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 B原始人群社会C母系氏族社会 D父系氏族社会2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代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以下各项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 )A北京人 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文化 D黄帝时代3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 )A原始人群时期 B旧石器时代C金石并用时期 D新石
2、器时代4韩非子中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一现象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B实行了禅让制度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帝制度5二重证据法是将“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相互印证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A蒋庄遗址与回忆蒋庄遗址的发掘 B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与远古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6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
3、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时间早 B一元化 C独特性 D多元化7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玉米 水稻小麦粟A B C D8周朝时所封郑、晋、鲁、卫、蔡等同姓诸侯封地大都在富庶或战略要地,而异姓诸侯,除了宋、陈、许、杞、邾等小国处于内地外,其余多在偏远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开疆拓土的需要 B维护周王室的利益C诸侯等级的不同 D强化中央集权的考虑9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
4、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10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约6 000年左右,中华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在这些星斗中不包括(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文化 D龙山文化1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12在王位世袭制下,世袭可以有兄终弟及、长子继承、幼子继承、壮子继承、择子继承、双系继承、女儿继承等多种方式。这
5、表明王位世袭制( )A在血缘集团内部传承权力 B最高统治者无力控制局面C王子依据其实力继承王位 D王子在王族内部地位平等13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A儒家的忠孝思想B道家的辩证法思想C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D墨家的“兼爱”“非攻”14如表为墨家和儒家思想主张。从表中可以看出()墨家墨子儒家礼运尚同“天下为公”尚贤“选贤与能”非攻“讲信修睦”兼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A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B墨家吸收了儒家部分思想主张C二者代表的社会阶级一致D两派的主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6、15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B蕴含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D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16商代具有恐怖威慑、狞厉神秘力量的兽面纹处于青铜礼器纹饰的中心,但到西周中晚期后,复杂的兽面纹变得浑朴简小,由器物的主体退居到器物的足部,仅为附饰。春秋战国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兽面纹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先秦()A礼器纹饰功能的质变B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C民众审美标准的嬗变D青铜礼器偏重实用功能17法家的极大成者是()A韩非子B李斯C荀子D孟子1
7、8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对墨家思想进行了思想升华B标志着中国古代科学体系形成C具有实用主义的某些特点D体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19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A反对贵族专权B主张维护等级秩序C强调理性思考D重视人的主体地位20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以下的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出韩非子对“势”的重视的是()A法不阿贵B厉行
8、赏罚C君主拥有绝对权威D事异则备变21秦汉时期的郡守可以自辟僚属,若非因违法而被罢免治罪,有些郡守任期长达20年,一年一度的上计制度有时也只是流于形式。这表明秦汉时期()A地方自主权力较大B监察制度效能有限C尚未形成中央集权D君主奉行无为而治22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23某考古队在考古时发现了一块带有文字的秦代铺地砖,上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篆文
9、。最能体现秦代“海内皆臣”的是()A三公九卿制B修筑长城C统一度量衡D郡县制24如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保留了分封制的痕迹B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C已有对相权制约意识D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25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其治国指导思想应不包括()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B“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尧舜不能以为治”C“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0、26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C中央官制D皇位世袭制27秦职官记载:“自秦惠王以后,嫡称王后,次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美人爵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这可以说明当时秦国()A官僚制度建立B礼乐制度崩溃C宗法制度瓦解D中央集权强化28如表中的资料表明春秋时期() 出处内容史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左传(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以彭仲爽为“令尹”,“实县申、息”左传(公元前627年)晋国胥臣荐举都缺有功,襄公赏以“先茅之县”A周王丧失了对诸侯的控制权B诸侯国君对地方控制加强C
11、郡县成为地方基本行政单位D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29当我们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能知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A诸侯B县令C郡守D太尉30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秦朝的一组为()A诸侯井田制甲骨文青铜B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C刺史察举制五铢钱丝绸D内阁军机处青花瓷商帮二、非选择题31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
12、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
13、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各诸侯国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往受周室制约。现在失去约束,各诸侯国内部争夺及各诸侯国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仅鲁桓公在位的19年间(前722年至前694年)就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内乱。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
14、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5分)及其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6分),并加以简要评价(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反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及
15、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4分)(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6分)(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5分)你是否同意,为什么?(5分)答案15DADCD 6-10DDBDD 1115AADDB 16-20BACDC 2125 A
16、ADBC 26-30DABCB31【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32(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3)司马迁把个人的品行和好恶作为评价标准。不同意。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更重要的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