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42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 纲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 标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宋明理学1理学的创立(1)背景(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2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表现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修养论:强调日积

2、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_”。(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_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3发展(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表现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_即理也”的核心命题。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4评价(1)积极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思维升华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

3、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对于今天我们正在实施的公民道德纲要有指导意义。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_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2黄宗羲(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建立“天下之法”;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重农抑商,认为_。(2)其主张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

4、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3顾炎武(1)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的主张;希望改革弊政、拨乱反正;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概括为“_,匹夫有责”。(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4王夫之(1)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在“循天下之公”这一政治思想主旨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思维升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

5、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宋明理学主题1理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1)历史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家出现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情况,到唐宋时期,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2)社会因素政治上:两宋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主题2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6、1不同点(1)程朱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有“理”和“气”两个方面,理先气后,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用外在的“天理”来规范行为。(2)陆王心学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达到“致良知”。2相同点(1)都属于儒学范畴,并对儒学有所发展。(2)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属于唯心主义。(3)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都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5)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6)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方法点拨图示法巧记心学和理学的关系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

7、理”。朱熹朱子语类史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史料一认为意识(理)先于物质(气)存在,意图在于强调用外在的“天理”来约束、规范客观之人的行为,史料二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观点,强化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二者在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主题1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出现活跃局面的条件有哪些?(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

8、界因循守旧。(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主题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李贽抨击传统观念,强调发展个性;黄宗羲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2)主张比较相同点: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不同点: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王夫之:哲学

9、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3)共同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主题3明清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的原因(1)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例1 (2011广东高考)“虎溪三笑”讲的

10、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理解“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的内涵。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三教合一”趋势。例2 (2011北京高考)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

11、知道明夷待访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例3 (2011海南高考)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结合“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命题感悟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和明末清初这一历史时期的经世致用

12、主张和君主批判思想。能力立意上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儒学演变这一主干知识的宏观把握。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理学对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影响1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儒学的演变2“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

13、所持“态度”合乎逻辑的是 ()A汉武帝:严禁传播 B陆九渊:不谋而合C李贽:荒诞不经 D黄宗羲:奉若神明题点核心概念程朱理学3“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A朱熹 B程颐C李贽 D陆九渊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热爱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先秦民本观念复兴工商皆本思想提出君主专制受到批判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 BC D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解读新材料5

14、.每年9月,“水浒文化节”在水泊故地山东梁山举办。梁山之巅有一座雄伟的建筑是当年梁山好汉议事的地方,取名“忠义堂”,关于这一名字的由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为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如图),并在堂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

15、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3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B C D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心外无物”C“理” D“格物致知”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

16、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6朱熹和王守仁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A否定佛教、道教教义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 D“人定胜天”8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C与

17、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9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1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经世致用”D“工商皆本”12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

18、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8世纪初期20世纪初期A B C 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

19、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要义。”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6分)(3)明清时期

20、,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中国儒学史论材料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

21、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中国儒学史论请回答:(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12分)(2)材料二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一中的思想的?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有何特点?(8分)答案复习讲义知识整合一、1.(1)佛教儒学(2)天理 2(2)正君心(3)专制主义 3(2)心二、1.(1)理学2.(1)工商皆本 3(1)天下兴亡命题探究1B2C3A4D5C课时规范训练1C2B3D4A5D6C7C8C9D10A11D12B13(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

22、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派别: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3)主张:经世致用。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14(1)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外求,王阳明强调内省。(2)反对理学空谈义理,强调经世致用。理学逐渐走向极端,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