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810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枝江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考前预测试题(含解析)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周礼”A. 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B. 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C. 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D. 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答案】D【解析】材料“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反映了周礼以原始礼仪为基础,为西周统治服务,又影响

2、深远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周礼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故A错误;西周没有皇帝制度,且周公也不是最高统治者,故B错误;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故C错误。故选D。2.“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A. 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B.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 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D. 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3、【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即儒家学说法典化了;根据“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即儒家学说制度了,而且提到两千年来儒家学说影响很大,影响社会的公私生活,即普及到政府和百姓的生活中,所以A正确;B、C两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涉及儒家学说的意义作用,排除BC;以法治国是依照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和主张来治理国家,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所以封建社会不能叫以法治国,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

4、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年(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这表明宋代A. 城市化不断发展B. 行政区划不断调整C. 农村草市发展迅速D. 财政收入大量增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沟通城乡商品经济的纽带;材料信息反映出“镇”作为连接农村和大城市经济的纽带发展较快,“草市”符合这一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农村草市发

5、展迅速,与城市化不断发展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行政区划不断调整,而是强调农村草市发展迅速,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财政收入大量增加,而是强调农村草市发展迅速,排除D。4.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微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这一举措A. 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B. 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C. 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D. 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答案】B【解析】取消所谓的“贱民”的贱籍而统一编入正册既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又有利于统治秩序稳定,即选B是

6、符合题意的,正确;“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统一编入正册是加强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5.“资政新篇比天朝田亩制度新,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将来临的征候”,资政新篇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A. 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B. 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C. 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D. 反抗西方殖民侵略争取

7、民族独立【答案】C【解析】【详解】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资政新篇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具有开创性意义,故C正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农民阶级的施政纲领,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制度,B错误;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并非为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

8、息是“资政新篇的时代精神”,联系所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析解答。6.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 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B. 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C. 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D. 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答案】D【解析】【详解】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人对民理解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俄

9、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排除A;材料反映了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意识增强,无法体现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7.下图为晋绥根据地在“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各阶级(阶层)占有土地情况的变化表。据此可知,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1940年减租前59521810229191944年减租后35018512554.523.5增减百分比41.2%15.1%+22.5%+87.9%+23.6%A. 打击了封建土地剥削B. 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基础C.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度D. 巩固发展了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详解】晋绥根据地实施“减租减息”政策后,地主、富农占有土地减少,中农、贫

10、农、雇农占有土地增加,协调了个农民与地主、富农关系,有利于团结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一起抗日,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基础,故B正确;“减租减息”只是让地主减轻剥削,“打击了”表述不准确,排除A;材料反映了晋绥根据地在“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各阶级(阶层)占有土地情况,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C错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8.20世纪60年代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物资管理要像商业部门管理商品一样,既要管理,又要搞活。”这种政策反映了国家A. 已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不足B. 发挥了市场在物质管理中的

11、作用C. 注重用市场规律调节经济各个环节D. 开始利用对外贸易解决供应不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流通的商品”“像商业部门”“搞活”等词语都反映了要发挥市场在物质管理中的作用,更为灵活地进行物资管理,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可知,国家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不足,故A项错误;“各个环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利用对外贸易解决供应不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流通的商品”“像商业部门”“搞活”,联系所学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分析解答。9.伯利克里说:“一个公民

12、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A. 普选制B. 选贤任能C. 法治D. 群众监督【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有长处有才能的人就能受到提拔重用,这是典型的选贤任能原则,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普选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法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群众监督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没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

13、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A. 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性B. 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C.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D. 确保了立法权的独立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来看美国的宪法规定了立法的独立性。故答案为D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美国国会掌握的是立法权而不是司法权,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国会而不是中央政府,排除。【点睛】对材料“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任何文官

14、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议员”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1.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A. 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B. 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C. 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D. 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并结合所学可得知,决定国家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因此美苏冷战实质争夺的是国家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意识形态在

15、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可得知,美苏冷战之中有意识形态的体现,但意识形态的分歧实质是国家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美苏争夺的不均衡性,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说明美苏两国的争斗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的传统的大国行为,故D项错误。12.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揭示出苏联A. 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B. 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C. 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D. 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答案】A【解

16、析】【详解】根据“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可知,材料强调苏联军事工业先进而其它经济部门落后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的情况,故A正确;材料强调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并非说明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排除B;材料强调苏联经济各部门不能协调发展,并非强调社会经济落后,排除C;材料强调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并非强调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排除D。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3.国家安全观从古到今一直在国家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观念也在不断的发

17、展和变化,闪烁着智慧光芒,在推动和维护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治兵然后可言息兵,讲武而后可言偃武”“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早已成为古人的思想共识并成为寻求国家长之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地缘安全环境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中原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掌握的经济、文化资源比周边地方雄厚,对边疆游牧、渔猎民族产生强大吸引力,从而增强了“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观,也导致了安全的威胁主要体现政治领域,尤其体现在军事斗争中,这也使中国古代战略学家与历代王朝均认识到治国安邦、抵御外侮的基石是增强国家实力。中华民族生存圈边缘的山脉

18、、大漠和海洋,形成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天然国家安全防御屏障,农耕文明的生存条件相对优越,生活方式相对稳定,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原则,较难产生强烈的扩张动机。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防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防御性工程,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安全战略文化本质上是防御性的;中国传统“和合”地缘文化特别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秉承“协和万邦”的文化理念,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主张对外关系要行“王道”,反对战争,在“和合”地缘文化的影响下,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逐渐形成。尹朝晖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借鉴价值材料二: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

19、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式,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新时代总体安全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

20、、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传统安全观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代国家安全观与我国古代传统安全观相比较所呈现的变化,并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把居安思危作为寻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取向;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外安全为主要内容,将军事安全置于首要地位;国家安全的基

21、石是增强国家实力;崇尚和平、注重防御、刚柔并济;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农耕文明;中国古代“和合”、“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天朝上国”的政治心态;外部游牧民族的威胁。(2)变化:由片面的安全观到全面系统的安全观的转变;由注重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的转变;由注重国家安全到更加注重人的安全;由注重自身安全到更加注重共同安全;历史背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形势总体和平稳定,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融引发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冷战格局虽已结束但思维依然存在;新时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各种社会利益和矛盾相互交

22、织影响国内安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继承和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得出把居安思危作为寻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根据“增强了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观”得出“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取向;根据“导致了安全的威胁主要体现政治领域,尤其体现在军事斗争中”得出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外安全为主要内容,将军事安全置于首要地位;根据“治国安邦、抵御外侮的基石是增强国家实力”得出国家安全的基石是增强国家实力;根据“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防海防,修筑

23、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 “协和万邦”得出崇尚和平、注重防御、刚柔并济。原因:根据“中国古代地缘安全环境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得出独特的地理环境;根据“农耕文明的生存条件相对优越,生活方式相对稳定”得出发达的农耕文明;根据“中国传统和合地缘文化特别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得出中国古代“和合”、“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据“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逐渐形成”得出“天朝上国”的政治心态;根据“边疆游牧、渔猎民族”得出外部游牧民族的威胁。(2)变化:根据“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新时代总体安全

24、观”得出由片面的安全观到全面系统的安全观的转变,根据“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得出由注重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的转变;根据“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得出由注重国家安全到更加注重人的安全;根据“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得出由注重自身安全到更加注重共同安全。历史背景:根据所学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可分别从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社会信息化、

25、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冷战格极虽已结束但思维依然存在、党中央对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继承和发展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角度分析总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是一组关于新中国历史变迁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比较,选取两张或两张以上图片,提取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依据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论证:图二、图五经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得以确立,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国家通过发行票证

26、来解决物资供应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图二中“光有钱买不了东西”的场景。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发展,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五花八门的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的选择性多了,但却更加无法选择了,于是出现了图四中“握着钱不知买啥”的情景。论题:20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论证:图二、图三经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得以确立,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国家通过发行票证来解决物资供应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图二中“光有钱买不了东西”的场景。20

27、世纪70年代,十年“文革”动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而不是以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义,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这一时期的物资更加匾乏,于是出现了图三中“有点钱买不着东西”的情景。论题:科技发展影响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论证:图二、图五、图六图二反映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发行票证来解决物资供应问题。图三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发展,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五花八门的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凭现金购物。图四反映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用卡竞相兴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出门购物。注意: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如果考生能够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生

28、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等角度拟定论题、进行阐述亦可,但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并选择图二、图五的情况时,结合所学知识,图二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图五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事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在中国的建立,可以分别从计划经济体制角度下和市场经济角度下商品供应角度、社会发展角度、民众心态等进行分析。请考生在第45、4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旧西藏是可以与欧洲中世纪相比拟的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社会。占人口5%

29、的上层僧侣、官家和贵族三大领主控制着社会95%的财富和广大的农奴,还把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变成了控制农奴精神、让他们接受被宰割奴役命运的工具,社会的衰败和破弊无以复加。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强调“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但是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中央对改革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宽容和诚意,劝说、等待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主动进行改革。但在帝国主义势力策动支持下,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面对人民日益高涨的民主改革要求,顽固坚持“长期不改,永远不改”,于1959年3月10日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中央在平定达赖集团叛乱后于3月28日,展开了

30、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实现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变革。改编自光明网民主改革六十年新旧西藏两重天(1)依据材料分析西藏民主改革的因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民主改革的意义。【答案】(1)封建农奴制度的严重弊端;十七条协议的规定和期待;西藏人民改革要求强烈;达赖集团武装叛乱等(2)废除了农奴同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农奴获得解放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废除了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牧民个体所有制,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基础;实行政教分离,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铲除了帝国主义同西藏少数上层相勾结图谋西藏

31、独立的政治基础。(每,答对3点记)【解析】【详解】(1)根据“占人口5%的上层僧侣、官家和贵族三大领主控制着社会95%的财富和广大的农奴,还把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变成了控制农奴精神、让他们接受被宰割奴役命运的工具,社会的衰败和破弊无以复加”得出封建农奴制度的严重弊端;根据“十七条协议强调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得出十七条协议的规定和期待;根据“人民日益高涨的民主改革要求”得出西藏人民改革要求强烈;根据“悍然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得出达赖集团武装叛乱等。(2)根据“实现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伟大历史变革”得出废除了农奴同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农奴获得解放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建立了人民民主政

32、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根据“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得出废除了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牧民个体所有制,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基础;实行政教分离,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根据“在帝国主义势力策动支持下,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面对人民日益高涨的民主改革要求,顽固坚持长期不改,永远不改”得出铲除了帝国主义同西藏少数上层相勾结图谋西藏独立的政治基础。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朱塞佩马志尼,意大利作家、政治家。1827年大学毕业后以律师为业,并为进步刊物撰写文章。1830年,马志尼加入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1831年,他前往马赛,在那里创立青年意大利党。此党的座右铭是“天主与人民”,并

33、提出“恢复古罗马光荣”的口号,基本信念是将意大利半岛上的数个国家统一成为单一的共和国,为真正自由的意大利奠基。1833年7月,该党在热那亚发动起义,因告密而失败,马志尼被缺席判处死刑,青年意大利党瓦解。1837年马志尼虽然身无长物,仍为侨居伦敦的意大利儿童开设学校,创办了人民使徒报,在该报发表了论人的责任一书,将参加民族解放斗争说成是每个意大利人的宗教义务,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1849年2月9日罗马共和国成立后,被推选为共和国三执政之一,成为政府的实际首脑。实行一系列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其中包括把僧团的全部动产与不动产收归国有,取消教会法庭,建立世俗法庭和降低进口关税等。1858年在

34、伦敦出版思想与行动杂志,提出了:“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有价值”的观点,为建立统一的意大利而积极奔走,1860年支持G.加里波第远征南意大利,那不勒斯解放后,劝说加里波第进军罗马,未成,再次迁居国外。1870年,他在前往西西里领导共和党人起义途中遭捕,获释后创办新报人民罗马报,为继续唤醒国人灵魂而努力,直至1872年3月10日去世。固然,马志尼未能亲眼看到自己事业的成功,但他在意大利乃至欧洲历史上当之无愧地占居重要的一席之地。(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马志尼的主要事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马志尼对意大利的贡献。【答案】(1)创办进步报刊,撰写文章和书籍,创办儿童学校等宣传自由共和主张,

35、培养革命青年;参加和组织革命政党,发动起义争取国家统一;担任国家领导人,力主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支持和引导加里波第革命(2)弘扬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主张,增强了意大利人统一和独立的思想意识,直接和间接推动了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当之无愧的意大利独立之父。【解析】【详解】(1)根据“为侨居伦敦的意大利儿童开设学校,创办了人民使徒报,在该报发表了论人的责任一书,将参加民族解放斗争说成是每个意大利人的宗教义务”得出创办进步报刊,撰写文章和书籍,创办儿童学校等宣传自由共和主张,培养革命青年;根据“马志尼加入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1831年,他前往马赛,在那里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基本信念是将意大利

36、半岛上的数个国家统一成为单一的共和国”得出参加和组织革命政党,发动起义争取国家统一;根据“被推选为共和国三执政之一,成为政府的实际首脑。实行一系列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得出担任国家领导人,力主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根据“1860年支持G.加里波第远征南意大利,那不勒斯解放后,劝说加里波第进军罗马”得出支持和引导加里波第革命。(2)根据“发表了论人的责任一书,将参加民族解放斗争说成是每个意大利人的宗教义务,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得出弘扬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主张,根据“基本信念是将意大利半岛上的数个国家统一成为单一的共和国”增强了意大利人统一和独立的思想意识,根据“在意大利乃至欧洲历史上当之无愧地占居重要的一席之地。”得出推动了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当之无愧的意大利独立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