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周世明摘 要:注重培育学生对区域认知的相关素养,不仅能使学生对地理学的区域认知更加深入和全面,而且能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区域认知的内涵,在参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现行的各种教学措施进行对比后,有针对性地总结强化培养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策略。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策略;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5-0096-02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区域认知重视人与地理的协调统一,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参照地理学科相应的研究对区域认知的界定,区域认知
2、是学生在充分了解人和地理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剖析地域知识的能力。对不同的地域系统,学生要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具体情况,在开展大量的分析和总结之后,进行诠释和推测,因此其内容也是比较复杂的。从字面上理解,区域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采取划分区域的手段,学习复杂多样的地球地理知识。这显然是从一种特殊的学习视角,达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对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一、突出区域认知特点,结合个例具体教学地理教学中的区域认知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是具体运用地理教材中的原理作为载体而提炼出的教学内容。纵观现行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教师只是从交通、经济、城市、人口、资源、动植物种类、河
3、流分布、气候变化、地貌特征、地球位置等方面开展的。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另外,观察近些年高考地理试卷的出题形式,会发现经常以区域测试和区域地图为参考对象,来检验学生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此,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区域地理教育,必然要更加广泛地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各种能力。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时,学生在了解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之后,会有这样的体会:西北地区呈现出干燥少雨、气候恶劣的特点。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历史和人文因素,再研究荒漠化地区整治的对策和具体措施。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阅读标题,学生会发现标题本身就具有
4、很强的区域色彩: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是一个大标题和小标题一起组成的教学章节。大标题“荒漠化的防治”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感觉比较吃力,而小标题“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正好和地理区域认知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的荒漠化已经成为极为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如果一一列举,不仅学生无法全部掌握,教师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分散的地理状况都讲解到位。因此,教师拿出一个典型特例来讲解地理教材中介绍的荒漠化现象。使用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域性地理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荒漠化知识的引导内容,无疑具有很大优势:第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范围最大,危害影响程度最严重的受害国之一;第二,学生更愿意从
5、实际出发学习地理知识;第三,更详细地学习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探索我国荒漠化的治理方案。二、运用区域教学以点代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区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地理中的区域人类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都是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学习应不断细化,并且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教学的主要方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不同区域内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区域资源开发及调配”等。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来带领学生学习类似情形的地理知识,这也就是教学中以点代面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进行分析。全球
6、气候在不断变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形成的周期很长,时间跨度也很大。而教材中所重点论述的则是近代以来大概二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工业革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这是当前人类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在学习教材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头脑中对全球气候变化仍然是比较模糊和笼统的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地理区域教学中的示范教学法,以点代面地教学,使學生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在教材后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大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相联系。里面主要罗列了我国近百年以来气候变化的特点,而且是把它们放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如文中列举的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这样,就把学生从概念论述拉到实际生活中
7、的地理认知的层面上。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恰好是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以点代面的体现。三、教学结合生活实际,侧重体现地域特点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本中有许多内容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贴近生活的教材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参照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辅助教学。学生的亲身经历必然带有一定的地域特性,而地理教学中的不同知识点也与这些不同区域产生的不同现象紧密相连,这也是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以“常见的天气系统”为例,这部分内容正好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对于天气的好坏,学生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却没有能够掌握规律,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在生
8、活实际中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学习热情也很高。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因为世界各地区的天气都有不同特征。把本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可以避免生硬地灌输,更加生动地解释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应知识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最近一次剧烈的天气变化对本地区有什么影响?在对更细化的知识点“锋的形成”“冷锋和暖锋”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记忆中冷暖气流经过本地区时,在不同时间段(冷暖气流经过前、经过中、经过后)的天气变化呈现出什么特点以及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点归纳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锋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不仅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而且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不合理的地方的改革创新。教师不应以学生学会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为终极目标,而是要让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规律,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参考文献:1毛美双.基于区域认知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建构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8.2叶丽丽,沈斌.区域认知素养的解读与培育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9).3李琳.谈“区域认知”素养的落实路径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