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建议用时2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_,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
2、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答:_2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起什么作用?请写一句与之作用相同的句子。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
3、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4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5文段
4、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2020年8月3日,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在沈阳创新天地和“贸促云展平台”同时开幕,2020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数字展览会同期在“贸促云展平台”举行。本届机器人大会以“智联融合,创新未来”为主题,设置开幕式、主题演讲、产业项目推介及线上展览展示等活动。大会广泛应用了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来自全球各地的300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研究机构代表在云端参会,12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通过“贸促云展平台”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展览展示。答:_7补写出下列名篇
5、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重要性后,接着以“_,_”两句从反面论证用心浮躁的危害。(2)阿房宫赋中“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_”一句描述了阿房宫被毁的直接原因。(3)陆游游山西村中,介绍农家盛情款待宾客的一句是“_”,直接赞美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对吾土吾民之爱的一句是“_”。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_”的视角为仰视,用神话故事突出蜀道上山之艰难;“_”写俯瞰,借水流之急写出蜀道不可逾越的险峻。(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上表后主在奖励、惩罚不同官员时,应保持同一个标准的两句是“_,_”。(3)赤壁赋中,苏轼以朝生暮死的昆虫和大海中的
6、一颗米粒来比喻人的生命渺小短促的句子是“_,_”。第30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1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2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解析: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起到强调词语的特殊含义的作用。3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4A“风生水起”意思是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此处用来形容剧情,使用不当,可以改为“跌宕起伏”。5B省略号用错,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62020年8月3日,广泛应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主题为“智联融合,创新未来”的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幕。解析:通读语段可知,这段新闻共有三句话:第1句介绍了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的开幕时间、地点和形式,第2句介绍了大会主题和活动安排,第3句话介绍了大会的应用技术、与会人员和参展企业人数。从以上信息中提炼归纳出要点,整合作答即可。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7(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3)丰年留客足鸡豚衣冠简朴古风存8(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