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练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1105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练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练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练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练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练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练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长治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练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48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时期跋扈腾达的家族很多,以鲁国为例,著名的有季孙氏家的南蒯、阳虎,叔孙氏家的侯犯,孟孙氏家的公孙宿等,他们占据城邑,执掌国命,地位和权势远在公族国亲之上。这表明当时A诸侯势大威胁王权 B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C等级制度渐趋瓦解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2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像范蠡、吕不书这样“资累巨万”的大商人,而且农民和城市平民也参与工商业活动。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B商人在社会中具

2、有较高地位C社会变革新兴阶级崛起D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3秦律杂抄记载,秦朝对官营手工业产品要进行年度评比考查,如果考查时被评为下等,罚工师一甲,罚丞、曹长各二甲;若连续三年被评为下等,则要加倍惩罚。这一记载说明秦朝A严格要求产品质量 B贯彻抑商政策 C手工业者地位低下D经济法律严苛4汉代出现了专门保护土地占有的返还原物的诉讼和避免侵占的所有权确认文书“契”,这些文契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确认物。这说明汉代A法律体系完备 B土地兼并日益盛行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政府依法治国5图1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描绘了释迦摩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

3、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该作品体现了A中土与异域文化的融合B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C中国文人画的基本特征D外来绘画风格占主导6北宋初期,中央剥夺了州县的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通过通判、巡检、县尉来完善地方管理职能,并藉由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来加强对乡村民众的控制。这反映出北宋A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乡村治理制度完善C地方官丧失了治理权D中央权力向基层渗透7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州县位置创办/重建时间创办人通许县旧在城北凤形冈洪武年间县丞范世英杞县县治东北洪武六年知县张淮鄢陵县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嘉靖十四年知县王时中仪封厅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顺治年间知县

4、崔维雅新郑县在县治西北隅康熙三十二年知县朱廷献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C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D慈善事业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8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阳明心学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做是王学泛滥的恶果。这反映了A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B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C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变革赋予儒学新的精神9洋务运动期间,盛宣怀以官员的身份积极争取官方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他又以商人的眼光

5、和经营手段管理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这反映了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B官督商办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中体西用思想已经发生了新变化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败,瓜分狂潮,八国联军入侵等民族创伤成为中华民族走出被动状态,初步实现群体导火线。而中华民族具有群体觉醒意识的标志性是两大群体,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并相继创立和认同“中华民族”这个标志性概念。上述材料说明A中国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民族独立的重要性B新社会力量崛起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C中国已经具备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D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最终趋向相同政体1

6、11901 年,户部建议各省试行“房间捐输”“按粮捐输”及增抽厘捐等办法,并声明如果上 述办法“窒碍难行”,各省还可“因时制宜”“另行筹措”,只要求“凑足分派之数,如期汇解”。这一做法旨在 A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B应对高涨的国内革命 C偿付巨额的战争赔款 D推动“新政”顺利进行121928 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基本工业建设计划,提出国家应该优先发展诸如钢铁、水 电、机器制造、酸碱工业及酒精工业等。这一计划 A意在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C目的是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D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13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

7、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这一改变旨在A区别对待地主阶级B应对国民党“围剿”C扩大革命群众基础D巩固井冈山根据地141956 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 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 这是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民主制度重建的需要 C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D国家统一巩固的需要15到1963年,全国社队工业企业数量从1959年的70万个减少到1.1万个,产值由70多亿元下降到4.2亿元,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手工业合作化的影响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C大跃进的破坏D国民经济调整的进行16

8、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邓小平的这一认识A基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B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7十二铜表法规定:“对畸形怪状的婴儿,应即杀之”“同态复仇”“夜晚盗窃者可以杀死”“出丧时,妇女不得抓面毁容,也不得无节制地嚎哭”。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反映了罗马奴隶社会早期的状况 B是对原有罗马习惯法的继承创新C反映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本质 D主要体现出平民和贵族阶层的意志18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

9、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191715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1698至1775年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A三角贸易的发展B商业革命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扩展D经济的垄断模式20在 1787 年制宪会议上,托马斯杰斐逊建议,中央政府只管国家的防务、对外关系和州际关系等事务

10、;各州掌管有关公民权利、法律、治安及一般涉及州的行政事务;各郡、区掌管本地区的事务。这一建议体现了 A制衡原则 B联邦至上 C分权思想 D民主共和2118世纪末,英国 900 家棉纺厂中雇佣人数在 50 人以下的有 600 家,19 世纪上半叶的棉纺织业中,大多数工厂雇佣人数在 100500 人之间。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厂制度的完善 B生产技术的改进 C原始资本的积累 D动力机器的推广221930年代初期,美国市场一方面电烤箱、搅蛋器、洗衣机、电炉连同家具和缝纫机的销售,在突然间放缓了;而另一方面,电冰箱的销售却继续红红火火。能够说明商品市场的这一现象的是A家庭支出缩减影响商品销售

11、B餐饮业大幅降价以吸引客源C销售市场影响厂家产品生产 D生产结构失衡加深经济危机23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C缺乏城乡之间良性互动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41953年,艾森豪威儿当选美国总统后,平衡预算,取消了战时对物价与工资的管制,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这些做法A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B缓解了经济“滞胀”危机C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D导致了私人垄断资本膨胀第卷(

12、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25分)材料一1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数,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

13、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至于对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材料二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

14、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14分)(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防疫认识。(5分)26阅读下列材料(15分):第一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首先是改革课程。1949年11月公布的大学专科学校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党义、公

15、民、童子军、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增设了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马列主义新课。1950年8月,教育部发布并实施高等学校各院系课程草案,规定文、法、理、工各院都设有公共必修课程、本系必修课程、分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逐渐建立比较科学的学时制。此后,又根据实际需要课程改革逐渐走向全面化和配套化。其次进行了学制改革,建立起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再者是对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16、求。(12分)中国古代汉字发展及传播简表(部分)时期发展和传播概况秦汉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书中,“草部”、“禾部”、“米部”、“土部”、“田部”等字占有很大比重。岭南百越、南诏等已使用汉字,汉字成为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并开始传入日本、越南。魏晋南北朝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促使篆隶草行楷各书体发展完备,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为标准字形。南北朝后期,南北书风交流融合,都向现行楷体靠近。唐宋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形成了作为印刷体并沿用至今的宋体字。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仿

17、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日本也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假名文字。摘编自陆锡兴汉字传播史等根据材料信息,任从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练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BDABA DDDBB CBCAD CAABC DACC二简答题25.(1)特点:缺乏系统、有效的救济措施;防疫侧重在赈济救助,忽视防治;皇权色彩浓厚;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2)英国措施有一定的的群众基础;英国呈现法制化特点;英国政府防更加制度化、系统化;英国防疫方法更科学、理性。明政府的措施很难得到民众的有效配合;缺乏有效的针对疫情的防治体系。 原因:明

18、政府敬天畏神思想观念浓厚;施政的重点在维护封建统治。英国经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技术进步;英国关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3)疫病流行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综合治理;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要有强有力组织的领导;防疫事关民生26(1)特点:改革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以国家立法作保障;除旧布新;进行全面化和配套化改革;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2)意义:推动新中国教育制度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适应了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巩固了新生政权。27示例:汉字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战国时,各国文字不同,形体纷繁。秦统一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文字,到汉代继续在全国推行并规范文字的统一使用。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认同和法令的推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唐宋时期,各少数民族仿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学习中原文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各民族的认同与融合。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汉字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