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检测(三)(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1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1(2021苏州模拟)“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下列选项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民贵君轻 B节俭、尚贤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
2、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表明该流派要求统治者要爱人、利人,不能恶人、害人,这符合墨家的主张,故选 B 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排除 A 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排除 C 项;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021重庆市南开中学质检)据史记载,汉初“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后来“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到汉高祖晚年,“过鲁,以大(通“太”)牢祠焉”。材料表明()A统治者对儒学的压制渐趋严格B儒学已取代黄老思想的地
3、位C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在逐渐提升D社会变迁推动儒学的新发展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从“沛公不好儒”到“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再到“过鲁,以大(通太)牢祠焉”,体现出统治者对儒学从“不好”到尊重,说明儒家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提升,故选 C 项,排除 A 项;题干只是提到刘邦自己对儒学的态度,无法判断当时的治国思想,排除 B 项;整个汉高祖时期,均属于西汉初期,体现不出社会变迁,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2021
4、邯郸摸底)汉代成书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讲到了丈量土地面积,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测量距离远近,计算筑城、凿渠的土方的方法等。同时,农学方面出现了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可见,汉代科技()A意在展示劳动人民的智慧B源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性D阐释了传统民本思想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九章算术和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主要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这说明汉代科技的内容侧重于小农经济,故选C 项;汉代科技展示了人民的智慧,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国家力量的支持,排除 B 项;传统民本思想与材料
5、主旨不符,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2021沧州七校联盟模拟)下面为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此画描绘的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此作品体现了当时()A政府的文化政策异常严酷B风俗画成为画坛的创作主流C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D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该作品寓意坚持气节,说明宋代士人受到理学重气节的影响,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故选 D 项;题干意旨不能体现政府文化政策
6、严酷,排除 A 项;该画为文人画,并非风俗画,排除 B 项;该画寓意人品高洁,不能体现世俗化,排除 C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2021重庆市南开中学质检)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势利之心,亦人秉赋之自然矣”。李贽的这观点()A否定了孔子的权威地位B符合明代社会发展的趋势C明确反对封建伦理纲常D批判了程朱理学正统地位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是
7、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是对商品观念的确认,但不是对孔子权威地位的否定,故选 B 项,排除 A 项;“势利之心,亦人秉赋之自然矣”即承认人的私欲,但没有反对封建伦理纲常和否定理学的正统性,排除 C、D 两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2021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1895 年 4 月,康有为联络各省在京举人,拟定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了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措施。都察院虽拒绝代呈,但上书内容已在社会上广为传抄,上海某书店还为该上书出版了单行本。这表明,此时()A维新运动的社会
8、基础扩大B中体西用成为主流文化趋向C发展民族经济是首要目标D维新变法主张渐成社会共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由“上书内容已在社会上广为传抄,上海某书店还为该上书出版了单行本”可知,康有为的维新变法主张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扩大,但并不意味着它成为社会共识,而且当时维新变法运动是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故选 A 项,排除 D 项;康有为的主张是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及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措施,这已经超出了中体西用的范畴,排除 B 项;由题干“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可知,当时最主
9、要的目标是挽救民族危机而维新变法,着眼于政治而不是经济,排除 C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2021海口模拟)从 1894 年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到 1905 年成立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反映出孙中山()A改变了社会变革手段B近代民族观念的根本变化C革命目标的巨大进步D丰富了近代民族国家构想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
10、合众政府”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主要变化是在以往两个主义上加了一条“民生主义”,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民主义,说明孙中山革命目标的巨大进步,故 C 项正确;前后的内容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华)”,说明都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没有改变社会变革手段,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近代民族观念的根本变化和近代民族国家构想的变化,B、D 两项错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2021常州质检)1912 年,商务印书馆陆续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供学校选用,其中在讲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
11、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这反映了()A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决裂B对晚清改良主张的扬弃C富国强兵成为普遍关切D男女平等观念开始出现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隐寓尚武强国之道”“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表明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富国强兵,这是晚清改良思想的继续,故选 C 项,排除 B 项;与传统儒家思想决裂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 A 项;男女平等观念在民国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
12、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2021启东测试)有学者认为当文化危机达到一定的深度,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辩与冲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文化模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以某种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成为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这就是文化转型。以下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文化模式是()A中体西用B维新思想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新文化运动宣扬西方的民主科学,彻底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符合“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辩与冲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故
13、“一种新的文化模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以某种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成为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传统文化对峙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 D 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 A 项;维新思想是披着儒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 B 项;三民主义没有触及传统文化模式,排除 C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1931 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部分代表认为毛泽东的路线是错误的,号召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战争。但是,毛泽东在大会上获得
14、完全胜利,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这说明()A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认可C党内的错误被完全纠正D五次“反围剿”军事策略完全正确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 A 项错误;“毛泽东在大会上获得完全胜利”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认可,故 B 项正确;1934 年“左”倾思想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说明此时党内的错误没有被完全纠正,故 C、D 两项错误。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15、8 19 20 11(2021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1902 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 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 1949 年到 1960 年,约有 1.5 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新中国的扫盲运动针对的是我国不识字人群,反映的是新中国政权想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政权
16、是人民的政权这一根本属性,故选 D 项;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的辛勤劳动,而不是扫盲教育,排除 A 项;扫盲教育仅仅指的是基础教育,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应该包含各种层次的教育,排除 B 项;“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才提出来的,而且扫盲教育主要是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与“科教兴国”战略关系不大,排除 C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2021启东测试)但丁在神曲中把市民阶级的代表贝亚特里丝描绘成引领天堂之门的向导,这种艺术构思增强了祛除教皇神圣魅力的符号作用,象征着世俗之人同样具有自主升入天
17、堂的能力。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和民主愿望C严重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D包含了信徒人人平等的现代市民宗教观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这种艺术构思增强了祛除教皇神圣魅力的符号作用,象征着世俗之人同样具有自主升入天堂的能力”反映出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下,但丁的主张体现了工商业资本家的宗教观念带有否定教皇权威、信仰平等的意识,故选 D 项;但丁发表神曲是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排除 A 项;“象征着世俗之人同样具有自主升入天堂的能力”说明材料体现的是世俗之人的宗教观念
18、,不是政治诉求和民主愿望,排除 B 项;材料只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用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宗教观念,并不能严重动摇罗马教会的统治,排除 C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2021邯郸摸底)19 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洪堡提出“完全的人”的教育理念,主张对人进行完全的人的教育,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提倡教育、教学的自由。这一主张()A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B说明德国成为科教中心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D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才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C“完全的人”说明洪堡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文精神,故选 C项;材料只提及主张,没有涉及具体实践,排除 A 项;由材料无法得出 B、D 两项结论。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 19 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抵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这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并未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挑战B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启蒙作用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
20、改良主张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材料“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表明进化论是在社会稳定和资本主义较快发展的环境中盛行的,当时资产阶级崛起反映了社会发生变革,没有发生革命又体现了变革的有序,故 C 项正确;生物进化论对传统势力提出了公开的挑战,A 项排除;进化论提出于 1859 年,此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大多已经完成,B 项排除;资产阶级并非都主张改良,D 项排除。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2021苏
21、州模拟)汤姆叔叔的小屋是 19 世纪最畅销的小说,被认为是刺激 19 世纪 50 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该书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与此作品风格接近的是()A等待戈多B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C百年孤独D约翰克利斯朵夫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汤姆叔叔的小屋展示了对黑奴的同情,批判了奴隶制,符合现实主义作品的特征,约翰克里斯朵夫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故选 D 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均是
22、现代主义风格,排除 A、C两项;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排除 B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2020保定二模)19 世纪中期以前,西方人一直把油画作为上层社会的专利。油画中虽然也有一些表现农民生活的作品,但都是以讽刺的形式出现的,直到他(法国画家)以农民画家的身份出现,这种情况才得以悄悄改变。“他”的代表作()A不拘泥于对人物细节的刻画B线条粗犷,形式夸张C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意义D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3、 20 C 由材料“19 世纪中期”“直到他(法国画家)以农民画家的身份出现,这种情况才得以悄悄改变”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米勒,其作品肯定了劳动人民在艺术中的意义,故选 C 项;浪漫主义美术不拘泥于对人物细节的刻画,排除 A 项;“线条粗犷,形式夸张”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排除 B 项;现代主义美术侧重表现个人主义,排除 D 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第 17、18 题各 14 分,第 19、20题各 12 分,共 52 分)17(2021连云港调研)关圣帝君
24、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关羽被封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初在陈寿的三国志里,他只是一位英雄,直到逝世 51 年后才被追谥为“壮缪侯”;到了北宋末年,他的形象开始得到升华,这也与身陷边境危机的宋廷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忠勇之士的渴求有关。宋徽宗曾连续四次加封关羽。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更是把关羽塑造成一个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完人,这对人们对关羽的群体性认同起到了颇为关键的作用。到了明神宗时,关圣帝君的形象就被固化下来。按照(明末)李光缙的描述,关帝信仰的接受群体涵盖了
25、当时所有阶层,是正儿八经的“万能神”。这种认同从明末一直传到清代。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清军入关以后,为巩固统治,遴选了汉人心目中忠义神勇的关老爷,关帝信仰在清王朝合法化的同时也具备了整合社会价值的功效。此时的晋商大修关帝庙,不仅迎合了主流信仰,更具备了绝对的政治正确;通过建庙、祭祀等手段不断强化着关帝崇拜,鼓吹“忠诚信义”等信条,不仅增加了伙计、商人间背叛的道德成本,也利于商人取信于主顾。晋商通过自身的信仰影响了当地人对关帝信仰的体认,置换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
26、6 17 18 19 20 了先前对其他财神的认同,人们熟悉的关羽的“财神”称号不得不说是拜晋商所赐了。晋商(关帝)信仰帝国的建立,是使晋商数百年来得以生生不息的关键一环。摘编自杨全从万能神到财神关羽的晋升之路(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至清时期关羽的形象并分析其被不断神化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关公信仰在形成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只是一位英雄塑造成一个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完人”“当地人对关帝信仰的体认,置
27、换了先前对其他财神的认同”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叙述关羽形象变化的顺序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中关羽形象的塑造与统治者的需要、文化的整合、社会价值观的塑造、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形象:从忠勇义士到完人(神);从“万能神”到“财神”。(2 分)原因:关羽的事迹和品德;统治者提倡;通俗文学塑造;晋商推崇;时代需求(或商品经济发展)等。(任答三点得 6 分)(2)影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群体认同感;整合社会价值观(或塑造良好风气);规范道德行为;巩固统治;推动晋商发展等。(6 分)
28、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 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热切期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中国热”。那么,何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饱受法国人的青睐?这显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29、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中国的 20 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 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 年 12 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0、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有哪些契合点。(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10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在对待理性、道德、自然等方面有契合点。第(2)问
31、,根据材料“1906 年 12 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可知,清政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激化,人们要求推翻反动统治;根据材料“中国的 20 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 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可知,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播,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此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救亡图存的急切需要、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和实行民主政治
32、、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反思和探索等方面进行回答。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理性观、道德观、自然观。(4 分)(2)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急切的任务;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激化,人们要求推翻反动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民族独立和实行民主政治;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和反思,推动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亡图存道路;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播,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10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33、9 20 19(2021连云港调研)探索国家出路和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几次上书的内容,就是他提出变法的总纲领。“富国”的具体主张,就是取消各省原有禁令,允许人民办工厂、制机器、发展铁路、轮船事业。这些事业都要“纵民为之,由官保护”。“养民”的重点在于发展工农商业,诸如利用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讲究制造技术上的发明,给予专利,甚至允许民间制造枪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炮,此外还鼓励商会和大公司的组织,并由国家协助为了推行这个纲领,他在“求人才”的名义下,
34、提出一种代议制度,即由每十万户推出一个“议郎”,也就是绅商推选的新式议员。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 30 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5、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6 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全变”与“小变”的关系。(6 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和所学知识回答。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核心内容:富国养民;允许民间发展近代工业;鼓励新知识新技术;实行代议制。(任意三点得 3 分)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产
36、生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任意三点得 3 分)(2)观点:“全变”是对“小变”的突破(或继承发展)。(2 分)论证:“全变”突破了“小变”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封建制度的局限,主张改革政治制度;鼓励民间发展近代工业;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推动社会变革等。(4 分,持类似观点,论证言之成理的可酌情赋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2 分)近来,有学者以“传统与西潮:清朝末年的新教育”为题发表评论:“自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封建式的旧教育,已不能适应变迁的社会,中国似乎必须借助教育
37、来寻找富强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变革中的晚清教育时间成果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相继设立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世纪 60 年代始全国各地相继建立福州船政学堂等 13 所军事学堂1872 年起清政府分四批派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出国留学的教育模式 1898 年光绪帝颁布上谕,将各省书院改建为学堂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01 年 8 月清廷颁布上谕:“将各省所有书
38、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3 年张之洞等奏拟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05 年 8 月清廷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决定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课考试亦停办 1906 年清廷正式成立学部,开始有了统辖全国教育行政的正式机关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清末教育变革中“传统与西潮”关系的理解。(要求
39、: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2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需要结合材料中关于清末教育变革的相关信息,提取出关于“传统与西潮”之间关系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来论证自己提取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最后总结陈词,说明前述观点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但要注意不重复前面的观点。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示例: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冲击,传统儒学教育无法适应时代变迁的需要。中国社会的
40、有识之士在吸收西学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进行变革,以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式人才。(2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发起洋务运动,为了培养外语、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人才,洋务派先后建立起一批洋务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虽然洋务学堂仍未摆脱封建纲常的束缚,但其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出于培养维新人才的需要,维新派助推光绪帝着手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变革,试图建立新式教育。20 世纪初,西潮冲击进一步加强,清廷实施新政,建立系统化新式学堂,颁布学堂章程,废除科举制度,设置全国教育行政机关。(8 分)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之,晚清教育虽难以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但受西潮影响以及为适应时代需要,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后世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 分)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