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5 ,大小:6.28MB ,
资源ID:96193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193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1-3大气环境(45张)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1-3大气环境(45张) .ppt

1、第3讲 大气环境节次 考试内容及必考要求 命题统计 大气环境 考点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垂直分层(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201510 浙江学考,2201510 浙江学考,26(1)201610 浙江学考,1320174 浙江学考,11 考点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水平气压梯度力(a)风的形成过程(b)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201510 浙江学考,3 节次 考试内容及必考要求 命题统计 考点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

2、地中海气候的影响(b)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b)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b)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b)201510 浙江学考,27(1)20164 浙江学考,2520164 浙江学考,26(3)(4)20174 浙江学考,26(1)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a)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字母 名称 气温变化 原 因 与人类的关系 A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地面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 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本层;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 B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热量主要

3、来自臭氧层所吸收的太阳紫外线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低再升高 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典例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减增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臭氧所在层的是()A.层B.层 C.层D.三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1)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先减再增再减再增,故选C项。第(2)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图中层为平

4、流层。答案 解析 关闭(1)C(2)B考点1 考点2 考点3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选择性吸收: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光。选择性散射:微尘、空气分子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便是大气散射的结果。反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考点1 考点2 考点3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1)保温作用的图示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过程:地面增温过

5、程,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升温。过程:大气增温过程,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过程: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2)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升温大气吸收 考点1 考点2 考点3(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是大气的根本热源。(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3)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比晚上更强。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4)特别注意当二氧化碳增多时所有环节的变化,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6、射减少,宇宙外的太阳辐射不变。(5)由于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发生日变化,因此地面温度也具有日变化,在传递过程中易导致地面温度比大气温度低的现象,产生逆温,最严重时为黎明前。逆温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可能加剧大气污染。考点1 考点2 考点3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等。(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穿过的大气路径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同。因此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这就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纬度的

7、变化相一致。一般新雪的反射率高,而海洋的(平均)反射率较低。如南极极端低温的产生就与南极冰雪的强反射率有关。(3)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如同纬度地区,晴天越多的地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就越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多。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典例2(2016黑龙江大庆质检)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A.减少 B.增加 C.增加 D.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1)

8、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使增加,减少。第(2)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答案 解析 关闭(1)B(2)D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图示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其过程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降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热力环流的形成实例 海陆风。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山谷风。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环流的形成:气流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

9、市。2.水平气压梯度力(a)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考点1 考点2 考点3 3.风的形成过程(b)类型 高空的风 近地面的风 图示(北半球)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2(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 F3(摩擦力)三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考点1 考点2 考点3(1)三种力的不同特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

10、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2)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3)风向与所在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典例3(2016浙江绍兴一中高一期中)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若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A.P1P2B.P2P4(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处气温较N处高B.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D.d处盛行上升气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

11、1)题,根据热力环流对等压线的影响,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低处凹,海拔低处的压强比海拔高处的高的规律,可得P1P2P3P4。故选D项。第(2)题,根据等压线与压强的关系,M处近地面为高压,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N处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近地面气流由M处向N处运动,因此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故选B项。答案 解析 关闭(1)D(2)B考点1 考点2 考点3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1)三圈环流的空间分布及图示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低纬环流(030)A: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因素)a、b:信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因素)中纬环流(3060)B:副热带高气压带c:盛行西

12、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高纬环流(6090)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东风带D: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考点1 考点2 考点3(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及图示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典例4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 1图 2考点1 考点2 考点3(1)图1中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图2中箭头能正确表示图1中D风带风向的是()A.B.C.D.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

13、1)题,C位于60S70S,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结合D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知其为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北风。答案 解析 关闭(1)C(2)B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b)(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7个气压带所分布的大致纬度位置,理解各自的成因、气流运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气压带名称 分 布 成 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0)附近 热力因素 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 30附近 动力因素 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

14、气压带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因素 上升 温和多雨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地区 热力因素 下沉 寒冷干燥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根据6个风带所处的位置,理解各风带风向产生偏向的原因和对气候的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风带名称 分 布 风 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东南 干燥少雨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 西北 温暖湿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东南 寒冷干燥 考点1 考点2 考点3(2)气压带、风带移动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最典型的分布区是地中

15、海沿岸。成因和气候特点:夏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控制该区域,天气晴朗,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西风带向南移控制该区域,西风带来丰富降水,气候温和多雨。(以北半球为例)(3)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图示: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考点1 考点2 考点3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表现: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考点1 考点2 考点3(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

16、流 季风环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考点1 考点2 考点3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季风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地区 冬夏季风比较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凉爽干燥 赤道附近的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典例5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

1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1月、西北风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D.7月、东南风(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1)题,由图可知,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气温低,为冬季(1月份)。此时M点吹西北风。故选A项。第(2)题,M地位于东亚,其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故选B项。答案 解析 关闭(1)A(2)B考点1 考点2 考点3 2.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b)(1)太阳辐射周期变化影响

18、气温的时间分布 南北半球热量分布不均,导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半球名称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 北半球 78 月 12 月 波峰型 南半球 12 月 78 月 波谷型 考点1 考点2 考点3(2)太阳辐射影响气温的空间分布 热量带 气温特点 太阳辐射制约 寒带 终年严寒 亚寒带 冬寒夏凉 温带 冬冷夏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下)亚热带 冬暖夏热(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015)热带 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15 以上)考点1 考点2 考点3 3.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b)从全球来看,大气环流实现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交

19、换,是全球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影响降水的决定因素。大气环流分为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不同的气流运动方向决定不同的降水特点。(1)三圈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降水特点。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地 区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性质 降水特点 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终年湿润 南北纬 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终年干燥 南北纬 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终年多雨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

20、降水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地 区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性质 降水特征 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 夏季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湿润 冬季多雨 南北纬 1020之间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炎热干燥 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湿润 考点1 考点2 考点3(2)季风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b)(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的图解 考点1 考点2

21、考点3(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总结 热量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热量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

22、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热量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寒带 苔原气候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和高山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考点1 考点2 考点3(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纬度因素:纬度影响太阳辐射,是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分季风环流和三圈环流,主

23、要影响降水。下垫面因素:分下垫面物质性质和海拔,主要包括海陆、地形和洋流等,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比陆地低;近海一般降水多;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考点1 考点2 考点3 典例620164浙江学考,26(3)(4)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图1)及图中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图 1考点1 考点2 考点3(1)图中地的气候特征是 ,其形成原因是终年受 控制。(2)比较图1中地和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图 2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第(1)题,根据图2可判断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原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第(2)题,根据图形信息(1月0 等温线)可判断,地气温高于地,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角度分析。答案 解析 关闭(1)终年温和多雨 西风带(2)地气温高。原因: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地距离海洋远,地势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