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综合集训(六)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1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2020宁波二模)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佛兰西人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佛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该条约签订于哪一次侵华战争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19 20 A 依据材料“佛兰西人”“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建造礼拜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指的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的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建造教堂、坟地,故 A 项正确;法国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这些权利,故排除 B、C、D 三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020微山二中开学考试)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
3、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B“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根据材料“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 项
4、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林则徐虎门销烟,A 项排除;鸦片战争以英国的获胜而告终,C 项排除;“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的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文明,D 项排除。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2020临沂月考)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A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C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D文化差异使列强不愿意与国人相处1
5、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城北划定了居留地,这被上海居民和上海道台认为是荒蔓之地而暗自窃喜,这是上海官民缺乏国家主权意识的表现,即普遍缺乏现代视野,B 项正确;华洋隔离不能避免中外的冲突,A 项错误;从风水的角度解读此现象是错误的,排除 C 项;材料内容与文化差异无关,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2020合肥一模)英国近代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与外国冲突的记述时,多次出现“forced
6、 to”(被迫)、“weak”(虚弱)等词。这些记述反映出()A英国的教育领先于中国B教科书违背了历史事实C近代中外冲突过于频繁D列强炮火下中国的困境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近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虚弱”恰恰说明中国国力疲弱,在面临西方入侵时诸多的无奈,故选 D 项;“被迫”“虚弱”与英国教育水平无关,排除 A 项;英国教科书的描述一定程度上符合近代中国国力“虚弱”的史实,排除 B 项;材料是对中国国力的描述,与中外冲突频繁无关,排除 C 项。1 3 5 2 4 6
7、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2020日照月考)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衙门特选一民宅,以示中外仍有高低之别;又怕外国人抗议,将大门草草改成官衙式样,且所有官员全部是兼职。这表明清政府()A对外屈辱妥协 B政治变革艰难C固守华夷之辨D外交人才匮乏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清政府特选一民宅作为总理衙门的地址,以示中外仍有高低之别,虽然已经成立专门的外交机构,但仍然不能平等地对待外国,说明清政府政治变革艰难,故选 B 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外屈辱妥协,排除
8、 A 项;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表现,C 项中“固守”表述不恰当,排除;由题干信息无法得出 D 项结论。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1870 年日本派员来华议时约,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国,不奉正朔,本与朝鲜、琉球、越南臣服者不同。”这表明李鸿章()A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 B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D固守传统的夷夏观念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18 19 20 B“援例而来”中的“例”即国际惯例,由此可见当时对国际惯例的尊重,体现出李鸿章具有近代外交思想,故选 B 项;“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即承认交往的合法性,但没有体现贸易的必要性,排除 A 项;独立自主的外交在近代不存在,排除 C 项;“援例而来”说明此次交往的根据是当时的国际惯例,不属于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2021襄阳五校模拟)1876 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锡鸿为其副使。刘锡鸿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
10、不当披”;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因刘锡鸿弹劾其“投降媚外”,1879 年郭嵩焘黯然回国,称病回籍。这反映出当时()A崇洋媚外外交观念遭人唾弃 B清朝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D顽固派和维新派矛盾突出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根据材料可知,郭嵩焘出使外国,能够主动接受和适应当地习俗,遵循国际惯例,但却遭到顽固派的弹劾与排斥,最终黯然回国,称病回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步入世界潮流的艰难与曲折,C 项正确;崇洋媚外是顽固派对郭嵩焘的攻击,A 项排除;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的闭
11、关锁国政策,B 项排除;D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2020吕梁一模)西方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说:“一支军队假使采取绝对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强,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论的战争是()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材料反映出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战役中,李鸿章“避战自保”,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港,不准巡海迎敌,最
12、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 C 项;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都是主动迎敌,中国军民也是奋起反抗的,而不是“采取绝对守势”,排除 A、B、D 三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2020青岛三模)甲午战后,日本出版学术著作,向世界呈现日本人眼中的中日战争,证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愿意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其意图是()A为“三国干涉还辽”正名B证明其发动战争的合理性C展示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D加入八国联军侵华计划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3、14 15 16 17 18 19 20 B 甲午战后,日本声明“日本遵守西方国际法并愿意接受西方文明,而中国是不遵守国际法的未文明开化的国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意在寻找其发动战争的借口,即证明其发动战争的合理性,故 B 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三国干涉还辽”无关,故 A 项错误;甲午战争不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的意图,且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2020莱芜一中开学考试)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 1875
14、年至 1894 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 1895 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C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对主权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故选 C 项;材料只能反映甲午战争对当时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影响,体现不出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分水岭,A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西方主权思想在甲午战争之前就
15、引入中国了,D 项错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2020韶关一模)国际银价自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进入长期跌落阶段,中国银币与金币的比价在 19 世纪 70 年代跌破 161 之后,到 20 世纪初一路走低跌至 331。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战败赔款总计约 3.5 亿两白银,由于这些赔款都以外币进行结算,导致实行银本位的中国()A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交往中的购买力增强B仿照美国和英国采用金本位制C每年都要承受一笔汇率比价的巨大亏损D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兴办银行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6、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中国银币与金币的比由 161 跌落至 331,因银价跌落清政府每年还本付息都要承受一笔额外的“镑亏”,即汇率比价的亏损,故选 C 项;银价走低使得白银的购买力下降,排除 A 项;清末的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实行的还是银本位制,排除 B 项;银价下跌并不是列强在中国开设银行的原因,而是为了满足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下表为 18921900 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年份1892 1893 1894 1895 18
17、96 1897 1898 1899 1900 价值(海关两)582.5万两457.4万两511.4万两561.8万两692.9万两844.4万两796.7万两1307.5万两1291.8万两A进入四川的商品在逐年增加B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C新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从 1895 年之后,洋货在四川的输入量增长趋势更为明显,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了重庆,便利了列强对四川地区的商品输入,故选 C 项;由表格可知,1893年洋货
18、输入四川的数量跟上年相比呈下降趋势,排除 A 项;材料不能体现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排除 B、D 两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民众复杂且矛盾的心理状态B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共识C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的工具D西式服装成为社会主流服饰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由材料
19、可知,义和团运动发生之初,义和团团员对西洋事物极其痛恨,但八国联军进京以后则对洋人洋物毕恭毕敬,这种变化反映出民众复杂且矛盾的心理状态,故 A 项正确;“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共识”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服饰的信息,故 D 项错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材料表明()A清政府改
20、变历法与纪年方式B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任何人参加任何反帝爱国运动,这与“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的信息相符,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C 项,排除 D 项;材料不是强调清政府改变历法与纪年方式以及国内出现紧张恐怖氛围,排除 A、B 两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
21、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A鸦片战争爆发后 B甲午战争失败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武昌起义爆发后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根据材料“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对洋人奴颜和谀态,故选 C 项;鸦片战争后,清朝的顽固派对西方列强态度强硬,排除 A 项;甲
22、午战败后,中国各阶级展开救亡图存斗争,这与材料中“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不符,排除 B 项;武昌起义时慈禧太后早已去世,排除 D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2021湛江调研)有学者统计,在 18601900 年发生的 400余起“反洋教运动”中,起宣传动员作用的“揭帖”,对传教士的称谓,由“夷”转向“鬼子”“洋鬼”等俚语俗语,且使用频次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增多。这可以用来说明()A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B传教士在华活动区域C大众传媒的媒介功能D俚语俗语的使用范围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
23、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反洋教”斗争的“揭帖”中从使用文言“夷”到使用俚语俗语“鬼子”“洋鬼”,说明参与斗争的群体由士绅阶层向社会下层民众扩散,体现出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增强,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传教士在华的活动范围,B 项错误;“揭帖”不属于大众传媒,C 项错误;各地区的俚语俗语并不相同,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第 17、18 题各 14 分,第 19、20题各 12 分,共 52 分)17(2020山东高
24、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清政府对南京条约及附件各条款的态度组别条款清政府态度 A 组割香港岛给英国琦善:弹丸之地耆英:荒岛、孤立海中、贫穷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组赔款 2 100万银元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道光: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 C 组协议关税“每种货物应缴纳多少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自以为外交成功”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5、17 18 19 20 D 组 领事裁判权“免以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摘编自 2019 年 12 月历史教学(1)从材料中清政府对南京条约的态度,你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存在哪些缺陷?(8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的外交缺陷给中国带来的危害。(6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弹丸之地”“荒岛、孤立海中、贫穷”“有伤国体,暂行赏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自以为外交成功”
26、等信息概括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每种货物应缴纳多少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暂行赏借”“自以为外交成功”等信息分析即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缺陷:对西方世界和国际格局变化了解匮乏;罔顾国家主权,固守“天朝上国”理念;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外交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8 分)(2)危害:将侵略战争结果条约化,给中国带来了持久、严重的危害;清政府的愚昧无知,使中国更加落后于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6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7、 20 18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廷共建立了 4 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 1872 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20 周年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
28、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刘新如甲午的殇思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舰队”建立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4 分)(3)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谈谈对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理解。(4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几个方面概括。第(2)
29、问,根据材料一“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材料二“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及材料二出处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理解”,根据材料三“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回答。第二小问“史实”,根据所学甲午战争后相关知识回答。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原因: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且程度不断加深,清廷希望挽救统治危局;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军工、民用企业的创办;思想上,“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的传播;个人方面,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推动作用。(6 分)(2)原因: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
30、,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4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3)理解: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史实: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2021海口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我们认为西洋的那些国家都很
31、小。从农业国那种只有田地多、人口多才算富强的价值判断他们,认为他们的土地面积小和人口少,所以国力自然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殊不知,在工商业社会中,决定国家强弱的已经不是这种标准了。另外,我们看不起这些异国商人,看不起这些以工商为立国之本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对他们就有一种先天的鄙视。一直到 1840 年的鸦片战争,我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们强大帝国的海军和陆军,被实际上只由几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16 艘战舰,4 艘汽艇,4 000 名英军)击败。我们中国人才梦醒,对这些“洋鬼子”不得不刮目相看。摘编自何新中国文化史新
32、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围绕“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材料“从农业国那种只有田地多、人口多才算富强的价值判断他们,认为他们的土地面积小和人口少,所以国力自然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等信息可以确定“传统的农本商末观念影响中国人正确认识近代西方”的论题;根据材料“一直到 1840 年的鸦片战争,我们强大帝国的海军和陆军,被实际上只由几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16 艘战舰,4 艘汽艇,4 000 名英军)击败。我们中国人才梦
33、醒,对这些洋鬼子不得不刮目相看”可以确定“鸦片战争是国人对西方认识的转折点”的论题,然后任意选取一种进行论述。本题在解答过程中看法要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示例:看法:鸦片战争是国人对西方认识的转折点。(2 分)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人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向中国朝贡的国家是藩属国,不愿朝贡的国家是外邦,西方国家更是蛮夷之地,把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称为“奇技淫巧”。这种妄自尊大心理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摧毁,有志之士开始认识到“夷有所长,华有所短”,须“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4、,主动地去看世界、了解世界和向国人介绍世界,提倡传习技艺和制造器物,兴起学习西方的思潮。(8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自此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识逐渐发生改变。(2 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2021重庆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41 年 12 月,当鸦片战争战事正酣,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
35、以为争执不过为了英国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而并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当斯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12 分)解析 根据“战争的原因是磕头”可得出亚当斯的观点,即认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中英外交礼
36、仪规则冲突,其说法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评述可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目的和结果以及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来分析。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观点: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中英外交礼仪规则的冲突,其说法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2 分)评述:19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而在中英贸易关系中,英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而此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此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鸦片战争。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所以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其目的发动对中国的侵略。(10 分)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