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是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的领袖。其著作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人境庐诗草分11卷,收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18651902)写的648首诗歌。“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人境庐诗草自序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写的序言,文中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
2、”,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作者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一、注音遽废_糟粕_戛戛_ 跻_二、解释词义诚体辟聊焉三、古今异义驰驱少暇古义_今义_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古义_今义_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古义_今义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皆笔而书之“笔”_不名一格,不
3、专一体 _五、分析句式类型后以奔走四方 _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 _今之世异于古 _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_答案:一、jpji jij二、诚:副词,确实副词,果真副词,确实连词,如果名词,诚信之心名词,忠诚之心体:名词,形式名词,形式名词,体式名词,身体名词,形体辟:动词,开创通“避”,躲避动词,开设动词,打开动词,开辟聊:副词,姑且副词,姑且动词,寄托焉:兼词,于此助词,无实义兼词,于此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疑问副词,怎么三、古义:奔走,效力今义:快跑古义:一旦,一经今义:同行的人古义:大约今义:没有忧虑四、名词活用为动词,记录,书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名五、省略句省略介词
4、的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遽:立即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蹈 袭:沿循C逮于周秦诸子之书 逮:及,到D聊书于此,以俟他曰 俟:等待2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B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C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D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人诗其亦足以自立矣聊书于此,以俟他日A/B/C/ D/
5、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遵宪是我国晚清时期人,人境庐诗草是以其书斋名命名的一部诗集。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则在其基础上加上三国志。C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D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早期倡导者有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
6、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7、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无虑:没有顾虑B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 单行:每一行C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 跻:达到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俟:等待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然以笃好深嗜之故B诚戛戛乎其难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C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D虽一行作吏,未遽废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遵宪吸取古典文学精华的一组是()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诗有之曰虽不能至,
8、心向往之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遵宪痴迷诗歌创作。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学写诗,当官后公务繁忙,四处奔走,少有闲暇,但从未就此放弃对诗的爱好。B黄遵宪追慕古代名家。他希望吸取前人精华,剔除其糟粕,不受前人的束缚,这样做虽然实在太难,但他决心努力去做。C黄遵宪作诗视野开阔。他借鉴前人的创作手法,涉猎各种古代典籍,博采众家之长。他坚信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准。D黄遵宪坚持自我特色。他学习古人的经验但不兼收并蓄,力图开创“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风格,以此自立于诗坛。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
9、遽废也。_(2)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_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至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概念,“随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记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的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
10、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它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揉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
11、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空白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日本国政府接受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平,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田珍的无理要
12、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入”,“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的挫败了珍田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 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势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
13、国愿心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诘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的目的。(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14、() 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 B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渡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荒蛮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 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 D黄遵宪根据他几十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抵制执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 E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
15、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11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_12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_13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1解析:A项,遽:遂,就。答案:A2解析:C项,“采取”在文中的意思是“择取,选用”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接纳”。答案:C3解析:是介词,因为;介词,在;介词,用;连词,用来。答案:B4解析:C项,“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书”应是尔雅,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答案:C5解析:A项,无虑:大约。答案:
16、A6解析:B项,诚:确实、实在;诚:果真、如果。A项两个“以”都是“因为”;C项两个“逮”都是“到、达到”;D项两个“遽”都是“就”。答案:B7解析:黄遵宪认为古今人事不同;要用今天的语言写诗;认为自己的诗达不到古人的水平。这三项与吸取古典文学精华无关。答案:D8解析:C项,“他坚信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准”不合文意,应是“未必就能达到”。答案:C9解析:(1)重点是“笃”“好”“深”“嗜”和“及”的翻译,两个“之”的用法也要注意区别。(2)重点是“固”“逮”的翻译。答案:(1)但因为特别喜欢的缘故,也常把我遇到的事(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一旦做官(公务繁忙),但从未就此放弃(对诗的
17、爱好)。(2)然而我虽然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能达到。诗写了一些“虽然说达不到(这些要求),心里却非常向往。”10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黄遵宪在日本居住两年后,学习了日本的文字,才开始与日本人交往,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不是一到日本就开始编辑,故A错。C项“以挽回自主的权利”错。E项“阅历丰富、见识广博”在文中没有体现。答案:DB 11.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从第一段的叙述中进行分层概括即可得出,概括要简明,不要照抄原文。答案: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
18、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将第二段中对黄遵宪活动的叙述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3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本题为探究题,注意选择一项,结合文中黄遵宪对外交经验的总结进行分析,观点要鲜明,不要脱离文章泛泛而谈。答案: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无论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