤 复杂等内容,有助于突出做人注重内里、不图虚名的小说主题。(每点 2 分,共 6 分,意 思对即可) 9.(1)质朴:口语化(生活化),如“意思深着哩”“我敲断你的狗腿”等透露着浓郁的 生活气息。 (2)生动:使用短句,如第段“铺里的煎包也的确如此,馅大皮白,焦酥多汁,用 筷子拦腰夹起,往嘴里一送,汤汁滋出”,生动地写出吃煎包的过程;使用叠词,如“饱 盈盈、鼓腾腾、支棱棱、热乎乎,一锅锅、一碟碟”等,形象地写出煎包的样子及出锅的 过程;运用修辞,如“煎包如士兵列队整齐排开”,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煎包 在锅中整齐
38、排列的状况。(答出第一点得 2 分,答出第二点的任意两点得 4 分,共 6 分。 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语文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10B【解析】“常”修饰“谓”,状中关系不能断开,排除 CD;“常谓之国老而不名”表意 完整,“仁杰好面引廷争”表意和结构都完整,其后断开,排除 A。故选 B。 11C【解析】“值班”错误。宿直,是夜间值班的意思。故选 C。 12C【解析】“于是皇帝立即赦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错误。根据原文,狄仁杰上奏说二 人罪不该死,皇帝生气,然后狄仁杰又以汉文帝和张释之的典故劝说皇帝,而且文中说“上 怒稍解”,没有提及皇帝立即赦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故选 C。 1
39、3(1)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远地带,给忠贞 的人作为将来的警诫。(“曲赦”,曲意宽赦;“弃”,这里是流放;“忠贞”,忠贞的人。关键 点各 1 分,句意 1 分) (2)当时朝廷正在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应该治罪的有六七百家,登记没收家产入官府充 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督促豫州方面执行判决。 (“治”,惩治;“当坐者”,应该治罪的;“趣使”,督促。关键点各 1 分,句意 1 分) 14不徇私枉法,为了维护公理,敢于犯上直谏。忠于职守,宅心仁厚,宽以待人。 为国举贤,不存私心。(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
40、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 陵上的柏树,按照罪责法令应当除去官吏名籍,唐高宗却特意命令将他们处死。大理丞太 原人狄仁杰上奏道:“这两个人的罪责不应当被处死。”唐高宗说:“权善才等砍昭陵柏树, 我不杀了他们就是我的不孝。”狄仁杰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唐高宗满脸怒色,命令他出去, 狄仁杰说:“冒犯陛下的威严,直言强谏,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很难做到的。但我认为如果 遇到桀、纣固然会很困难,而如果遇到尧、舜这样的仁君却很容易做到。如今依照法令不 应当被处死的人,而陛下却执意要处死,这样一来,就会让法律失去取信于人的根本,那 么人们以后将何所依从呢!汉朝张释之曾说:假如有人盗取高祖长陵一抔土,那么陛下
41、将 如何处分他呢?如今因误砍一棵柏树而将两位将军处死,那么后代会怎么看待陛下!我 之所以不奉诏执行陛下的命令,是唯恐让陛下陷落到无道的境地,也是害怕无颜去九泉之 下见张释之的缘故。”(听他这样一说,)唐高宗的怒气才稍微消了一点。起初,狄仁杰担任 并州法曹一职,同僚郑崇质本应出使遥远的地方。可是郑崇质的母亲年迈多病,狄仁杰说: “他母亲的情况如此不妙,怎能再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呢!”随即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 他代替郑崇质担当出使的任务。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仗恃皇帝的恩宠而滥用权力, 朝中文武百官对他畏惧有加。狄仁杰上奏揭发他的奸恶行径,并请求将他移交司法部门查 办,唐高宗特地将他赦免。狄仁杰
42、说:“尽管国家缺乏优秀人才,可是难道缺少像王本立这 样的人吗!陛下为什么要爱惜罪人,从而使王法得到损害。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 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远地带,给忠贞的人作为将来的警诫。”王本立最终被治 罪。朝廷上下从此严肃而有法度。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朝廷正在惩治越王 李贞的党羽,应该治罪的有六七百家,登记没收家产入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 督促豫州方面执行判决。狄仁杰向上密奏道:“他们都是受牵连的,我本打算奏明皇上,可 是似乎有为叛逆的人申辩的嫌疑;可是知而不言,又深恐违背陛下仁爱怜悯的本意。”太后 因此特地原谅了他们,将他们全都流放丰州。武则天十分信任和器重内
43、史梁文惠公狄仁杰, 众大臣没有哪一个可以与他相比的,她时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也 习惯于当堂直言强谏,而武则天也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尽管在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从不 在意。狄仁杰曾经随从武则天巡游,途中忽然遇到大风,将狄仁杰的头巾吹落在地,他的 坐骑也因此受惊而飞奔不止,武则天于是命令太子追上惊马,抓住马的笼头并将它拴好。 狄仁杰多次以年老多病为缘由向太后提出回家养老的请求,武则天每次都拒绝了。每当狄 仁杰入朝参见的时候,武则天还时常阻止他行跪拜礼,她说:“每当看见爱卿行跪拜大礼的 语文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语文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时候,朕的身体也会痛。”武则天还
44、免除了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他的同僚 们说:“如果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就不要去烦扰狄公。”辛丑,狄仁杰去世,武则天痛哭流 涕,说:“朝堂空了!”从此以后,朝廷一遇到大事,如果百官决断不了,武则天就会叹息 道:“老天为什么要把我的国老这么早夺走呢!”武则天曾经询问狄仁杰道:“朕想要得到一 位贤士委以重任,您认为谁最合适呢?”狄仁杰回答道:“如果陛下想要的是学识渊博的才 俊,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最佳人选。如果陛下一定要找卓尔不群的奇才,那就非荆 州长史张柬之莫属了,此人虽然年迈,但的确是块当宰相的料。”武则天随即擢升张柬之为 洛州司马。过了很久,终于将他升任为宰相。狄仁杰还曾经向武则
45、天举荐了夏官侍郎姚元 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都成了唐代的名臣。有人对狄仁杰 说道:“治理天下的贤能良将,全都出自您狄公的门下啊。”狄仁杰回答道:“引荐贤良是为 了国家的利益,并非为了一己私利啊。” 15.D【解析】D 项,“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错误,原文“自 笑狂夫老更狂”一句是作者自嘲,而不是世俗人耻笑他。故选 D。 16.(1)写出了“狂夫”生计潦倒却仍能赞赏自然景物之美,刻画了潦倒穷愁中“疏放” “自笑”、消愁遣闷的狂夫形象,表现了狂夫疏狂和贫贱不能移的精神。(2)反衬(乐景 写哀情)。前两联描写了赏心悦目之景,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
46、叶,明净悦目,细 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后两联写的却是忍饥挨饿、濒临死亡的 可悲可叹之事,反差鲜明。(每点 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7.(1)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每空 1 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示例:不耻下问 身先士卒 重振旗鼓(每空分,不是成语不给分) 19.示例: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他到处奔波,走访部队老战友,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 政策,又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分) 20.两组排比句,分别展现了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的经历和感受,以及所取得的丰硕 成果;(2分)两组排
47、比句,句式整齐一致,节奏感强,第一组极尽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 造林的艰辛程度,第二组则具体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2分) (共分,意思对即可) 21.B【解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大家”是代词,但不限定范围,与 B 项用法相同。A 项“大家”理解为大方之家;C 项 “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D 项“大家”为代词,指代 内容有一定范围。故选 B。 22.示例:不是真正有效的步数 并没有将运动强度考虑在内 只有保证足够的强度 和运动时间(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23.【解析】材料提到了与书法相关的两个专用词:入帖,出帖。入帖是学习模仿的过程, 出帖是自我创新的过程。入帖和
48、出帖是学好书法的两个重要阶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正像书画家王铎说的“书法之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这里要求考生联 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考生可重点围绕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进行 辩证思考。 参考立意: 1.有效模仿,高效创新。 2.在模仿中创新。 3.在创新中模仿。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语文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即可酌情给分。 【评分参考】 满分 60 分,以 44 分为基准分,分五类划分作文档次: 1.一类文(60 分53 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 文体特征
49、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2.二类文(52 分46 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 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3.三类文(45 分38 分):部分偏离题意,中心松散,内容单薄,大部分材料不切题; 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病句较多。 4.四类文(37 分30 分):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文体 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错别字多。 5.五类文(29 分0 分):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阐发透彻、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得体有表现力且书写认真,能体现较高语文素养的作文要敢于按照一类文甚至是满分的标准赋 分。 2.没有标题扣 2 分,不符合相关基本文体格式扣 2 分。 3.错别字 1 字 1 分,不累计,上限 3 分。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不超过 2 分。 4.字数不足:600 字以上,每 50 字扣 1 分;600-400 字,35 分左右;400-200 字,25 分左 右;200 字以下,15 分以下。 5.抄袭:全篇抄,10 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 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五类文中酌情赋分。 6.完全是作文材料的扩展,不得高于 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