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174.50KB ,
资源ID:96448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44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

2、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

3、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4、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

5、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C.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D.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

6、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始终从“时空馆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C.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D.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赋予“馆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

7、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信息,不能说“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

8、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而是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共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流观”的观照方式,这是受“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的。另外,“进行多角度观察”的表述也不正确,应该是“多点观照”。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作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这

9、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了后者。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判断有误,文中虽然没有

10、举律诗的例子,且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并不能得出“律诗在绾合古今上比较松散”的结论。作者在分析“堂前燕这一意象时也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可见“联结”就是“绾合”的同义语,“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也是对原文的曲解。C项,根据原文意思,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而不是反过来。D项,文中举例分析的两首刘禹锡诗,虽然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

11、,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12、),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

13、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汤陈王琼华裕后街有很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也多,但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

14、陈八碗,还是缘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细眼一看,都是他老家宴席上几碗有头有脸的菜。头,即牛头;脸,即猪脸。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一个月后,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自己掌勺洗碗了。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地说:“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瓜脸女子便往店门走去,走了几步,转过身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

15、菜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这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给你加点。”“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晚餐,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见他们点菜差不多了,就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

16、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陈八碗吃了一惊。客人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结账时,还直接把鱼头汤的账给结了。客人走后,陈八碗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乱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汤不是裕后街最好喝的,我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每拨客

17、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很快,他给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你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第二年,陈八碗把店门口的“陈八碗”的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去打理。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来答谢

18、店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这回事呀。”“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都把熬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头吧。”陈八碗想了想,猛地抬起头望着瓜脸女子,问道:“难道是你”瓜脸女子说:“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我的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天呐,原来这样!谢谢你呀。”“谢个什么?我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

19、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你收留了我。”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馆店“一汤陈”的取名,沿袭了民俗艺术中“泥人张”式的昵称传统,突出鱼头汤的招牌效应;小说以此为题,简洁而别致,引人注目。B. 陈八碗的两次“一惊”对应两句“乱说话”,通过心理和语言描写,对“鱼头汤”的推出和特效,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自然而巧妙。C. 本文语言颇具特色:叙述语言典雅凝重,不乏口语和地哉性特点;大量情境中的对话使情节

20、内容更为曲折丰富,人物形象更为丰满。D. 小说讲述市场竞争中“一汤陈”兴衰重振的故事,情节反转、补叙手法使内容平中显奇,结句的“留白”之谜,更是奇中见巧、饶有余味。5. 联系全文概括分析“瓜脸女子”的形象特点。6. 小说叙事写人,多处运用正反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鉴赏。【答案】4. C 5. 诚实友善。如跟陈八碗坦言自己的家境、打工缘由及鱼头汤鲜美的奥秘;体惜老板困境,毅然点菜上饭,让老板开张;笑脸待人,嘴巴爽甜。勤快能干。初到小店,即主动帮助老板洗菜、切菜、端菜;见店子生意萧条,便热情推荐“鱼头汤”,暗地加入秘方,使店子生意日益兴隆。知恩图报。老板给她加工钱,她说老板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21、;儿子刚进北京读书,便特地上门答谢店老板几年前的帮助;“一汤陈”重新开业。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很高的工钱。 6. 以裕后街众多吃饭的馆店、好吃的菜肴,以及“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的口头禅,正面衬托“一汤陈”的名气,先声夺人;以祖上传承下来有头有脸的“陈八碗”的衰落,反面村托“一汤陈”的兴起隆盛,对比鲜明;以陈八碗的儿子替代陈八碗,辞掉瓜脸女子,经营小店失败乃至关门,反面衬托瓜脸女子使小店起死回生,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突出秘方之妙;以陈八碗及其儿子的“鱼头汤”、陈八碗的惊讶和客人的“乱说话”等,衬托瓜脸女子的“鱼头汤”之鲜美。【解析】【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

22、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对语言特色和情节安排的理解有误。首先,将叙述语言判断为“典雅凝重”不妥,本文叙述语言应是通俗简洁;其次人物对话是体现本文叙述技巧的重要特点,大量的情境对话替代了叙述语言,二者融为一体,构筑了小说的情节框架和故事内容,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但囿于体裁篇幅和语言转换,文中人物的对话尽管符合人物身份和特定场合,不过尚未达到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的程度;另外,情节

23、曲折丰富也言过其实。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联系全文概括分析瓜脸女子的形象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文中“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找份小工做一做”、“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可以看出其诚实友善;从“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可以看出该女子勤快能干;从“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

24、很高的工钱”“老板,你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可看出女子知恩图报。【6题详解】原文“裕后街有很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也多,但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 ,可正面衬托“一汤陈”的名气,先声夺人;原文“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可反衬“第二年,陈八碗把店门口的陈八碗的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对比鲜明;“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反面衬托瓜脸女子使小店起死回生,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突出秘方之妙;“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及其

25、儿子的“鱼头汤”、陈八碗的惊讶和客人的“乱说话”等,衬托瓜脸女子的“鱼头汤”之鲜美。【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

26、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的视频后,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先后致辞。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

27、,也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韩正在开通仪式致辞中表示,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内地、香港、澳门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2009年12月15日,国务院经评估后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大桥将于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摘编于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新闻港珠澳大桥正式

28、开通)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堪称佼佼者,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并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科研团队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港

29、珠澳大桥技术上最困难的是建造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隧道由33个“元件”组成,即长180米、宽约38米、高11.4米的沉管。每个沉管的排水量重达8万吨,几乎相当于一艘航母。33节沉管在珠海附近的桂山岛上预先制造完成,通过浮桥和拖船运至安装地点。安装需对接33次,耗时3年多。去年5月2日,经过10余小时吊装,海底隧道重约6000吨的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数公里长的水下1344米处的海底隧道连为一体,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不愧是“中国制造”一张亮丽的名片。(取材于中国新闻社2018年10月23日消息一桥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开通,世界之最,中国骄傲!)材料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7日刊登

30、记者莎拉拉扎勒斯的文章,题为造价200亿美元的“脐带”:中国公布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文章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发展自己的粤港澳大湾区宏伟计划的核心,它希望这一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成就可媲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覆盖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拥有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的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人口约6800万。这一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不到1%,拥有不到5%的人口,但是产生了中国12%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拥有排名全球第11位的经济总量。这座横跨珠江两岸、全长55公里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不仅证明了中国建造创纪录巨型建筑的能力,也充分反映了这个国家不断增强的地缘政

31、治信心。(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8年5月14日报道美媒:港珠澳大桥堪称非凡壮举展现中国不断增强雄心)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历时8年多,是中国经济实力、科研水平和民族精神综合体现。B. 港珠澳大桥采用的120年标准包括了防腐抗震、建设管理、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等技术。C. 东、西人工岛的跨度长达6.7公里,安装对接水下沉管需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力支撑。D. 粤港澳大湾区富可敌国,但与纽约、东京几大湾区相比,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仍有差距。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高度评价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巨

32、大意义。B. 港珠澳大桥的技术复杂程度多体现在最长钢结构、海底隧道、沉管对接等方面。C. 沿着港珠澳大桥去珠江东岸,乘客会先看到江海景色,然后才能体验海底行车D. 外媒从位置、面积、人口、经济实力等几方面评论港珠澳大桥,视其为政治行为。9. 分别概括后二则报道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它们报道内容不同的原因。【答案】7. B 8. D 9. 主要内容:第二则主要从多方面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就,突出介绍了海底隧道的建设成就。第三则侧重报道了外媒对粤港澳大湾区地缘政治的关注,简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原因:报道立场不同;作者关注的焦点不同。【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33、。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文中“建设管理,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是工作领域,不能与“海洋防腐抗震技术”并列,也不包括在“120年标准”之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外媒从地缘因素评论的是粤港澳大湾

34、区而非港珠澳大桥。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别概括后二则报道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它们报道内容不同的原因”,然后到后两则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总结出原因。本题中,原文有“港珠澳大桥堪称佼佼者,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可看出“第二则主要从多方面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就,突出介绍了海底隧道的建设成就”,原文中“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7日刊登记者莎拉拉扎勒斯的文章,题为造价200亿美元的脐带:中国公布全球最长

35、的跨海大桥。文章称”,可总结出“第三则侧重报道了外媒对粤港澳大湾区地缘政治的关注,简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综合两则材料,可看出,之所以两则材料的重点不同,主要是因为“报道立场不同;作者关注的焦点不同”,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

36、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

37、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38、成各题。曲珍,字君玉,陇干人,世为著姓。宝元、康定间,夏人数入寇,珍诸父纠集族党御之,敌不敢犯。于是曲氏以材武长雄边关。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秦凤都钤辖刘温润奇其材,一日,出宝剑令曰:“能射一钱于百步外者,与之。”诸少年百发不能中,珍后至,一失破之。从温润城古渭,与羌战,先登陷陈。为绥德城监押,提孤军拒寇,斩其大酋,加阁门祗候。有功洮西,迁内殿崇班。郭逵、赵离南征,为第一将。进自右江,抚接广源三州十二县,降伪守已下百六十人,老稚三万六千口。是行也,功最诸将,迁西染院使。得疾,舆还京师,神宗遣使临问,少间,令入对。珍念二帅不和睦

39、,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将何以对,乃以余疾未平为解。帝复使奖劳,赐之弓剑、鞍勒,命有司蠲其乡徭赋,擢廊延钤辖,进副总管。从种谔攻金汤、永平川,斩二千级。累迁客省使,拜怀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徐禧城永乐,珍以兵从。版筑方兴,羌数十骑济无定河觇役,珍将追杀之,禧不许。谍言夏人聚兵甚急,珍请禧还米脂而自居守。明日果至,禧复来,珍白:“敌兵众甚,公宣退处内橱,檄诸将促战。”禧笑曰:“曲侯老将,何怯邪?”夏兵且济,珍欲乘其未集击之,又不许。及攻城急,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珍曰:

40、“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数日城陷,珍缒而免,子弟死者六人。亦坐贬皇城使。帝察其无罪,谕使自安养,以图后效。元祐初,为环庆副总管。夏人寇泾原,号四十万,珍捣虚驰三百里,破之曲律山,俘斩千八百人,解其围。进东上阁门使、忠州防御使。卒,年五十九。珍善抚士卒,得其死力。虽不知书,而忠朴好义,本于天性。(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B. 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

41、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C. 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D. 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钤辖,宋代武官名称,执掌管辖军人、防卫警捕之职,官高资深者称都钤辖。B. 大酋,本是春秋时期的酒官之名,后遂用来指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部落首领。C. 版筑,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技术。本文指徐禧、曲珍的士兵建构战时工事。D. 谍,通“牒”,指书信。文意为有人给曲珍的部队送来一

42、封关于敌军情报的信。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曲珍勇武过人,屡屡建立战功。他临大敌而不惧,曾勇救叔父:他百步穿钱,深得刘温润的欣赏和厚爱;他孤军拒寇,斩杀敌军首领。B. 曲珍为人谨慎,巧妙回避是非。追随郭逵、赵离南征,曲珍心知二将不和,故虽因功高有面见皇上的机会,却不愿卷入是非委婉拒绝。C. 曲珍富有谋略,多献御敌良策。在无定河之战中,曲珍多次向徐禧敬献良策,徐禧不听以至城陷。幸亏曲珍勇猛无比,才得以逃脱。D. 曲珍天性真诚,深得土卒拥戴。他一生能够屡建赫赫战功原因,一是广大的士兵愿意为他拼命征战,再是他忠厚朴实、秉持公义。13. 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43、汉语。(1)珍念二帅不和睦,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2)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曲珍心中知道两位将帅相处不和,皇上召见必然会问到这个问题,回答时也必然要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对错判断。(2)我并不是爱惜自己的生命,但皇上派来的使者和出谋划策的大臣都同时被杀死在这个地方,担心让国家蒙受耻辱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

44、题中, “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应解释为“曲珍喜好飞驰战马,练习剑术。有一次,他和叔父到边塞游玩打猎,不料突然遇到夏兵,被团团包围在中间。曲珍使劲赶马攻击大喊,敌军溃败,方得突围。但是,回头一看,叔父没到,他便再次冲入敌阵,手持短兵,英勇搏斗,终于和叔父一起脱险”。本句中,“珍”“众”是主语,前边应断开,排除C;“尝”,曾经,做时间状语,前边应断开;“出塞游猎”共同作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45、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文意为有人给曲珍的部队送来一封关于敌军情报的信”错,文中“谍”的意思是:侦探。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幸亏曲珍勇猛无比,才得以逃脱”错,原文是“珍缒而免”,意思是:曲珍用绳子缚住从城墙上

46、放下冲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必”,一定;“及”,涉及;“形”,说明。第二句中,“非”,不是;“没”,通“殁”,死;“于此”,在这里,状语后置;“惧”,全都。【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

47、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

48、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

49、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

50、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曲珍字君玉,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世为望族。宝元、康定年间,西夏屡犯边境,他的父辈们组织族人抵御,西夏人不敢犯境。于是曲珍的父辈们以勇武闻名于边疆地区。曲珍喜

51、好飞驰战马,练习剑术。有一次,他和叔父到边塞游玩打猎,不料突然遇到夏兵,被团团包围在中间。曲珍使劲赶马攻击大喊,敌军溃败,方得突围。但是,回头一看,叔父没到,他便再次冲入敌阵,手持短兵,英勇搏斗,终于和叔父一起脱险。 秦凤都钤辖刘温润认为他才能奇特。有一天,他拿出一把宝剑,下令说:“如果有人在百步之外射中一个铜钱,便以剑相赠。”许多年轻人屡射不中。曲珍后到,举起弓箭,一发中的。不久,他跟随刘温润镇守古渭(古地名,不详),在与羌人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屡次攻破敌人的阵地。因有功为绥德城(今陕西绥德)监押,率领孤军抗敌,斩杀其首领,因功加官阁门祗候。又在洮河以西地区建立军功,升任内殿崇班。后来,将军郭

52、逵、赵禼领兵南征,曲珍被任命为第一将。这支军队来到右江地区,安定了广源(今越南北部高平北)等三州十二县,招降了伪守以下一百六十人,安置了那里男女老少三万六千多人。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曲珍的功劳最大,因此升任西染院使。不久,曲珍身染病患,便乘车回到了京城,宋神宗亲自派人来看望问候他。不一会儿,皇上让他当面回对,曲珍考虑到郭赵二位统帅不和睦,皇上必定过问到这件事,让他说清这件事情的原委,将来不好回对,就以病还没完全好来开脱。宋神宗又派人嘉奖,赐给他弓剑、鞍马,命有关官员免除他家乡的徭役和租税,提升他为鄜延钤辖、副总管。曲珍曾经跟随将军种谔攻打金汤(今陕西吴旗南)、永平川(今子长东),斩杀敌兵两千多人

53、,升任客省使、怀州(今河南沁阳)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不久,又率领军队跟随将军徐禧镇守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当宋军正在修筑工事,准备防御时,几十个羌军骑兵渡过无定河(今陕北绥德境内) 暗中察看,曲珍准备率领军队追击,但徐禧没有答应。当时,宋军侦探报告说,夏人结集重兵,准备攻打宋军,曲珍便请求徐禧退守米脂,而自己领兵坚守阵地。第二天,夏兵果然猛攻宋军阵地,徐禧重返前线,曲珍劝告说: “敌兵很多,您应该退到内栅,给诸将下书促战。”徐禧却笑着说:“曲侯老将,有什么胆怯的?”当夏兵渡河时,曲珍想乘敌军没有聚集起来的机会进攻,而徐禧又没有答应。当夏兵攻打永乐城攻得很紧时,曲珍再次建议说: “城

54、中井深泉少,士卒非常干渴,恐不能支撑作战。应该乘着军队的士气还没衰落,突围杀出,使人人能够自我求生。”徐禧说:“这座城占据要地,为什么要放弃它?如果做将领的想奔逃,军心就会动摇。”曲珍说:“我不是爱惜自身性命,只是朝廷传令的使者、谋臣都死在这里,害怕会辱损国格啊。”几天后,永乐城失陷,曲珍用绳子缚住从城墙上放下冲出,幸免于难,他的子弟遇难的有六人。他也因此获罪被贬官为皇城使。后来,皇帝查明了他无罪,便派人安慰他让其安养,打算让他以后为国效力。宋哲宗元祐初年,曲珍调任环庆副总管。当时,夏兵进攻泾原(今平凉地区),号称四十万,曲珍采取避实击虚的办法,急行军三百里,在曲律山大败敌兵,杀俘敌一千八百多

55、人,解救了泾原之围。晋升为东上合门使,忠州防御使。卒年五十九岁。曲珍善于安抚士兵,得到了士兵为他效死力。虽未读过书,但是忠诚朴直急公好义,这都来自于本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奉送十七舅下邵桂杜甫绝城三冬暮,浮生一病身。感深辞舅氏,别后见何人?缥缈苍梧帝,推迁孟母邻。昏昏阻云水,侧望苦伤神。【注】邵桂:即邵州、桂阳州。苍梧:苍梧山,离邵州不远,相传舜帝死于此。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身处边荒之地,在行旅漂泊之中送别亲人,感慨更加厚重,情怀更加凄苦。B. “浮生一病身”即登高中所谓“百年多病”之意,一语道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56、。C. 诗中三、四两句以“感深”“别后”起句,与春望第二联“感时”“恨别”起法相似。D. “推迁孟母邻”用孟母三迁的典故,希望亲人到达目的地后能有一个好的邻居。15. 前人评点此诗的特点为“真情苦语,吟讽凄然”。参考这一评论,对全诗加以赏析。【答案】14. D 15. 这首诗确实具有“真情苦语,吟讽凄然”的特点。寄居他乡,送别亲人,诗人抒发的异别之情、相思之意真挚而厚重;由于自己漂泊边荒,老病缠身,所以诗人倍增感慨,多作苦涩之语,诸如地荒、时寒、岁暮、身病、神伤等;全诗悲怆而又不失于低沉,凄婉而又高亢激越,吟讽之间,不失风雅之致。【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

57、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希望亲人到达目的地后能有一个好的邻居”错,原句是“推迁孟母邻”,意思是:您将会像择邻的孟母一样流浪漂泊,居无定所。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特色的把握能

58、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前人评点此诗的特点为真情苦语,吟讽凄然。参考这一评论,对全诗加以赏析”,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本题中,前本部分“绝城三冬暮,浮生一病身。感深辞舅氏,别后见何人”的意思是:在这个深冬的傍晚,在如此偏远的地方,眼前衰弱的病体让我觉得人生太过短暂。送别十七舅令我深有感触,这次分别之后我还能看到什么亲人?这里主要抒发:寄居他乡,送别亲人,诗人抒发的异别之情、相思之意真挚而厚重;由于自己漂泊边荒,老病缠身,所以诗人倍增感慨,多作苦涩之语,诸如地荒、

59、时寒、岁暮、身病、神伤等;诗的后半部分“缥缈苍梧帝,推迁孟母邻。昏昏阻云水,侧望苦伤神”主要写:这里距虞舜称帝的邵州一带是那么的遥远,您将会像择邻的孟母一样流浪漂泊,居无定所。天昏云暗阻断了我目送亲人乘船离去的视线,倾侧着身子向远方望去徒令我痛苦神伤。诗人此时悲怆而又不失于低沉,凄婉而又高亢激越,吟讽之间,不失风雅之致。所以说:这首诗确实具有“真情苦语,吟讽凄然”的特点。【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

60、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的劝学中“_,_”两句指出,整天冥思苦想不如片刻学习,强调“学”比“思”更加重要。(2)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广泛求教的事例,并引用孔子的名言“_,_”来说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3)陆游游山西村中“_,_”两句,写山区农家的自然环境和风物景致,可谓妙笔传神。【答案】

61、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三人行 (4). 则必有我师 (5). 山重水复疑无路 (6).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吾”“尝”“须臾”“复”“暗”。【点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人文素质。所以学生在积累和作答时要注意:一是留心具体语境,不机械古板记忆,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既有

62、感性认识又有理性思考;二是注重同音异义词,了解命题人的“设伏”热点。学习中有意识的分析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做到知己知彼。三是关注同音异形词,避开迷惑与误导,扫除盲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自然界的植物 ,可中国人特别喜爱松、竹、梅,把它们推崇为某种人格精神的象征,称它们为“岁寒三友”,这都是 的常识。有人认为,松、竹、梅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值得观赏的外在形象,( ),但同时也因为赋予其意义的古人自身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都是中国人所推崇、提倡的一种风骨。中国文化传统

63、崇尚这种风骨,主要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求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 ,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但是,当这种人生态度遭受挫折而又无力抗争、不愿屈服时,也会有以一种超然物外或纵情山水、 的态度对待现实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人对松、竹、梅的风骨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形形色色 耳熟能详

64、 艰难险阻 放荡不羁B. 形形色色 尽人皆知 艰难险阻 放浪形骸C. 五花八门 耳熟能详 艰难困苦 放荡不羁D. 五花八门 尽人皆知 艰难困苦 放浪形骸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A. 然而,它们受人喜爱与其外在形象固然不无关系B. 然而,它们受人喜爱与其自然属性自然不无关系C. 笔者则认为,它们受人喜爱与其自然属性当然不无关系D. 笔者则认为,它们受人喜爱与其外在形象固然不无关系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社会的发展,赋予人们心中松、竹、梅的含义在原有基础上发生了变化。B.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C

65、.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在原有基础上发生了变化。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答案】17. B 18. D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这里形容“植物”,应用“形形色色”;“耳熟能详”: 意思是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尽人皆知”:意思是全部的人都知道,比喻一件事流传很广泛,一般用作褒义词,有时也作贬义词。这里

66、形容“常识”,应用“尽人皆知”;“艰难险阻”: 指道路行进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艰难困苦”:处境困难,生活艰苦。前文是“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 ”,应用“艰难险阻”;“放荡不羁”: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这里形容“态度”,应用“放浪形骸”。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

67、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前文有“有人认为”,所以应接“笔者则认为”,排除AB;“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表示就是这样、应当这样。“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后文有“但”一词,应用“固然”。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是状语,应放句首,排除AB;“使”

68、造成主语缺失,排除C,故选D。【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

69、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70、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

71、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下面是某小学广播站一篇广播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有两个人穿越沙漠时带的饮用水告罄。一个人绝望了,躺在那里只企冀能邂逅一位救星来救自己。另一个人则不断为自己鼓劲,坚持搜觅水源。最后,绝望的人殒命黄沙,另一个人找到水源并活了下来,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探险家。【答案】(1)“告罄”改为“喝完了”;(2)“企冀”改为“盼望”;(3)“邂逅”改为“遇到”;(4)“搜觅”改为“寻找”;(5)“殒命黄沙”改为“死在沙漠里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的片段

72、,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涉及的是某小学广播站一篇广播稿,原文中的“告罄”“企冀”“邂逅”“搜觅”“殒命黄沙”都太过于文言化,应分别改为“喝完了”“盼望”“遇到”“寻找”“死在沙漠里了”。【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

73、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21.请根据下列图示,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图示内容,以“抵制身边的诱惑”为主题;广告语由两句话组成,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答案】示例:坚定毅志,远离金钱黄赌毒之陷阱;明确目标,斩断邪教游戏机之魔爪。【

7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广告用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下列图示,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图示内容,以抵制身边的诱惑为主题;广告语由两句话组成,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然后分析图上的内容,把握图示的主题,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拟写。从图示来看,所写广告语的主题应与抵制身边的诱惑相关,内容应包括“游戏机”“金钱”“邪教”“赌”“黄”“毒”;从字数、结构角度来看,所写广告语应包括两句话,且两句话字数要相等,结构要一致;从语言特点来看,所写的广告语除了要符合前面所说的要求,还要能体现一定的文采。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

75、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的诗文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读了上面七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6、;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天下事,成于务,败于傲盘古破浑沌,开天辟地,始有世间万物;华夏儿女前赴后继,不懈谱写华章,始有我中华之灿烂文明。世间所有,皆非生而有之。有者,皆离不了我们终其一生为之苦心孤诣、开拓进取的精神。世上本无路,践踏多了,天堑也能变通途,这个道理凭谁都懂。只是创业伊始,面对荆棘满目,百废待兴,你除了要有满腔的激情外,还要做好忍受不知期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准备。今日之人皆仰慕马云,岂不知马爸爸在创业之初为之想破了几次脑壳,说破了几次喉咙,踏破了几双鞋成功从来不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成功是务实,是实干,是在万千挫折中披荆斩棘、脚踏实地而后乘风破浪;成功

77、是进取,是开拓,是在荣誉加身时不被浮云遮眼、坚毅果敢而后勇攀高峰。马云实干,故有了阿里巴巴;马云进取,才有了阿里巴巴雄踞全球商界而屹立不倒的今天。天下事,成非偶然,败亦非偶然。世人皆知创业容易守成难。然当功成名就时,终日置身于鲜花与掌声中,任谁也难免凌乱。君不见,威震四海如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创下万世基业,奢望子孙万代累世王之,不承想王不递三世;文韬武略曹孟德,文可比东坡太白,武不逊韩信岳飞,然魏国大厦也撑不过百年便湮没于历史洪流中。究其原因,莫不是傲使然。傲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唯我独尊,为博美人一笑,不惜以天下苍生,万顷江山为代价,最终落个身死无人怜的下场;傲是项王鸿门纵刘邦的妄自尊

78、大、刚愎自用,终得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傲是翟天临网晒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得意忘形,弄虚作假,辱没名校,落个貽笑天下,身败名裂。可见,大凡人之事业,皆能在深思熟虑中奋起,在开拓进取中发展壮大,亦可在傲慢懈怠中倾覆。故欲成大业者,必先戒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之骄傲。今日之中华,神舟系列飞船已然遨游太空,让西方大国为之侧目;今日之中华,科技一日千里,百姓生活富足丰盈,让曾肆虐神州的豺狼为之胆颤!今日之中华,人才辈出,不乏务实、开拓进取之士。愿吾辈,在追梦路上,以史为鉴,戒骄躁,正衣冠,明得失,圆心中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读了上面七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

79、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材料由七句名言组成,第一句强调民心的重要性。第二句话用简洁朴素的语言系统阐述了谋事创业的诀窍:做成一件事,往往产生于周密考虑,成功于实践探索,失败于骄傲自满。强调提前谋划,实干,不能骄傲,要谦虚。第三句强调敢于改革。第四句强调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实干。第五句强调勤俭治国,艰苦奋斗。第六句强调爱国,为国奉献。第七句强调敢于探索创新。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两三则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

80、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参考立意:治国治家要实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成功在于实践等等。可用素材:1.“每一食,便念庄稼之艰难;每一衣,便思纺织之辛苦。”勤俭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的负责。让勤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避免生活中许多资源浪费的行为,其实只是举手之劳,生活告诉了我们:节约不是省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倡导

81、勤俭节约,孔夫子把“勤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则。周恩来和革命家们勤俭节约的故事众所周知,成为美谈,影响至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忘了优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总开着灯;凉爽的天气,电扇竟还运转着;洗手间的水龙头滴滴答答的躺着水,来来往往的人视若无睹;饭盒还剩一大半饭菜2.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

82、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3.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行文结构: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生活需要实践,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袁隆平、马云、中国女排。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