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5047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复习学案: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考试说明】学测说明: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史实;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高考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知识体系】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 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 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 提出。3含义:“一国”是指 。“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 。4意义:“ 、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

2、港回归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过程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 商谈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 ,规定香港回归的日期。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 。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和平的范例;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澳门回归: 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 ,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

3、、通航、通商。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允许 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90年,台湾成立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 ”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 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两岸大三通实现。【合作探究】120世纪7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香港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是否相同?对这两个地区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香港回归前夕,一般市民对中国的对香港政策还是有一点担心。几年过去了

4、,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人的信心。即使是英美政府,亦对中国的表现表示满意,他们只能挑剔一下香港的选举制度尚未算十分民主。本来香港市民对解放军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怀有戒心的,但驻港解放军严格的纪律改变了香港人的印象。请回答:香港市民“担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干预”政策体现了中国政府和平统一祖国的政策,具体是指什么政策?是我国哪位领导人全面阐述而最终形成的?从英美挑剔香港的选举制度问题里能反映出英美等国怎样一种惯用伎俩?你认为英美“关心”香港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政府成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主要条件是什么?3请你设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途径并展望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景。【

5、典型例题】1(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问题) 【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

6、,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故C项错误;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

7、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 【解析】“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3(2014上海单科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

8、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考点】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解析】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一国两制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答案】D【课堂小结】【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联合声明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C告台湾同胞书 D中美联合公报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少数民族问题 B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C邻国边界问题 D外交关系

9、问题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4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 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A B C D 5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和澳门分别在( )A1997年和1999年B1990年和1999年 C1997年和2000年 D1984年和1987年6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

10、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权限不同7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 以台湾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妄图通过“公投制宪”等手段分裂国家 某些外部势力插手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A B C. D 8.2008年,两岸大三通基本实现,“三通”不包括( )A通邮 B通航 C通商 D通话9.关于“汪辜会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93年在台湾举行 B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C达成“九二共识

11、” D会谈推动了两岸的正常交流10.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为了( )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实现港澳台制度统一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二、材料解析题11.下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51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 “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

12、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法定成案门槛,遭到否决。关心台湾与两岸前途的人都应同意,此番公投未过关的意义。材料四 在823金门炮战51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

13、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请回答: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据材料二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对比材料一、四,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教学反思】第22课 参考答案【问题探究】1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可以避免非和平方式引起的动荡和争端,保证两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尊重两个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也易于化解矛盾和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

14、内存在,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不相同,香港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涉及国际关系;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产物,它是中国的内政,主要是和平统一问题,两者在性质上根本不同。主要区别:在台湾和平统一的条件中有允许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条。2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方式是否受到影响。一国两制 邓小平。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英美在港存在较大利益。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发展较快。3开放式讨论,略【跟踪训练】110:C、B、B、C、A、B、D、D、A、A11趋势: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说明: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表现: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史实: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障碍: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国际反华势力。变化:由台海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直接联系的桥梁。意义: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发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