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影响城市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2.理解地形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重点)3.掌握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难点)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地形城市分布特点城市分布成因平原世界上绝大部分特大城市位于200米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进一步扩大发展,还可以减少投资平坦的土地用于农耕,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山区多分布于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热带地区高原上较凉爽,而平原地区过于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
2、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城市大多分布在具有适度降水、适中温度的中低纬度和气候较优越的沿海地区。(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3水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原因表现(2)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3)影响城市的发展: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提醒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因此,许多城市因水而兴,在干旱缺水地区尤为突出,如开罗、巴格达等。而水资源不足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的规模:矿业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2)城市发展:资源
3、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转型,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1)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一般取决于产品产地和销售地的分布及其相应的运输需要。(2)线路的具体走向,又经常受到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3)铁路线的走向受地形的影响最为显著。2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1)不同地形单元,不同地形部位,线路建设所需的工程量和造价差别很大。(2)线路一般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这些地方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较大。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1)河流和海洋适宜发展水上运输,陆地适宜发展铁
4、路运输和公路运输。(2)海港建设受到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及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轻巧识记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1)受气候条件影响,世界特大城市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2)高原和高山气候区没有特大城市。()(3)公路线的走向受地形的影响最为显著。()(4)河流上游支流众多宜发展水运。()(5)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各地的聚落分布有所差异,请判断下列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提示】(1)受气候
5、条件影响,世界特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气候条件优越的中低纬度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2)在热带地区,平原地区过于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城市数目较少;高原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有特大城市分布。(3)铁路线的走向受地形影响最为显著。(4)河流上游一般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不适合发展水运。(5)D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重庆市是我国有名的山城,得名迄今已有八百余年。重庆境内多河流,主要的通航河流就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7条河流。在对重庆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在40个古镇中,就有18个分布在这7条大河旁边,其中14个位于河的右岸。问题1(人地协调观)河流对古镇的形成提供了哪
6、些功能?提示: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御。问题2(综合思维)在重庆地区的古镇中,为什么多分布于河流的右岸?提示:北半球的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对右岸冲刷得更厉害,容易成为深水码头,水运便利。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地形城市分布特点影响分布的原因典例平原濒海、濒湖、沿河的平原地区城市密集地形平坦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投资;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耕;交通便利沪宁杭、北美五大湖、西欧城市群山区沿谷地或低地分布谷地或低地海拔低,地形平坦利于农耕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兰州位于黄河谷地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平原气候湿热,不适于居住,高原上凉爽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2.气
7、候对城市的影响(1)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风向布局原则图示说明(居住区污染大气的企业)一种主导风向区(如西风、信风分布区)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风向随季节变化区(如中国东部、印度、中南半岛等季风分布区)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区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3.水对城市的影响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水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区位类型区位优势典例河口处既可与全河流相通,也可以与海洋相连,利于物流
8、和人流的集散上海、广州、新奥尔良两条或多条河流的汇合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宜宾、重庆、武汉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江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处,是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南京、兰州水运的起点人流、物流的转运、集散地赣州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受地形影响,我国不同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地区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 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地区、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1下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前
9、景。(1)从地形考虑,城市 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 地区。(2)从气候考虑,城市 的发展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 ,其中 城市发展更为有利。(3)从河流因素考虑, 城市沿河而建,其中 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 城市位于河口。(4)综上所述, 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答案(1)B、D平原(2)B、C、D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D(3)A、C、DCD(4)D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已于2020年11月初正式开工建设。雅安至林芝段铁路海拔落差超过4 000米,桥隧比超过80%,板块运动强烈、山地灾害强烈、生态环境脆弱,是川藏铁路中施工难度最大的路段。该路段的开工建设,
10、意味着中铁集团攻克了应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技术难关。问题1(区域认知)川藏铁路桥隧占比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沿线地形起伏大。问题2(综合思维)川藏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 1影响交通线走向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地形平原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时尽量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
11、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2.地形对交通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地形线网密度分布格局自然原因平原、缓丘稠密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高原、山地稀疏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处地势高峻,工程量大,造价高公路选线的过关技巧2下图为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京沪高速铁路线路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技术B气候C地形地势 D城市分布(2)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建设,其目的主要是为了()A保证运输的高安全性B节约土地资源C适应沿线地区河网密布的状况D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1)D(2)B
12、第(1)题,现代交通线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京沪高速铁路线路连接了北京、天津、济南、上海等大城市,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城市分布,方便城市之间的往来。第(2)题,京沪高铁经过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以桥代路目的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世界特大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探讨1(区域认知)我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区是什么?提示:我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探讨2(综合思维)巴西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区是什么?为什么?提示:巴西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巴西主要位于热带,热带平原地区湿热,不利于人类生活,特大城市也较少。热带高原地区凉爽适合人类居住,特大城市也较多,巴西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早、
13、人口多,特大城市也较多。探讨3(区域认知)据图说明特大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提示: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于气候条件优越的中低纬度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判读此图,要注意以下几点:1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2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区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以位于河流中下游为主。3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特大城市分布较少。4低纬度地区,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处。5适宜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和充足的水源是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读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史前某村落沿EF线的地形剖面图(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
14、文 D矿产资源(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形状可能是()A团块状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1)A(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先民选择在邻近河流的平原地区居住,说明地形是当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第(2)题,M位于两条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其聚落应沿河谷延伸,呈带状分布。综合思维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
15、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有利于港珠澳三地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提示:海域广阔、深度大,海水腐蚀严重;该海域多台风且风力大,台风破坏力强;珠江口水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该海域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可能受地震影响。(教师用书独具)题组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如图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回答12题。1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ABCD2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
16、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BC D1D2.C第1题,图中在三个方面都有优势,而仅在地形上有优势,在地形和河流方面有优势,只在河流方面有优势,故优势最多,最容易形成城市。第2题,亚马孙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密布,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不利于形成城市,图中四点唯有具有地形与河流优势且不具有气候优势,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 题。3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A团状,地质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4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A甲B乙C
17、丙 D丁3D4.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聚落呈长条状沿河分布。第4题,位于河流交汇处的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题组2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5现代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四地“以桥代路”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B缩短宁波至上海的行程C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D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2)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A干旱与洪涝B海潮与海冰C冻雨与风沙 D冻土与生态脆弱 (1)B(2)D第(1)题,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是减小铁路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少占耕地;杭州湾大桥则是为了缩短宁波至上海的
18、行程,因而B项正确;贵州清水河大桥的目的是减少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影响;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则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题,京沪高铁的不利因素是河湖众多;杭州湾大桥面临海潮和海水侵蚀;贵州清水河大桥是地质条件复杂和崎岖的地形;青藏地区则是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以及冻土广布。(教师独具)教材P76探索1由图可知,我国东部铁路线布局较密集,西部较稀疏。总体趋势是由东往西,铁路线布局由密变疏。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三级阶梯所处海拔较低,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三大平原所在地,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
19、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 0002 000 m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地区低;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 000 m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因而为我国交通线路最为稀疏的地区。3我国铁路线的分布与地形和地势有很大的关系。在东部平原、丘陵区分布较密,中部山地区相对较疏,而西部高原区,分布更为稀疏。主要分布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教材P78思考盛行西北风的某地,化工厂应建在居住区的东南方。因为化工厂是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厂,若建在西北方,大气污染物会随风扩散到居住地,造成污染危害,建在东南方会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教材
20、P80思考在山区修建铁路所需工程量较大、造价也大,所以选线时往往选择在利于或便于修建铁路的地形单元上,如在山间盆地或山谷处;而平原地形上则相对较为容易,工程造价较小。在平原与山区发展河运与铁路线路,虽然工程量、造价方面占有优势,但要占用大量农耕田地。教材P82思考1修建青藏铁路的不利因素: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2修建青藏铁路对该地区的影响:(1)铁路建成后有利于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铁路建成后,使我国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铁路通道运抵青藏高原,高原上的居民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历史即将结束,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将得到保护。(3)铁路建成后有
21、利于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造福沿线各族人民,促进民族团结。教材P82复习题1世界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温度、降水都比较适中的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尤其是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地带更是城市密集的地区,常形成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地形、交通条件等。2(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自然条件各要素在早期决定了交通运输方式,以气候、水文、地貌等的影响最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条件的改造程度在加剧,可以弥补自然条件的缺陷,克服不利因素,化限制为可能。(2)自然条件对线路走向的影响地形、地质、河流、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很大,线路应尽量避免穿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减少穿越河流的次数。不同地形区的人口分布和物产不同,也能影响到线路的位置、走向和密度。如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航运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内河航运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内河航运的不足是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条件影响大。(3)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自然条件可以通过工程难易程度、造价高低直接影响交通。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线路往往都选择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或便于修建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因此可以说自然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交通网的分布与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