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明小丽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降低企业工程成本,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在当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成本管控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手段,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当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关键词 工程项目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一、引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建安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企业利润和经济效益,积累企业资金最重要的途径。项目
2、开工前,成本控制部应结合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预测出项目所需要的总成本,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管理与目标考核的依据;同时,加强事中控制,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严格分析控制各类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落实质量责任,克服质量通病,杜绝质量安全事故,合理有效地为企业节约各项工程成本。下面对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二、当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一)成本管控制度不健全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项目管理制度采取了项目经理责任制(即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项目经理需要对自己所管项目的成本和利润负责。项目上其他的工作人员也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我国很多企业,
3、与工程项目有关联的各部门之间,成本管理体制还缺乏协调性。不管是对项目上施工人员的管理,还是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都非常不利,造成工程进度很难推进,导致成本预算超出正常范围。此外,项目经理仅仅对项目的成本管理负责,忽略了质量管理,因此,由于质量控制不严格,不断出现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的现象,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然而企业的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相应责任,在出现问题时,没办法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这样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项目成本。(二)设计变更造成项目成本增加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频繁的进行设计变更是造成项目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在项目实施阶段,有时候为了更适应工程的需要,会要求对现有的设计进行一些变更,这
4、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成本预算,同时也使成本控制的难度加大。(三)成本全过程控制重要环节监管力度不够项目成本计划、成本跟踪、成本对比与分析是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内容。在施工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其他间接费用等。其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三项费用之和占项目总造价的 60%以上,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四)实际成本控制过程混乱在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在工程施工阶段,没有按计划施工,工程各方缺乏沟通协调,监管不力,一旦甲方催进度,就开始赶工期,由于没有计划,造成了人力、物资的浪费,本该盈利的项目结果出现亏
5、本。项目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的实际成本控制水平比较低、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三、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一)提倡控制成本的理念,提高控制成本的力度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企业要想真正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浓烈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意识,各部门和个人都要有着很强的成本管理意识,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意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成本控制涵盖了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贯穿了每个环节,涉及每个工作岗位。在成本控制中,控制的效果与每个工作人员专业能力都有紧密的联系。工程企业要注重加强各岗位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二)建立健全完
6、善的管理机制施工单位做好成本管控工作的首要提前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建立企业运行管理机制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实行绩效考核。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进行成本控制工作有很好的作用。在具体实施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将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工作表现相关联,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表现差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罚款。(三)材料成本的控制措施1.制定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开工前,技术部门应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单价,项目经理应严格审核,严格控制各单项工程的成本预算,确保材料数量没有超过
7、设计量。设立材料采购小组,由项目经理、物资采购员、成本控制人员、经营人员、财务人员等组成,重要材料的采购必须经过材料采购小组集体研究决定,避免个人自主决定,采购质量不合格、吃差价的不良现象。技术部门应根据下月计划完成的工程量,做出各单项工程所需的材料数量及技术交底资料,找出与施工设计图的差异部分,由项目经理审核技术交底资料和各单项工程所需要的工程材料数量,物资采购部根据审核的技术交底资料修订各单项工程材料统计表。物资采购部应结合本月底计划库存材料,做出采购预算,并报材料采购小组进行讨论。下月初根据上月底实际的库存材料与上月计划库存材料的差异,对采购预算做出相应的调整。2.选择供应商的措施。在材
8、料采购前,物资采购部应调查材料的市场价格。应货比三家,寻找价低质优的供应商。在材料采购小组开会时,物资采购部应将材料的询价情况进行汇报。分别汇报不同厂家的情况,如价格、质量、付款方式等,分析各供应商的优劣势。同时将厂家的联系方式公布大家,以加强监察力度。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供应商,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选择价格最低、交货时间最快、付款方式最优惠的供应商,尽量让厂家直接将货送到现场,避免中间转运和二次搬运产生费用。3.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加强采购合同的管理,签订合同时,相关人员应认真审阅合同的各项条款,避免因经济纠纷给企业造成损失。应本着“互惠互利、诚信合作”的原则,與供应商建立共赢的合作关系,使企业的
9、供货资源有保障,成本有优势。对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分析评级,利用评价的结果来确定后续合作的供应商,这样即能促进供应商提供更优的供货行为,又能保证材料的质量和供货时间,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4.施工阶段材料的管理。一是建立一系列的现场物资管理制度,规范材料的计划、使用、管理、回收等,要重视材料的管理,做好基础工作,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同时设立材料管理相关的奖罚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二是材料的发放采用限额领料的制度,按照各单项工程所需要的用量进行定额发料,并在月末对现场材料进行盘点,以便核算工程的进度成本,也是做下月材料采购计划的依据,通过限额领料,避免了材料浪费,达到节约
10、成本的目的,坚持“先计划,后采购、再领取使用”“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三是优化施工现场平面布局,材料进场的存放要根据施工平面图的规划,做到分门别类、合理有序,堆放整齐。根据工程的进度,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满足工程的需要,准确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和生产周期等信息,根据计划采购,同时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四是设立专职人员保管材料,负责材料进场验收、限额发料,周转工器具的管理,重视对多余材料的清场,废旧材料的回收与利用。五是每月月末由物资采购部、经营部、成本部、财务部等做出月度材料成本分析的各种资料,以便掌握月度工程进度和相对应的实际成本,对实际发生的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研究
11、、分析、对比,分析成本是否在控制范围内,是否超过预算。(四)控制人工成本1.事前人工成本控制。施工现场各工种人员数量要合理的配置,既要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避免频繁调动人员和窝工的现象;减少施工过程中因材料准备不足而停工停产的现象,以及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停工,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很好地组织冬季施工和雨季施工,摆脱气候影响,延长年度作业天数;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减少材料构件两地驳用;随着机械设备情况和施工工艺技术更新,及时调整劳务组织合理调配劳务力,减少窝工浪费。2.实行“量”“价”分离。一是控制项目消耗的工时,按定额规定的消耗工日量与劳务队老板签订承包合同;采用技术革新,不断提高
12、劳务队伍操作的技能,注意劳务组合和人机配套;充分利用有效的工作时间,以提高劳务生产率,降低实际人工耗量。二是对人工费单价的控制。工日单价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劳务承包合同来确定。除主体工程以外的项目可分类承包给单价比较低,技术比较好的劳务人员进行承包,这样可以减少现在的工作人员,降低人工费用。选择优秀的劳务作业队伍是实现盈利的有力保障。优秀劳务作业队伍施工质量有保障,进度快,这样就缩短了工期。3.控制零星用工的数量。零星用工也是造成人工成本加大的原因之一,在能够全部实现计时或者计件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采用零星用工的方式结算劳务作业费用。零星用工量杂、数大,难以控制,而且零星用工工费单价相对高于
13、市场工费单价,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合理科学编制施工方案,保证流水作业按照顺序依次进行,防止返工等极易造成使用零星用工的现象出现,从源头控制零星用工数量。(五)控制機械使用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工程的需要,会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同时,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减少机械费用的产生,比如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科学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防止操作不当造成设备的损坏,同时要做好维护与保养等。四、结语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是一项比较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施工单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一席之地,获得先机,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有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减少工程成本,才能不断地提高施工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作者单位为重庆悦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参考文献1 郝璐.浅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低碳世界,2016(25):236-237.2 龚秋元.关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18):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