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检测【3年模拟】A组基础题组时间:45分钟分值:72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剌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A.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北京水资源非常丰富D.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答案A从材料“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达30余种”“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可以看出,元朝南北物资交流比较频繁,
2、A项正确;历代封建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北京的水资源状况,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内贸易的状况,D项错误。2.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A.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B.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C.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D.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答案A从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古代城市往往受政治军事中心转移的影响,一个王朝灭亡后,其都城亦随之凋敝,这说明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故选A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城市经济职能如何,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
3、料意在强调政治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而非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故D项错误。3.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A.实行不抑兼并政策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对外贸易高度繁荣答案C由材料“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可知,北宋城市设税务所负责税务事宜,这说明城市商品经济在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C项;不抑兼并是宋代的土地政策,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税率,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河沿岸商业发展情况而非对外贸易,排除D项。名师
4、点睛宋朝政府无法改变土地兼并的社会形势,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允许土地自由流通,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引发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4.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商品经济推动了城市繁荣C.守内虚外军事政策的实施D.消防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答案B本题依托生活情境,以史实为依据,
5、考查学生对古代经典文献记载的历史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题干反映了北宋消防队伍及设备的齐全,这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强化的必然要求,故选B项;材料内容是城市防火的专业职能,不是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排除A项;消防队伍建设与守内虚外的国家军事政策无关,排除C项;D项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现象的原因,排除。5.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几万人迅速增长到100多万人。这实质上说明了()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B.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C.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D.城市化进程加
6、快推动工业革命答案B材料反映的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即由农民转变成工人,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变了社会结构,B项正确;材料中的“移民潮”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城市,此举并不会促进农业近代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不侧重于圈地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6.城市名称1891年1901年1911年镇江135000140000184000苏州500000500000杭州700000350000宁波250000255000350000温州8
7、000080000100000上表为18911911年江南地区通商口岸城市人口(单位:人)统计表。据此可知()A.江南地区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B.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C.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瓦解加速答案A据表格可知,18911911年镇江的人口增长较快,苏州人口没有增长,杭州的人口数量大幅下降,宁波和温州的人口缓慢增长,这体现了该时期江南地区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该时期江南地区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性说明其经济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故排除B项;C、D两项材料均体现不出,故排除。7.有学者研究发现,唐朝城市道路功能单一,主要满足城市交通需要。到
8、了宋朝,城市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这种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B.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答案B由材料“到了宋朝,城市道路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可知,宋朝时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B项正确。8.下面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其中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A.传统封建势力的破坏B.工业革命的推动C.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D.农业经济的发展答案B材料中的BC段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
9、重不断上升,B项正确。9.据统计,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同期,法国、美国等国农村人口仍然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B.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答案B本题以特定时序下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考查考生有效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出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再通过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可知英国城市化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故选B项;材料是英国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不等于工业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产业
10、结构,排除C项;1851年德俄意已经开展了工业革命,排除D项。10.“(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秦朝修建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加强了全国的交通联系,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驰道的修建有利于巩固统治,而不是扩展了统治疆域,故B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故C项错误。11.下面是1881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
11、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千米)4171.22746.11042.41042.4占总里程的比重46.3%30.5%11.6%11.6%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的修建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答案C题中表格体现了由外国资本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里程占总里程的76.8%,由此可知答案为C。12.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答案B根据材料“北通
12、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边疆,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隋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D项错误。13.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和,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答案B由材料“德管的就是心,(医者)身心不和,无以扶正祛邪”可知,黄帝内经强调医者的医德,
13、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黄帝内经强调身、心、行三者的整合及对医德的重视,未探究万物的本原,没有体现蕴含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排除A项;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并不代表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且中医学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14.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数据的变化说明()年份人力车(辆)马车(辆)轿子(乘)马(匹)脚踏车(辆)机器脚踏车(辆)汽车(辆)公共汽车(辆)有轨电车(辆)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A.等级观念的根本变化B.生活方式普遍西化C.交通工具的进步显著D.
14、民众消费水平悬殊答案C由表格可以明显地看出,近代交通工具出现并得到发展,这说明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等级观念的变化和民众消费水平的差异,故A、D两项排除;B项“普遍西化”说法错误,故排除。二、非选择题(共30分)15.唐宋以来的城市发展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发达,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
15、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材料二晚唐以来商业中心兴起,至两宋而大盛,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们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汴京城市发展繁荣的表现。(5分)(2)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业
16、市镇发展的特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答案(1)表现:商业街繁荣,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金融业较为发达;城市交易市场规模扩大;涌现瓦子等娱乐场所;城市功能多样化。(2)特点:逐步形成镇级聚落;主要依托经济功能;处于交通交汇处;得益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行政功能增强;主要聚集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3)因素: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历史的积淀与传承;城郊一体化进程。解析(1)据材料一“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得出商业街繁荣,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据材料一“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
17、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发达,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得出金融业较为发达、城市交易市场规模扩大;据材料一“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得出涌现瓦子等娱乐场所、城市功能多样化。(2)据材料二“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得出逐步形成镇级聚落、主要依托经济功能;据材料二“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得出位于交通交汇处、得益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据材料二“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
18、予它们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得出商业市镇主要聚集在大型商贸城市的周边、城市的行政功能增强。(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的程度、历史的积淀与传承等。16.人类防治疫病的历史为当今各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祈祷和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促使罗马人相
19、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这一委员会被认为是一个“维护城市方便用水、安全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材料二1831年和1848年英国曾暴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从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
20、,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英国在疫病防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10分)答案(1)政府主导;立法保障;注重疾病预防;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预防疫病的需要。意义:有利于解决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了人们的观念进步,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解析(1)据材料
21、一“医疗条件的限制促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这一委员会被认为是一个维护城市方便用水、安全用水的机构”和材料二“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可得出政府主导、注重疾病预防、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据材料一“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和材料二“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可得出
22、立法保障。(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 1831年和1848年英国曾暴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从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据材料二“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可得出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预防疫病的需要。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可得出有利于解决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公
23、共管理水平;结合所学知识从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角度可得出推动了人们的观念进步,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B组提升题组时间:35分钟分值:61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19世纪初,在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据了6个。清代集市中心的总数则在4万个左右。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多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对外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繁荣B.隐含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C.商品经济的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受生产方式质变的影响较大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初,中国大城市、集市中心的发展程度较高,对外贸易中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反映了明清时期隐含向近代社会
24、转型的因素,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政策的调整,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我国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方式没有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农民就积极参与到市场体系中,集市连着城镇,城镇连着远处的市场,形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网络;而到了动乱时期,农民就会回撤与外界隔离,形成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对该学者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政治局势决定古代商业的发展B.古代的庄园经济仅存在于战乱年代C.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无法并存D.农民参与市场程度与环境紧密相关答案D题干材料表明在和平年
25、代,农民选择参与市场活动;到了动乱年代,农民则会选择退出市场活动。这说明社会环境与农民参与市场的程度紧密相关,故D项正确。政治局势可以影响商业发展,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故A项错误。在和平年代,也存在庄园经济,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可以并存于世,故C项错误。3.1864年,英国决定以优惠的利率贷款给地方政府,用以建造公共设施。曼彻斯特利用这一机遇,于1868年贷款购地建成了亚历山大公园及阿德威克绿地公园。在伯明翰,市议会也从私人地产主手中购置土地,建成卡霍普公园、阿斯顿公园以及阿德利公园。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发展B.城市的空间结构得以优化C.自由经济理论逐渐被抛弃
26、D.城市化进程出现逆转趋势答案B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环境遭到很大破坏。从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60年代,英国许多城市兴建绿地公园,这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的空间结构得以优化,故选B项。材料信息显示,英国政府在贷款利率上给予地方政府优惠,并非积极干预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当时英国盛行自由主义理论,故C项与史实不符;兴建绿地公园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D项排除。4.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间一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A
27、.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C.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答案C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突出对应用性的考查与落实。据材料可知,当时由于水质问题引发霍乱,政府开办市营自来水公司以解决问题,反映出面临公共事件危机时,政府承担起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消费问题,民众消费观念更新也就无从谈起,排除A项;19世纪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欧洲盛行,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内容与垄断无关,排除D项。5.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农村的
28、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等,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城市化进程的推动B.工业化水平提高C.国际市场的扩大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据材料“上海郊区农村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等,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可以得出上海城市化进程带动周围农村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直接得益于”不符,故均排除。6.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
29、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B.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答案B从时间“1844年”和“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可知工业革命后,公共图书馆的兴起适应了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故选B项;题干中所述及的“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设施,并没有说明其由国家力量举办,排除A项;文化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反映,但不能就此推断出“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排除C项;材料现象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需求,并非高等教育的结果
30、,并且在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排除D项。7.1983年,国家积极提倡发展集体和个体零售商业、服务业。于是个体商业户,特别是个体零售商业、饮食业和缝纫、修理、洗染、照相等服务业在各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一情况()A.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B.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C.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答案B据材料可知,城镇中各种私营行业的大量出现,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有利于缓解城镇的就业压力,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排除C项;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
31、内容,排除D项。8.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答案C 从材料信息可知,从1847 年到1974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河道法令 公共卫生法 大气清洁法 水资源 法污染控制法等法律加强环境治理,这主要表明英国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故选C 项。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根据题干中
32、的时间信息可知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发展对环境改善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民的环保意识,故D项错误。9. 右图反映了近代上海福州路拓宽后日益繁荣的景象。马路两边店铺林立,电车、自行车、人力车混杂通行。该图片可以说明()A.上海社会风貌已成完全西化之势B.传统衣食住行风格依然没有变化C.近代通讯工具电话、电报普遍使用D.电力技术推动了近代交通工具变革答案D材料只是反映出上海社会生活的一方面,不能说明上海风貌已经呈现出完全西化之势,排除A;B说法错误,排除;由材料不能得出电话和电报的使用情况,排除C;电车的出现及使用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推动了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D
33、正确。10.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中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A.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业C.晚清时期中国交通的发展丧失独立性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答案C结合所学及材料可知,材料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交通是在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说明当时中国交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列强的影响,丧失了独立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外国侵略客观上对中国近代交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业,B项错误;D项
34、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11.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详实的资料。材料说明()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B.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C.经济重心转移支撑医药学的研究D.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答案D本题以明代李时珍的事迹创设历史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选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体现了历史解释素养和唯物史观素养。由材料“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大量的药
35、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可知,本草纲目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分析与实证的方法以及市场机制,排除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经济重心的转移与医药学的关系,排除C项。12.“上海公共租界街市之繁盛,以南京路之江西路转角处为最,自晨七时至晚七时,各车往来,不绝于道,约计其次数,则电车450次,摩托车900次,马车1000次,腕车18000次,羊角车1000次。”材料表明上海城市交通()A.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B.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率先引进了近代交通工具D.呈现新旧并存的显著特征答案D根据电车、摩托车、马车、腕车、羊角车可以看出,近代上海交通状况呈现新旧并存的显著特征
36、,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错误。13.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立誓:“我在医神阿波罗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后世称之为“希波克拉底誓言”。这说明当时()A.神灵崇拜盛行B.医生职业要求较高C.宗教意识觉醒D.人文精神影响医学答案D据材料“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可知,希波克拉底立誓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希波克拉底维护病人的利益,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排除A项;材料仅是希波克拉底个人的
37、意志,而不是强调对医生的职业要求,也不是强调宗教意识,排除B、C两项。二、非选择题(共2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即有某种特定的不同于现代意义的卫生防疫观念。疫气致疫是中国传统医学一贯的主张,气被视为疾病的载体,它通行于各种解释之中,而它的特性导致人们认为它可以被躲避和抵抗,但无法通过公共手段加以消除。古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会采取施医送药、刊刻医书以及建醮祈禳等措施,但与“后世医学,重在治疗,偏差渐大”。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许多新的医学概念开始进入中国,一些与西方文明有所接触的精英人士强调和放大西方卫生知识和经验,国人的传统观念得
38、到了继承并被纳入到新的防疫认识体系之中。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防疫观念。1905年,政府成立第一个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科,专门负责防疫卫生等事务,卫生行政回归为国家主导。西方人发明了“种牛痘之法,种在皮肤,可以幸免”的防疫方法,在清末的防疫实践中也开始为官方所采用。摘编自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等材料三1910年底,中国东北暴发了规模庞大的鼠疫疫情。清政府在东北设立防疫局,并颁布内容广泛的检疫规则,剑桥医学博士伍连德担任防疫总指挥。他在进行了详细调查后,进行了中国现代第一例人体解剖,通过显微镜发现了鼠疫杆菌,并结合当地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
39、病人的临床症状等,推断出这是一种人传人的新型肺鼠疫。在政府支持下,他要人们戴上他设计的中国最早的口罩伍氏口罩,同时要求封城,严防铁路交通,实行病人集中隔离,实施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查验隔离制度。1911年3月,东北三省鼠疫全部消灭。这为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曾光等中国公共卫生(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从传统到近代防疫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应对东北鼠疫的措施和历史意义。(8分)答案(1)变化:由避疫到防疫;由个人行为转变成国家行政介入的公共行为;确立了清洁、检疫隔离和消毒等为主要内容
40、的防疫基本模式;将种痘等免疫行为纳入到防疫的范畴之中。(8分)原因:传统防疫观念的积极作用;西方卫生知识的传入与宣传;清朝晚期社会精英们的努力。(6分)(2)措施: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严格的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有效的隔离等;注重科学调查与医学治疗研究的结合。(4分)意义:有效阻止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开创了近代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为后世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分)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可知中国防疫观念由疫病只能躲避和抵抗,但无法通过公共手段加以消除,到近代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防疫观念,体现了由避疫到防疫,确立了清洁、检疫、隔离和消毒等为主要内
41、容的防疫基本模式;从古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到近代政府成立第一个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科,专门负责防疫卫生等事务,卫生行政归为国家主导,这体现了由个人行为转变成国家行政介入的公共行为;材料二西方人发明了“种牛痘之法,种在皮肤,可以幸免”的防疫方法,在清末的防疫实践中也开始为官方所采用,体现了将种痘等免疫行为纳入到防疫的范畴之中。第二小问,分析材料一、二可知古人面对疫病采取施医送药、刊刻医书以及建醮祈禳等措施,体现了传统防疫观念的积极作用;近代许多新的医学概念开始进入中国,一些与西方文明有所接触的精英人士强调和放大西方卫生知识和经验,体现西方卫生知识的传入与宣传;结合所学可知,其中还有清朝晚
42、期社会精英们的努力。(2)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可知清政府在东北设立防疫局,体现了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严格的制度;材料三“要求封城,严防铁路交通,实行病人集中隔离,实施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查验隔离制度”体现了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有效隔离;材料三中伍连德通过调查、解剖、分析案例等方式研究疫病,体现了注重科学调查与医学治疗研究的结合。第二小问,通过严格的隔离措施,有效阻止了疫病进一步传播,政府建立的相关机构与制度开创了近代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为后世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选择性必修2模块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
43、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丰盛的祭品,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农产品,这反映出古埃及农业的繁盛,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祭品大多源于农业生产,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古埃及的宗教信仰,B项排除。物质基础包括很多方面,丰富的祭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由祭品丰富就推断出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C项排除。2.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动物
44、、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表现有()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遍世界世界市场形成,贸易遍布全世界病毒的传播使美洲面临灭顶之灾新物种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活力A.B.C.D.答案D本题可用排除法。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欧洲和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和美洲开始有了贸易联系,但此时的贸易并没有遍布全世界,排除含的选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3.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逐渐探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使用农业机械
45、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这说明()A.国情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D.人地矛盾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答案A由材料可知,不同国情下产生了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类型,A正确。“唯一”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由科技水平所决定,排除C。人地矛盾只是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之一,排除D。4.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
46、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答案A能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的是遗留下的碳化植物种子和农具等,B项排除;传说不能直接作为史料,但可以作为研究民俗史、文学史等的重要史料,C项排除;炎帝的传说证明不了炎帝的真实存在,但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D排除,选A。5.“1761年,煤矿主布里奇沃特公爵在两位工程师的帮助下,建成英国第一条运河到19世纪初,英国大大小小的河流被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水运网。”据此可推知()A.水运费用低廉是开凿运河的原因之一B.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C.运河水运建设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D.英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发
47、展中心答案B材料反映了从1761年英国第一条运河出现到19世纪初英国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水运网,由此可推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交通运输方式不断发展,B项正确;“水运费用低廉是开凿运河的原因之一”表述正确,但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排除A项;“运河水运建设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属于因果倒置,排除C项;仅通过材料不能得出“英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发展中心”,排除D项。6.2015年10月由美国谷歌研发的“阿尔法围棋”人工智能以5比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首次人工智能程序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在完整的围棋竞技中击败专业选手。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改变长期以来靠人力
48、操作机器完成生产过程的传统生产模式,将大幅度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说明()A.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B.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愈发完善而降低C.人工智能已经在所有领域超过人类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D材料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并不代表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中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D项正确。7.中国纸币的起源可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
49、宪宗时的“飞钱”。北宋民间商人在商品流通中使用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合券取钱,即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由此可见()A.商人注重构建纸币的“防伪”功能B.汉唐政府制定诚信经营章程C.纸币起源于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减弱D.纸币在宋代是主要流通货币答案A交子的两张券合起来才能交钱说明宋代商人防伪意识提高,在用纸币交易时注重查验真伪,故选A项;“白鹿皮币”是汉武帝为打击诸侯而设定的,与经营章程无关,故排除B项;纸币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无关,故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8.下图所示为某一年全球跨国投资的分布。据此推测,该年份最有可能是()A.1770年
50、B.1914年C.1929年D.1947年答案B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由图中可知,英国在跨国投资中占比最大。1770年,工业革命刚刚开始,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不存在跨国投资,排除A项;1929年,英、法、德经过一战,实力大不如前,美国在一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也趁一战良机迅速发展,这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C项;1947年正值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体系,英国衰落,不符合图中信息,排除D项。故B项正确。9.上海是中国重要的城市,下列关于上海的表述正确的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航运企业在此创办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改革开放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鸦片
51、战争后成为新的贸易中心A.B.C.D.答案D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航运企业,正确;1921年在上海秘密召开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正确;改革开放后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正确;鸦片战争后上海是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近代中国新的贸易中心,正确。D项符合题意。10.在19381942年短短几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千米左右增至16000余千米,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千米增加到20000余千米,邮政、电信等更是发展迅猛。这说明()A.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B.西南建设主导抗战进程C.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D.西南落后面貌得以扭转答案A根据
52、材料“19381942年”可知,此时期处于抗战期间,因受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国民政府把西南作为持续抗战的大后方,加大了西南交通、通信建设,说明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故A项正确。西南建设对抗战进程不能起“主导”作用,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了西南建设,没有体现均衡发展,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排除;西南地区交通、通信方面的建设并不能扭转落后面貌,故D项排除。11.1898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汴洛、道清、胶济,江南的沪宁、沪杭、萍株、株长,华南的广九、潮汕、漳厦,
53、西南的滇越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千米,其中自建铁路达5574千米。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江南、华南、西南等地的官商所办各线,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涉及华北、江南、华南、西南各地的铁路干线,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清政府主张修建自己的铁路,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小农经济瓦解的表现是“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铁路建设与
54、小农经济瓦解无关,故C项排除;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D项排除。12.1880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提出: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全国的铁路,即能够有效防御外来入侵。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却说:如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据此可知清政府()A.拒绝接受新生事物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C.顽固势力强大D.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修建铁路计划泡汤的原因是“如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这表明清政府将维护专制统治放在首位,故选D项。13.剑桥欧洲经济史一书中写道:“人口过剩和在边疆土地的过分扩张,为后来14世纪蹂躏性的饥
55、馑和疾病的流行,开辟了道路。”由此可得出()A.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诱发疫病B.明朝时期疫病流行C.欧洲人口锐减,缓解人地矛盾D.疾病流行诱发了文艺复兴答案A据材料“人口过剩和在边疆土地的过分扩张,为后来14世纪蹂躏性的饥馑和疾病的流行,开辟了道路”可知,人口过剩和对边疆土地的过分扩张破坏了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破坏诱发了流行病和饥馑,A项正确;据“剑桥欧洲经济史”可知,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欧洲地区,未涉及我国明朝,排除B项;C项是欧洲疫病暴发的结果,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根源于经济的发展,虽然疾病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教会,但材料未涉及文化因素,排除D项。14.灵柩经中
56、记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神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据此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针灸能疏通经络和调理气血B.医学讲究时令,源于农业生产C.古代医学得益于经济的发展D.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现答案A根据材料“欲以微针通其经脉”“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可知,针灸能疏通经络和调理气血,A项正确;B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中国古代医学讲究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并非客观唯心主义学说,排除D项。15.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说:赫胥黎犯了倒果为因的错,事实上人跟禽兽最初没有分别,个人
57、组成社会是为了安全利益,而不是因为有天良,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见,严复译书的目的是()A.纠正进化论的错误B.丰富进化论的内涵C.谋求国人安全利益D.激励国人自立自强答案D根据材料“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知,严复译书的目的在于激发国人民族存亡意识,以激励国人自立自强,故D项正确。严复认为“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并未体现纠正进化论错误,故A项排除。严复只是翻译了进化论思想,并未丰富其内涵,故B项排除;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严复翻译天演论
58、旨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而不是谋求国人安全利益,故C项排除。16.1948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将初稿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种修改是为了()A.促成战略决战B.扩大统一战线C.转移工作重心D.实现民族平等答案B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将初稿第24条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是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民群众,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故B项正确。这一口号的改变与促成战略决战无关,故A项排除;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
59、转移到城市,故C项排除;提出这一口号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众,扩大统一战线,而非实现民族平等,故D项排除。17.1953年3月,第一部选举法颁布后,全国首次开展民主普选。尽管人民对选举没有了解,但据当时统计,本次普选共涵盖了新中国6亿人中的5.7亿人。这说明()A.政协会议职能日益扩大B.基层民主选举逐步普及C.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D.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答案C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积极参加选举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由材料信息“普选”“共涵盖了新中国6亿人中的5.7亿人”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广泛参与民主普选,这说明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
60、及政协会议,故A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基层民主选举逐步普及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排除;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故D项排除。18.2017年1月18日朝闻天下:1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到,“在亚投行成立一周年来,目前除了已有的57个成员国之外,已经有30个经济体正式提出加入亚投行的意向;一年中,亚投行共发放贷款17.3亿美元”。这说明中国外交()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答案C本题考查中国的多边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试题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
61、构亚投行”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旨在引导学生从现实的角度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体会到中国在国际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根据材料所述可知,亚投行成立以来,成员国不断增加,又有30个经济体提出加入意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国大力发展多边外交分不开,故C项正确。亚投行的成立是中国在经济领域加强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合作的表现,并不是不结盟政策的表现,故A项排除;亚投行的成立与发展,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非致力于地区和平,故B项排除;材料中亚投行的组成与发展不仅限于上海合作组织内部,故D项排除。19.1998年国务院关于实行住房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
62、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与这一目标相关的是()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B.住房商品化的完全实现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尖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答案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旨在考查学生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能力。本题以住房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素养,旨在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民生,关注民生,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之后,国家逐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材料中“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这一目标的确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
63、确立有关,故D项正确。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故A项排除;住房商品化的过程此时刚刚开始,故B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逐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并未体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矛盾尖锐,故C项排除。20.李悝的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定法律的蓝本。有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A.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C.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D.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答案D本题考查十二
64、铜表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以战国法经和罗马十二铜表法相关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旨在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到只有真正地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是真正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法律内容多重在对人的管制,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则注重有效保护公民个人私有财产,注重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两者比较,罗马法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比中国古代法律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重视证据和程序,故B项排除;十二铜表法维护的是罗马公民的权利,而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
65、利”,故C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晋游日记中记载:“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年)王侍郎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材料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
66、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三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
67、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79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
68、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不同之处。(6分)(2)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6分)答案(1)不同内容:中国账局从事借贷业务;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从事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范围:中国账局主要经营国内业务;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经营国内外业务。对象:中国账局官商均可以借贷;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主要针对商人。(6分)(2)特点:先是外国在华开设银行,然后是中国
69、自办。银行多设在上海等通商口岸。清末效仿西方建立自己的银行,并进行相关制度完善。金融机构种类多样,且发展较快。(8分)(3)因素:创办票号积累的经验;西方先进经验的传入;近代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的支持。(6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从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各自的业务内容、业务范围和业务对象进行归纳。业务内容上,据材料一“闻账局自来借贷”和材料二“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可得出;业务范围上,据材料一“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和材料二“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得出中国账局主要经营国内业务,西方阿姆斯
70、特丹汇兑银行从事国内外业务;业务对象上,据材料一“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和材料二“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得出中国账局主要的业务对象是官商,西方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主要的业务对象是商人。(2)结合材料三信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1879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进行归纳,先是外国在华开设银行,然后是中国自办;银行多设在上海等通商口岸;清
71、末效仿西方建立自己的银行,并进行相关制度完善;金融机构种类多样,且发展较快。(3)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经济状况(如近代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关的经验吸收等方面进行总结。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1408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中医的内科理论原是建立在伤寒杂病论之上。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隋代巢元方等人撰写的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
72、际吴有性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著瘟疫论,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材料二时间史事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并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个公共卫生法18551875年伦敦的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建设完工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已经在欧洲
73、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1933年,毛泽东在长岗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87年,中央爱卫会等九个部门倡议“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
74、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摘编自常铁中新农村卫生服务(1)据材料一概括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8分)(3)阅读材料三,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解读。(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6分)答案(1)历程: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3分)原因: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暴发;医学家
75、的深入研究。(3分)(2)成就:从关注个人卫生到重视公共卫生;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从上层社会发展到普通民众,从英国扩展到欧美;认识到疾病同不卫生联系密切,实施公共卫生立法;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初步形成城市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4分)背景:工业革命促进技术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社会调查的深入,民主政治的推动;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4分)(3)示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群众卫生与健康工作。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成立专门机构,重视和推进军民卫生运动,把卫生防疫工作当成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大事来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粉碎细菌战,普遍开展群众
76、性卫生运动,巩固了新生政权,改善了卫生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爱国卫生运动恢复发展,并延伸到城市环境治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6分)解析(1)历程,据材料一“中医的内科理论原是建立在伤寒杂病论之上。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可得出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据材料一“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可得出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据材料一“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可得
77、出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原因,据材料一“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可得出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据材料一“1408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可得出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暴发;据材料一“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可得出医学家的深入研究。(2)成就,据材料二“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并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等信息可知,从关注个人卫生到重视公共卫生;对卫生与健康加以重视,从上层社会发展到普通民众,从英国扩展到欧美。据材料二“认为疾病同不卫生
78、有密切的联系”“英国颁布第一个公共卫生法”可知,认识到疾病同不卫生联系密切,实施公共卫生立法。据材料二“伦敦的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建设完工”可得出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初步形成城市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背景,据材料二可知,18世纪英国上层人士开始注意个人卫生,1842年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19世纪中期开展公共卫生运动,这与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及技术的进步有极大的关系;据材料二“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据材料二“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调查深入,民主政治的推动,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3)据材料三“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等信息可知,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成立专门机构,重视和推进军民卫生运动;据材料三“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粉碎细菌战,我国普遍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巩固了新生政权,改善了卫生状况;据材料三“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等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爱国卫生运动恢复发展,并延伸到城市环境治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