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60MB ,
资源ID:9629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2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名师讲义: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维设计》2015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名师讲义: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

1、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程标准1.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轻巧识记1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2抗日战争易误指正(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但不是正式形成,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国民党正式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一面

2、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辨析比较“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的区别党内合作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所以叫党内合作。而党外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面对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

3、战局面形成。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领导中国军民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巧识记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迁移情况易误指正1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2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内战。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

4、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上述史料体现了抗日战争的哪些特点?史论形成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3)以弱胜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主义国家,敌强我弱。坚持抗战的中国最终取得了胜利。主题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史论形成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主题三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结合以上史料分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史论形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

6、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一、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题源材料摘自2013年江苏高考T22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

7、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 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问题设置材料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战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答案提示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使日本侵略者陷

8、入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归纳升华列表比较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共敌后战场区别领导阶级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阶级利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建立根据地路线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联系两个战场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9、二、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题源材料摘自2012年海南高考T27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问题设置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

10、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答案提示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归纳升华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1)政治背景和实力: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的政权,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革命军队和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11、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所属的政权和军队,侧重于军事方面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大革命失败;第二次合作,尽管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史法研究(二)关注时政热点,联系历史事件方法阐释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融入历史问题中,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以突出其“鉴于往

12、事,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近三年来高考试题以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史观”,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热点与冷点的结合,合理确定专题,尝试以某一主题的热点问题切入构建新专题,提高自身阅读、提取、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运用感悟从试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的关系来看,高考题没有回避现实热点问题,而是把现实热点问题放置在历史时空中,通过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考查,力图从历史中吸取经验。近年来,日本右倾化言行日益增多,不仅在领土等现实问题上向中国、韩国、俄罗斯频频发难,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急欲修改和平宪法;而且还否认其侵略罪行,以

13、二战受害国身份误导国民,意图通过摆脱二战战败国身份重拾日本“自信”。近年来各省市高考会在“抗日战争”上多次出题,其用意就是借此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共两党与海峡两岸民族认同感,为维护中国与世界和平而努力。典题印证(2013四川高考)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BC 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国共合作抗日,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38年”“CHINA”。由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错误;美国

14、于1945年8月向日本投放原子弹,错误。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共产党则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故正确,选C项。答案C 五年考情统计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5年24考)抗日战争(16)解放战争(8)考点一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

15、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抓关键: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说明当时国民政府仍坚持原有的土地制度错误选项B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说明中央并没有阻止干扰选项C没有“肯定”地方不等于无力控制地方错误选项D材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正确选项考题演练1(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抗日战争开

16、始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BC D解题提示:抓题眼:太平洋战争。答案:D2(2013福建高考)“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解题提示:抓题眼:“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关键信息:据材料中“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可以看出时间是1941年。答案:C考点二解放战争例2(2012江苏高考)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

17、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由“打破”“重点进攻”可判断当时为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抓关键:“晋冀晋豫解放军”、“强渡黄河后”“下一步”“打破”。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率先发起战略反攻,扭转战局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其反攻的目标就是大别山正确选项B战略决战发生于1948年9月后错误选项C淮海战役处于

18、战略决战阶段错误选项D解放南京是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错误选项考题演练1(2013天津高考)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解题提示:抓题眼:第三种形式;思维切入:“过渡的形式”即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答案:B2(2011天津高考)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

19、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解题提示:回答词:成就;抓题眼:“毛先生此次去重庆”。答案:B3(2012四川高考)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解题提示:解题关键:注意题干时间“1948年6

20、月”;思维切入:正确认识解放战争的时间。解放战争时期是指19451949年,但是,解放战争发生于19461949年。也就是说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不能等同。学习历史要注意掌握历史分期及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如本题中“1948年6月”属于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时期,整个解放战争的形势已发生逆转,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战略优势。答案:A 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

21、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历史方法论有关问题,最具说服力的是第一手史料或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日记、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本题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D项。2(2014青阳调研)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

22、。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不能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解析:选DA项可从左权同志碑志与“遽以英勇殉国闻”中体现;B项可从“作战几遍中原”“清漳河战役”中体现;C项可从“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中体现。由“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说明共产党对左权牺牲哀悼,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3(2014绩溪二模)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

23、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解析:选B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所以说是“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4.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年代阵亡人数(人)年代阵亡人数(人)1937125 1301940339 5301938249 2131941144 9511939169 562194287 719据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三期A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B国民党的正面战

24、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19371942年间,国民党爱国官兵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B项中“始终”表述不当;C项表述不当;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共合作抗战,排除D项。5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材料中“中美、中英的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是()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解

25、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际地位的提高。1943年美英与中国签署协定,废除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的特权,原因是中国军民的抗战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减轻了盟国的压力。鉴于中国战场地位的重要,美英以此争取中国继续抗战。A、B、C三项不是主要因素,故答案应为D。6(2014临沂质量检测)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实质上就是授权给农民。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把握中国抗日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由于()A

26、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的分析和把握B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C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力量是抗日主力D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毛泽东之所以准确深刻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是由于他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结构分析和把握得准确。7.对下列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A控诉了日本侵华的暴行 B表达了对国共内战的谴责C展现了抗战胜利的喜悦 D寄托了对世界和平的愿望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史实以及对漫画的解读能力。 从漫画看都是反映抗战时期的史实,与国共内战没关系,B项符合题意。8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

27、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解析:选A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由“解决”“优势问题”可知国共武装力量对比的变化,因此,A项正确。9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刘伯承)司令员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

28、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解析:选B注意材料中的“淮河岸边”“刘伯承”即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这一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10(2014定远二模)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A辽沈战役 B

29、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B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能力。抓住材料关键内容“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予以判断。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失去长江以北的统治,故B项正确。A项失去东北,C项失去华北,D项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11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执行这一任务的是()A东北解放军打响辽沈战役B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进攻解析:选C本题以解放战争的过程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历史重现能力。关键信息“解放战争第二年”“全国性的反攻”。刘邓大军挺

30、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的开始标志,C项正确。A项是决战阶段;B项是解放战争胜利阶段;D项是解放战争防御阶段。12.(2014潜山一模)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解析:选D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四次迁移是从南京到台湾,是国民党败退,掠走大量文物。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

31、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

32、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材料三(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

33、的心态。(6分)(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6分)(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异同。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8分)解析:第(1)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说明蒋介石期待外国干预,把主要力量放在围剿红军上。第(2)问,“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说明蒋介石仍然希望和平解决中日冲突;“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说明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第(3)问,“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表明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持

34、久战思想;“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表明毛泽东坚持运动战,共同因素是中日双方互有优势和劣势,中国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优势。答案:(1)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2)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 (3)相同:进行持久抗战。 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共同因素: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14.“梦”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有

35、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节选自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

36、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材料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节选自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经济日报2013年1月4日(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中国梦”指什么。简述这一“梦

37、”的主要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梦”的内容,简述20世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对实现近现代“中国梦”的贡献分别是什么,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中国梦”的关系如何?(6分)(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破解和实现“中国梦”的密码与路径。(6分)(4)依据上述材料,从近现代“中国梦”的实践出发,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关键信息“吾不复梦见周公”来分析孔子的政治主张;第二小问实际上是分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两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大历史任务

38、”即可回答;第二小问要从近现代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历史功绩着手;第三小问要从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共同目标与历史阶段入手。第(3)问,从近代中国由“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着手。第(4)问,围绕“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与方法、实践效果等进行思考。答案:(1)孔子的“中国梦”:恢复“礼治”,恢复西周的政治(礼乐)制度。主要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机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带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神秘色彩;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具有延续性。(2)内容: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

39、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完成的,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最终实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第三次是改革开放,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这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并预示中国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后两次历史性巨变的领导者;三次历史性巨变既有不同的表征和内涵,又有对“民族复兴”

40、的历史传承;既各具历史地位,又依次推进着中国近(现)代化、振兴中华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3)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走俄国的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从此不断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4)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结合国情走中国自己的路。梦想是前行的动力和指针,有梦想,才会有方向,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完全拘泥于答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