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届广东韶关北江中学高三月考)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2(2011年广东佛山一模文综)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
2、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3周武王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则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以下对他们的评价,最恰当的是()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4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须定期朝觐皇帝 B负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5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祖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后以列侯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 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婪暴虐 B列侯所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6(2012届
3、广东惠阳中山中学高三月考)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7下图中地方统治格局所出现的朝代()A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B曾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C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D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8某学者把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历程喻为航船,“这艘自汉代开始建造的航船,从#起锚扬帆后经过500余年平衡航行之后,整艘船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和部件已经变得老化失灵,行驶至清末,船破恰遇顶头风,在强
4、劲的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是摇摇欲坠”。句中“#”代指()A魏晋南北朝 B隋代C唐代 D宋代9(2012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加以牵制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收归中央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10从下列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显加强B相权由削弱到取消,表明皇权进一步强化 C中央机构精简,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六部的设置是
5、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11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12清末御史张瑞荫在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致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削弱了内阁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6分)阅读
6、材料并回答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问题。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
7、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请回答: (1)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两个特点。哪些史实(政治制度)可以证实这一论点?(2分)为什么?(8分)(2)根据材料一,当时对“诸子功臣”的安置办法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了什么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8、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10分)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材料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一记载了元丰改革官制以前:“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两庑、官舍各数楹。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账,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报版、流外、
9、考校诸司附奏挟名而已。”材料三 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图一,从实施意图和内容两方面完整概括“推恩令”。(10分)(2)据材料三图二简析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材料二反映了三省怎样的处境?(10分)(3)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三图一和图二分别是着眼于解决什么矛盾而实施的举措?(6分)单元质量评估(一)1.A解析:诸侯自称为王,属于“僭越”,违反了分封制、宗法制及周礼的相关原则,故答案为A项。2.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毋以妾为妻”和所学史实,西周建立的宗法制不仅明确了家族内部的长幼有序关系,而且在财产、土地、权力继承方面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原则,这有利于防止统治集团内
10、部的纷争,维护和睦的关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3B解析:评价历史事件一定要与特定的背景相结合,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到春秋时期,王权衰弱,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秦朝时国家统一,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同样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都是相对进步的。4C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官员由皇帝任命,负责地方行政,不能定期朝觐皇帝,也没有世袭权,更不能监察百官。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判断能力。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突出,为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控制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分割诸侯国的实力,故选C项。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职能的理解。材料体现的是三省之
11、间分工合作而又互相牵制的关系,并没有强调门下省的谏议和封驳职能,故B项有误。7B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A、C、D三项所述史实分别出现于宋代、隋唐、明代。B项所述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8B解析:“起锚扬帆”意味着科举考试的开始。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9D解析:宋代的谏官用来纠正宰相的过错,其用意是为了削弱相权。北宋还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以分割宰相权力。故答案为D项。10B解析:唐朝相权一分为三,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这些都是强化皇权的表现。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黄宗羲认为由于明太祖废除丞相才导致了“无善治”,意
12、即有相即“有善治”,也就指出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2A解析:从军机处 “其权属于君”“不致有权臣”来看,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至于削弱内阁权力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尚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因此含或含的选项都应排除。13(1)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分)原因: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其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与众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8分)(2)方法:将国家的赋税收入赏赐给诸子功臣。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影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6分) (3)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
13、;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10分)14(1)“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变为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其他儿子,于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10分)(2)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避免了大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处境:三省权力旁落,官署冷清。(10分)(3)图一: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图二: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6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