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73KB ,
资源ID:96185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18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1、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主要措施。(1)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_会议。决定借鉴苏联经验建立人民教育。确立教育要为_服务,学校向广大_开门。(2)把扫盲教育作为重点工作。(3)确定了_的教育方针。(4)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建立_的学校教育制度。2主要成就。(1)成功地将_教育改造为社会主义的人民教育。(2)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体系。(3)培养了大批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答案:一、1(1)全国教育工作国家建设工农(3)全面发展(4)半工半读2(1)半殖民地半封建(2)国民教育【问题导思1】 19491966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提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起各类学校,培养人才。【预习检测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重视全面发展重视德育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教育要面向世界”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在毛泽东的教育方针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选C项。答案:C二、动乱中的教育1受挫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波及教育领域。2受挫表现。(1)很多师生卷入“

3、_”批走资派活动,教育战线一片混乱。(2)1966年夏,_被废止。(3)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经群众推荐的“_”。3后果。(1)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2)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3)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答案:二、2(1)扫四旧(2)高考制度(3)工农兵学员【问题导思2】“文革”对教育的破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提示:(1)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非常重要。(2)经济、科技、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于教育,重视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大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预习检测2】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4、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A项为改革开放之后;B项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项是为了适应“一五”计划需要;D项是建国初期。答案:B三、教育的复兴 1.主要措施。2.成就。(1)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_和扫除青壮年文盲。(2)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答案:三、1(1)1977(2)三个面向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学位(3)希望工程211工程科教兴

5、国2九年义务教育【问题导思3】“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2)党和国家的重视。如: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颁布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4)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预习检测3】“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时间提示“1978年”可知题干

6、描绘情景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相关,故选A项。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开始于1995年,D项是在1986年。答案:A1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答案:C2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A全面教育 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 D义务教育答案:C3李明的爸爸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

7、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这最有可能得益于()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答案:C4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抓住时间信息“19571966年”,结合所学可知1965年初步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正确;B、C、D三项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995年、1977年、1983年。答案:A5下图是

8、“希望工程宣传画”,这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A扫盲工程 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答案:B6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精神的是() “有教无类” 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思想 发展希望工程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有利于保证适龄学生就学得到法律保障,是教育事业发展方针,有利于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故正确,选D项。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现代中国各级教育发展状况材料二现代中国文盲人数变化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教育的整体

9、状况如何?材料一反映了中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什么状况?(2)分析两则材料中图表所体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加快教育的发展?答案:(1)整体状况: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后三级教育全面发展;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后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文盲总数和成人文盲率均呈下降趋势。材料一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推动国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后重视教育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立法的保证;改革教育投资,社会力量办学迅速

10、发展。(3)应对: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与改革措施;重视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建立终身教育机制等等。1.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2(2014天津文综卷)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

11、经济建设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1952年底,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为了培养工业化需要的人才,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建立多科性工业大学,故B项正确。答案:B3(2014北京文综卷)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答案:A4(2015巴中诊测)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见下图)。“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12、的重要条件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三个面向”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提高国际竞争力,故D项正确。“教育面向现代化”不是改革开放的条件,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1983年不符, B项错误;“三个面向”没有涉及国际合作,故C项错误。 答案:D5(2015温州一模)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13、D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故B项正确。A项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全面。答案:B6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可知A、D两项是20世纪末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状况。C项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状况。B项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分配就业制度,故选B项。答案:B7(20

14、14佛山第一次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材料二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

15、的原因。(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特点:马列原著和政论文章为主;偏重反映本地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背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争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有限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2)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看法: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它具有时代特色;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感慨地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