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79KB ,
资源ID:96752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75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靖远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方伯是天子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而册命的,是对周王朝疆城内某些地区有征伐权力的一方诸侯之长。方伯对其控制的小诸侯国实行类似于朝廷对自己的政治统治。据此可推知.方伯的设置A.易于引发政局的动荡 B.体现了家国一体观念C.呈现出官僚政治色彩 D.强化了天子共主地位25.东汉时,“上自官僚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能即席而歌,即兴而舞。右图为成都天回山东汉崖整出t的击鼓说唱陶俑,造型夸张,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被刻得极为生动活泼、传神。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艺术审美是陶塑的主要价值 B.社会文化生活活跃灵动C四民社会等级秩序日趋瓦解 D.成都地区成为

2、文化中心26.自唐代以来,社会上逐渐出现了“多田翁”“足谷翁”“富家翁”等记载,在各地则有所谓“高强户”出等户”“无比户等称谓。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转型 B.土地兼并的缓解 C.富民阶层的崛起 D.奢靡风气的盛行27.明朝统治者在编修(元史)时,重视展现元朝“天下一家之义”。清朝统治者在修订(明史)时,多次提到清朝是继承明朝正统而建的,且充分肯定儒学在明初建制中的积极作用。明清如此修史旨在A.加强思想控制 B.强化君主集权 C.提升史官素养 D.维护国家统一28.下表为1873 1894年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在进口总值中所占比重(%)。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外贸结构发生变化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3、骤降C.人超局面得到改观 D.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29.下图是对19111919年(申报上所刊登的文化教育出版类广告的数量统计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A.报刊业得到迅速发展 B.文化教育摆脱了列强控制C.文化环境相对宽松 D.民主政治推动了教育近代化30. 1929年10月,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党员将广西第四、五警备大队和教导总队等革命力量转移到左右江山区后.坚持把加强党掌握的正规武装改造同左右江工农运动结合起来。邓小平等人的做法A.反映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发展轨迹 B.是对新型革命道路的有益探索C.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略 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高潮涌现31. 1953年元且,人民日报)发表

4、社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 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此.新中国致力于A.恢复发展城市工业经济 B.推进社会主义革命进程C.抵制西方国家在华资本 D.领导实施“-五”计划32.由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人侵罗马及当地人口增多在有限土地上新建的房屋毗邻,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这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维护公共权益 B.蕴含人人平等观念C.调和帝国社会矛盾 D.呈现与时俱进特征33.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

5、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评价的运动是A.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智者运动34.下面为1913 1928年苏(俄)联西伯利亚粮食生产情况表(单位:万吨)。表中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国家工业化建设的促进35.有学者指出,直到1991年,世界还是一一个头顶悬挂着核冲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危险世界,尽管危险,但可以预测;而今,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可测的世界。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A.批判核武器存在的危险性 B.强调当今国际政治不

6、确定性C.强调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 D.否定多极化世界发展的趋势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进行中央官制改革时,官制编制馆曾拿出两套方案向各省督抚征求外省官制改革意见。各省督抚意见有分歧,多数主张维持旧制,略加变通。.1907年7月,总司核定官制大臣奕助等具奏“各省官制通则”,仍置总督掌一省或教省外交军政,巡抚掌地方行政,下设布政司提学司、提法司及巡警道、劝业道分掌各方事务。各省分期设立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级审判厅,实行司法与行政分离的原则。同时在各府、州县设佐治官员:分期设立议事会和董事会,作为地方自治机构。清延谕令在东三省先行试办,直隶、江苏两省“择地先为试办”,其

7、余各省由督抚分年分地请旨办理,统限15年-律通行。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在约占全国总面积1/3的老解放区建立起人民政权。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新解放区不断扩大,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工作被迅速提上日程。按照共同纲领)规定.新解放的地区一律实行军管,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后创造条件召开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地方人民政府。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制定省、市、县和区、乡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与人民政府组织通则。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又专门发出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召开区各界人民代

8、表会议的指示),要求各地区按期召开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成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摘编自程中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地方政权建设的背景。(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和新中国地方政权建设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地方政权建设的意义。(17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方学者认为,东西方历史在近代分流是由西方(欧洲)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长时间积累的优势造成的。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不认同这种“欧洲中心论”,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中国的江南,直到工业革命发生前夕

9、。在许多方面都与西欧最发达的英国旗鼓相当甚至表现更优。18 世纪,英国摆脱生态束缚的国境,并率先实现向近代工业社会的成功转型,主要原因在于海外殖民掠夺和易于开采运输的煤矿。中国有学者认为,西欧各国之间的竞争促使它们去发展自己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也使西欧社会内部充满张力和活力:而明清时期中国的周边环境让中国自我陶醉、自我封闭,块乏忧惠和危机意识,也缺乏竞争的目标和动力。大一统的王朝抑制了中国内部的竞争,摘编 自刘昶回归国家:重新思考大分流从材料中提取近代西政在大分流中顺起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45.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10、分)材料战国初期,楚国领土最大。但是,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因力衰弱,楚悼王即位后,遭到魏、赵、韩等国进攻,无力抵挡。公元前400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今河南南阳)守,把守北部边境,防御韩赵魏进犯。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吴起根据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状况进行改革。他规定: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禄,废除公族中疏远者的特殊待遇,把一些旧贵族迁移到荒凉的地区;精简无关紧要的官职,削减过高的官吏体禄,集中经费用来训练战士:整顿吏治,要求官吏“私不害公”,“行义”而不计毁誉。公元前381年,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引起各诸侯国的震惊。但就在这年,楚悼王病逝

11、了。楚国旧贵族乘机作乱,乱箭射杀了吴起。摘編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既括吴起变法的背景条件。(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吴起变法。(7 分)4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关于一战前各国的动机,杰克.斯奈德有一个精要概括:德国希望战争,从而阻止俄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法国希望战争,因为巴尔干局势将使俄国进入战争,法国将不会单独面对德国的进攻:奥匈希望战争,因为德国曾经给了它一张空白支票,给巴尔干事务来一个彻底了结;俄国希望战争,因为它已经决心不再像之前那样软弱,军队已经做好必要准备,而且法国也承诺一起参战。为什么理性的国家会

12、选择代价高昂的战争,而不是选择相对便宜一些的政治外交博弈?詹姆斯.费戎认为,这取决于各方对自身实力的隐秘估计(获胜的侥幸),对另一方承诺的可信性持怀疑态度(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决策本身的不可分割性。“预防逻辑”是在不利(或可能有利)与更不利(或确定不会有利)之间,选择前者。这种不利情形主要是指外部关系。摘编自刘毅并非意外:预防逻辑与一战缘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战爆发前欧洲政治局势。(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战爆发“并非意外”的原因。(9 分)47.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李顺达(1915-1983).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19

13、51 年,李顺达领导西沟村互助组,响应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开展全国性的爱国生产运动的号召,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起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的倡议。这一倡议被新华社播发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得到响应。1952年春,李顺达在原来互助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户,扩建成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到1955年,全社的总收入比互助时期增加了25. 1%,人均收入超过社外农民收入23. 3%。1958年,全国一度刮起虚报产量的浮夸风,但李顺达仍坚持“一是一,二是二”。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山西对李顺达进行了错误的清查,要他承认所谓的错误问题,说:“只要你做个检查就选你当代表。”李顺达说:“代表可以不当,但我

14、没做过的事,不能瞎说。”从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以后,李顺达一直是历届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和农业先进单位代表大会的代表。摘编自马明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劳模李顺达(1)根据材料,概括李顺达的主要事迹。(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顺达所具有的精神品质。(6 分)24.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方伯对其控制的小诸侯国实行类似于朝廷对自己的政治统治”可知,方伯在其控制的区域内拥有较大的权力.这容易导致方伯势力膨胀,引发政局动荡.故选A项;方伯不一定是周王室宗亲.体现不出家国一体观念,故排除B项

15、;方伯的设置体现的是分封制,不是官僚政治,故排除C项;方伯的势力膨胀,对周天子地位造成了冲击,故排除D项。25.B【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官民“即席而歌,即兴而舞”,陶俑活泼欢快的姿态,均可表明东汉社会文化生活活跃灵动,故选B项;题干缺乏对陶塑各种价值的比较.无法说明艺术审美就是其主要价值,故排除A项;四民社会等级秩序在东汉时依然稳固,并非“日趋瓦解”,故排除C项;单凭-件说唱陶俑,不足以表明成都地区的文化地位.故排除D项。26.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多田翁

16、”“足谷翁”“富家翁”高强户”等可知,唐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出现许多占有大量农田的富农,故选C项.排除B项;唐代社会经济仍属于农耕经济,并未转型.故排除A项;奢靡风气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D项。27.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修史,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明朗修史重视展现“天下一家之义”,清朝修史强调继承明朝正统且肯定儒学的积极作用,二者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大一统局面,故选D项;明朝修史体现不出思想控制.故排除A项;强化君主集权也与明清修史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提升史官索养明显不是明清修史的目的,故排除C项。28.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对外贸易,考查学生获取和

17、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8731894年,中国主要进口货物中,鸦片、棉织品、毛织品比重下降,棉纱及其他货物比重上升.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外贸结构发生变化。故选A项;表格列举的是进口货物比重数据,不是进口货物量(金额),B项结论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故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中国进口货物的情况,没有涉及出口货物的情况,因而无法得知贸易差额的情况,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人超局面并未得到改观,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处于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比较缓慢.故排除D项。29.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

18、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19111919年申报刊登的文化教育出版类广告数量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迅猛.而外国在华文化教育出版类广告则是体现出一种长期而“稳定”的低迷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的不仅仅是一种社 会政治制度,更是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文化环境,推动了这一时期中国文教事业的较快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无法说明中国报刊业发展的态势,故排除A项;近代前期,列强并没有控制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故排除B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虽然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实质上是推行专制统治.民主政治在当时名存实亡.故排除D项。30.B【解析】本题考查中

19、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邓小平把革命力量转移到山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改造和工农运动相结合,这些做法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积极实践,是对新型革命道路的有益探索,故选B项;.这些做法体现不出人民民主政权,故排除A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略是毛泽东提出的,故排除C项;中国近代出现三次民主革命高潮,分别是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民大革命、推翻国民党政府的解放战争,中国民主革命高潮的涌现与材料中的时间“1929年”不符.故排除D项。31.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20、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人民日报强调了工业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意义,为此新中国政府从1953年开始领导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全力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故选D项;1952年年底,我国城市工业经济已基本恢复,故排除A项;三大改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与题干强调的“工业化”主题不符,故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西方国家在华资本实施没收,将其转化为国营经济的政策.故排除C项。32.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关于地役权的规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这反映了罗马法呈现与时俱进的

21、特征故选D项;材料是对私人权益的维护.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人平等观念,故排除B项;公元前390年,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故排除C项。33.A【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思维着的悟性”“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可知,该运动强调理性,倡导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这符合启蒙运动的观点,故选A项,排除其他三项。34.C【解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表格中1925年至1928年的苏联西伯利亚粮食生产呈上升趋势,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C项;斯大林模式形成于1936年,且在斯大林模式下,苏

22、联农业服务于工业建设,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故排除A项;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于1929年,故排除B项;苏联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26年,无法解释1925年至1926年粮食生产增长的情况.故排除D项。35.B【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该学者主要强调当今世界政治环境的不可预测性,故选B项;虽然材料提及该学者对核武器危险性的描述和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但不是题干主旨.故排除A.C两项;该学者并未否定多极化世界的趋势,只是说明当今世界政治的不可预测性太大.故排除D项。41. (1)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

23、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发展,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末“新政”的推行;清政府开展预备立宪。(8分)(2)不同点:清政府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新中国取得社会的广泛支持;清政府大量保留封建专制制度,新中国创建人民民主政权;清政府受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影响,新中国吸收苏联政权建设经验;清政府未能完成政权改造,新中国顺利建立起地方政权体系。(12 分,答出三点即可)意义: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奠定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理论认识。(5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解析】本题考查

24、近现代中国地方政权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背景”,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征,从“辛丑条约的签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方面作答。第(2)问,关于“不同点”,依据材料“各省督抚意见有分歧”共同纲领”维持旧制,略加变通”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政权”“具奏”谕令”请旨办理”“指示”“选举”“司法与行政分离”“人民代表会议”“统限15年”“各地区按期召开”,并结合晚清和新中国的相关知识.即可从社会基础.创新程度、学习对象、完成效果等方面进行概括。关于“意义”,依据材料二“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召开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25、,代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地方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等.并结合新中国初期的相关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42.示例论题:工业革命是西欧崛起的重要因素。(2 分)阐述:工业革命前.西欧资本主义已产生并有所发展,但与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相比,西欧国家的社会经济并不占优势。工业革命后,西欧国家完成生产力的变革,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进而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向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亚非拉国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市场体系逐渐形成。(8 分)因此.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欧的真正崛起.导致东西方的历史发展出现分流.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

26、2 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论题.如“工业革命是西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科技综合作用的结果”,只要阐述充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欧的崛起,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中列举了三种关于西欧崛起、东西方历史分流的观点,据此可以拟定.论题,可以赞同其中的某一观点,也可以综合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工业革命是西欧崛起的重要因素”。然后,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运用相关史实围绕“西欧崛起”和“近代东西方分流”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阐述作一总结,点明论题。45.(1)背景条件:各诸侯国纷纷实

27、施变法;楚国面临内忧外患;楚悼王信任并重用吴起;吴起具有杰出才能和改革魄力。(8分)(2)简评:一方面,变法打击了传统贵族势力,肃清了吏治,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推动了社会转型,增强了楚国的影响力。(4 分)另一方面,吴起最终为旧贵族所害.变法遭受重大挫折。(3 分)【解析】本题考查吴起变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背景条件”,根据材料“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弱”“遭到魏、赵、韩等国进攻,无力抵挡”“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今河南南阳)守”“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根据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状况进行改革”,结合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关知识

28、,即可从变法潮流、楚国形势、国君支持、个人素养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关于“简评”,根据材料“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禄.要求官吏“私不害公,行义而不计毁誉”“大败魏军”“引起各诸侯国的震惊”乱箭射杀了吴起”,结合变法的“条件”及所学战国时期相关知识,即可从打击贵族、肃清吏治、提升军力、社会转型、增强影响、个人遭遇、改革挫折等角度从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两个方面作答。46.(1)局势:德国为称霸世界,希望联合奧匈帝国等国,共同打击俄国、法国;俄国、法国希望联合起来对付德国.以获取更多利益;各国战争意愿日益强烈。(6 分)(2)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不可调和;各国在“预防逻辑”

29、下,逐渐形成两大战争集团;各国受“预防逻辑”影响,彼此的不信任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9 分)【解析】本题考查第-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 于“政治局势”,根据材料“德国希望战争,从而阻止俄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法国希望战争.法国将不会单独面对德国的进攻”“奥匈希望战争.给巴尔干事务来一个彻底了结”“俄国希望战争.且法国也承诺-起参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德国称霸世界的意愿、联合奥匈帝国、法俄的利益需求、各国战争意愿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关于“原因”,根据材料“预防逻辑是在不利(或可能有利).与更不利(或确定不会有利)之

30、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矛盾、两大战争集团的形成、“预防逻辑”的影响等方面分析。47. (1)事迹:提出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的倡议;探索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与歪风邪气作斗争。(9分)(2)精神品质:敢为人先,善于思考;实事求是,为人正直;吃苦耐劳,无私奉献。(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李顺达,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事.迹”,根据材料“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起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的倡议”,可以得出提出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的倡议;根据材料“在原来互助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户,扩建成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可以得出探索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材料“全国一度刮起虚报产量的浮夸风,但李顺达仍坚持一-是-,二是二”“代表可以不当,但我没做过的事,不能瞎说”,可以得出坚持与歪风邪气作斗争。第(2)问关于“精神品质”,可结合李顺达的模范事迹进行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