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173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 史 试 题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夏商周时期的记载。据此可知,夏商周时期()史实 出处 “禹崩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启“灭有扈氏”,天下来朝 孟子万章上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诗经玄鸟 “先王(周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国语鲁语上 A共主秩序得以维系 B宗法等级体制森严C君主集权趋势凸显 D王室有效掌控边疆2周朝存在周王赐诸侯以姓的现象,对诸侯原名之姓加以申命,以示政治上承

2、认,如鲁公伯禽出于周族即赐为姬姓;宋微子出于商族,即赐为子姓;齐太公为四岳之后,即赐为姜姓。由此说明()A异姓诸侯不愿意被改换姓氏 B周代对氏族时代习俗的继承C赐姓有助于推进家国一体化 D周王从此拉拢到了各诸侯国3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C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4康熙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必须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

3、,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C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D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5朱元璋手定三十一项关于地方主官的到任须知,耳提面命:“志人未官,不可不知受任应行之事。但肯于间中,先知到任须知明白。为官之道,更有何加若能善读勤观,则永保禄位。”朱元璋手定到任须知的主要意图是()A推动各级政务有效运转 B稳定地方管理秩序C从严考核地方主官政绩 D规范官员职权范围6在雅典,一个案件就像是一部有三个角色的戏剧,这三个角色都是业余的,他们是提出诉讼的公民、准备案件和主持法庭的法官以及听取案情并做出裁决的陪审员。”由此可知,古代雅典()A法庭审理案件灵活多变

4、 B依法判案得到有效的贯彻C司法程序完善而且严密 D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局限7公元前5世纪晚期,雅典的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法律由立法委员会通过;法律是永久性的固定规则,而法令则是针对具体情况且有一定时限的措施。陪审法庭通过违法法律诉讼可否决立法委员会颁布的法律,通过违法法令诉讼可取消公民大会的法令。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存在权力交叉现象 B司法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C注重对民主的监督 D陪审法庭获得部分立法权8最令罗马人骄傲的是他们创建了自然法,自然法源于斯多亚派关于有一个理性之神统治宇宙的思想,认为所有的人就其天性而言都能发展出健全的理性,都有资格享有某种基本权利,对于这些权利政府无权违背。据此

5、可知,自然法“最令罗马人骄傲”的是其()A推动罗马法体系的完整 B保障了平民的权利C规范了政府的立法行为 D倡导了法治的理念9罗马法规定,当“某人通过建造或拆除某一部分的方式,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这表明罗马法()A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B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10二战时期,演讲出色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过程中,曾遭到英国上议院的极力反对,但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

6、制削弱了君主权力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因此王权无论如何强大都无法与议会分离,且王权如何限制也在议会中进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C有独特的议会传统 D已确立议会至上原则12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确保北方

7、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13巴黎公社做出规定,一切工作人员都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水平。这些规定()A有助于打碎一切国家暴力机器 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与经济地位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C铲除了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基础 D意在调动工人参与革命的积极性14对于四月提纲,普列汉诺夫说,如此这般的“转变”之后,建立起来的政府,要么是一个在共产主义基础上革新了的“皇帝专制政府”,要么是个搞资本主义的“可笑政府”。材料表明,普列汉诺夫()A不满列宁擅自决策的专断行为 B强调俄国资本主义力量的强大C认为社会主义

8、革命条件不成熟 D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决定15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习惯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藩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以“强国”“列强”指称英、法、美、德、日等国家的现象增多。这一变化表明()A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趋于客观 B清朝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C民众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日益全面 D崇洋媚外成为了国人的共同追求16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

9、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C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17下面是一幅19世纪末日军有关甲午战争的绘画。此绘画反映出()A甲午战争给中日带来深重灾难 B甲午战争中清军伤亡惨重C日军在海战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D日军企图美化其侵华行为181912年初,法国驻华官员拉伯第指出:一旦共和建立,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共和的缔造者们一定会让袁世凯靠边站,不会让他在中国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法国驻华官员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B革命党人以武力维护革命成果C袁世凯获取领导地位违反了宪政 D列强扶持袁世凯为新的代

10、理人19近年来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临时约法是以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为蓝本制定的,而非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临时约法中下列条文, 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权”B“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C“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高二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高二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D“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201938年,创办于武汉的救亡刊物国民公论中写道:“战争是个大熔炉,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民族才能打成坚强的不可分的一片。也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才能在新的铸型

11、上面建造起来。”据此可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武汉成为民族救亡的大本营 B中华民族救亡思潮正式开启C中国已经成为独立自由国家 D抗战强化了中华民族认同感21二战后初期,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常发表关于美国很快将爆发经济危机的文章。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经济学家在就该计划向外交部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正处于深刻的经济危机的边缘,一定会不惜代价处理其过剩物资,苏联可从中获益。这表明当时()A西方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 B苏联积极参与马歇尔计划C苏联尚未认识到美苏深层矛盾 D苏联面临经济发展的良机22下图为中国著名版画家江敉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A受到当时国际环境影响 B表明“左

12、”倾错误干扰艺术创作C反映出美苏争霸的激烈 D反映出“一边倒”政策成效显著23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1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 2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 A深化基层民主 B制定村民自治法规C提升官员素养 D确立依法治国方略24傅高义先生在邓小平时代中说,1979年1月1日是中美正式建交日。就在同一天,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还是这一天,中国全国人大发表了著名的告台湾同胞书。告台湾同胞书()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B宣布采用和

13、平方式统一中国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251971年7月,尼克松在电视上宣布他将于次年2月访问中国。华盛顿邮报评论道:“如果他宣布要去月球,也不会比这更令人惊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消失B美国调整对华政策面临困难C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D美国媒体积极拥护政府决策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具体指称对象发生变化。 材料一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

14、举”。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各郡国“举贤良方正”,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此外还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王申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 材料二晚清以来,西方近代选举概念

15、起初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刊印的各种报刊、书籍,其中一些介绍西方人文风情、政治选举或者民主制度的资料逐渐被一些士大夫们整理引用,构成了海国图志等著作中的西方民主政治知识主要来源。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它蕴含深刻的文化喻义,与近代中西、中日间文化权势转移的大趋势相关联。 摘自刘斌近代“选举”概念的演化及其文化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汉代选举制度的特点以及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选举”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8分)27(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复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叶隽严复、蔡元培在北大精神初构中的影响评析材料二余言皆视乎一己之志愿如何,吾此身愿为华盛顿、拿破仑、玛志尼、加尼波的乎?则政治、军事不可不学也宋教仁日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体用一致”的内涵,其思想实质又是什么?(8分)(2)材料二中宋教仁的“志愿”是什么?他希望通过这种“志愿”建立哪种类型的“政治”?这种“政治”与材料一所倡导的“政治”相比在实现方式上有何不同?(10分)28.(14分)美日关系是二战后国际政

17、治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1)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即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来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 汪宏玉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进入1995

18、年后,就日本而言,建立与美国的军事伙伴关系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 刘世龙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美日关系的诉求。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7分)历 史 答 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答案】A【解析】材料中“天下来朝”“四海来假”“制诸侯”体现统治者

19、得到地方的拥护,故选A项;材料中商周时期并没有反映血缘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政府权威得到认可,不是强调君主集权,排除C项;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是仅仅指边疆,排除D项。2【答案】C【解析】“对诸侯原名之姓加以申命,以示政治上承认”即完成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项;“宋微子出于商族,即赐为子姓;齐太公为四岳之后,即赐为姜姓”赐姓后没有出现反抗的现象,排除A项;“对诸侯原名之姓加以申命,以示政治上承认”这不属于习俗现象,排除B项。“对诸侯原名之姓加以申命”这里的诸侯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周王室的臣民,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 “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

20、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可知禹死后传位于儿子启,引发了诸多势力不满,说明夏初的传子制度并未牢固确立,故选B项;禹死后传位于儿子启,实现了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排除A项;根据材料“禹死后,启即天子位”可知禹死后传位于儿子启,并非通过战争,排除C项;根据材料“禹死后,启即天子位”可知禹死后传位于儿子启,并非禅让,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必须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可知此时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故选C项;根据材料“康熙曾发布容教令”可知此时政府认可西学东渐,排除A项;根据材料“康熙曾发布容

21、教令”可知此时允许传教士传教,中西方文化调和,排除B项;根据材料“康熙曾发布容教令”可知此时允许传教士传教,传统文化倾向包容,排除D项。5【答案】B【解析】“知受任应行之事”体现明确地方官该做的工作,目的是促进地方管理的规范,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了“各级”,排除A项;明确职权并没有强调“从严考核”,排除C项;规范官员职权范围是到任须知的内容并非意图,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雅典,一个案件就像是一部有三个角色的戏剧,这三个角色都是业余的”可知作者以业余喜剧演员的比喻来描述雅典公民法庭的构成,突出了当时法庭口头发言的重要性,故选D项;起诉人需像舞台演员那样当众直接表达,而陪审员对

22、整个案情的了解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法庭审理案件死板,排除A项;起诉人需像舞台演员那样当众直接表达,而陪审员对整个案情的了解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并非依法判案,排除B项;由于没有律师,法庭内的三种角色直接进行交流,司法程序存在弊端,排除C项。7【答案】C【解析】陪审法庭能够对公民大会和立法委员会的法律和法令可以否决、取消,体现对公民民主的监督,故选C项;公民大会、立法委员会和陪审法庭职权很清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司法对立法的监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陪审法庭对立法的监督,而它并没有立法权,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政府无权违背”自然法,体现遵循法治的理念,故选D

23、项;自然法标志罗马法的高度成熟,排除A项;自然法的适用范围并不仅是平民,排除B项;材料强调政府遵循自然法,也没有表明针对政府的立法行为,排除C项。9【答案】D【解析】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与材料中“某人”“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相符,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弱势群体,与材料中“施工行为”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排除B项;“建筑物”是私有财产,材料中出于公共利益限制了个人利益,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但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在

24、维护英联邦团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故选D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首相与内阁共进退,而不是国王,排除A项;君主“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行政权在内阁,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与国王的这种关系说明其有特殊的议会传统,故选C项;革命前议会与国王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议会与国王的平衡,并没有体现关系密切,排除B项;英国是革命后确立议会至上,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美国大小州的矛盾的消除是美国南北战争,故A项错误;美国参议会议员是固定的,每州两人,从“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

25、由州加入合众国”,可知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故B项正确;美国众议院议员按各州人口多少分配名额,与材料中美国设立缅因州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密苏里加入联邦和设立缅因州,没有涉及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故D项错误。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巴黎公社做出规定,一切工作人员都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水平”可知对公职人员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符合工人阶级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工人阶级参加巴黎公社的积极性,故选D项;“打碎一切国家暴力机器”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对公职人员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并未涉及到提高民众的政

26、治、经济地位,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对公职人员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并未涉及铲除经济上的私有制,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普列汉诺夫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故选C项;材料没有关于列宁专断行为的信息,排除A项;普列汉诺夫强调社会主义革命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并没有强调资本主义的力量大小,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普列汉诺夫是否支持临时政府的决定,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以前,“华夷观念”强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泰西”(遥远的西方)“西洋各国”等词汇可知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遭到冲击,逐步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强国”“列强”

27、等称呼认识到西方各国强于中国,故选A项;词汇使用的变化反映的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而不是外交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趋于客观,而不是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问题,排除C项;崇洋媚外指崇拜外国的人或事物,向他们献媚,材料中词汇的变化反映不出这方面意思,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且不具备实施的社会环境,因此所产生的作用较小,并未大大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故A项错误;这些做法一方面具有空想性,如“圣库制度”,另一方面也具有进步性,如废除买卖婚姻等,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空想性与进步性并存,故B项正确;“圣库制度”等平均主义的设想具有

28、空想性,无法真正实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空想性与进步性,未突出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故D项错误。17【答案】D【解析】图片中日军的救死扶伤明显是掩盖对我国东北侵略的罪恶,故选D项; 图片没有反映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排除A项;图片反映的是战地的救护,不能反映“伤亡惨重”,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日军登陆后牛庄地区的情况,不是海战,排除C项。18【答案】A【解析】1912年3月临时约法颁布,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故选A项;革命党人以武力维护革命成果是1913年开始的“二次革命”以后,排除B项;袁世凯作为总统是依据宪法选举出来的,排除C项;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强

29、就扶持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了,跟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的说法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容,故选D项;“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总统内阁行使行政权”内容,排除A项;“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参众两院行使立法权”内容,排除B项;“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符合近代西方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排除C项。20【答案】D【解析】材料时间点为1938年,由材料“一个民族才能打成坚强的

30、不可分的一片”可知,战争推动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武汉成为大本营”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民族救亡思潮的开启先于抗日战争,排除B项;“已成为独立国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21【答案】C【解析】战后初期美苏冷战逐渐展开,苏联经济学家认为可以加强对美经济交流,没有意识到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故选C项;材料涉及的是美苏经济,没有指“普遍”,排除A项;材料是苏联经济学家的建议,实际上苏联是拒绝参与的,排除B项;战后初期美国推行的冷战是遏制苏联经济发展的,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该版画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有劳动者的世界、帝国主义世界的对立反映了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说

31、明艺术创作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该图片体现不了“左”倾错误,排除B项;该版画体现的是劳动者(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对立,不是反映美苏,排除C项;从画作中体现不了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D项。23【答案】A【解析】材料中“新时代”、“农民”、“村民”相关民主事务,体现的是基层民主建设,故选A项;“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表明不是自治法规,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村民而不是官员,排除C项;依法治国方略是基本国策,不是基层民主,排除D项。2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可知告台湾同胞书决定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故选B项;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是1981年9月30日,全

32、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中提出的,排除A项;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明确提出的,排除C项;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排除D项。25【答案】B【解析】评论中对中美关系的改善形容成尼克松去月球的难度说明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困难很大,故选B项;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对抗并没有消失,排除A项;该评论是强调改善关系的困难,没有谈到符合两国利益问题,排除C项;该报刊强调了改善的困难,体现不了“拥护”,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

33、8分,第28题14分。)26.(18分)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可知方式是自下而上;据材料一“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可知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可知注重品行,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三纲五常。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选才标准的角度,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对后世影响角度分析,选才标准和考试制度的贯彻实行,有利于选出真正的人才,使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有利于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科举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察举制在后来逐渐成为地方世家大族控制选官的途径之一。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结合

34、所学,近代中国不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外国的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传入中国,促使中国的进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西方国家制度不断完善。第二小问影响,近代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推动政治改革,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答案】(1)特点:自下而上的推举人才(乡举里选),受儒家思想影响,制度完备。(4分)作用:选才标准和考试制度的贯彻实行,有利于选出真正的人才,使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有利于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科举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察举制在后来逐渐成为地方世家大族控制选官的途径之一。(3点6

35、分) (2)原因: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文化在中国的不断传播。(2点4分)影响: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有利于解放思想;推动了国人从制度方面向西方学习,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4分)27(18分)(1)内涵:既应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质:批判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不改革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弊端;积极在中国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倡导改良中国传统政治。(2)志愿: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类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不同:材料一主张用政治改

36、良的方式达到目的;材料二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实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内涵,根据材料“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体用一致”中“体”指的是政治制度,“用”指的是先进技术,因此材料中“体用一致”指既应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主张“中体西用”,即以中国的纲常伦理、政治制度为核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此这时期提出“体用一致”实际上就是对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的批判,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37、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获取信息的能力。“志愿”,由材料二中“吾此身愿为华盛顿、拿破仑、玛志尼、加尼波的乎?则政治、军事不可不学也”可得出,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类型,依据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同,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一中“政治”指君主立宪制,通过改良实现;材料二中“政治”指民主共和制,通过革命或暴力实现。28. (14分)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由

38、材料一“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得出由削弱、限制日本变为扶持日本。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得出战后美苏走向对抗,日本成为美国后勤物资的主要供应地(兵工厂);由材料一“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得出中国国共内战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与中国合作的希望落空。 (2)第一小问诉求,由材料二“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得出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摆脱美国控制,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第二小问势,结合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1)由削弱、限制日本变为扶持日本。(3分)战后美苏走向对抗,日本成为美国后勤物资的主要供应地(兵工厂);中国国共内战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与中国合作的希望落空。(4分) (2)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摆脱美国控制,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4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