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年级历史(选修)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2.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是皇权
2、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3. 下列诗句中,包含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4. 20.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经写到:“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Z-X-X-K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文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主要是指 A外来商品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西方各国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绝 C清王朝恪守朝贡贸易体制 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5. 从克里斯提尼时期开
3、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许多节日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责统领军队。这种做法A.体现了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B.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限制了贵族随意滥用权力 D.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正6.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有利于交易顺利进行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7. 美
4、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写道: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政治,并且在他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以上材料主要说明罗斯福总统当政时期美国( )A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总统的行政权得到加强D分权制衡的体制遭到破坏8. 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9.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
5、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D.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10. 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 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C.具有反帝反封的进步性 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11. 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
6、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国共关系开始破裂C. 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12. 日本关东军档案显示日军在中国各地遍设慰安所,甚至有某个时段官兵进入慰安所的人数统计等。中国各地现存有许多慰安所遗址,健在的慰安妇还有20人。综上所述,日军的这一罪行无法否认。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有利的依据是( )A档案来自日军,数量多、记载细 B历史遗址客观公正,可信度高C亲历者的诉说是“活的见证” D档案、遗址与亲历者互相印证13.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
7、纳入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念?(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社会史观 D.生态史观14.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15.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8、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16. 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台海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这一演说A.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 B.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C.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 D.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17. 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9、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D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18.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 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
10、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 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19.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20. 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而英法对德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出现
11、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B.德国统一利于巩固原有欧洲均衡体系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分歧日益加剧D.多极化趋势严重挑战战后的世界格局二、材料解析题:21.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
12、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材料六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
13、起点,因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请回答:(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4分)(3) 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3分)(4) 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3分)(5) 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2分)22.(12分)权力制约是人类永远探讨的主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
14、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会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呢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 (英国)议会职能历经多年发展,两院制确立后,下院享有优先请愿权。1340年议会法案规定:“非经议会中高级教士、伯
15、爵、男爵和平民的普遍同意,国王不得征收任何赋税。”从而比较明确地确定了议会决定征税的职权,并首次将平民扣贵族相提并论。 阎照祥中古晚期和都铎王朝英国议会制的演进材料三 但“光荣革命”的重要性还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幺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是政治体制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陈晓律著在传统与变革之问美国文化模式溯源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5分)(2)
16、依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原因。(2分)(3)比较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社会的变化。 (3分)(4)综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2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法律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
17、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信教之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分)(2)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临时约法。(2分)(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新型人民民主政治” 建设在改革开放时期有什么成果?(2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2分)24. (13分)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
18、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国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
19、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三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葛兆光
20、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3分)(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4) 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影响?(2分)25. (11分)美国与苏联是世界现代史上两个重要国
21、家,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很多启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经济实力录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寻求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事务。美苏军事实力差距缩小、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都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摘编自赵登明 美苏争霸 材料二 由于美苏之间长期的争霸,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美国也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因此我们中国应大力发浪生产力,
22、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美苏争霸,史学家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霸权主义是威协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同时美苏争霸体现了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从其结果来看,对抗显然不是国家和世界之福,所以应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与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摘映自豆丁网美苏争霸的启示材料三 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
23、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赫鲁晓夫推行争夺霸权政策的原因。(2分)(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1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字数200字左右)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BDCA 610 DCDDC 1115 DDCCB 1620 DBCAA二、材料解析题21. (14分)(
24、1) 依据:血缘。(1分)制度:嫡长子继承制。(1分)(2) 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2分)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2分,答出一点即可)(3) 变化: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3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4)原因: 中国科举制影响;英国在开展工业革命后,在1832年议会改革,推进马主化进程。(3分)(5) 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体现了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1分)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1分)22.(12分)(1)古代中国:在君
25、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3分)古代雅典:是奴隶制民主的组成部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交叉制约(2分)(2)议会享有立法权和一定的制约国王的权力,或英国素有王权受议会和法律制约的传统。(2分) (3)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管理方式由人治转向法治;政治体制由君主专制转向君主立宪制;社会形态由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3分)(4)认识:权力制约方式呈现多元特征,但要符合国情,并能与时俱进。(2分)23.(10分)(1)特点:法律界限模糊;法律由皇帝制定,是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皇权大于法律(任答两点2分)(2)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26、(任答两点2分)评价: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分)(3)成果:1982年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进宪法。(2分)(4) 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4.(13分)(1) 致命伤: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1分) 主要原因:英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1分)(2)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27、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探索:洋务运动。(2分)(3)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2分)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2分)(4) 变化:从“自信从容”到“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1分)影响: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任意一点1分)25.(11分)(1)原因:苏联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强国;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能够集中资源,迅速增强经济军事力量;苏联主导建立华约组织,并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咄咄逼人的遏制政策。(任答2点,2分)(2)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也削弱了自己。(1分)(3)观点: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导致中美两国围绕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展开争斗。(2分)评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分)合理性:中国的崛起将会打破现有的力量平衡,冲击旧的国际体系规则和美国的霸权地位。(1分)不合理:崛起的中国将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中国的崛起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规则;吸取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教训,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谋求世界霸权。(4分,任意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