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三探究传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及文本问题立足文本,深度提炼传记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和价值选择,每一位传主的特立独行、艰难选择、个性风采都值得读者思考、借鉴。通过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能让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人生启示。传记探究题的探究点很多,有探究人物形象特点及其成功原因的,有探究标题意蕴和妙处的,有探究文本疑难问题的。无论哪类探究题,都是围绕传主进行的,都要审准题目,立足文本,植根文意,对文本材料“深耕细作”,扣问作答,分条陈述。探究点一:探究传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白纸上作戏,世故里写真
2、记连环画家贺友直舒靓芫2016年3月16日晚20时30分,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4岁。说起“泰斗”一词,先生生前特地翻过辞海:“哪里是泰山北斗啊,看了心就慌了,哪能敢当啊?画画的,够得上画家已经蛮吃力了,更勿要讲是大师来。”他认为自己只是画家,而且不敢是“专家”,只是在连环画方面的“内行”。有人曾形容,写老上海没人写得过张爱玲,拍老上海没人拍得过王家卫,画老上海没人画得过贺友直。先生说:“我不敢当。我是从社会底层出来的人,有直接的感受,所以大家觉得,贺友直画老上海有味道。”1938年先生初到上海,他先在亲戚开的小工厂做工,后在印刷厂做学徒,各行各色人等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
3、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那个年代的生活艰辛,工作乏味,他的乐趣是“一个月发一次零用钱,除去剃头洗澡,余下的钱逛一趟游乐场”。对身边人群、事态的观察,成就了他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先生说过:“我来自民间,所以我懂得斗升小民关心啥。”所以,他把老上海平民百姓的悲欢离合变成了连环画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展示了20世纪上海各行业人物的典型形态和表情,这“三百六十行”的连环画也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华君武先生称先生“目光如炬,观察人间万物”,冯其庸先生则称先生的“画笔实亦史笔”。抗战时期,先生印象中的上海是一席“畸形”的盛宴:穷人、富人、外国人,混在一起避难;戏院、餐馆、舞厅、妓院,各种纸
4、醉金迷的行当争先恐后地兴起。如今再没了那畸形的繁华,先生感慨道:“大环境不一样了,我们那时画连环画是当作饭碗的。1996年我的一个连环画展名字叫“谈情说爱”,情就是我对连环画的感情,爱就是我爱上了这碗饭。当时真的非常投入,画什么像什么,现在画什么都不像了,因为没有了那个生活底子。”他坦言:“现在艺术浮躁得很,不少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说画里的作戏,是老先生独立于大众而创造,那么画外,先生则过着属于自己的真实人生,从不作戏给任何人看。任职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时,先生原来住在一个“容纳了108将的大办公室”。他不爱去那种划成一小格一小格的新式办公室,他比喻说“把人放进冰箱格子”一样,还为此画了一
5、张最没有人性的格局。1955年,先生一家搬进巨鹿路一间30平米的一居室。画画、见客、饮食、起居都在这里,真是“一室四厅”。屋子不大,打扫起来也不麻烦,家里不用保姆,先生吃的是老伴为他烧的饭,两老一个月退休金加起来,总也花不完。先生拍拍胸口,笑称虽然“买不起房”,但生活上“不差钱”,“天地之大,全在心中”。先生的生活中,自有一件顽皮可爱的事爱喝老酒。每天中午和傍晚两个时段,他定会“抿几口老酒”。这个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老酒,是先生艺术创作的“生命口服液”。每每有熟络的学生去家中做客,总能看到这个老人惬意地抿酒,就像乘风凉画里的那位老爷们儿一样,“快活赛过神仙”。人世间到处都是歌哭与悲欢的
6、交替。在先生真性情的生活中,除了乐得自在,也有另一面。先生的画传贺友直自说自画,就说到过一些关于特殊期间的事情。两年都待在牛棚中,先生始终惦记着家人和孩子们。一次,妻子给他带来一罐辣酱,怕别人看出里面放了肉,就把肉丁切成了肉末。先生看着这些为他精心准备的食物,想着自己无法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们,他忍不住地嚎啕大哭。从牛棚出来以后,先生回家头一桩事就是坐在家中餐桌上,喝老伴为他温的酒。三个幼小的女儿就围在桌边看他吮酒。画到这幅画面,先生忍不住泪如雨下。家庭圆满,儿孙绕膝,有如此的温情,只怕每一个尝过人情冷暖,看过世态炎凉的人都会情难自禁。饶是到了作戏之外的地方,至于世故已淡的时刻,先生依然有牵挂的
7、事情连环画。他是谦和的,会非常认真地说自己“思维枯竭了,最近画不出了”。在说这话时,他已经获得了“终身成就奖”,但他依然走在“让自己的艺术水平更为精进”的道路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连环画由盛转衰,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热度。随着国画、油画等画种的价格节节攀升,甚至有“画面以尺定价”的,不少连环画家纷纷转向那些领域。先生却始终坚持自己,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我们知道,他的傲气不那么锋芒毕露了,但风骨犹存。他一生为人正直,率真而达观,冷眼给了是是非非,豁达给了坎坎坷坷,固执给了画画描描。对大众他从来都说自己只是“一个画匠”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的顶峰。(摘编自传记文学,有删改)1.在你看来,什么是真正的
8、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答:_答案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因对自己的产品永不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挚爱、谦虚平和、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精神。热爱本业,钟爱连环画。贺友直把画连环画当作饭碗,挚爱连环画。谦虚平和,坚持不懈。贺友直从来都说自己只是“一个画匠”、一个画家,而且不敢是“专家”,只是在连环画方面的“内行”;不少连环画家纷纷转向国画、油画等领域,但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虽然贺友直会说自己“思维枯竭了”,但他依然走在“让自己的艺术水平更为精进”的道路上。有人曾形容,画老上海没人画得过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记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黄家驷黄家驷出身书香门
9、第,祖父曾任嘉兴府知府,父亲任盐运史,35岁时死于大咯血。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要当一名医生的志愿。少年时代,黄家驷不满足私塾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任外科住院医师。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1941年,他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求学。黄家驷基础扎实,在导师指引下较快掌握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称号。留美期间,黄家驷还
10、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每两周组织一次中国建设讨论会,立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聘任,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他迫不及待搭乘太平洋上第一班通航的美军运输机回国。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完整无缺地带回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回国后,他一面在上海医学院执教,一面在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与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市南洋医院协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并亲任院长。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总是坚持在医
11、疗第一线。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黄家驷非常重视医学教育事业。1959年,他在北京创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这是我国唯一的八年制医科大学,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亲自主持研究决定了建校方针、教学计划以至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等问题。现在国内的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像石美鑫、苏应衡、钱中希、林尚清、钱定一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培养和指导。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著名胸外科医生方国栋回忆了一件往事:1970年夏天,毕业分配去向宣布后的一天,黄老师带我到他在外交部街的家里。知道我添置行装有困难,毕业分配后也不再回上海家里而直接赴西北,年逾花
12、甲的黄老师亲自爬上闷顶子,递出一只旧的藤条箱说:“这个箱子你拿去,做你去西北的行装。”尤为珍贵的是,黄老师还找出人民卫生出版社留给他的、由他主编的外科学(上、下)和外科学各论送给我。黄老师还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上“国栋同学批评指正”,并签上他的名字“家驷”。知道我酷爱读书,他殷切地期望我到西北后坚持自学下去。带着黄老师赠送的这些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肩负着黄老师的教导和希望,我来到了当年的古城武都。正是黄老师这种深藏的关爱之心让我在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倍感温暖而不气馁。“如何使祖国的医学事业尽快发展,这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黄家驷是知行合一的医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许多新兴学科。1
13、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生物医学工程学为一门独立学科。黄家驷以极大热情担负起新学科的筹建工作。他各处奔走,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于1979年在重庆召开会议,成立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他被任命为组长。晚年的黄家驷虽退居二线,仍精神饱满地专注于医学事业,争分夺秒地笔耕。由于外科学要大量充实内容,再版将成为大型外科参考书。他日以继夜查阅文献,先写成胸部损伤一章作为蓝本,赶在5月份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召开外科学编委会讨论第四版的编写计划。5月13日他按时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5月14日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在赴会途中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78岁。黄家驷逝世后,外科学编委会决定由吴阶平
14、、裘法祖两位教授继续他的主编工作。为纪念黄家驷对发展外科学的卓越贡献,编委们一致决定此书定名为黄家驷外科学。中华医学会追授予黄家驷“胸心血管外科科学进步贡献奖”以表彰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突出贡献。相关链接黄家驷,江西省玉山县人,生于1906年,193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5年在上海创建胸腔外科,他主编的外科学等著作,促进了我国外科学的发展,是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文革”中,他因“复辟旧协和”挨批;过后,他竭尽全力于医大的复校和老三届学生的成长、回炉、招研和放宽考研的年龄限制等,以及后来开展国际交往,学术交流,送出来
15、、请进来对学生、同事和朋友,他都是尽其所能,有求必应。2.“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黄家驷在治学、行医和处世等方面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以上三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治学当如黄家驷,面向世界,不断超越。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年轻一代更应严谨治学,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济世担当金钱名利无法成为成功的内在驱动力。行医当如黄家驷,生命不息,仁心不止。只有心系人民的福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在各自领域不断进步与发展。志存高远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是攀登事业高峰的必要条件。处世当如黄家驷,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只有将自己的
16、专业知识和技能深深扎根于脚下这片热土,你的人生才会焕发异样的光彩。探究传主身上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主要有以下角度及其探究策略:1.探究传主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质)等。这类探究,同前面的信息筛选概括区别不大,但它要求对文本材料“深耕细作”,化事为理,多角度多层面地概括、评价。2.探究传主成为伟大人物、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这类探究,也同前面的原因信息筛选概括差不多,多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探究。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的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3.探究传主身上蕴含的时代精神。这类探究,首先应联系时代和社会特点,看看当今时代的主流精神是什么,然
17、后从文本中找出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传主材料加以分析。如前面第1题就属此类。4.探究传主给人的启示。这类探究,俗称启示类探究,先要全面梳理传主的成长经历,感悟其心路历程。注意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因素对人生发展的意义。进而抓取最能反映传主精神实质和人生价值、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材料进行分析,看这些典型事实对传主发展的积极作用。再由对传主的特点和事实材料的分析,归纳出能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关键词语。对传主其人其事,抽象化概括,提取人生哲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获得个性化理解;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
18、必要时可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联系社会分析这种品质对他人、时代、社会的意义及影响。探究点二: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草婴:一生只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赵兰英草婴本姓盛,名峻峰,草婴是他1942年发表第一部文学译作老人的笔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婴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这首诗,这个笔名伴随他一生。草婴就像一棵生命力顽强的草,一生数次遭遇厄运,但他一次次闯过来了。支撑他闯过难关的是什么?是他品格中造就的坚韧和执着,是他内心充溢的从容和淡定。14岁那年,草婴考上上海的雷士德工学院附中。这是英国人办的一所学校,主修英语。可是草婴不满足,还想再学一门外语
19、。那个年代的中国,苏联是进步、光明的象征。草婴看到一些关于苏联的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非常兴奋,由此产生强烈愿望:学好俄语,把它们翻译过来,让更多的人对这个新兴的国家有更多的了解。在一次社会活动中,草婴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姜椿芳是一个俄文通,知道草婴在学俄文,便热情地给予辅导。1941年8月,上海地下党和苏联塔斯社主办的时代周刊出版,主要登载有关苏德战争的电讯、特写、通讯、述评及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姜椿芳是这份刊物的实际负责人。那时,上海没有几个人懂俄文,姜椿芳就让草婴为时代翻译一些稿子。草婴有点儿不自信,姜椿芳鼓励他:“翻翻就会了,你翻好后,我来校阅。”在姜椿芳这位大翻译家、出版家、社会
20、活动家的指引下,草婴走上了翻译之路。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学中,草婴最喜欢、翻译最多的是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的作品。他说:“我为什么特别看重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呢?因为我感到,从他们的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的光辉是最强烈的。我感受到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别需要培养和唤醒人性。”然而,“文革”一开始,对肖洛霍夫的批判,各级报纸铺天盖地,说他是苏修文艺的鼻祖、人民的死敌等等。被批判为吹鼓手的草婴,丝毫不惊慌。你批你的,我信我的。有朋友劝他,把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的原著和一些外文书籍统统销毁,或者送到废品回收站去,争取主动。他却这样回答人家:“他们要来销毁,我没办法。但是,我自己
21、绝不会销毁的。”免不了,他被批斗、被隔离。草婴内心非常坚韧,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什么事,到了他这里,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谁高、谁低,谁轻、谁重,谁先、谁后,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翻译家傅雷,被扣上“右派”帽子,有关部门让草婴写材料揭发,他一个字没写。草婴后来说:“我当时就这样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坏人呢?他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一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要有良心,我不能昧良心。人家是好人,就不能说人家是坏人。”在草婴的人生信条上,有这样几个字:心、脑、骨。具体说,心,就是良心。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做得出。脑,就是对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骨,就是脊梁,任何时候要挺得直
22、。1975年,又一场灾难降临。在奉贤农村被强制劳动、瘦得体重只有90来斤的草婴,被叫去扛水泥包,一包水泥100来斤。扛了一包又一包,一次,他人还没站稳,车上的人就把水泥包压在他的肩上。他只听到腰背部“喀嚓”一声,人就昏倒在地。第十二节胸椎压缩性骨折。他是“牛鬼蛇神”,没有资格住院,只得回家。躺在木板床上,一动就痛入骨髓。结果,在木板床上吃喝拉撒一年之久,被折断了的胸椎骨,才愈合起来。这种非人的生活,有几人能挺过来?支撑他的,就是内心的那份坚韧、那份淡定。他认为,人这一生注定有许多磨难,重要的是要有韧性,挺过去。躺在木板床上,他每天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一定要渡过难关!因为不拿工资,没有级
23、别,这位大翻译家看病也成问题。很多人知道,巴金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不拿工资的专职作家。其实,在翻译界,还有草婴、罗稷南、傅雷、满涛、萝海,不拿工资,不定级别,不进国家编制,靠翻译稿费生活。因此,在很长时间,草婴不享受任何医疗待遇,生病后只能在街道小医院诊治。其实,草婴也有机会成为国家编制人员,并且当官。那是1977年,文学春天来临之际,上海筹办上海译文出版社。那天,市委宣传部领导来到草婴家里,请他出任总编辑。他也有机会从事外交工作。但是,他放弃了。对入国家编制和当官,他看得很淡,他选择的路子不会改变。草婴说:“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并不很长,所谓人生苦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能集中你所有精力,在你的一生中
24、做好一件有意义的工作,那就算不错了。”就是这份淡定、从容,使他内心安静,不目迷五色心分四处,更不会怀疑和后悔自己的选择与执着、坚定。放着总编辑位子不坐,草婴有“私心”:集中时间和精力,系统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他说:“我认为是正确的,就把全部精力、时间都放到这上面去,其他事情一律都推掉。从18岁开始,我首先考虑的就是有限的精力、时间,怎么能够用到对社会、对人民最有益的工作上面。因此,我对时间的吝啬,也可以说节约,像犹太人节约金钱一样。”整整20年,他埋首于托尔斯泰所描绘的世界里。他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早饭后,进入书房,开始工作。亲朋好友来访,他也是坐一会儿,就说:“对不起,我要上班了。”不待人家
25、反应,就自顾自地走进书房。他的长女不幸患上癌症,卧室与草婴的书房仅一步之遥。一边是女儿痛苦的呻吟声,一边是父亲笔头的沙沙声。草婴没有停笔。老年丧女,草婴该忍受多大的煎熬?他挺住了!他认为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只是早晚不同罢了,不能因为女儿,影响工作,否则,就是“双重损失”!正在进行中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翻译,是他生命中的另一个孩子!草婴严谨认真的翻译态度在翻译界有口皆碑。一般翻译一本书,他先把原作看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弄懂弄清所有人物关系,所有情节起源,甚至做卡片。比如,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就有559个,草婴给每个人做一张卡片,姓名、身份、性格特点,与其他人的关系等,一一写在上面。同时,他还要熟读有关
26、俄罗斯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军事、风俗等方面的书籍。直到把整部原作理解透了,烂熟于心了,他才动笔翻译。即便如此,对一个词、一句话的推敲,他还要反复多遍,直到满意为止。也许人们不相信,一年365天,草婴没有一天不翻译。12卷本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他花了20年的时间!他每天的翻译速度是:1 000字!他翻译的每个字,都是用心血“呕”出来的。草婴认为,一个文学翻译家是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他必须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对他们负责。他说:“我做了一辈子的翻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我平生只追求一点,那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3.草婴的“坚韧和执着”与“
27、从容和淡定”是什么关系?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答:_答案第一问:草婴的“坚韧和执着”与“从容和淡定”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关系。有了“坚韧和执着”的精神,面对困难和问题才能够“从容和淡定”;有了“从容和淡定”的生活态度,才能够使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第二问:“文革”中遭遇磨难,造成骨折,无法就医,是内心那种坚韧和淡定支撑他挺了过来;没有国家编制,但他处之淡然、从容,放弃入编和当官的机会,内心的安静使他不怀疑和后悔自己的选择,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女儿重病在身,他仍坚持工作,老年丧女,他忍受巨大煎熬,坚强地挺了过来,因为他能够从容地看待人的生老病死。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这个“问题”所
28、指的范围很广,但作为高考中的探究题,应该是与传主关系密切的文本中的重点问题,是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甚至是对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考量的问题。这种探究主要有两种题型:(1)给出论题,不给出观点型。如2016年全国甲卷探究题:“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这里的“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就是一个论题。2016年全国卷乙探究题也是这样:“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也是要谈“剥离”与“寻找”的关系。(2)给出观点型。如2016年全国丙卷探究题:“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
29、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所给出的观点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哪种题型,都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要认同文本,还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能够有理有据地论述清楚。探究可分为三个步骤:(1)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是题目规定的,也可以是探究者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自己得出的。(2)寻找支持理由理由必须来源于材料,必须于文有据,于情合理。(3)建立联系要尽最大的可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与探究的问题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后依照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顺序分条逐层地展示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在这个展示中让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得到证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谭其骧自
30、传我的经历很简单,可以说就是读书和教书。我在大学第一年读的是社会系,第二年读的是中文系,第三年头两个星期读的是外文系,到第三个星期才转入历史系,转了三次系才定下来。转了外文系又转历史系,当时不少人都不以我这样做为然。但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做对了。我这个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差,而逻辑思维能力却比较强,所以搞文学是肯定成不了器的,学历史并且侧重于搞考证就相当合适。这一点我是通过数十年来的实践,深有自知之明的。但是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就该锲而不舍,终身以之,切不可见异思迁,看到哪一门走运了,行时了,又去改行搞那一行。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杨守敬根据历史文献,详加考证,分朝代绘成地
31、图,对历史地理学的确是一大贡献。我于一九五七年初回到上海,作较长期的规划,进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协助下,原定计划在一九六七年可以完成编稿。但由于受时代的影响,编图工作也就全部陷于停顿。三年之后才恢复了绘图工作,又搞了四五年,至一九七四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八册始告编成。这部八巨册的地图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吸取了迄今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成果,收录了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边区不设政区地带的部族分布和其他各种地区名、居民点,还包括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关隘和海岸线、岛屿等。除中原王朝外,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
32、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大小政权。所有的图幅都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分色套印,古今对照,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很明显,这已经不是杨图的改编修订,而是一部新编的前所未有的大型历史地图集。我有幸主持这项工作。看到自己耗费了近二十年心力的成果终于问世,不能不感到安慰和喜悦。但我也深知这绝不是我个人的成就,没有兄弟单位的协作和我们研究所全体同志的努力,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浩繁的任务是不可能的。一切为之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应该分享这份光荣。如果说我几十年来多少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在自己方面来说,重要的一条是不迷信。前人说的,权威定的,当然应该充分重视,但并非都是对的,更不是不能更动的。只有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
33、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清代史学家中,我很佩服钱大昕。尽管如此,我并不迷信钱氏,因为至少在历史地理方面,我也发现了他的一些错误。同样我服膺王国维,但也不为王氏的说法所左右。四十年代我在浙大时写的秦郡新考就是既不同意钱氏的说法,也有异于王氏的结论的。有人以为搞历史地理的人记忆力一定很好,其实我的记忆力是很坏的。但讲到一千五百多个汉县,大部分我都能记得它们属于哪个郡国,大致在什么地理位置。怎么会记得的呢?这是因为汉书地理志是所有地理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研究历史地理各方面的问题,差不多都要用到它。几十年来我把一部汉书地理志几乎翻烂了,当然记忆力再坏也会记得不少。由此可见,记忆力不好的人,也是可以学
34、历史地理的,只要你肯下功夫。近年内,我将整理出多年来讲授中国历史地理的讲义,在此基础上写成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约需四五十万字。我计划组织力量,重写水经注疏,重绘水经注图,总结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超越杨守敬的疏和图的水平,为探索历史时期我国的地貌变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还准备整理几部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这样的计划对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来说也许过于庞大,但我有决心,也完全有信心予以实现。(有删改)相关链接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在历史地理这块处女地中经过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先生虽已年逾古稀,还是孜孜不倦,夜以继日,为祖国,为学术,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正像那长年的流水,始终在滋润大地,
35、催人奋进!(选自葛剑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过去治黄河史的学者,惯于把各个时期黄河灾害轻重的原因,归之于时世的治乱和防治工程的成败。我觉得归之于时世治乱则与史实不符:实际上乱世黄河不见得多灾,治世往往反而多决多徙;归之于工程成败则于事理不可通。选自谭其骧长水集(上)谭其骧谈到自己学术成就取得的原因之一在于“不迷信”,但是开展学术研究,常常建立在相信别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学术研究如何处理“迷信”与“相信”的关系?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答:_答案谭其骧所说的“不迷信”,是不迷信学术权威,不迷信前人的研究成果。例如他不迷信杨守敬的学术成果,编纂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36、他佩服钱大昕和王国维,但又勇于质疑他们的研究结论;对于治黄河史的学者,他也敢于质疑,得出更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学术研究时,我们确实不能盲目迷信前人的观点和结论。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和前人的错误之处,时代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掌握的资料不同,都要求我们对前人的观点不能亦步亦趋,而是要勇于求真,探究真理,实事求是,得出客观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全盘否定,现在的研究是建立在过去成果基础之上的。对于前人正确的研究结论,我们要相信,并积极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进学术进步。例如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吸收了杨守敬部分研究成果。1.探究题的作答原则(1)立足文本。探究要有依
37、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度开放。当然,又不要囿于文本。(2)叙议结合。探究题实际上是一篇微型论文,要求有观点有材料,有议论有叙述,观点从材料中来,材料能够证明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议论与叙述相结合。(3)辩证说理。答题时考虑主客观(主观思想与客观成就)、内外因(先天禀赋与后天历练)、个体整体因素(把个人放在集体、时代中),对平凡的人不拔高,对伟大的人不溢美,阐述客观公正。尤其是答2016年全国甲卷、全国乙卷那种“关系型探究题”,一定要把握住、把握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可失之偏颇。2.探究题的作答规范所谓探究题,无非就是思考得广、深而
38、已。有的要求思考得广(多层次、多角度思考),答题要点就多,形成了“多点探究”答题模式;有的要求思考得深(围绕一个观点或问题向深处思考),形成了“深点探究”答题模式。这两种答题模式如下:(1)“多点探究”答题模式,主要针对“探究传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点,要求至少有三个点,这些点就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各角度、层面间不能交叉,角度不能太小或太大,每个“点”都是由“结论依据”组成。其组织形式为:要点一:结论依据(主要是文本依据)要点二:结论依据(主要是文本依据)要点三:结论依据(主要是文本依据)2015年全国卷第12题(4)题,2014年课标全国卷、第12题(4)题全是用这种模式回答的。(2)
39、“深点探究”答题模式,主要针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探究点,它由“观点理由”组成。确定、亮明观点(看法)。观点须“三合一稳”:“合题”,观点要合乎题意,不能答非所问;“合文”,观点不能凭空产生,要合乎文意;“合理”,观点要合乎情理,不能与社会普遍认可的观念相悖;“稳妥”,观点以符合文意、依据充分为佳,不能为求与众不同而偏离文意。阐述理由:理由一:文本理由a文本理由b理由二:文本外理由(联系个人或现实)a文本外理由(联系个人或现实)b这里的理由可以视文本特点和题干要求而定,如果只要求就文本内深入探究,则理由一定要充分,至少有三个理由。记住:理由应来自文本的符合观点的事实材料(传主事迹);表述理由最好采取叙议结合的方式,既要有事实的叙述,又要有扣住观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