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6828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3页
《解析》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辛集一中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24每小題2分)1.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C.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候,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

2、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B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解答本题可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入手。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后期分封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

3、“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D项错误。【点睛】郡县制和分封制相比,最大特点是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无法加强中央集权。3.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央和地方机关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然

4、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唐朝前期,尚书省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故A选项正确;起草诏令是中书省的职权,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选项;尚书省管辖全国行政,有利于加强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书省、门下省的关系,故排除D选项。4.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表信息可知,南宋宰相官员家庭出身的不断减少,出身平民的

5、大量增加。这体现出两宋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数据表明世家大族影响减弱,故A项错误;平民阶层能当上宰相,这说明科举制度功能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和宰相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

6、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

7、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6.如下表所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只有河朔型藩镇可以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其它类型藩镇的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免,受

8、到中央的节制,且赋税必须上供,这些都是维护唐朝中央权威和统治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它类型的藩镇,赋税有都不同程度的上缴,因此不能说明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各藩镇间互相攻伐的状况,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点睛:藩镇割据的重要影响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本题考查角度新颖,是反其道而行之,重点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7.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

9、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

10、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8.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 B. C. D. 【答案】B【解析】【详

11、解】根据材料“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小麦价格暴涨”可知,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故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巨著,时间上不符合,故项错误。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北民为江南带来了生产技术、劳动力等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大大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且发展了稻麦兼种技术,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故项正确。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因此它不可能于南宋初年“开始”从“北方”传入。故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排除ACD,选B。9.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

12、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

13、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10.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14、,战国以前铁器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B选项正确;图中反映的是铁器发现地的分布情况,无法推断出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无法说明冶铁技术的普及,故排除C选项;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中原与今新疆地区的联系,故排除D选项。11.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 加剧了土地兼并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 刺激了人口南迁【答案】C【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

15、播,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C项正确;人口南迁推动了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倒置了,D项错误。12.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答案】A【解析】解

16、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

17、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 B. C. D. 【答案】C【解析】“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应该是元朝的成就,“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指的是北宋的成就,

18、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指的是汉代的成就,“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指的是明朝的成就,据此可以判断C符合史实,故选C;其它选项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点睛: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重要历史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年代)和一定的空间(地点或者区域),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标志历史发展的重要年代(包括朝代)以及空间(或者地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而这恰恰是目前模块学习中同学们不容易掌握的薄弱之处,这一题提醒大家,要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因素。14.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

19、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时间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591551-1722年113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仅凭市镇数量的上升不能得出商人地位上升,故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故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7231861年、18621911年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

20、可知,这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上海等通商口岸有关,故正确。明显夸大了清政府和民国历届政府的作用,故错误。故选B。【点睛】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15.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

21、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16.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

22、案】B【解析】【详解】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

23、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17.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

24、18.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19.明

25、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A. 农本思想被否定B. 重商主义盛行C. 传统义利观废弛D. 抑商观念削弱【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B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D项正确。20.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时间国家17世纪18世纪19世纪

26、印尼851251泰国1485马来西亚17216合计1062552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A. 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B.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 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 海外贸易长期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显示从19世纪和17、18世纪相比,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逐渐增加,说明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

27、益萎缩,D项错误。2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

28、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

29、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23.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

30、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

31、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

32、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24.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

3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

34、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25.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重建儒学信仰人人都有良知无私则无心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 【答案】D【解析】由“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以得出,由“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以得出;故选D;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重

35、建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而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故与题意不符;“无私则无心”是指人都是自私的,私心是客观存在的,是对心学的否定,故也与题意不一致。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

36、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26.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

37、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

38、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27.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A. 篆书B. 隶书C. 楷书D. 行书【答案】D【解析】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28.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

39、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点睛:本

40、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29.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

41、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

42、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30.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 句式整齐,

43、语言精炼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点睛:优秀传统文化中,常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地理性、时代性等特征,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本题契合弘扬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生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知识层面上考查到了唐诗、

44、文人画、元曲、明清小说等;能力层面考查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等信息。31.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 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 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 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

45、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B项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排除;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具结是旧时对官署提出表示负责的文件,即对自己的行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示。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广州采取了“缴烟、具结”的外贸政策,旨在断绝外来鸦片,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于禁烟态度的坚决,究其原因是清政府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通过题干中的具结分析当

46、时政府官员的态度,即可获取正确答案。【试题分析】试题以清政府官员坚决禁烟态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弘扬了民族精神,是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32.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

47、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

48、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33.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

49、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34.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 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 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 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 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这指的是庚子年过了,还没有改变旧习俗,而这个旧习俗就应该是与女士的缠足有关,这从“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看出来,故选A而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社会启蒙,而是在说一种习俗改变的过程艰难,故排除B;D不

50、是材料主旨,故排除。35.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

51、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点睛:2018年4月16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无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于人。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36.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

52、江浙地区A. 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C. 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 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发辫代表的是对清政府统治的认同,而剪发辫在清末代表的就是革新、革命,所以材料表明江浙地区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故B选项正确;道教地位并未在材料中涉及,故排除A选项;1903年,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政治领域的新政改革,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剪发涉及的是政治认同问题,不单单是封建陋习,“成为潮流”也无法体现,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清末的社会发展,做本题时应该找出材料的时间、关键词再做答。37.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 隶书B.

53、金文C. 小篆D. 草书【答案】B【解析】【详解】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D项错误。【点睛】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3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

54、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入侵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

55、亡之路,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39.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

56、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战争所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如英法等国,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使地主阶级的梦想破灭,之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得出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但最终没有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能改变中国社

57、会的性质。而题干中的时间正好符合学习西方的器物与制度的内容。40.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

58、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二、非选择题41.材料一 铜钱制度是清代币制的主要内容。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银钱比价,总是离

59、开清政府的“定例”而上下波动,有时波动的幅度较大。在晚清以前的近二百年间,银钱比价波动常常成为困扰清朝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问题而备受朝廷重视。雍正即位后,即着手对铸币制度进行改革。雍正五年,“定以铜铅各半配铸制钱,”将铜六铅四改为铜五铅五配铸,后来各朝都按这一比例铸钱;把改革铜钱铸重作为稳定铜钱价格和杜绝铜钱流弊的重要手段,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二分铸造,此后,钱文铸重一钱二分成为定制。京城户工二局鼓铸用铜400万斤,后逐渐扩大到630余万斤,尽归云南办运。各省铸钱亦大部分采用滇铜,滇铜替代洋铜成为各铸钱局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困扰清政府的铸钱用铜问题完全得到解决。为保证铸币制度改革措施的顺利

60、实施,雍正皇帝还颁布法令,严禁民间使用黄铜器皿。另外,严令打击私铸和使用私钱,并定各级官吏失察之罪。(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进行币制改革意义。材料二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

61、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意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了铸币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规范了铸币制度,便利了货币的流通;降低了铸钱成本,给清政府带来大量铸息银两;促使清代铸钱事业大规模发展;给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2)变化:由海禁政策到多口通商,再到闭关锁国(一口通商)。原因:平抚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力量;平定三藩之乱、

62、统一台湾,国力强盛;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对世界大势的认识和小农经济的防范意识。【解析】【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可知,雍正皇帝进行币制改革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故进行币制改革有利于给清政府带来大量铸息银两;促使清代铸钱事业大规模发展;给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2)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到康熙二十三年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得出由由海禁政策到多口通商,据材料一中再到乾隆年间,只开放广州一地对位贸易,且“对丝绸、带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说明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据材料一中“

63、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得出平抚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分析当时平定叛乱,完成统一,国力强盛,从经济上看,主要是小农经济自身的抵抗力,从思想上看,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闭关锁国。42.材料 蒙古军队南下灭金、灭宋的战争,对农业生产破坏极大,中原膏腴之地弃而不耕者十之三四;此外,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夺民田现象极为严重。大臣许衡上疏:“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之汉法乃可长久。”基于此,忽必烈昭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农桑为本。”为了劝课农桑,对元朝的村社制度加以改革,至元七年建立司农司并颁布立社法令:五十家立一社,年老之人教劝本社之人勤于农桑,互助耕种,建立积谷备荒

64、的义仓;禁止蒙古贵族、军队侵占农田为牧场、并下令将一部分牧场恢复为农田;设立劝农司“专以劝课农桑为务”;至元十年以后,各种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劝课农桑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劝课农桑的影响。【答案】(1)设立司农司等机构;颁布相关法令;村社改革,实行互助和技术推广;牧场改农田;编纂农书。(结合材料概括,任答即可,切勿摘抄材料)(2)缓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为了劝课农桑,对元朝村社制度加以改革,至元七年建立司农司并颁布立社

65、法令”可知体现的是村社改革和颁布相关法律;根据材料“并下令将一部分牧场恢复为农田”可知体现的是牧场改农田;根据材料“设立劝农司“专以劝课农桑为务”可知体现的是设立司农司等机构;根据材料“各种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可知体现的是编纂农书。(2)元朝劝课农桑的影响的需要结合劝课农桑的措施进行分析,影响的关键点需要从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43.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反映社会大历史的变化,小人物历史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历史学界研究的新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

66、家历史的巨变。下表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时间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一幅大饼油条价格1958年971.2元798.26元4分钱1979年1568.3元1003.97元2角5分2000年30595.12元13705.18元5角2008年65872.45元39564.72元3元2018年112358.68元78546.23元6元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的的解读。(要求: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答案】示例:题目:改革开放推动国家大发展。解读:表中1958-2018年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庭总收入的

67、变化大幅提高,说明总体上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国家大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贺星允老人的家庭总收入在1979年以前的增长幅度有限,1979年之后几乎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这说明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快了;从支出后的剩余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1958年几乎没有剩余,1979年略有剩余,之后剩余的也是呈高速增长状态,这也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从一幅大饼油条物价的上涨150倍的情况也可以说明这一点。结论:贺星允老人的家庭账本从一个侧面反映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了国家大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与物质生活演变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总体难度偏高。根据材料可知,此表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此账册从1958年整理至2018年,从家庭总收入中可以看出来,在1979年之后收入迅速增加,家庭总支出也在1979年之后迅速增长,一幅大饼油条的价格也在1979年之后迅速增长,这些都主要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这本账册中可以看出,不仅仅反映了一个家庭在改革开放之后生活水平上的变化,更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长。所以改革开放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