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一、选择题1脑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答案】B【解析】A强调“谁”在运动,而材料强调的是“用(运动)”的作用,排除;C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2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极大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事物总是运动、
2、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答案】B【解析】A表述错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旨在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故选B。3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答案】D【解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体现了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中草木的荣枯有其自身的规律,符合题意,入选。4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
3、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复杂但有其内在规律认识规律就能实现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科学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B C D【答案】A【解析】认识规律只是防灾减灾的必要条件,说法片面;人们应该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能一味顺从自然,说法错误。5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
4、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A【解析】题中强调通过科学实验认识和利用规律,说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A入选。B观点错误,人的理性并不能为自然界立法。C、D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6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难以认识规律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
5、罚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A B C D【答案】A【解析】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错误;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错误。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7材料淮河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约1 000千米。它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结合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答案】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我们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实现人水和谐共处,首先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实现人水和谐共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