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5340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pdf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pdf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摘要:电力生产一线员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而当前,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与劳动用工总量过剩之间的矛盾成为困扰很多供电企业发展软实力提升的一项重要难题。如何从教育培训入手,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岗位技能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大好局面,是目前电力培训工作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开封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深化推广应用为契机,通过开展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胜任能力提升项目,来解决运行一线人员紧张的问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切实提升了

2、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关键词:岗位胜任能力;培训目标;变电值班员作者简介:孙家宽(1959-),男,江苏镇江人,开封供电公司政工部,政工师;赵洪波(1975-),男,河南开封人,开封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工程师。(河南 开封 475004)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6-0032-03一、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目标的描述生产技能人员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直接实践者,在推动公司发展、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目的与要求就是帮助员工弥补不足,从而达到岗位技能规范的要求。而培训所遵循

3、的原则就是投入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公司在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推广过程中,正是基于胜任特征分析,针对变电运行人员岗位技能素质要求,结合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帮助员工弥补自身“短板”的不足,有的放矢突出培训的重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效用,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1.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的理念胜任能力模型就是对员工核心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企业若想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开展培训工作前,需要首先建立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分析员工现状与岗位胜任素质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确定员工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培训层级和内容,从而明

4、确培训需求。其次,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这是导致培训行为能否最终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理念,公司针对变电站值班员开展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在对变电站值班员素质能力进行分类摸排的基础上,力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适用性。首先是采取理论考试、技能实操和现场答辩的方式,对公司变电运行人员进行岗位能力测评,根据岗位能力测评结果对每个员工进行岗位能力差异分析,找到员工在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短板,然后参照生产技能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制定多元化培训计划,最后再对员工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消差补缺培训。2.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的目标通过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找出变电站值班员在工作技能方面的短

5、板,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照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不同标准要求,制定多元化培训方案,对公司在岗变电站值班员进行消差补缺培训,全面提高变电一线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素质并以此为成功模式,向所有生产技能工种全面推广,为确保公司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3.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指标体系及目标值为了能够全面反映这次公司变电站值班员通过开展岗位胜任能力提升项目所达到的培训效果,培训项目从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比。其中,理论水平主要是从安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3 方面进行评价;专业技能则主要从实际操作和现场技术答辩 2 个方面进行

6、对比。根据员工前后两次理论、技能和答辩考核结果,全面分析最高成绩、平均成绩、合格率,找出员工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任职能力之间的差异,并最终反映培训项目所取得的预期效果。通过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变电站值班员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成绩要达到以下目标值(百分制)。(1)最高成绩:理论成绩不低于 85 分,专业技能成绩不低于 90 分。(2)平均成绩:理论成绩不低于 60 分,专业技能成绩不低于 70 分。(3)合格率:理论成绩不低于 70%,专业技能成绩不低于 90%。二、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的主要做法根据岗位胜任能力提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

7、ment)”循环流程,公司将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划分为五个步骤,即岗位胜任能力测评、制订差异性培训方案、设定教学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五个环节,见图 1。1.岗位胜任能力测评开展好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摸清现有变电站值班员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的短板,是下一步开展针对性的消差补缺培训的基础,同时也是整个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项目能否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公司下发了开封供电公司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胜任能力提升暨培训规范推广的通知,召开启动大会,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组长、人力资源部和变电运行部相关成员共同参与的岗位胜任能力提升暨培训规范推广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协调项目进度

8、及设备、人员保障事宜,如图 2 所示。(1)岗位测评前期调研及方案制订。为摸清人员和运行设备现有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测评方案,公司特邀请河南电力工业学校相关教师赴开封供电公司调研。仿真组教师在同公司变电运行部领导和各变电站站长座谈,详细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现场工作情况、实地查看杏花营 220kV 变电站设备状况的基础上,制订了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胜任能力提升测评方案,最终确定采取理论考试、技能实操加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该环节测评,内容涵盖安全知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力求全面了解员工的理论和技能水平。1)在理论试卷拟题方面:参照生产技能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

9、范,二级即高级工部分应知应会内容占 70%,三级即技师部分应知应会内容占 20%,高级技师部分应知应会内容占 10%。试题类型涵盖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绘图、分析和问答。整个理论试卷组成:安全知识 10 分、基础理论知识 15 分、专业理论知识 15 分、专业技能知识60 分,共 100 分。2)在实践及答辩环节设置方面:实际操作占 70%,技能答辩占 30%,按 110 kV、220kV 电压等级分成两个考评组,每个考评组成员 3 人,其中,学校专业教师 2 人,公司专家 1 人,根据每个电压等级参加考核的人数,按每半天一套题的原则,结合现场实际设备设置实操、答辩试卷。(2)岗位测评

10、的实施。整个岗位测评实施环节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理论测评,在公司内部进行。在这个步骤中,公司 119 名变电站值班员分两场,按照 A、B 试卷全部参加了考试。为严格杜绝考试抄袭现象,确保岗位差异性分析成绩来源的真实、可靠,监考工作全部由河南电力工业学校教师承担,公司人力资源部、变电运行部及学校领导到场监督巡视。由于监考严密,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成绩客观反映了变电站值班员的实际理论水平并准确找出了员工工作能力的短板,为下一步岗位差异性分析、制订消差补缺培训方案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实践及答辩测评,在河南电力工业学校仿真实训基地进行。全部变电站值班员分三天专程赴学校参加了实践及答辩考试。

11、(3)岗位胜任能力差异性分析。全部岗位测评结束后,根据员工理论、技能和答辩考核结果,公司委托河南电力工业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岗位胜任能力差异性分析。理论水平从安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方面,专业技能从实际操作和现场技术答辩两个方面,客观分析平均成绩、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及格人数、及格率等要素,准确找出了员工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和任职能力之间的差异,并形成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差异分析报告。2.制订差异性培训方案根据岗位胜任能力差异性分析报告,公司发现变电站值班员在理论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知识的掌握仍有欠缺;二是电工基础知识不扎实,高电压技术基本知识和电气设备运行

12、及维护的基本知识掌握不足;三是对电气设备、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等方面的掌握都有待提高。在岗位技能方面:一是操作规范性较差;二是事故处理原则、步骤不清;三是对事故的分析、判断能力缺乏;四是事故处理操作缺乏相应的思考,缺少全局观念。根据以上岗位测评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和欠缺,在制订差异性培训方案过程中,经公司和学校一起充分沟通,经过审慎的考虑,在即将开展的变电站全员培训,拟定分两个层次进行培训。一是偏重补理论知识,岗位技能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二是理论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均需进行强化培训。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严格按照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级内容,设计理论模块和操作项目,力争通过培训,使

13、绝大多数员工达到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级要求,满足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胜任能力的需求。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胜任能力差异性培训方案,为快速有效实现培训目的,公司前后共制定了为期 8 天的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胜任能力消差补缺教学计划,其中理论课 3 天、仿真变电站概况介绍 1 天、实操 4 天,涵盖了继电保护、变电运行和仿真操作三个教学模块。在继电保护教学模块方面,注重使学员熟悉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掌握中低压、高压线路、母线及变压器的保护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在变电运行教学模块方面,偏重使学员掌握运行操作的基本步骤、操作票的填写规范,知道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的基本步骤,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

14、,掌握一般性事故处理方法。以此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变电运行工作打好基础。在仿真变电站实际操作教学模块方面,侧重使学员掌握变电站异常和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使学员能进行危险点分析;能对各种异常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能对复杂事故的保护动作过程、相关保护信息、设备情况作出分析判断,并制定完善的事故预案。4.培训的实施为了调动变电站值班员参与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的积极性,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一是由公司制订岗位胜任能力提升考核评价方案,设立最佳进步奖,对培训过程中成绩优异以及进步较大的学员进行绩效奖励;二是根据变电站值班员工作能力的短板,编制开封供电公司变电站值班员培训教学计

15、划、大纲及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理论学习、模拟操作、平时训练三方面进行消差补缺。由于整个方案沟通及保障环节准备充分,确保了三期培训最终取得圆满效果。三、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改进1.组织措施为充分调动变电运行人员参与岗位胜任能力培训的积极性,激励运行人员勤学苦练、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运行人员业务技能,积极推进公司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公司成立全员培训考核小组,制定全员培训考核办法。2.评估过程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校表现考核,另一部分是培训效果考核。(1)在校表现考核。主要由授课教师对培训对象进行考评,对培训对象在校期间培训态度进行全方位评价。根据培训签到表和课后点名

16、为依据进行考核,每参加半天积得 1分,参加 1 天积得 2 分,每项得分相加得数为本人总分。在此基础上,考核小组给出考核得分。(2)培训效果考核。以河南电力工业学校下达的教学计划、大纲及标准内容完成情况为基本依据,对培训员工培训前后两次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变化进行逐一评价。仿真机与理论考试为百分制,考试成绩为本人积分,每项得分相加得数为本人总分,按总分高低进行排名奖励,最后公布测评得分结果。在以上两项考核的基础上,公司考核小组评选出优秀综合奖 6 名、理论及实操单项优秀奖各 3 名、最佳培训进步奖 3 名,依照公司有关考核办法分别进行了绩效奖励。3.培训效果评价对比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前后成绩对比

17、(用柱状图表示),见图 3 和图 4。理论成绩与培训前相比最高分提高了 16 分,最低分提高了 15 分,平均成绩提高了22.85 分,及格率提高了 68.23%。专业技能成绩与培训前相比最高分提高了 2.9 分,最低分提高了 6.5 分,平均成绩提高了 1.11 分,及格率提高了 21.52%。4.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存在的不足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来自企业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是对员工态度、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诉求。通过分析员工现状与岗位胜任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可以帮助企业合理确定员工培训需求。虽然目前公司已经开展的变电站值班员岗位胜任能力提升项目较好地解决了培训需求准确定位的问题,但是

18、要想彻底解决培训动力问题,还要同时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真正实现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由“员工需要”到“员工想要”的飞跃。5.对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的改进方法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应在建立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基础上,与员工职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把培训的组织需求与员工个人需求相结合,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培训、提升自身职业发展能力的愿望。这也是下一步制定培训计划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通过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每一位员工树立一个成长的梯子,从而解决员工职业困惑,明确岗位胜任能力提升方向,如图 5 所示。以上职业发展规划的增加,将会使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培训不仅符合企业传统培训的要求,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员工参与培训的动力问题,即在通过岗位测评摸清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电力企业培训建设的特点,通过科学地建立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创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岗位胜任能力培训体系,进而促进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责任编辑: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