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并简要分析其制定的原因,了解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及其成就,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科书上的图片资料和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其他图片、音像等资料,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学习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习
2、难点: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亚非会议。课前预习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提出背景: ; 。2、外交方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影响:是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走向国际舞台1、1949年同苏联建交;2、1954年4月7月,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 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3、1955年4月,中国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 ,这是第一次 的亚非国际会议。针对会议的分歧,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会议显示的团结一致、共同协作的精神被称为“ ”。预习自
3、测 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方针的主要着眼点是 ( )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反动势力 D.团结世界和平民主力量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
4、根本政策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3.“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 ( ) A.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第三世界国家一边C.发展中国家一边 D.苏联一边4.促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的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5.为了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中国政府采取的外交方针是 ( ) A.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D.“一边倒”6.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
5、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7.“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D.应放弃和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专题五 第 2 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标要求】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
6、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过程与方法: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认识到影响国家关系的首要因素是国家利益, 中美、中日建交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由此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自学导航】一、重返联合国1、背景:(1)美国支持_占据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_进行了长期斗争。(3)20世纪70年代后,_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只举足轻重的力量。(4)美国_的政策逐渐破产。(5)中国_逐步提高。2、过程
7、:(1)美国“_”方案的破产。(2)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_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_。3、意义:是中国_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_的作用。二、中美关系的解冻。(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1、原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 。美国方面:(1)中国 的不断提高。(根本) (2)孤立 的失败。(3)与_中处于守势。(直接) (4)陷入_的泥潭。中国方面:(1)为扩大国际交往,寻找国际关系力量平衡的支点;(2)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3)为了捍卫我国安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维护国家的切身利益2、过程:(最敏感问题
8、:台湾问题)走向正常化过程中中美两国经历的重大事件表3、意义:是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_的关键。三、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最敏感问题:历史问题)1、原因:(1)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本)(2)_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3)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争取_。(4)日本对华友好的_的推动。2、过程:(1)1972年,日本首相_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2)_年正式建交。中日两国互设_,互派大使,陆续签订一系列协定。3、意义:结束了两国_,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_,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_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例题】判断题。(
9、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西方国家从根本上放弃了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政策。( )2、改善中日政治关系,两国应该搁置历史,求同存异。()3、基辛格访华是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的一次成功访问,是美国政府的主动行为。【巩固练习】1、某次会议的决议这样写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个决议产生的背景是 ( ) 台湾在美国支持下一直占据着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尼克松访华。A B C D2、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我们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没有必要区分敌人与朋友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极为困难的C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D应当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关系正常化D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B.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C.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美建交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