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1 ,大小:897.50KB ,
资源ID:96719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719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恩施鹤峰走马民族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周周练09第九周(大题突破:58题)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恩施鹤峰走马民族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周周练09第九周(大题突破:58题) .doc

1、第九周(大题突破:58题)1(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

2、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 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

3、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9分)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16分)2(2015河南郑州二模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

4、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

5、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13分)3(2015湖北黄冈二模40)(25分)阅读材

6、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到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摘自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官“八十贯,绞”,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

7、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二 据国际透明组织近年来对各国廉洁度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究竟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机制,能够“将筐里烂了的桃子挑出来,从而保持整筐桃子的新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专设监督机构;(二)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材料三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

8、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

9、著特点,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8分) (2)材料二对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的作了部分概括,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并予以简要说明。(12分) (3)根据相关材料谈谈你对遏止腐败的认识。(5分)4(2015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整理,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

10、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11、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10分)5(2015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这种人物)已经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权力的圈子,但是在社会上却还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威望。(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五代乱离,幸存的士族失去了庄园,流徙各地宋太祖太宗只好扩大进士科名额,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士大夫不能不为皇帝所用

12、,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等著皇权与绅权 士绅、宗族所支配下的乡村社会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城市,疏离、独立于国家权力,乡村社会一般不会随着国家的瓦解而瓦解,反而会担负起文化储存器的功能,保护了一批社会精英,使社会政治秩序得以重建,中华文明得以积累传承。 摘自张星久对传统社会宗族、乡绅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材料二 从12世纪末到15世纪,是英国贵族“白日中天”的兴盛时代。他们在与王权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中,实力与王权渐趋接近。于是,明确规定贵族与君主封建关系的大宪章被认真制定并被屡次颁布,独具英伦特色的议会两院产生了他们从

13、此成为英国世俗贵族和议会上院的主体力量。不列颠的贵族群体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在政治改革运动中把握并遏制着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经济领域扬眉吐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高视阔步。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世袭贵族终于到了穷途末路。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至19世纪中期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10分)6(2015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

14、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

15、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

16、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13分)7(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40)(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 300 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

17、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 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鱼鳞册始行於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 ( 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

18、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1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影响。(9 分)8(2015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

19、下列要求。 每个时代都要书写他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指数逐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前言) 材料 历史评价的对象 历史评价的变迁 古文经 西汉以来,古文经学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教版):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

20、为伪书。 太平天国运动 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1958年撰写)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媚洋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

21、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注释:汉武帝末年,在孔宅和河间献王等处,陆续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都是周小篆写成的,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评价的对象,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2分)9(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法就是存在于自然中的理性,是永恒的、普遍的正义,是上帝为人类设定的普遍秩序,应该成为一切人类法的准则。一个国家没有法,就不是国家;法必须按照自然法的标准加以制定,以惩罚邪恶和保护善良,保护人们生活的安定和幸福。国家的职能在于实现

22、公民的自由平等,实现了公民的自由平等的国家才能被称为正确的国家,即“人民的财产”。混合政体就是要把君主制的权威、贵族制的智慧、民主制的自由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和防止君主特权与专横的政体。元老院由执政官、监察官、裁判官、市政官等官员组成,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的权力,他所作出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但一些重要的法索必须由平民大会讨论通过。执政官依据法律对人民进行统治,是会说话的法律。 【古罗马】西塞罗宪法言论摘编 材料二 天赋人权是人在生存方面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谋求安乐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公民权以天赋人权为基础,政治制度的设计要以个人作为最基本的考虑单位。宪法的目的是引入限制,使人们

23、遵守限权宪法的一般规则。宪法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政府只能接受宪法的约束。 立法机关不得制定剥夺公民权刺的法素,代议机关如违反委任其行使代议权的根本法自当归于无效是不言而喻的原则。如否认此理,则无异于说,代表的地位反高于所代表的主体,仆役反高于主人,人民的代表反高于人民本身。联邦共和国既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既可以保持内在的生机,又能有效抵御外来敌人的侵扰。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个部门收中,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必须阻止任何部门篡夺其他部门的权力,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依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允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 【美】潘恩、麦迪逊、汉密尔顿等人宪法言论摘编

24、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者思想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处。(1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落实法的精神,美国宪法做了哪些顶层设计?(10分)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10(2015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11(201

25、5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三模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2、13世纪,由于呢绒生产中应用水力漂洗轮,河流众多而又湍急的科茨沃兹山丘地带,便吸引着城市工匠移居。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除优质羊毛和充足水力资源外,这里还有斯特劳德河谷的漂白土,有当地赭红岩石制成的染料,西南又靠近布里斯托尔港口,便于联系国际市场。乡村毛纺业几乎是近代早期英国原工业化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化起步和非农业人口增多。 科茨沃兹所在的英国西部毛纺业,16世纪中期开始动荡。这主要由于它生产的传统宽

26、幅呢绒市场狭窄,无法与大众化的、价格低廉的东部“新呢绒”对抗。尽管国王和政府强推扶持法令,亦未能阻挡科茨沃兹养羊业和毛纺业的颓势。从1660-1699年格罗斯特城及辖地的法庭案卷可以看到,925个职业清楚的当事人中,从事纺织业的仅150人。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被取消议席的“衰败”城镇,大多在西部。当英格兰西北和东南地区的机器隆隆轰响之时,西部人们只能守望着土地和牧场,向西北工业人口和东南工商人口供应肉奶粮。由于工业化早期的农业实际上只是工业和城市的附属物,创造财富有限,于是西部这个中世纪晚期英国名列前茅的富裕地区,1819世纪成了英格兰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27、 科茨沃兹从中世纪起,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该区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其中80%为田野,村镇里则有大量传统遗迹。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2000年列为国家公园。科茨沃兹的美丽景色还经常出现在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据伯克莱银行2007年报告的数据,科茨沃兹户均收入60800英镑,是全英排名前20位中

28、不属伦敦和英国东南部的两个地区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1)概述科茨沃兹地区率先成为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原因?(8分) (2)概括科茨沃兹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变化,并说明科茨沃兹地区从原工业化乡村类型向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启示?(17分)12(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41)(12分)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察下列图片,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任意选择一类图片,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3(2015湖北宜昌三模41)(12分)民意测验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测验方法,中

29、国较为规范的民意测验发端于民国时期。 1926年1月4日,当时有较大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收到有效投票791份。 附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测验评选结果: 排名 姓名 备注 排名 姓名 备注 1 蔡元培 1916年始任北京大学校长 6 王宠惠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2 汪精卫 广州国民政府主席 7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中共中央总书记 3 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8 李烈钧 国民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 4 吴稚晖 新文化运动

30、代表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9 于右任 国民党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参加过二次革命、国民大革命 5 冯玉祥 北洋军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组建国民军 10 徐 谦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加过反袁斗争和国民大革命 结合“新中国柱石十人”测评结果,评点一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观念。 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论结合,评点有据。14(2015河南郑州二模41)(12分)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相关目录: 第三章 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政治格局的调整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和辛酉政变

31、(二)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新阶级的诞生 (三)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 第三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 (二)西学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任两处各增加一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12分)15(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既与文明发展的程度相关,也与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关系密切。 序号 历史材料 1 公元前11世纪,我国水稻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公元5世纪,传

32、到西亚,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2 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洲等省份。 3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今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6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

33、、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7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l 8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3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

34、两个空格;论述不得照抄材料;字数200字左右。)(12分)16(2015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 正方 反方 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

35、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姚鹏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17(2015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40)(25分)面对经济危机,不同的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已经决定,我们要站稳脚跟,通过严格减少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直到我们达到预算的平衡为止,以使美国政府的信用坚不

36、可摧。我们已经决定,如果需要,我们应把这样建立起来的坚不可摧的政府全部信用,用来帮助私人机构以保护债权人和我国人民的储蓄。 我们已经决定,在联邦储蓄体系范围内做些调整,以使我们的黄金在贸易中发挥经济作用。同时,我们将保持美元在美国每个城市和世界中的可靠价值;我们将扩大信用以抵消由于我国人民贮藏和外国人提款带来的收缩 我们还决定,联邦政府在保持那些贫困的地方社区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我们还将以政府的信贷援助,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 胡佛总统在艾奥瓦州得梅因演说谈大萧条形势(1932年10月4日) 材料二 8月13日星期五,尼克松召集身边的经济学家出席一系列所谓戴维营最高级会议的首次会议。

37、星期天,他在电视节目中向全国宣布一项令人吃惊的新经济政策。在尼克松这项新经济计划中,有两个难题是必须记住的: 第一,尼克松声明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度。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 第二,理查德尼克松抓住机会,在美国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制度。所有的物价和工资冻结3个月,随后再对物价管制一年(这是后来出现的情况)直到管制制度崩溃。 西奥多怀特:美国的自我探索 材料三 里根总统2月18日晚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国情讲话,并提出了他的长达300页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从30年代初期罗斯福的新政开始,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学说为圭臬,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

38、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这次,里根政府以70年代兴起的供应学派理论为指南,反其道而行之,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里根强调,他将依靠“自由企业”的积极性,来打破15年来美国经济的“滞涨”局面,并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里根总统的经济复兴计划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评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与尼克松时期相比里根政府的政策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具体指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与里根的政策是否取得了成功?其实质如何?(11分)18(2015湖北宜昌三模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 材料一 “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

39、,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扩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对农民提供津贴。修改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 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代言人拉森宣称: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 材料二 1981年里根说:“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

40、区别。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政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率。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实现美国梦”。克林顿削减联邦财政赤字,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推动以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超级信息公路”建设。 (1)根据材料,指出上述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

41、精神,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实现“美国梦”中的作用。(9分)19(2015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他禁止士族结党连群,用屠戮手段削弱大族势力;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建安元年开始,他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

42、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通过民屯制度,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摘自蒙思明曹操的社会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曹操改革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改革。(7分)20(2015湖北黄冈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在蔡确、王硅的协助下,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宰辅制度在外形上根据唐制恢复三省六部,三省长官空位,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任宰相,

43、副宰相为尚书丞(左右各1人)和不兼任尚书仆射的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担任。代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 摘编自维基百科元丰改制 材料二 元丰三年八月下令,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许多机构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官院并于吏部,审刑院划归刑部。过去“官”仅用以定禄秩、序位著,此次改革,一律“以阶易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为二十五阶(宋徽宗时包括选人共三十七阶),此后升迁、俸禄等都按新定的元丰寄禄格办理。 神宗改革职官制度时,没有征询王安石的意见,改制后,行政效率没有提高,比过去还显得拖沓,神宗有些后悔。但由于冗员和冗散机构的裁撤,节省了两万

44、缗的开支,神宗又颇感安心。 摘编自谭凤娥论元丰改制等资料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元丰改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元丰改制的实际效果。(9分)21(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5)(15分)【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元封元年,弘羊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价格比较昂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转输)。大农诸官尽茏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材料二 (北宋)诸路上供,岁有常数。丰年便道,可以多致而不能赢;年俭(年成不好谷物歉收)物贵,难以供亿(供应)而不敢不足。远方有倍蓰

45、(数倍)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之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 以上材料均摘自文献通考卷二十市籴考一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均输法的主要不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王安石的“均输法”进行评析。(9分)22(2015湖北黄冈二模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因此对封建王朝的

46、政治思想比较熟悉。 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 金熙宗(完颜亮的祖父)当政时,关于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完颜亮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的改革 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改革和加强科举制度;等等。 迁都燕京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

47、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方面 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根据材料,说明完颜亮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影响。(9分)23(2015湖北宜昌三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元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他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如尚书、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帝范、资治通鉴等。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

48、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仁宗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元仁宗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但一些“郡县并缘以厉民”、“考核多失其实”,百姓苦不堪言。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仁宗改革的主要影响。(7分)24(2015河南郑州二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面

49、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 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并发行“厘钞”二文、三文、五文作为辅币。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至元二十四年印造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五文到二贯共11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以中统钞五贯折至元钞一贯。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至正十年)下诏云:“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

50、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十一年(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初货币政策的措施。(6分)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至正变钞”失败的原因及其危害。(9分)25(2015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4

5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朝行“支运”之法,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

52、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 整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26(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

53、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

54、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9分)27(2015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广州国民政府

55、和武汉国民政府因存在时间短暂,但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的法规、决议、宣言和政纲。这些法规、决议、宣言和政纲,总的来说体现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奉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和扶助工农的方针。具体而言:一是开始确立土地国有和国家资本的主导地位。宣言指出:“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二是保护工人的利益。三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实行耕者有其田。四是改善财政制度,统一国家财政管理。关于财政决议案提出:要统一国家的财政管理权;设立中央银行,创立新的

56、货币制度,利用国家公债。五是推进国营和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六是没收“逆产”归国有或分配给人民所有。 虞和平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的特点。(6分) (2)试分析这些政策对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9分)28(2015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巴黎公社使欧洲的人们对社会革命感到恐惧,建立在传统的社会共存基础之上的整个社会关系,有可能在革命力量的冲击下毁于一旦。当时,社会问题表现出了它的严重性,社会冲突可以使一致的民族四分五裂,使政治和经济制度陷于混

57、乱。 材料二 广泛的民间结社可以是政党、工会、合作社和各类联盟。的确,在1871年之后,欧洲各国政府越来越难以否认公民们有权建立或参加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社团。 摘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 (l)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出19世纪后期的欧洲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7分)29(2015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三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前者一起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后者以其日益增

58、多的人数引人注目。但这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来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9分) (2)依据材料,概括导致选举权的变化的共同要素。(6分)30(2015湖

59、北宜昌三模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麦迪逊1787年4月给华盛顿写信说“鉴于各州的个别独立地位是与它的合决主权是极端不相容的,而若要把各州并合成一个单一的共和国则又操之过急且无法达到,所以我择取了某种中间的立场”。 麦迪逊认为政府的产生必须来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或者社会上某个幸运阶级。但也要防止一般民众做出损害少数人的决定。他认为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私权,间接民主则体现了所有人的利益。“人类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不等于在财产、意见和情感上就完全平等。只有代议制的共和政体才能对这种政体(指纯粹民主的政府)进行矫正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麦迪逊的主要思想。(8

6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迪逊思想的实践效果。(7分)31(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国君主立宪派掌权)国民议会庄严地宣布国王路易十六为法国自由的恢复者。只有在君主政体存在时,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局势巩固稳定与自由,这就是任何良好治理的实质;两者只有在君身不可侵犯时才有可能。我不害怕国外列强和法国流亡者的进攻,可是我害怕我们如果不结束革命就要继续发展的骚动。 先生们想想,制宪会议解散后将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们已经竭尽所能来巩固自由,你们消灭了一切专制,你们消灭了对财产权的任何侵犯,你们使一切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由此可

61、见,如果革命哪怕是再前进一步,它也要造成王国的灭亡,因而使私有财产权受到侵犯。 先生们,今天我们全体都应当明白,我们的共同利益就是停止革命 莫洛克奥尔洛夫编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第一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立宪派主张保留君主制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指出此时(1791年)法国君主立宪派对法国革命的影响。(5分)32(2015河南郑州二模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

62、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材料二 明治维新的日本与1918年以前的德国,则属于一种特殊的“非典型的立宪政体”。在这种政体下,立宪只是一种现代性形式的政治符号而并不具有真正限制君权的实质意义。尽管它们采取的是立宪政治的形式,但本质上仍然是权力集中运作的绝对主义国家。德国历史学家蒙森把它称之为“伪立宪绝对主义”。 以上材料均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8分) (2)依据材料

63、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日本立宪政体及其确立方式的区别。(7分)33(2015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

64、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孙文国父全书民权主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法治思想的异同。(10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能否贯彻实施,并加以简要说明。(5分)34(2015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4日夜间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其正式开始则是同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3月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研究国际事务者从这个转折点环顾四周,是会得到教益的。但如仅限于此,既不瞻前,又不顾后,则纵然有此有利的立足点,也仍然会产生错觉。因

65、为,从较长远的前景来看,选定任何一个标志着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这样方便的做法似乎是必要的,但却会人为地歪曲历史真相,实际上,世界是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这一可悲的过程绵延了足足十年以上。这个终于蔓延到整个世界的慢性折磨过程,实际上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满洲的战争行为,而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才达到顶点;因为,这场战争截至这一天止,当时的七大强国虽已有六个成为交战国,但在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之前,还没有成为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大战。 摘自阿诺德托因比1939年3月的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39年3月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

66、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是如何“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9分)35(2015河南郑州二模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图为1941年流传于美国的海报美国,睁开你的眼,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 材料二 1942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兵役法修正法案,废止了其中关于禁止派兵赴西半球以外的规定。截止到战争结束,陆军人数由战前的500万扩展到1000万人;海军由不足50万人扩展到460万人,拥有的各类舰只由几千艘增加到91000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陆军航空队服役人数由30万扩展到23

67、0万,作战飞机由1500架增加到70000架。 轮椅总统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海报发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征兵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36(2015吉林长春三模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中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以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

68、口者,均为违法。 两院联席决议案(节录)(1935年8月31日) 材料二 1941年1月,罗斯福在向国会作的年度咨文中提出美国的三大政策:(一) 全面加强国防;(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两院联席决议案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9分)37(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47)(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

69、和平】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 年 59 月,日本与苏联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最终日本惨败。 材料一 苏军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苏军早就通过谍报网搜集到了日军军事情报,并进行了战前准备,利用哈拉哈河左岸蒙古高台的优势和合理的战略战术,在开阔的平坦地形上有明显优势机械化战法,在诺门罕张网以待。 摘编自日本军医松本草平回忆录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等 材料二 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按德、日盟约,希特勒一再催促日本对苏开战。当德军兵

70、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催促日本出兵。但日本鉴于诺门坎之战的惨败,不肯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被诺门坎战役改变了。1 945 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关东军许多部队一击即溃。 摘编自何立波诺门罕之战:关东军为何惨败于苏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军赢得诺门罕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诺门罕战争对二战进程的历史影响。(9 分)38(2015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生活方面十分成功。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它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

71、,帮助阻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已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灌木林火”战争。在1962年的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会议。尤其在欧洲大陆,联合国被证明几乎是软弱无力的。在那里,冷战扩大了共产党集团和非共产党集团之间的鸿沟,这一鸿沟最后宽到不可逾越的程度。因此,各大国各行其是,组织了相对抗的安全防卫体系,对每次危机都独自作出反应。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72、(1999年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成立以来维持和平方面成绩“时好时坏” 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联合国在维持和平方面成绩“时好时坏”的原因。(9分)39(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330万吨TNT当量)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2年零8个月,比美国少用4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 于敏,1926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

73、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年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2015年1月9日,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的背景。(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5分)40(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

74、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二战后至今,尽管小冲突和地区性的战争不断,但却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周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由于美苏冷战和东西方对立,雅尔塔体制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冷战结束后,大国合作有所加强。但是,随着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竞争激化,对中国的防范力度加大,五大国之间的合作又现弱化;此外,新兴大国的崛起也要求大国合作机制增强代表性。能否实现有效的大国合作,是雅尔塔体系的精神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挑战。 澎湃新闻网日本突破战后体制,中

75、国应推动国际体系转型促进大国有效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能够“基本完成任务”的原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形势下维系这种精神所面临的主要挑战。(9分)41(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41)(12 分)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最高行政首长,领导整个秘书处工作,被看作“世界的总管”。下表是历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履职简表: 姓名 任期 国籍 主要事迹 赖伊 19461952 挪威 支持以色列建国;通过克什米尔停火协议;赞成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因支持韩国遭到苏联反对;因未能处理好柏林危机和朝

76、鲜战争,受到大量批评等 哈马舍 尔德 19531961 瑞典 认真履行联合国努力防止战争和实现宪章其它宗旨;组成联合国紧急部队,提出维和三原则;访华斡旋中国审判美国间谍案,调解中美关系等 吴丹 19611972 缅甸 调解印巴争端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促使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入侵越南问题上无所作为等 瓦尔德 海姆 19721981 奥地利 派维和部队终止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召开中东和平会议;调解纳米比亚独立运动、南非种族运动、阿以纷争等;多次主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人类环境、海洋法、人口和世界粮食会议等 德奎利 亚尔 19821991 秘鲁 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

77、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加利 19921996 埃及 主张扩大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参与处理波黑、索马里等问题;促使柬埔寨大选,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未能阻止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 安南 19972006 加纳 对联合国提出多个一揽子改革方案;调停斡旋伊拉克危机、巴以冲突、克什米尔争端、阿富汗战争等;未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等,被批评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对人权践踏随处可见等 潘基文 2007至今 韩国 进一步推进联合国改革;斡旋朝核六方会谈;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挑战,推行新多边主义精神,加强伙伴关系,采取协同一致的行动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

78、的职能信息,确定 2 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12 分)42(2015湖北黄冈二模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柏林围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 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 1962年

79、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 1979年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数年的时间手工制成,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20多分钟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在西德领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筑柏林墙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分析修筑柏林墙的历史影响。(9分)43(2015湖北宜昌三模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欧洲本身正在被

80、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这种形势与人们所熟悉的19 世纪和20 世纪初欧洲全球霸权的格局实在是惊人的相反。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已习惯于欧洲列强对整块整块的大陆进行瓜分,甚至认为这就是国际事务正常秩序的一部分。 二战后,无论欧洲的大国还是小国愿意与否,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都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也必须考虑东西方对峙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

81、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不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并进而引发了“全球大分裂”。 (1)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主要变化。(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7分)44(2015湖北黄冈一模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越南战争历时12年,参战美军人数最多时达50多万,花费1650亿美元,是美国,二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遍及美国各地。1969年1月,在

82、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材料二 2012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28日在华盛顿市区的越南战争纪念墙前发表讲话,反思越南战争,表示要牢记越战教训。他说,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最沉痛的篇章之一”。雀讲话中,奥巴马强调,美国永远不应忘记越战的教训,战争的代价巨大,更会造成无辜平民的严重伤亡。他表示,战争本身并不光荣,应该受到厌弃。他说,越战的教训包括雀派出士兵参战时,应有明确目标和战略,领导人应对国民坦言战争的风险与进展,同时做好撤出部队的计划。 (1)根

8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至今仍然对越战进行反思的原因。(7分)45(2015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左边漫画发表于1974年,克罗克特笔下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狼狈地躺在“石油禁运”的油桶上,他无奈指着旁边的一位阿拉伯人说:“你可能会迫使我们要做点什么!”右边漫画发表于1975年,鲍勃泰勒描绘的山姆大叔病的不轻,拿起印有“欧佩克(OPEC)”的针往手臂上打,并自言自语说道:“嘿,伙计就像我不在乎它的成本我需要它。” 1973年10月第

84、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当时西方国家大都表现了亲以色列的立场,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等措施,迫使他们改变政治态度,以谋求结束以色列的土地占领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由此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接近12美元。为扑灭阿拉伯国家的反抗烈火,美国派国务卿基辛格到中东游说施压,但面对团结一气的阿拉伯国家也无计可施。尼克松惊呼:“我们正面临一场能源战!”禁运于1974年解除,但欧佩克采取额外措施提高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使得汽油的价格扶摇直上。 (1)概括中东问题复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出现

85、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带来的影响。(10分)46(2015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恐怖主义在阿富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苏联占领时期。阿富汗的各个角落,连同一些中坚穆斯林战士“圣战士”,发起暴动,反对外国占领。在美国、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的支持下,暴动军队在1989年逐出苏联军队。摆脱了苏联控制的阿富汗人得到了重建自己国家的机会。但是美国政府对阿富汗事务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切断了援助。美国的拒绝进入,让阿富汗出现了权力真空。地方军阀展开混战,最终,一派叫做塔利班的伊斯兰宗教激进主义者攫取了权力。他们强制推行一种野蛮狂热的伊斯兰教律法。激进的毛拉们给基地

86、组织的创建者,本拉登提供了避难所。作为回报,本拉登用个人财富支持塔利班。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阿富汗不仅是个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更是个靠恐怖主义支撑的国家。美国要帮助阿富汗人民解救他们自己。 摘编自乔治布什抉择时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经被称作“亚洲的瑞士”的阿富汗战乱连绵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对阿富汗极端伊斯兰势力态度的变化,并说明“美国要帮助阿富汗人民解救他们自己”的实质。(7分)47(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4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末得之

87、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反省,因为缺少新的思想资料作依凭,不得不更多地面向过去,以拟想中的古代理想世界为参照,从传统中寻求灵感。他们为应付社会变化挑战而提出的解决之道,也因此只能是对传统的认同如果依据他们的政治

88、主张来建构未来社会,那么,其政治体制将较为开明,然而整个社会机制仍然缺乏“还政于民”的机制,而这一点正是近代民主社会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宗羲的政治观点。(9 分)48(2015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不是现实情况上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上的平等。今日的日本,虽然有些不及西洋各国富强之处,但如果我们日本人从此立志求学、充实力量,先谋求个人的独立,再求一国的富强之处,但西洋人的势力又何足惧?国民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代表全

89、体国民的政府,严守同政府的约定,服从国法并接受保护。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4) 材料二 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日保国家,一日保圣教,一日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和张之洞观点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近代日本、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5分)49(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

90、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

91、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6分)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9分)50(2015湖北黄冈二模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

92、选为大总统,段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93、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10分)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5分)51(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现吾国国民生计日蹙,欲图自存,势已岌岌;舍注重实业教育外,更无惠要之计划。各种实业学堂得以次第设立,实于国民生计大有关系。” “工业之发达,工学终效之征也。“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数年以来,竭蹶经营,薄有基础,益见实业教育二事,有至索至密的关系。”“夫世界今日

94、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兴学为要中之尤要。”“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教育为实业之母,师范为教育之母。”“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诸生在校数年,科学知识,日就新异,然此为书籍上之研究,至实地作业,又重经验。”“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 张謇全集第4卷 (1)张謇为什么主张大力兴办职业教育?(6分) (2)根据以上材料概述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9分)52(2015湖北黄冈一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梁启超随其师康有为并各省13

95、00名举人联名上书,此即著名的清末“公车上书”。从此开始了他鼓吹变法,高倡改革的政治活动。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为传播变法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当时知名的风云人物。1897年11月,赴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教学中积极宣传变法思想,培养出蔡松坡等高材生。1898年,入京协助康有为等促成“百日维新”。7月3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玉澜堂召见梁启超,赏六品衔,令办译书局事务。8月26日,准梁启超奏,在上海设立编译学堂。其间,梁启超活跃非凡,显示了卓越的宣传和组织才能。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等地。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鼓吹变法维新。 (1)根据材料

96、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为变法所进行的主要活动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梁启超的作用。(8分)53(2015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端方在清末,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他思想开明,又能干。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中,他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罪名是在慈禧的葬礼上沿路照相,作为满清能臣,他理应在后来的政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清王朝的

97、倒计时的几个月,端方被重新起用,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不久就赶上保路运动。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尽管端方刻意隐瞒武昌的消息,但他所带领的这一团士兵,还是变得躁动起来。端方闻到了气味,却无处可逃,被士兵斩首。就这样,端方成了清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 摘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端方作为满清能臣在晚清政治中扮演的角色。(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端方成为“牺牲者”的原因。(8分)54(2015湖北宜昌三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光绪元年(1

98、875)初,郭嵩焘上奏条陈海防事宜,主张“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同年,清廷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光绪三年,郭嵩焘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清廷迅速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了领事馆。郭嵩焘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 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时,湖南士绅群情激奋,要开除他的省籍。有人编了一副讽刺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郭嵩焘被迫辞职回到故乡长沙,全城遍贴揭帖指责他“勾

99、通洋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朝廷降旨曰:“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的主要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失败的原因。(8分)55(2015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通过调查研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指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

100、,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科研的后腿。 摘编自杨建业马寅初传 材料二 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张,指出其提出的背景。(8分) (2)结合

101、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未80年代初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56(2015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三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8年,让莫内出生在法国科涅克市郊区的一个白兰地酒商家庭。 16岁时,开始了首次商务活动巩固开发北美市场。北美地区同传统保守的西欧各国形成强烈的对比,国际间商业贸易手续极为简便,没有层层关卡和繁杂高额的税收。 1914年一战爆发。莫内向政府建议:英法两国应该加强联合,不但在战略上,而且要在物资供应及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合作。 1918年一战结束,作为法国代表出席凡尔赛会议,参与国际联盟的

102、创立工作。莫内认为这是实现他欧洲联合思想的一个难得机遇。 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莫内向法国政府建议,英法两国应尽快成立一个战争协调组织,被任命为英法两国战争通力协调委员会主席。1940年,斡旋丘吉尔促成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莫内协助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了美国的作战计划胜利计划,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重大作用。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莫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法德两国的煤炭、钢铁资源置于一个超越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下,该机构也吸纳欧洲其他国家参加。 1951年,由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参加的“欧洲煤钢

103、共同体”条约在巴黎签订。莫内当选为煤钢共同体高级机构的首任主席。 1975年,欧洲理事会给予莫内高度的评价:“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欧洲事业。”并授予莫内“欧洲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1)根据材料,概括让莫内对“欧洲事业”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形成的原因。(9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让莫内为什么将煤炭、钢铁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6分)57(2015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从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据统计,到20世纪40年代时已达3692种。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

104、,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千差万别。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和无情的背弃。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拿克拉兰敦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

105、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英)查尔斯弗思著克伦威尔传 (1)归纳材料中对克伦威尔的不同评价,对克伦威尔的不同评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客观的评价克伦威尔。(9分)58(2015河南郑州二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周密策划,统一部署,调运和集中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于1949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中抛售。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降30%到40%,各地市场趋向稳定。 朱永红五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 195

106、6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 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陈云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7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

107、案】(1)特征:讲究(重视)法治(礼法并重或外儒内法、德法兼治、文武并重);政法一体(行政长官也是法官,司法没有专业地位);尊从儒礼(儒家思想是法治的核心,儒学为体,法制为用);存在等级(身份)歧视;封建专制和礼制法制化。(每答对1点3分,答出3点即给9分。其它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2)原因:公开稳定(成文),突出了法律程序建设,为法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为近现代法制发展提供了经验;(4分) 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法律规范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法治国,有法可依,为新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法律规范;(4分) 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可为发展资本

108、主义经济提供法制保障;(4分) 倡行法人平等。自然法思想超出奴隶制时代限制,有利于人类进步,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权和宗教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4分) 崇尚法治,公正至上。既适合近代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也是政治文明的追求。(4分)(每点4分,总结出罗马法的闪光内容给2分,能结合说明给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得满分。本答所总结的每个闪光点可拆分,如第一点成文、程序两语各作一点,均应给2分;其他言之合理均等给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文武兼治”,可得出第一个要点;根据“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表明存在等级制度;根据材料一“仁政教化以德治县”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

109、响。 (2)罗马法被誉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解答本题,应把罗马法思想内容的特点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结合起来组织答案,例如,第一部成文法、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2【答案】(1)趋势:厚薄不同,逐渐走低;经历了从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官员常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收入。(6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封建机构庞大臃肿;最高统治集团生活奢侈);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制度的弊端(监察制度不健全)。(任一点2分,共6分) (2)特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定程序;利益回避;工资标准参照私企,有严格规定;同工同酬;实行工资封顶制度。(任一点2分,三点7分) 原

110、因:制度保障;法律保障;公民素质;政党监督。(任一点2分,共6分)【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趋势是描述变化的过程,“越来越”。将材料一分层归纳即可。第一层“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说明官俸到近代越来越少;第二层“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清朝又沿袭其制”说明官俸的形式从实物发展为货币;第三层“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说明官吏不断从非法渠道获取钱财以弥补俸禄的不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前一问特点回答即可,官俸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上层统治集团的奢侈,或者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111、加强;从实物发展到白银,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吏从非法渠道获取财富,说明监督机制不完善,人治高于法治。 (2)第一小问特点,特点必须是概括的、抽象的、简短的进行表达。“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由此归纳特点一: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制定工资标准;“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由此归纳特点二:利益回避原则; “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由此归纳特点三:工资标准参照私企;“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 、“ 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 、“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

112、的现象”由此归纳特点四:体现公平原则,或同工同酬;“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由此归纳特点五:工资封顶制度,或体现级别差异。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法律、经济、思想等多个方面展开即可。从政治上讲,有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保障,有两党的相互监督;从法律上讲,有法律和立法的严格规定,法律至上的原则;从经济上讲,是以制度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思想上讲,平等、民主、法治的思想深入人心。3【答案】(1)特点: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教育与国家的法律规范相结合。(4分) 同:建立了监督官吏的机构,颁布了严惩贪赃的法律;(2分) 异:明朝对贪官污吏惩治的力度远比唐朝

113、大。(2分) (2)补充说明:以宪法来避免绝对权力,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3分) 制定严格而完善的反腐败法律,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3分) 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3分) 加强道德规范。(3分) (3)认识:遏止腐败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遏止腐败必须从预防腐败抓起;遏止腐败是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反腐败机制;要从根本上遏止腐败,必须从制度的层面展开;完善和健全民主政治制度等等。(每点2分,只要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5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同等评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一是通过道德教育”、“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说明家庭(或

114、家族)的道德教育与国家的法律规范相结合;第二小问异同,材料一可以看出,相同之处是建立了监督官吏的机构和颁布了严惩贪赃的法律。不同之处从材料一“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到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明代大明律规定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说明明朝对贪官污吏惩治的力度远比唐朝大。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制定宪法,实现权力制衡,避免绝对权力,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根据材料三文官制度法、联邦贪污对策法说明制定严格而完善的反腐败法律,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根据材料三、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说明加强道德规范。根据材料三第二

115、段说明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 (3)从反腐败机制、制度的层面以及健全民主政治制度等角度回答。4【答案】(1)特点:四库全书: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了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百科全书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6分) 背景:四库全书: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百科全书: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9分) (2)影响: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5分) 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

116、;提倡科学技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5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应抓住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进入总结时期这一特点,而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带有鲜明的启蒙色彩;第二小问背景从18世纪中国和法国的社会状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解答。 (2)典籍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方面,而百科全书作为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这一方面分析解答。5【答案】(1)特点:中国士绅:A.没有政治权力,但享有政治威望;B.与皇权的关系,由共存走向共治,最终沦为皇权的奴役;C.主要在地方、文化传承等方面自发地发挥作用。(4

117、分,任意两点即可) 英国贵族:A.掌握了一定政治权力;B.成为限制王权的重要力量;C.在中央和地方,在政治和经济、外交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4分,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达到顶峰;自然经济的发展,始终占主导地位。(4分) 英国:贵族通过建立和掌握议会、颁布宪法,借助政治权力和法制,及大地限制了王权;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发展,解放了思想。(3分) (2)中国: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限制皇权、防止暴政的作用;后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3分)维护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促进了文化的延续。(2分)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促进了英国政治民主化;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18、;(4分)后来,束缚了英国现代化,最终走向穷途末路。(1分)【解析】(1)第一小问,中国士绅的特点:由材料一“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权力的圈子,但是在社会上却还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威望”,可以得出没有政治权力,但是仍享有政治威望;材料一的第一则材料剩余部分则讲述了士绅与皇权关系的变化过程;材料一的第二则材料则主要讲述了“负起文化储存器的功能,保护了一批社会精英,使社会政治秩序得以重建,中华文明得以积累传承”;英国贵族的特点:通过“他们在与王权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中,实力与王权渐趋接近”可以看出贵族具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并且对王权构成了一定的限制,下面关于大宪章的描述进一步重申了这个特点;“不列颠的贵族群体在产

119、业革命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在政治改革运动中把握并遏制着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经济领域扬眉吐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高视阔步”,可以看出在中央和地方,在政治和经济、外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小问,中英两国士绅和贵族发展特点的原因,结合两个国家的阶段特征来回答。 (2)中国士绅阶层的作用,教材中没有涉及,因此主要从材料中结合特点来归纳,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英国贵族的作用也结合材料涉及到的来回答比如政治民主化、产业革命(工业革命)、末路穷途等方面来考虑。6【答案】(1)内容:清代朝贡制度丰要涉及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部分西方国家;朝贡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厚往

120、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朝贡贸易兼有官方和私人性质。(8分) 评价: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逐渐脱离世界潮流。(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丰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6分) 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7分

121、,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5分,3个要点7分)【解析】(1)第一小问基本内容,根据材料一中“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以中国为核心形成与周边国家、地区及部分西方国家之间的朝贡关系,根据材料一中“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通过礼仪来体现中国“天朝上国”地位的,根据材料一中“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以朝贡贸易作为维护朝贡制度的手

122、段,根据材料一中“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信息,说明其内容为包括了官方和私人性质的朝贡贸易;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中“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等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体现了清朝时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根据材料一中“将厚来薄往的传统理念应用于朝贡贸易”的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体现出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据材料一中“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的信息,可说

123、明其特点有带有强权主义的色彩,根据材料二中“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的信息,可说明其特点为是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结合国际法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制定的这一历史史实,可分析出其特点为反映了近代西方法律和契约精神;第二小问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影响,根据料二中“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的信息,可知其影响有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史实,可分析出其影响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中“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可知其历史影响有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进程。7【答案】(1)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

124、农。(2 分) 原因: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不抑兼并等。(6 分)。 作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赋役征收具备确实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4 分) 特征: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产品商品化。(4 分) (2)趋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结合,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影响: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推动了经济继续发展;市场与农民的联系、影响日益紧密。(9 分。答出任意 3 点得 9 分,总分不得超过 9 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北魏到隋唐,保留了

125、大量的国有小农”“宋代不立田制,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可知农民身份从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宋代不立田制,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可知宋朝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其重要原因;宋朝时期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导致农民土地大量丧失,身份角色发生变化;明清时期农业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第三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可知黄册、鱼鳞图册的编制为封建国家赋役征收具备有效法律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来源;“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

126、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可知该图册的编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第四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三“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可知明清时期农业实现了生产区域专业化;“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可知实现了农业生产专业化;“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可知农业生产实现了产品商品化。 (2)第一小问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一“北魏到隋唐,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可归纳概括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

127、松弛;“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结合,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三“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材料二“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 倍”可知佃户制度下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推动了经济继续发展;材料三“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可知农业手工也产品逐渐投入市场,市场与农民的联系、影响日益紧密。8【答案】答案一:变化:古文经长期被认为是儒家经典尤其是东汉时地位很高,康有为却斥其为伪书。 原因:王莽当政时

128、对古文经的推崇和儒学大师们的努力使古文经成为长期存在的儒家经典;康有为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维新思想,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将古文经斥为伪经。这种评价的变迁是政治宣传的需要。 答案二:变化: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极大的肯定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性与积极作用,当前从时代背景出发强调其新内容、意义以及局限性。 原因:50年代革命史观影响下,对天平天国运动充分肯定;当前从集合历史发展的背景更全面科学的看待和评价历史;这是从不同的史观来评价历史事件产生的差异。 答案三:70年代全盘否定洋务运动到从近代化的角度肯定洋务运动。 原因:70年代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学术问题政治化。现在从近代史观来重

129、新认识洋务运动。这是从文明发展的近代史观来看待问题所带来的变化。【解析】时代背景、史观的变迁、认识的深入、个人见解等很多方面因素会形成对相同历史事物认识的不同,言之有理即可得分。9【答案】(1)相似:都以理性为出发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都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幸福;都主张权力分立和制衡。(6分) 不同:前者从自然法出发,后者以天赋人权为起点,突出宪法的限权功能;前者以元老院为权力中心,后者则强调防止一权独大。(6分) (2)设计:建立联邦制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度;实行权力分立与制衡;通过宪法修正案使之成为“活”的宪法;授予最高法院才有司法解释权。(10分) 启示:宪

130、法是人权的保证书,宪法的制订要从理性出发,以人为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们要弘扬宪政精神,让宪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3分)【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前者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就不是国家”,后者认为“宪法的目的是引入限制,使人们遵守限权宪法的一般规则”,都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前者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实现公民的自由平等”,后者认为“代议机关如违反委任其行使代议权的根本法自当归于无效”,都维护公民的利益,前者主张元老院与平民大会之间权力制衡,后者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权之间权力制衡。第二小问不同点,前者认为“法必须按照自然法的标准加以制定”,以自然法为出发点,而后者倡导“公民权以天赋人权为

131、基础”,以天赋人权为起点,提出“政府只能接受宪法的约束”,前者元老院“是国家权力中心”,权力过大,而后者倡导三权分立,防止一权独大。 (2)第一小问设计,美国宪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分权,建立联邦制政府,政府内部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同时以宪法修正案形式不断完善。第二小问启示,从宪法制定的出发点和基础、宪法的地位作用等方面分析。10【答案】评分参考:观点:3分。 说明:9分。其中:79分,说明充分,史实准确;46分,说明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03分,说明不充分,史实不准确。 示例一:观点: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考查应该放在世界视野下展开。(3分) 说明: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

132、整体;无论是西欧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还是俄罗斯的推进,都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清朝与西方因鸦片等冲突,使得中国的农耕文明与西方的工业文明全面产生关联,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9分) 示例二:观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3分) 说明:中国社会在16001800年期间,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活动的繁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和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国的考证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学东渐、商业活动(如鸦片贸易)、侵略战争等的冲击,在促进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起了重要作用。(

133、9分) 示例三:观点:学生把上述两种观点综合在一起,或提出新的观点(如:“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可酌情给分。 说明:仿照上面的表述展开,具体略。【解析】本题可以根据所给信息,提取观点,并且从多角度多侧面辩证思考、论证、评析史学观点。特别要注意从多角度、多侧面辩证思考,避免单一的角度。比如可以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放在全球视角下,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世界历史发展(全球)的重大事件及和与此相关联的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进行论述;或内外因综合作用下来思考和论证,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提取相关信息加以论证、说明。11【答案】(1)原因

134、:自然条件;技术人才;交通便利;毛纺织业发展。(8分) (2)变化:中世纪时期是传统的毛纺业中心,工业革命时期逐步衰落,成为工业化的附属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支撑;20世纪60年代以来,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2分) 启示:基于原工业化的就地城镇化是脆弱的,不能经受工业化冲击;工业化浪潮下,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和农业成了附属品,现代都市生活具有强大吸引力,农民流向城市是必然趋势,不能阻挡;要结合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新经济部门,吸纳更多就业人口。(5分)【解析】(1)根据材料“便吸引着城市工匠移居”得出原因之一是技术人才的优势;根据“除优质羊毛和充足水力资源外,这里

135、还有斯特劳德河谷的漂白土,有当地赭红岩石制成的染料”得出原因之二是自然条件优越;根据“西南又靠近布里斯托尔港口,便于联系国际市场”得出原因之三是交通便利;根据“乡村毛纺业几乎是近代早期英国原工业化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化起步和非农业人口增多”得出原因之四是毛纺织业发达。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当英格兰西北和东南地区的机器隆隆轰响之时,西部人们只能守望着土地和牧场,向西北工业人口和东南工商人口供应肉奶粮。由于工业化早期的农业实际上只是工业和城市的附属物,创造财富有限,于是西部这个中世纪晚期英国名列前茅的富裕地区,18-19世纪成了英格兰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得出变化是由原来的传统毛纺织业中

136、心逐步衰落,成为工业化的附属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支撑;根据“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2000年列为国家公园。科茨沃兹的美丽景色还经常出现在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得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根据“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据伯克莱银行2007年报告的数据,科茨沃兹户均收入60800英镑,是全英排名前20位中不属伦敦和英国东南部的两个地区之一”得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第二小问启示,根据科茨沃兹从中世纪传统毛纺

137、织业中心在工业革命后逐步衰落变为工业的附属,为城市发展提供农业支撑得出启示是,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基于原工业化的就地城镇化是脆弱的,不能经受工业化冲击,工业化浪潮下,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和农业成了附属品,现代都市生活具有强大吸引力,农民流向城市是必然趋势,不能阻挡;根据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沃兹的新崛起得出启示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原有的城市要结合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新经济部门,吸纳更多就业人口,促进经济的发展。12【答案】分类:第一类:图(1)(3)(5)(1分) 主题:大众传媒的变迁(1分) 第二类:图(2)(4)(6)(1分) 主题:交通工具的进步(1分) 第三

138、类:图(7)(8)(9)(1分) 主题:通讯工具的变迁(1分) 第一类大众传媒的变迁的影响:(6分)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危害健康等。 第二类交通工具的进步的影响:(6分) 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创造条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第三类通讯工具的变迁的影响:(6分)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

139、的生活质量。也带来负面影响如电信诈骗等。【解析】电视、互联网、电影等属于大众传播;轮船、火车、飞机属于交通工具;电话、电子邮件、电报属于通讯工具;先把图片按用途分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其影响即可。13【答案】示例:从民主共和思想、爱国主义思想、近代法制观念等方面分析均可,要求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有理有据。 (以下“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盛行进步的民主共和观念。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思想,陈独秀、蔡元培、吴稚晖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的入选反映了人们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视。 国民大革命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汪精卫、蒋介石、冯玉祥

140、等国民革命的重要领导人和参与者受到人们的推崇。 民主共和思想是进步的社会潮流,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解析】“新中国柱石十人”体现的主要观念有民主共和、爱国、法制等理念,题目只要求选取一项进行点评。点评要做到结合材料中的史实,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言之有理、语言通顺、有逻辑即可。14【答案】示例一:第一节增加洋务派的形成及其与顽固派的斗争(2分) 理由:伴随着清政府的内忧外患,一部分开明地主阶级日益认识到要学习西方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逐渐形成了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展开,同时增强了汉族地主的实力,影响着晚清的政治格局。而面对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顽固派与其展开辩论与斗争,一方

141、面表现出中国社会传统势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在促进封建士大夫的思想解放。(4分) 示例二:第二节增加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2分) 理由:洋务派在创办军用企业的过程中,遇到经费、原料、运输等困难,同时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意识到西方经济实力的强大以及抵御西方经济侵略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着手创办民用企业。这些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企业对于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引进近代生产技术和方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4分) 示例三:第二节增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2分) 理由:19世纪60、70年代,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受到洋务企业的诱导和外商利润的刺激,中国诞生了民族

142、资本主义经济,改变着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同时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开始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要求社会变革,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影响近代中国的发展。(4分) 示例四:第三节增加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2分) 理由: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西学的广泛传播,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学。虽然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但他们已经突破封建思想、洋务思想的藩篱,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为后来的康梁维新思想和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先导作用。(4分)【解

143、析】该目录的主题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结构看,第一节是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节是洋务运动的过程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第三节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按照结构来填出相应的内容。第一节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还包括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洋务派获得慈禧太后的暂时的支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形成等;第二节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还包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开展留学教育、洋务运动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推动和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抵制,本节还可以有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和新阶级的产生等内容;第三节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还包括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等内容。可以任选主题补充进目录。然后

144、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论述一般可以从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角度去展开,必须讲清楚和洋务运动的关系。15【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主题鲜明,所选材料紧扣主题;(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 二等:(1)主题较明确,所选材料能证明主题;(2)引用史实,论述较完整;(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9分) 三等:(1)主题不清晰,所选材料不太符合主题;(2)未引用史实,论述有明显缺陷;(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05分) (另:没按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的,酌情扣12分。) 示例:材料序号:5、6、8、9 主题: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

145、俗进步 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服饰从区分等级到简洁实用,并日益大众化、多样化;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不断改变;宽敞舒适的家居环境成为人们的首选;火车、汽车、飞机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途径;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健康、优质和精神愉悦成为时尚;社交礼仪、婚丧习俗不断现代化。可见,文明的进步是生活习俗进步的推动力。(注:结合材料5、6、8分阶段论述亦可。) 其它主题举例,仅供参考: (1)文明交流改变各国生活习俗(1、2、3、4、7) (2)生活习俗变迁推动文明进步(3、4、5、7

146、) (3)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5、6、7、8)【解析】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选择相应的角度和材料分析。如选择材料序号5、6、8、9,以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为主题,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的影响,并概括其演变趋势;也可选择材料序号5、6、7、8,以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为主题,以中国为特例,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也可选择相应材料,分析生活习俗变迁对文明进步的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16【答案】示例一:观点:赞成正方,丰张推广使用白话文。(3分) 理由:中国社会日常交往人量使用白话,而书面用语以文言为丰,形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离的状态;文言

147、文的复杂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以及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追求思想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必须要否定文言文,倡导使用白话文。(9分) 示例二:观点:赞成反方,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3分) 理由: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文言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书面用语,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白话在其初期,无论是词汇的丰富性还是表达形式的成熟、优美都还无法与文言相比;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言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废弃文言,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断绝。(9分) 示例三:观点:综合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

148、(3分) 理由:参考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9分)【解析】赞同推广使用白话文的观点,结合白话文易于理解能够促进文化知识普及、文言文晦涩难懂阻碍文化普及和文言文是传统文化代表遭到新文化运动批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赞同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从文言文自身的优美性、文言文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即可。17【答案】(1)简评:胡佛总统面对大危机,仍然坚持资产阶级自由放任主义,主张严格减少政府开支,维护金本位,保持预算平衡。(4分)但是,他的反危机措施显然已经不同于散手不管的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当然也不是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政策,它是一种基本上不脱离自由放任原则,鼓励地方

149、团体积极干预的尝试。虽然他的一些措施在当时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为时已晚,未能明显改变危机恶化的蔓延。(4分) (2)变化:减少政府干预。(2分) 具体: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4分) (3)分析: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还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在当时收效不大,最终以失败告终。 实质: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一反传统的现代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经济政策,改行供应学派的政策,出现了恢复和振兴经济的新局面,但同时也留下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8分)实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分)【解析】(1)从材料一“通过严格减少政府

150、开支和增加税收,直到我们达到预算的平衡为止”可以反映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资产阶级自由放任主义;从材料一“我们将扩大信用以抵消由于我国人民贮藏和外国人提款带来的收缩”、“ 我们还将以政府的信贷援助,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等可以反映胡佛在一定程度实行国家干预。虽然他的一些措施在当时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国家干预有限,未能明显改变危机恶化的蔓延。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三“美国历届政府都以凯恩斯学说为圭臬,实行大政府、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里根政府以70年代兴起的供应学派理论为指南,反其道而行之,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可以看出里根政府减少政府干预。

151、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三“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来回答。 (3)第一小问是否成功,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还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实行国家对经济大规模干预,收效不大,最终以失败告终。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三“里根政府以70年代兴起的供应学派理论为指南”、“ 打破15年来美国经济的滞涨局面,并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可以看出里根政府改行供应学派的政策,出现了恢复和振兴经济的新局面。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里根政府留下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18【答案】(1)同: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4分) 异:杜鲁门政府注重解决就业问题。艾森豪威尔政府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保障黑人和其它公民的合法

152、权利。里根政府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推行大规模减税。克林顿政府重视中产阶级;重视新技术、新经济。(12分,必须答出每个政府的不同点,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12分。) (2)精神:最大限度保障美国民众利益。(2分) 作用:敦促国会立法;努力减轻社会和人民负担;“简政放权”;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加大政府基础性和风险性投资力度。(7分,一点2分,任答四点给满分)【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会发现,四届政府的政策,相同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干预经济,二是关注民众生活;第二小问不同点,“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说明该政府注重解决就业问题;艾森豪威尔政府“尽可能由地方承担”,“

153、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表明该政府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表明他保障黑人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利;里根“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可见该政府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推行大规模减税;克林顿政府“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表明该政府重视中产阶级、新技术、新经济。 (2)第一小问精神,由四个政府的共同点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在于保障民众利益;第二小问作用,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概括为立法、减轻负担、 简政放权、推动公正、加大基础性和

154、风险性投资力度等,注意分值的分配,此处要答够四点才能拿满分。19【答案】(1)背景: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豪强地丰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战乱、饥馑、疾疫导致人口急剧减少;豪强地丰隐匿人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剧减。(8分) (2)评价:曹操改革沉重打击了世家人族势力;“唯才是举”,人胆选拔人才;创立屯田制度,恢复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5分,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4分,三个要点5分)改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根本扭转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的趋势。(2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风气日薄,政令日败。”可知其背景为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根据材料中“形成了支配一时的

155、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可知其背景为豪强地主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根据材料中“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可知其背景为战乱、饥馑、疾疫导致人口急剧减少,豪强地丰隐匿人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剧减。 (2)根据材料中“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可知其作用为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根据材料中“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的信息,可说明其作用有促进了人才的选拔;根据材料中根据材料中“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的信息可说明其作用为创立屯田制度,恢复

156、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根据材料中“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的信息,可说明其局限性为没有根本扭转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的趋势。20【答案】(1)特点:主要围绕管制制度改革;借鉴唐制;“以阶易官”。(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给6分,) (2)说明:循名实责,裁减了大批重叠机构,改变了官制紊乱的局面;节省了行政开支,但没有彻底解决北宋的冗官冗费问题;行政效率不如改制前,疏漏之处甚多。(9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宰辅制度在外形上根据唐制恢复三省六部” 和材料二“以阶易官”等信息可概括即可。 (2)依据

157、材料二“行政效率没有提高,比过去还显得拖沓”“节省了两万缗的开支”等信息,并结合“北宋的冗官冗费问题”回答即可。21【答案】(1)方式不同:前者是“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后者“徙贵就贱,用近易远”。(2分) 目的不同:前者意在追求利润;后者意在节省财政开支。(2分) 核心不同:前者核心是“卖”;后者的核心是“买”。(2分) (2)评析:均输法的实施保证了朝廷的物资供应;打击了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行为;节省了运费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6分)但均输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也侵夺了商人之利,使商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3分)【解析】(1)从方式、目的、核心等方面比较两种均输法的主要不同点。方式上,前者“贵

158、则卖之,贱则买之”,后者“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目的上,前者使得“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与商人争夺利润,后者“省劳费”,节省财政开支。核心上,前者注重“贵则卖之”,从中获利,后者注重“籴买税敛上供之物”如何廉价买入,减少支出。 (2)对王安石的“均输法”的评析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其节约朝廷开支,保证物资供应,减轻人民负担,维护市场秩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指出其措施与商人争利,阻碍商业发展的消极影响。22【答案】(1)原因:环境的影响、个人的抱负和才能,汉文化的熏陶。(6分) (2)影响:完颜亮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和民族融合;(3分)培

159、养和选拔了适应新的封建制度需要的官员,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有利于政权的巩固。(3分)【解析】(1)“完颜亮年轻时想干一番事业”可以归纳为个人的抱负和才能;“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可以归纳为汉文化的熏陶、环境影响。 (2)政治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培养和选拔了适应新的封建制度需要的官员;迁都燕京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和民族融合;社会经济方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23【答案】(1)特点: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挥儒家思想作用;通过考试(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注重实用性。 (2)影响:促进了蒙古族的进步(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增加

160、了政府收入;但加重了人民负担。【解析】(1)从材料可知,“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表明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考试一经一史,可见重视儒家思想的作用;“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可见他通过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表明其政策注重实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元仁宗改革的特点可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蒙古族封建化;同时也促进蒙汉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百姓苦不堪言”可见他也加重了人民负担。24【答案】(1)措施:统一货币;采用银本位;货币分等;官府统一回收旧钞;禁止民间货币兑换。(任一点2分,共6分) (2)原因:币

161、制混乱;社会动荡;以满足财政需求为目的;货币超发;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任一点2分,共4分) 危害: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激化;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人民负担加重;财政紧张。(任一点2分,三点5分)【解析】(1)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得出第一个措施:政府统一发行纸币;“以银为本”得出第二个措施:采用银本位制;“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 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得出第三个措施:纸币面额分十种,法定银钞比价;“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

162、换发中统钞”得出第四个措施:由政府统一回收旧钞;“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得出第五个措施:禁止民间交易货币,金属货币只能在官府兑换;“至元二十四年印造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五文到二贯共11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得出第六个措施:两种纸币同时发行使用。 (2)第一小问失败原因,“中统交钞”、 “至元宝钞” “至正通宝钱”等说明原因之一:币制混乱;“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说明原因之二:社会动荡,为满足军需,不断印制钞票;“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说明原因之三:乱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163、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说明原因之四:纸币已经在民间失去了信誉,人民拒用纸币,采用物物交换。第二小问危害,可以从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从小到大递进来思考;也可以从对经济、对政治等角度来思考。比如对人民是掠夺,负担加重,民不聊生;对国家“国用由是遂乏”,国家无法增加财政收入,面临危机;对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对政治,矛盾激化,民众起义,统治飘摇;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25【答案】(1)特点:从海(水)陆兼运到基本仰赖运河漕运;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6分) (2)作用:保证了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

164、稳定;减轻人民的负担,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漕运的畅通,带动商业发展,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9分)【解析】(1)根据材料归纳,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看出从海(水)陆兼运到基本仰赖运河漕运;“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看出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看出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 (2)根据材料得出保证了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结合所学,从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商业的发展的角度作答。26【答案】(1)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2

165、分)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4分) (2)影响:前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2分) 后者: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3分) 结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4分)【解析】(1)材料所说的两场“自救运动”分别指洋务运动和国民经济建

166、设运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的入侵。根据材料剿红军字眼,可看出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另外,根据19351937年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推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及日本侵略这两个背景。 (2)第一小问影响,材料一提及科学技术成果、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清军水师等信息,可以总结出开创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这一影响;材料二指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投资数额巨大,创办的厂矿企业众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第二小问结果,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

167、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说明甲午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国的近代化;在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威胁下,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起步也遭受重创。27【答案】(1)特点:一是主张土地和大资产归国家所有,扩大国家的经济控制力量,二是维护工农劳动大众的利益。(6分) (2)影响:这些经济政策,虽然大多没有来得及实施,但是对后来的国民党及其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第一个特点,为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发展和实施,并日益向着统制经济和国家垄断资本的方向转变。(9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是开始确立土地国有和国家资本的主导地位”可以归纳为主张土地和大资产归国家所有。“私人所有土地,

168、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可以归纳为扩大国家的经济控制力量。根据材料“二是保护工人的利益。三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实行耕者有其田“可以归纳为维护工农劳动大众的利益。 (2)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采取的统制经济和国家垄断资本来回答。28【答案】(1)问题:传统的社会关系遭受冲击;传统的政治经济制度陷入混乱。(4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巴黎公社的影响。(4分) (2)现象:民间结社的合法化。(2分) 影响:调解了社会矛盾;完善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促进

169、了西方的现代化进程。(5分)【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建立在传统的社会共存基础之上的整个社会关系,有可能在革命力量的冲击下毁于一旦”可以看出“传统的社会关系遭到冲击”;由材料一“社会冲突可以使一致的民族四分五裂,使政治和经济制度陷于混乱”可以看出“民族分裂,政治经济制度混乱”。第二小问,材料一里面提到了巴黎公社的影响,加上这个时期欧洲在经济上的最大事件即工业革命。 (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欧洲各国政府越来越难以否认公民们有权建立或参加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社团”可以得出“社团合法化”。第二小问,社团等的作用侧重于政治方面,在思考时候可以从题干中的“政党、工会、合作社和各类联盟”方面考虑。

170、29【答案】(1)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3分) 特点: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6分) (2)要素: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出现了矛盾;国民参政愿望的增强;相关阶层经济地位的提高;英国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进行社会改革。(四取三)(6分)【解析】(1)第一小问阶段,根据材料“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得出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根据“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得出185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的普选权,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

171、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得出二战前夕已经实现全民普选;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可知从工业革命后,英国人民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就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战,由此可知特点之一是经历的时间长,从材料可知“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在正确选举权的斗争中工厂主阶级、工人阶级、妇女等都进行了斗争,得出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导致了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人民在政治上要求普选权的斗争就反映了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和不相适应;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相关阶级在经济上力

172、量的增强,他们也希望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权利;民众之所以进行长时期的斗争也反映了民众参政愿望的提高;英国是通过议会改革的方式逐渐实现普选权的,实际上也是英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所作出的尝试。30【答案】(1)思想: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建立能平衡民众与少数人权利的政府;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建立共和政体。 (2)效果: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先进的政治体制(联邦制、三权分立、共和制);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解析】(1)“我择取了某种中间的立场”,表明他主张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实行联邦制;“政府的产生必须来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也要防止一般民众

173、做出损害少数人的决定”,可见他主张政府要平衡民众与少数人权利;“间接民主则体现了所有人的利益”,他主张的是间接民主;“只有代议制的共和政体才能对这种政体进行矫正工作”,他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2)根据所学知识,麦迪逊的这些思想运用到了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如1787年宪法、联邦制、三权分立、共和制、维护统一、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31【答案】(1)原因:获得政权的君主立宪派急需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果实,害怕革命继续进行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认为革命已经承认了财产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立宪派与旧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主张保留君主制。(9分) (2)影响:君主立宪派站到了革命的对立面

174、上,逐渐成为大革命深入进行的障碍。(5分)【解析】(1)根据材料“局势巩固稳定与自由”、“继续发展的骚动”等字眼,可知君主立宪派希望巩固顺利成果;害怕革命危机自身利益;根据“反对对财产权的任何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知这些是革命所承认的原则;根据“共同利益”可知,君主立宪派尽管是资产阶级,但与之前的君主制存在一定联系。 (2)依据材料“停止革命”,可知,出于利益和巩固既得成果的考虑,君主立宪派主张部分保留旧的制度,这与法国大革命的理念矛盾,阻碍了大革命向纵深发展。32【答案】(1)说明: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制衡;市民社会和民间团体与政府的制衡;议会与内阁(首相)之间的制衡;党派之

175、间的制衡。(一点2分,共8分) (2)政体: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日本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的不同或议会权力的不同,言之成理亦可)(3分) 方式:英国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确立。(4分)【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市民阶层与国君之间的制约关系;1688年光荣革命体现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与旧贵族之间的制衡;1689年权利法案和1721年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体现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权力制衡;议会中辉格党和托利党体现了政党之间的制衡;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二者在有矛盾时必然改选其一,体现了议会与内阁之间的制衡。 (2)此问比较简单,但要注意回答两问,“

176、政体”不同、“确立方式”不同。政体是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日本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区别,也可以说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由议会掌权,日本天皇拥有实权,议会只是摆设。确立方式上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改革。33【答案】(1)相同:认为宪法是国之根本;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结合起来;主张法治,反对封建专制。(6分) 不同:梁启超更重视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孙中山更重视权力的协调;梁启超以法律形式确立并维护君主立宪,孙中山以法律形式确立并维护民主共和。(4分) (2)实施:不能。(1分) 说明:孙中山过分重视五权之间的协调配合,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制约,且把五权归于总统的领导之下;当时的中国不具备实施分权

177、制衡的条件(如果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具体的历史现象进行说明,可酌情给分)。(4分)【解析】(1)相同点:从材料“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都将西方政治学说“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政治智慧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主张实行法治,反对封建专制。不同点主要从两者的主张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方面考虑以及从材料所揭示的一个注重完备法律的制定,一个注重五权协调的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到不能。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不能实行的原因方面多角度分析。34【答案】(1)背景:法西斯的扩张;西方国家的怂恿;经济危机的影响。(6分) (2)

178、说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战争的起点,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1936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8年德国兼并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1939年德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3分。亚洲、非洲、欧洲的局部战争,学生回答任意一个方面即可) 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二战全面爆发。(3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随后二战达到最大规模。(3分)【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占领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背景。 (2)此问为说明题,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扩大的过程,根据材料提供

179、的信息,提取材料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二战分为几个阶段,比如说局部战争、全面爆发、最大规模。35【答案】(1)背景:二战全面爆发;美国面临法西斯战争的威胁;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倾向严重,对战争威胁无动于衷。(一点2分,共6分) (2)原因: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任一点2分,共4分) 影响: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增强;加速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战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奠定基础。(任一点2分,三点5分)【解析】(1)根据材料的时间“1941年”和画面的内容比如“法西斯的乌云”“蒙住眼睛的美国”可以推出背景:二

180、战已经爆发;法西斯的威胁;美国仍然对战争无动于衷。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所提供的时间“1942年2月”回答即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卷入太平洋战争;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第二小问影响,美国征兵政策的变化,反映了美国积极扩军备战,参与反法西斯战争,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6【答案】(1)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冲击;(2分)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占上风,实行“中立”政策;(2分)美国希望祸水东引。(2分) (2)变化:由中立自保(或绥靖)政策转向积极援助反法西斯侵略。(2分) 原因:法西斯的侵

181、略危害了美国的海外利益(或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2分);美国国内积极和平主义逐渐取代了孤立主义思潮;(2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复苏;(2分)国内矛盾有所缓和。(1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内容和“两院联席决议案(节录)(1935年8月31日)”可知这是美国在1935年出台的中立法,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此时奉行中立主义政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把美国从“柯立芝繁荣”的发展高峰一下子抛到了谷底,此时绝大多数美国人只关心一项外交政策:即如何向昔日的欧洲盟国收回战争贷款。中立主义的旗号可以给美国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维持密切的经济关系进行的交易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美国

182、推行中立主义政策是由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影响,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不为欧洲人打仗、“坐视狂热的、堕落的欧洲人自相残杀”的观念在普通老百姓中根深蒂固;最后,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与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对立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同英法一样美国统治集团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对苏联怀有一种本能的敌意和仇视,为了削弱苏联社会主义对本国以及世界的影响,他们一直企图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全面支援抵抗侵略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三)美国不能默许一个由侵

183、略者颐指气使和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来的”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从中立自保变为积极援助反法西斯侵略;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因为日本严重侵犯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利益,即使日本不出手打美国,美国也会打日本的,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舆论方向是积极的和平主义取代了孤立主义思潮,1933年开始罗斯福推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到1941年经济已经有所恢复,国内矛盾也有所缓和,因此美国开始改变原来的中立政策。37【答案】(1)原因: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苏联建立了强大的现代军队和军事力量;苏军在战争准备、战略战术、地形地势上占居优势;中国战场对日军的有力牵制等(6 分,回

184、答 3 点即可)。 (2)影响:对苏联:稳定了苏联远东边境;避免了其后的东西线作战,得 以集中力量反击德国的进攻。(4 分) 对日本:违背德日盟约,放弃“北进”战略,转而“南下”, 进攻东南亚,进而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4 分) 对世界:日本这一方向的转变,最终促使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1 分)【解析】(1)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建立了强大的现代军队和军事力量,奠定了诺门罕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根据材料一“实施了空降作战、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谍报网搜集到了日军军事情报,并进行了战前准备”“利用哈拉哈河左岸蒙古高台的优势和合理

185、的战略战术,在开阔的平坦地形上有明显优势机械化战法”可知苏军在战争准备、战略战术、地形地势上占居优势;中国战场对日军的有力牵制等。 (2)影响从对苏联、日本、世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苏联而言,稳定了苏联远东边境,避免了其后的东西两线作战,得以集中力量反击德国的进攻,保证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对日本而言,根据材料二“按德、日盟约,希特勒一再催促日本对苏开战。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催促日本出兵”“不肯进攻苏联。” 可知违背德日盟约,放弃“北进”战略,转而“南下”, 进攻东南亚,进而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战争范围扩大到全球;对世界而言;日本放弃“北进”,转而“南下”的战略转变,最终促使

186、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38【答案】(1)表现:“好”:阻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减少了局部战争;达成众多裁军协议;推动结束殖民主义制度。(3分) “坏”:未能阻止一些局部战争;未能消除大国间的矛盾;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3分) (2)“好”的原因:联合国提供适宜平台或媒介,对冲突起到了缓冲作用;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时代主题。(6分) “坏”的原因: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3分)【解析】(1)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在于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限制,但仍旧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并不能从根本杜绝战争、消除霸权。 (

187、2)从和平发展的促进因素和负面因素两个角度来分析。39【答案】(1)背景:20世纪中期出现以计算机、原子能为标志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使得国际关系中重大矛盾和冲突都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下。(2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展开。(2分)反对霸权主义威胁,巩固国防。(2分)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处于敌对状态。(2分)(任答5点给10分,最高10分) (2)意义:宣扬科研精神,营造崇尚科研氛围;鼓励科技创新;显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和信心;鼓舞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为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贡

188、献力量。(5分)(任答2点给5分,其它言之成理同等给分)【解析】(1)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影响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冷战背景下,为提高国防能力,也需要研制核武器;中苏关系由呈现恶化的趋势,为了维持独立自主的局面,也需要开发核武器。 (2)颁奖是既是一种物质奖励,也是一种精神奖励,充分肯定了科学家的成就,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利于创新,也鼓舞了更多的人,为建设美好中国而努力。40【答案】(1)原因: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大国主导下的产物,具有震慑性;在雅尔塔体系下,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集团,实现了相互制衡;雅尔塔体系本身强调通过合作,维持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战后,和平主义盛行。

189、(6分,答出2点即得6分) (2)精神:大国合作,维护和平。(3分) 挑战:大国强权主义,竞争激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利益冲突多样化和复杂化;新兴大国的崛起,要求大国合作机制相应变革;部分国家不顾国际规则,不断挑起事端。(6分,答出3点即得6分)【解析】(1)“基本完成任务”是指,雅尔塔体系保卫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其原因包括:从其建立看,它是大国主导的,具有威慑力;从其内部看,势均力敌,相互制衡;从其宗旨看,它倡导通过合作维持世界和平与发展;战后和平主义盛行,使得两大集团不敢轻易动武。 (2)第一小问基本精神,从“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可知,它倡导大国合作,维护和平;第二

190、小问主要挑战,“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竞争激化”“新兴大国的崛起也要求大国合作机制增强代表性”,“小冲突和地区性的战争不断”,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国家间利益冲突多样化和复杂化,都冲击着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精神。41【答案】主题 1: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都产生在中小国家,并兼顾各个大洲。(2 分) 说明: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坚持地区轮任、小国优先等原则,常任理事国无人担任,体现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国矛盾,保证联合国机构的正常运作。(4 分) 主题 2: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2 分) 说明: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平等友好关系为宗旨,在协调美苏争霸、支

191、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解宗教争端和领土纷争、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促进了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4 分) 主题 3:联合国曾一度受制于超级大国,作用有限。(2 分) 说明:联合国成立之初,或受制于美国,或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或成为强权政治的工具,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难有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用不充分,甚至造成不良影响。(4 分) 主题 4:进入 21 世纪后,联合国不断推进体制改革。(2 分) 说明:因为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系列国际法不具有司法强制力,在协调冲突和矛盾时艰难无力,为此,联合国不断推进改革,力图通过扩大联合国大会的权力以及修改宪章等强化联合国的权威。(4 分) 主题 5:联合国在促进

192、世界发展上任重道远。(2 分) 说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如何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如气候、资源和环境问题、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全球金融危机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国际协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解析】主题可以从联合国秘书长人选来源地进行分析,以及联合国在各个时期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处的积极贡献进行分析;联合国人选来源坚持地区轮任、小国优先等原则,恰当协调各国之间矛盾,积极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保证联合国各项机制的有效运转;联合国在协调美苏争霸、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解宗教争端和领土纷争、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发挥了联合国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

193、与稳定的作用,当然在一定时期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影响力受限。42【答案】(1)原因:东德称修建柏林墙是为了“反法西斯”,西方国家则认为是东德为了阻止人民西逃。(3分)双方各执一词,反映了双方的严重对立,而柏林墙的修建正是双方冷战的产物。(3分) (2)影响:柏林墙的修建,既是东西方冷战加剧的结果,又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5分)柏林墙人为阻断了一座城市内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使人民骨肉相离,因此不得人心。(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说明东西方各执一词,反映了双方的严重对立。

194、结合所学可知,柏林墙的修建正是双方冷战的产物。 (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柏林墙的修建阻断了一座城市内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使人民骨肉相离;同时也导致东西方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43【答案】(1)变化:欧洲出现分裂,出现东西欧对抗的局面;欧洲严重削弱,丧失全球霸权地位;欧洲依附于美苏两极格局;欧洲国家的殖民体系崩溃。 (2)简评:“两极”格局取代了欧洲中心地位;“两极”对抗加剧了国际局势紧张,威胁世界和平;“两极”中两大力量势均力敌,客观上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解析】(1)“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可见欧洲分裂,东欧与西欧互相对抗;

195、“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可见欧洲丧失了世界霸权;“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表明欧洲依附于美苏两国;“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可见殖民体系崩溃。 (2)“简评”要求简要评论,不仅要回答变化是什么,还要回答变化怎么样,二战后,两极代替了欧洲中心地位,使国际局势紧张,但两极格局势均力敌,又使得新的世界大战没有爆发。44【答案】(1)影响:对美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国内矛盾加剧,人民反战运动高涨等 。(4分) 对世界:美国霸注地位动摇;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政策,逐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等。(4分) (2)原因:和

196、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战争带来巨大伤害;人道主义思潮兴起推动;避免类似的战略决策失误;政治竞选需要。(三点即可,7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遍及美国各地”信息可知,越南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并使美国国内矛盾加剧,人民反战运动高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南战争还影响了美国霸主地位,并迫使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等。 (2)根据材料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讲话“战争的代价巨大,更会造成无辜平民的严重伤亡”,结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人道主义思潮兴起等角度回

197、答即可。45【答案】(1)原因:民族、宗教纠纷;领土、石油资源等问题;冷战时期大国的干涉等。(5分) (2)影响:石油武器的运用,在政治和经济上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大大增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结束了西方战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历史,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的衰退;由于燃料短缺,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石油危机促使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大量的战略性石油储备,同时积极寻求替代能源,发展节能与环保产业。(10分)【解析】(1)根据材料两幅漫画课归纳为领土、石油资源问题;根据材料“当时西方国家大都表现了亲以色列的立场,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

198、对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等措施,迫使他们改变政治态度,以谋求结束以色列的土地占领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可知冷战时期大国的干涉、民族宗教纠纷。 (2)根据材料“为扑灭阿拉伯国家的反抗烈火,美国派国务卿基辛格到中东游说施压,但面对团结一气的阿拉伯国家也无计可施。”说明在政治和经济上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等措施”引发石油危机,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由于燃料短缺,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石油危机促使西方国家逐步建立起大量的战略性石油储备,同时积极寻求替代能源,发展

199、节能与环保产业。46【答案】(1)原因:冷战时期苏联入侵;美国等国家支持阿富汗武装力量抵抗苏联入侵;苏联撤退后阿富汗陷入军阀混战割据状态;塔利班控制阿富汗后,与基地组织联合;“911”后美国入侵阿富汗。(8分,任意四个要点即可) (2)变化:从扶持到纵容,再到打击。(4分,每个变化过程2分) 实质: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出发,推行全球干预丰义和霸权政策。(3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恐怖主义在阿富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苏联占领时期。”可知其原因为冷战时期苏联入侵;根据材料中“阿富汗的各个角落,连同一些中坚穆斯林战士圣战士,发起暴动,反对外国占领。”可知其原因为阿富汗武装力量抵抗苏联入侵

200、;根据材料中“美国的拒绝进入,让阿富汗出现了权力真空。地方军阀展开混战”可知其原因为军阀混战割据;根据材料中“叫做塔利班的伊斯兰宗教激进主义者攫取了权力”可知其原因为塔利班控制阿富汗后,与基地组织联合;根据材料中“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美国要帮助阿富汗人民解救他们自己。”说明其原因为“911”后美国入侵阿富汗。 (2)第一小问态度的变化,根据材料中“在美国、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的支持下,暴动军队在1989年逐出苏联军队”,“美国的拒绝进入,让阿富汗出现了权力真空”,“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美国要帮助阿富汗人民解救他们自己。”这三句话说明其态度转变是由扶持到纵容再到打击;第二小问实质,结合9.1

201、1事件对美国的危害可知其本质是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推行霸权政策。47【答案】(1)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主权力、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提倡君臣平等,天下利益为先;倡导法治,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6 分) (2)评价:根据材料一“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黄宗羲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建立开明的君主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为以后反专制斗争提供舆论来源;根据材料二“因为缺少新的思想资料作依凭,不得不更多地面向过去,以拟想中的古代理想世界为参照,从传统中寻求灵感”“整个社会机制仍然缺乏“

202、还政于民”的机制”可知黄宗羲等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民主政治理论仅仅是对传统理论的修修补补,难以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儒家伦理学说,没有明确提出符合近代社会政治转型的社会制度和未来构想,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有限。【解析】(1)根据材料一“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可知黄宗羲强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要求限制君主权力、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知黄宗羲提倡君臣平等,构建良好的官僚政

203、治格局;“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知其倡导法治,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2)黄宗羲等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建立开明的君主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儒家伦理学说,没有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和未来构想,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48【答案】(1)同:向西方学习,抵御外国侵略,实现国家独立富强。(2分) 异:福泽谕吉强调人人生而权利平等,主权在民,人民和政府是平等的契约关系;实质宣

204、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4分) 张之洞强调朝廷对人民的恩泽,号召人民报效朝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4分) (2)作用:张之洞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最终失败。(2分) 福泽谕吉宣传了启蒙思想,启发了民智,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明治维新提供了理论支持。(3分)(如有学生答“另一方面,福泽谕吉宣传脱亚入欧,鼓吹侵略扩张,给亚洲邻国带来深重灾难”亦可得分。)【解析】(1)两者的相同在于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而不同主要在于是否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制度。 (2)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分析对

205、两个国家的作用,最终结论落在是否能真正使国家富强。49【答案】(1)评价:封建地主官僚;(2分)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镇压人民起义,开展洋务运动;(2分) 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致力于改革。(2分) (2)角度:一是从传统的封建官僚的角度;二是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4分) 启示:两角度对曾国藩的评价各有其理。(1分)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曾国藩作为封建官僚的反动性和对近代中国的贡献。(2分)这说明,评价者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侧重点(结论) 也就不一样。(2分)【解析】(1)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清王朝统治,体现了其地主阶段的本质;创办军事工业,发动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在

206、维护封建统治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进行部分变革。 (2)第一小问角度,材料一从革命史观入手,通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彰显其封建官僚的阶级属性;材料二从革新的角度入手,突显曾国藩迎合世界近代化发展的大潮流而做的努力。第二小问启示,主要回答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事项,围绕“角度多元”、“避免单一”、“程式化”;另外,要注意认清评价者的立场及所引材料。50【答案】(1)说明:段祺瑞有维护共和的一面(如迫使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镇压张勋复辟等),也有爱国反侵略的一面(如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拒绝与日本人往来等)。(6分)同时他镇压学生运动,幕后操纵政权,对于民国初期的混乱政局,负有

207、不可推卸的责任。(4分) (2)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向后人提出了为政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求学)之道,要求国人爱国明礼(守礼),保存国粹,巩固国防等等,这些在今天有借鉴意义。(5分)【解析】(1)根据材料辩证评价。材料“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 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 “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誓师镇压”说明段祺瑞有维护共和的一面;“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说明也有爱国反侵略的一面。“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宣布下野,在

208、幕后操纵政权”以及1919年五四期间镇压学生运动来说明其局限性。 (2)“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提出了为政之道;“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主张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 “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 要求国人爱国明礼(守礼),保存国粹;“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提出了求学之道。这些思想在今天有借鉴意义。51【答案】(1)原因:职业教育关系到国民生计;实业与教育是相互补充、至亲至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实业离不开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6分,每点2分) (2)思想:把百姓的就业谋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价值本位”;科学技术水

209、平的高低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应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职业教育的实习与实践;应优先发展师范教育。(9分,每点3分)【解析】(1)张謇大力兴办职业教育的原因,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兴办职业教育“实于国民生计大有关系”;“数年以来,竭蹶经营,薄有基础,益见实业教育二事,有至索至密的关系”,“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概括即可。 (2)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职业教育“实于国民生计大有关系”,关系百姓生计;“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兴学为要中之尤要”,科学技术水平影响国际竞争力;“教育为实业之母,师范为教育之母”,要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职业教育直接为发展实

210、业服务;“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职业教育的实习与实践要相结合。52【答案】(1)内容: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办学会;办报纸;培养变法人才。(7分) (2)作用: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开展;进行了思想启蒙。(8分)【解析】(1)从材料“公车上书”“发表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信息可知,梁启超为变法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等活动内容;从材料“在教学中积极宣传变法思想,培养出蔡松坡等高材生”“在上海设立编译学堂”“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信息可知,梁启超为变法向办学会,办报纸,培养变法人才等活动内容。 (2)依据材料“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

211、主笔,发表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为传播变法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当时知名的风云人物”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53【答案】(1)角色:端方作为满清统治集团中的开明派;主张学习西方,积极推动改革,支持戊戌变法,推动预备立宪;同时也积极镇压革命党和保路运动。(7分,一个要点3分,二个要点5分,三个要点7分) (2)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互相倾轧;清政府一再拖延改革,错过改革良机,导致革命浪潮不可阻挡;作为“能臣”,始终处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最容易被时代淹没。(8分,一个要点4分,二个要点6分,三个要点8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他思想开明,又能干”的描述,可知端方在满清时期属于清

212、王朝中的开名派;根据材料中“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的描述,可知端方主张学习西方,积极推动改革,支持戊戌变法,推动预备立宪;根据材料中“他从湖广总督那里讨了一个多标的新军,入川弹压”的描述,可知端方在支持变革的同时也积极镇压革命和保路运动。 (2)根据材料中“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的描述,可知其原因有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互相倾轧;结合清末新政的过程,可知其原因为清政府一再拖延改革,错过改革良机,导致革命浪潮不可阻挡;根据对材料中“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灭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最优秀的人。“的理解,可知其原因为作为“能臣”,始终处

213、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最容易被时代淹没。54【答案】(1)贡献: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推动洋务运动发展);树立了按国际惯例处理外交事务的形象;推动清政府设立领事馆保护侨民利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2)原因:社会观念落后;守旧势力反对;清政府腐朽;郭嵩焘个人局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解析】(1)材料中“郭嵩焘在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可见他树立了按国际惯例处理外交事务的形象;“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可见他推动清政府设立领事馆保护侨民利益;“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可见他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根据所学,他还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2)郭嵩焘失

214、败指的是郭嵩焘被迫辞职回到故乡长沙,其中的原因包括 社会观念落后、守旧势力反对、清政府腐朽、郭嵩焘个人局限等等,答对四个即可。55【答案】(1)主张: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2分) 背景:中国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双百”方针提出。(6分。任意三点即可) (2)变化:由批判、否定变为肯定、称赞。(2分) 原因:文革结束,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改革开放的实施;人口膨胀成为中国突出问题。(5分)【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可以很容易看出马寅初主张控制人口数量;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

215、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可得出苏联的建设经验迷信打破;周恩来的建议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人口问题的重视;客观的现实是人口过多确实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危害。 (2)第一小问可以由材料容易看出由批判、否定变为了肯定和称赞。第二小问结合此时的阶段特征来回答。56【答案】(1)认识:欧洲联合统一。(3分) 原因:早年的经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联合的经验;二战后西欧政治经济危机(6分) (2)原因:消除战争隐患,实现共同和平;扭转法德关系,实现经济合作;工业化时代的客观要求。(6分)【解析】(1)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莫内向政府建议:英法两国应该加强联合,不但在战略上,而且要在物资供应及交通运输等方面

216、进行充分的合作”,“莫内认为这是实现他欧洲联合思想的一个难得机遇”,“莫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法德两国的煤炭、钢铁资源置于一个超越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下,该机构也吸纳欧洲其他国家参加”得出让.莫内的认识是欧洲联合统一;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16岁时,开始了首次商务活动巩固开发北美市场。北美地区同传统保守的西欧各国形成强烈的对比,国际间商业贸易手续极为简便,没有层层关卡和繁杂高额的税收”得出原因之一是早年在北美经商的经历,根据“1914年一战爆发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重大作用”得出原因之二是两次世界大战联合并取得胜利的经验;根据“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得出原因之三

217、是二战后西欧政治经济危机。 (2)第一是因为,煤钢是武器军备生产的原材料,实施煤钢的合作也等于是各国间相互监督武器军备的生产,可以防止军国主义复辟,消除战争隐患,实现共同和平;第二是因为欧洲联合的关键在法德两国之间,而法德两国由来已久的矛盾便是煤和钢上的争夺。所以如果组成煤钢共同体,便能很好的解决法德两国间关于煤钢上的争夺问题,进一步化解战争威胁,实现经济合作;第三是因为煤钢是发展工业的重要资源,将这两种资源置于共管之下也是为了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是适应工业化时代的要求。57【答案】(1)评价:高度赞扬、全面否定及克伦威尔的功与过参半;(3分) 因素:评价者的立场、情感、角度不同及评价者占有史

218、料多少的不同等。(3分) (2)评价: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9分)【

219、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评价,从材料“颂扬他的人”、“ 责骂他的人”、“ 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来归纳。第二小问影响,从评价者的立场、情感、角度不同及评价者占有史料多少的不同等来说明。 (2)根据所学知识从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和后期分别评价。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贡献主要在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的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护国政治、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在评论时注意结合史实,最后予以总结。58【答案】(1)形势:百废待兴;市场混乱(投机倒把;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任一点2分,共4分) 贡献:

220、打击投机资本(稳定物价);安定民心;巩固政权;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任一点2分,共6分) (2)价值:尝试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3分) 原因: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出现“左”倾错误。(2分)【解析】(1)第一小问经济形势,先根据材料一可推出当时物价飞涨,投机倒把,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经济困难,只剩下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人民生活困苦,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严重。第二小问贡献,陈云通过调运粮棉集中抛售,打击了投机倒把、稳定了物价、安定了人民生活、安定了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从近到远推出影响即可。或者答对经济、对政治的影响,比如对经济的稳定和恢复做出了贡献,对政治的稳定、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贡献。 (2)第一小问“价值”,“价值”指“积极作用”。陈云所提构想的内容是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有利于搞活经济、搞活市场,利用市场经济来带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比较成功的探索。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内外因分析,内因是经济建设上“左”倾思想的发展,外因是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照搬苏联模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