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170.82KB ,
资源ID:958964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5896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传统“曜变”烧制技术的工艺品“埙”的创新设计探究.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传统“曜变”烧制技术的工艺品“埙”的创新设计探究.pdf

1、基于传统“曜变”烧制技术的工艺品“埙”的创新设计探究柯淑芬摘要:“曜变”一词来源于南宋时期的最珍奇的窑变结晶釉,呈现出斑斓的色彩,称为“曜变”釉。“曜变”最早是宋元时期福建建阳建窑所生产的黑釉建盏,这一时期的黑瓷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将两种工艺品结合进行创新设计,突破原有的外观与色泽,探究其乐器与工艺品的双重价值,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与经济开发相结合,具有突破性与创新性。关键词:曜变埙创新设计我国的陶瓷艺术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每个时期的陶瓷与当时的经济、文化紧密相连,不仅反映了所处时代的民俗

2、风情,而且体现了当时的文化与审美。随着时代不断进步,艺术也在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要勇于创新,突破常规化模式,迎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市面上的“埙”普遍都是陶制品,比较古朴,结合“曜变”烧制技术,首先在外观上有所突破与创新,色彩绚烂的外观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具有创新性,有利于建立文化自信。一、“曜变”的渊源“曜变”一词起源于南宋时期建窑建盏的“曜变”釉,而建窑建盏起源于五代时期,鼎盛于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当属福建建阳建窑,之后全国开始效仿,其他地区也出现多个窑口。但是由于原材料不同,建阳水吉镇的红、黄土壤烧制出来的建盏尤为受追捧,因为水吉镇的土壤当中氧化铁含量高,烧制出来的窑变结晶釉

3、品种丰富,釉色变幻莫测、绚丽多彩。谈“曜变”盏,还得从日本古籍君台观左右帐记说起:“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而日本著名中国古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1900-1975)在天目一书中给“曜变”做了解释:“建窑所烧,在挂有浓厚黑釉的盏面,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而其周围带有日晕状的光彩者为曜变曜变一作耀变,是因为它含有光辉照耀之意。”“曜变”天目的斑纹特点:在黑釉中浮现着大大小小的斑点,围绕这些斑点周围有红、绿、蓝等色彩光晕在阳光下闪耀着,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从整体看,会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出现不同的色彩变化,如

4、浩瀚宇宙,令人遐想。然而如此珍贵的“曜变”釉,国际上只有三盏半遗存,在国内几乎失传,目前仅有杭州出土的半只残器。另外三件藏品则是在日本,被日本视为国宝。仅存三件宋代“曜变”天目茶碗(如图 1),分别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藤田美术馆和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其中静嘉堂所藏品相最佳,号称“天下第一碗”。“曜变”盏至今没有仿品出世,“曜变”的形成肌理,就是一个概率事件,难度之大,极具偶然性,这就是“曜变”盏的魅力所在。“曜变”天目建盏原料配比特殊,烧制难度大,至今未有仿品出现。虽然日本和中国很多工艺美术师都在不断地进行尝试,但是无一成功,只有相似的作品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建阳现代工艺美术师结

5、合了现代技术,运用电窑可烧制出“曜变”的肌理效果,由于电窑烧制技术的进步,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塑性强,标准统一,可以根据想要的“曜变”肌理,调制釉料的配比,烧制的“曜变”成品率大大提高。比较有代表性的“曜变”建盏工艺美术师有吴立主、谢朝华等。吴立主 1959 年生于建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陶瓷类高级工艺师,其烧制的“曜变”建盏在2016 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中获得白玉兰陶瓷艺术金奖(如图 2)。谢朝华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烧制了一系列“曜变七彩虹”(如图 3),具有玻化程度高、润泽如玉、色彩变化丰富的特点。他们在烧制“曜变”建盏的工序上与其他建盏一样,也经过选土、淘

6、洗、配料、揉泥、拉坯、上釉、装窑、焙烧、还原过程,其不同之处主要集中于:胎体、釉料的配比,烧成温度,还原时间节点把握以及油柴的用量等等。二、“埙”的历史演变埙是开口吹奏乐器,厚重低沉、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是人类最早的乐器之一,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于 7000 多年前出现,倡导的是“以和为美”。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有的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投击猎物时,石上空腔由于气流的作用而产生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于是早期的埙就产生了。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具有独特音乐审美哲学内涵。埙的发展也与时代的发展相呼应,符合当下

7、时代的大众审美趋势。不管是从材质、造型、音孔、色泽等诸方面,埙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1.埙在材质上的大胆尝试与创新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陶制埙最为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先后也出现了半瓷埙、瓷埙、木埙、竹埙、紫砂陶埙、树脂埙、树脂混合陶土埙、塑料埙等等。但是这些材质制作出来的埙都不及基于传统曜变烧制技术下烧制的“埙”的色泽好看在埙的四周形成日晕状的光彩。2.埙在造型上的不断创新埙的形状也有多种,如传统的有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随着时代的发展,埙的造型发生了很多变化,随后出现了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牛头埙、仕女埙、笔筒埙等多种

8、造型。3.埙在音孔设计上的不断创新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前些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埙,有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 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發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 7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 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而在当今,埙已经发展为七个音孔、八个音孔、九个音孔、十个音孔。三、基于传统“曜变”烧制技术的工艺品“埙”的创新设计1.“埙”在材质选择上的创新前人还未使用

9、传统“曜变”烧制技术对工艺品“埙”进行烧制时,前人仅在建盏上使用传统“曜变”的烧制技术。但是现代技术可以做到,现代工艺美术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革新,利用电烧技术,基于传统“曜变”烧制技术对工艺品“埙”进行创新设计。比如现代建盏工艺美术师李光熙对“埙”的创新设计与烧制,就是一大突破(如图 4)。艺术家打破了传统“埙”的材质的应用,烧制出油滴斑纹的“埙”的工艺品(“油滴”是点状的结晶,而“曜变”是在外围结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2.“埙”在造型设计上的创新借鉴前人对于“埙”的造型设计进行再次创新设计,突破前人设计的埙的造型。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艺术家和未来的工艺美

10、术师们不断地进行创新设计,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在造型上进行大胆地创新设计。3.“埙”在音孔设计上的创新埙的音孔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地创新,艺术家们同样可以研究音孔的不同数量不同位置的发音并进行创新设计。结语“曜变”烧制工艺与“埙”的工艺相结合,既是创新更是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承。艺术的传统既有各个民族、地域的统一特色又有着不同的时代性。没有创新,传统不能延续,没有传统,创新只是空谈。然而继承并非一味的模仿、照搬,而是在尊重传统陶瓷文化和现代艺术原理的基础上,采取扬弃的科学态度,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吸收传统精华,并有机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设计创新更加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心理需求,与

11、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文化内涵和创新主题风格相吻合,使陶瓷艺术品由单一向多功能、系列化、差异化发展。参考文献1陈旭.建盏釉面的彩光现象初探J.艺术科技,2017,30(09):152.2谢朝华.曜变七彩虹的烧成与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东方收藏,2019(22):42-44.3郭文茉.埙的傳承与发展研究D.成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4奚边.吴立主曜变,匠心追求下的极致升华J.东方收藏,2019(16):20-23.5宋文卿.日本藏黑釉曜变建盏J.紫禁城,2013(12):101-107.6檀瑞林.黑釉瓷的佼佼者曜变J.四川文物,2000(01):42-45.7翁书杰.建盏:入窑一色 出窑千变J.艺术市场,2018(06):74-77.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