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建设刍探.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6925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建设刍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建设刍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建设刍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建设刍探施宇摘 要:儿童经过长期系统的多元体育文化的身体教育,才能养成习惯的身体。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进行构建,并对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媒介两个重要因素进行革新,使儿童与教师的主体性、主体间性和主体生成整体发展,为优化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关键词:儿童主体性;体育课程建设;教师队伍;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612;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38-02儿童的身体教育置于意识、身体与世界(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相互蕴含的不可分割的垂直统一系统之中,身体的运动是

2、知觉与时间的综合。体育课程设置在空间上要走出学校空间,与其他空间领域的体育活动共同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同时,在时间上既要把身体活动作为课程来整体设置,又要将现在、过去和将来统一在儿童的身体活动中,形成一个习惯的身体和一个当前的身体。习惯的身体是一种普通的、非人称的存在,它源于历史的积淀,具有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并无意识或潜意识地蕴含在儿童的身体中,支撑着儿童的当前身体。因此,儿童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多元体育文化的身体教育,才能养成习惯的身体。为了使体育课程体系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重构,并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师队伍和体育媒介进行革新,本文对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建设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与

3、实践参考。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从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查阅“儿童主体性”“课程系统构建”等关键词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梳理、总结与分析。2.专家访谈法根据本课题研究需要,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对体育教研员等 20 位专家进行访问,认真听取意见,采纳建议,为本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3.个案分析法对在体育方面成果丰硕的学校进行个案研究,旨在为其他学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二、结果与分析1.课程体系构建学科类课程模块由基础课程群和拓展课程群组成,基础课程群是针对儿童体育教学的“基础需求”而设计,如田径、体操等基础学科。特色拓展类课程群是根据儿童未来教学过程中“发展需求”而设计。首先,体育启

4、蒙教育构建是指在儿童时期运用游戏、动作学习、感知以及情境等教学,引导儿童对各种动作、技术、运动建立最初的认知和兴趣的早期教育。其次,为了紧跟体育的发展步伐,特色拓展模块特意设置了流行的儿童运动技能。最后,拓展儿童身体教育思路与视野,如国内外儿童身体教育。活动类课程模块构建中把校内和校外等身体活动融入其中,包括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奥林匹克教育和竞技体育活动,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活动,儿童承担教练、裁判和管理者的角色,各司其职,自我锻炼。这样,能培养儿童的运动热情,鼓励他们寻求更多的体育展示机会。一方面,通过在线课程,儿童可以自定课程进行碎片化学习,通过可穿戴设备了解自己。

5、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网络更新身体教育方式、身体教育资料、身体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自主地融入身体教育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自觉地发展儿童主体性。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管理进行网络主体教育,儿童树立了网络主体意识,能提升自身的儿童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在线课程对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因此形成了无缝对接的身体教育共同体(篇幅所限,图 1 略)。2.课程实践中教师和媒介重构课程体系重构除了课程系统本身外,教师和媒介也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见图 2、图 3)。教育部印发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20177 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

6、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 年 1 月 20 日)等文件,鼓励普通高校体育艺术专业教师担任中小学兼职教师或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可以选聘体育美育兼职教师,有利于破解现阶段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的紧缺问题,是整合各方资源充实体育美育教学力量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随着未来学校空间结构、学习环境、课程理念、课程开发、课程理解、课堂设置、师资队伍发生转变,相应支持、链接这些根本性转变的体育媒介也需要随之革新(见图 4)。首先,学校内部要建构未来新型学校体育媒介的教育教学系统,同时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儿童和社会开放。其次,与校外公共场所、社区场所、社会组织、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的体育场馆形成共建、共用、共享、共

7、赢的良性循环系统,有效满足儿童体育学习与健身锻炼的多元需求。三、结语基于儿童主体性的体育课程构建与实践,融合意识主体和身体主体,摆脱单极主体,积极走向多维主体,建立了持续发展与互动生成的共同体。其路径以身体活动的动作学习的学科类课程为主,以正式的竞技运动比赛、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活动的活动类课程为辅,以在线类课程为补充,优化创新教师队伍,采用多元化、共享媒介,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课堂学习为主转向多种学习方式,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与线下结合,为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参考文献:1张梅.关于“儿童”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考察从“儿童的发现”到“童年的消逝”J.文艺争鸣,2016(03).2艾米莉李.小学体育教法学动作和学习:面向未来的小学体育课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3约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运动改造大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4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5张兰英.小学儿童主体性文化建构实践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