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3741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 基础练(2020江西吉安一模)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3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的是()A实现河流梯级开发 B实现土地生态恢复C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D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解析:第1题,由日照强度减弱可知其与云量增多有关,由此可推断空气中水汽增多,蒸发增大。第2题,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种植作物,在

2、早期能一定程度增加植物蒸腾和地面蒸发,能增加空气湿度,但后期会因引水造成地表水减少,因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植被减少,下垫面趋于干燥,空气的湿度下降。第3题,通过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粮食单产,进而可减少对耕地面积的依赖,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答案:1.A2.D3.D(2020河北保定摸底)有“世界花王”美誉的大王花(见下图)是一种腐生寄生草本植物,吸取营养的器官退化成菌丝体状,侵入宿主的组织内,全年均可冒芽。大王花整朵花就是它的全部,花径最高纪录可达1.4 m,重10多千克,花期最多只有四天,一生就开一朵花。据此完成45题。4大王花的生长地()A冬冷夏热 B物种单一 C降水集中 D无明显四

3、季5大王花开花期间发出奇怪的臭味,有助于()A吸引大型动物啃食 B吸引腐食动物为其传粉C吸引蝴蝶蜜蜂为其传粉 D避免人类采摘解析: 第4题,据材料可知,大王花全年均可冒芽,这说明大王花的生长地无明显四季,故D项正确。第5题,据材料可知,大王花是一种腐生寄生草本植物,其生长主要依赖于腐食动物的传粉。臭味对腐食动物具有一定吸引力,可为其传粉,故B项正确。答案:4.D5.B(2020福建莆田二模)木质素是主要存在于陆地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可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指示物。在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

4、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下图示意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每100 mg有机物中木质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68题。6推测红河口水下三角洲中木质素含量高的月份是()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7影响河口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在近岸递增的主要因素是()A流速 B水温C盐度 D流量8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的原因是()A流量大,携带沉积物多B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C炎热多雨,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D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慢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

5、屑。木质素来源还包括新鲜的植物碎屑,新鲜说明此时植被处于生长期,对热量以及降水都有要求,高温条件下热量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降雨多说明水源充足,结合这两个来源说明此时应当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因此应当是夏季。第7题,由材料可知,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河口从岸向海流速越来越低,并且受海洋顶托作用影响,沉积物颗粒大小从岸向海应该是先大后小,颗粒大的不易被搬运,先沉积下来;小的后沉积。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吸附的陆源有机物越少,即木质素含量越低;砂粒越小,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强,吸附的陆源有机物越多,即木质素含量越高,所以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在近岸递

6、增的主要因素是流速。第8题,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只有植被生长旺盛才能提供新鲜碎屑,说明红河口此时应当是炎热多雨,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选C。流量大,挟带沉积物多,但是不一定都是新鲜植物碎屑,也有可能是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A错误。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土壤中有机质极易被分解,因此也有可能是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B错误。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快而不是慢,D错误。答案:6.C7.A8.C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体型巨大,凶猛。嗅觉极为灵敏,皮肤呈黑色,可从北极熊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看出皮肤的原貌,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

7、上通常为白色,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 km/h,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将,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它们主要捕食海豹,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2016年12月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的数量到本世纪中期可能减少超过三成。(1)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北极地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2)北极熊的迁徙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迁徙?(3)气候变暖对北极熊有什么影响?进而对当地居民会产生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北极熊能在北极地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是因其体型巨大,有厚厚的脂肪可以御寒。皮肤呈黑色,便于吸收热量;嗅

8、觉极为灵敏,奔跑速度快,善于游泳,在浮冰环境下捕食能力强;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既不易散热,也便于隐蔽等。第(2)题,由于冬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结冰,便于北极熊捕捉海豹等食物,在体内形成厚厚的脂肪御寒。夏季气温较高,海冰消融较多,不便于捕食,北极熊回到较低纬度陆地森林里生活和睡觉,消耗冬季积存在体内的脂肪。所以北极熊的迁徙规律是秋季向北迁移到北部的浮冰上,冬季就在浮冰上活动和捕食;春季向南迁移到陆地的森林里,夏季在森林里生活和睡觉。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气候变暖导致海冰消融且间距增大,影响到北极熊的捕食和活动,一方面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导致北极熊由于食物短缺而

9、攻击人类的现象增加,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答案:(1)北极熊体型巨大,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可以御寒。皮肤为黑色,便于吸收热量。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既不易散热,也便于隐蔽,从而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体型巨大、凶猛,嗅觉灵敏,奔跑速度快,善于游泳,在浮冰环境下捕食能力强。(2)秋季,北极熊向北迁移到北部(较高纬度)的浮冰上,冬季就在浮冰上活动和捕食;春季,北极熊向南迁移到陆地的森林里,夏季在森林里生活和睡觉。原因:冬季气温较低,北冰洋大部分海域结冰,便于北极熊捕捉海豹等食物,在体内形成厚厚的脂肪御寒。夏季气温较高,海冰消融较多,不便于捕食,北极熊回到较低纬度陆地森林里生活和睡觉

10、,消耗冬季积存在体内的脂肪。(3)气候变暖导致海冰消融且间距增大,影响到北极熊的捕食和活动,一方面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食物短缺导致北极熊攻击人类的现象增加,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提升练(2020湖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腹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每年6月至7月集中产仔的主要地区。下面图甲示意19942014年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图乙示意19942014年卓乃湖水体面积年际变化。据此完成13题。119942010年卓乃湖水体面积的年际变化主要是因为()A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持续增加B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C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年

11、降水量呈减少趋势D年平均气温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2012年卓乃湖水体面积比2011年大幅度减少,主要原因是()A冰川融水量的增加导致溃堤B持续强降水过程导致溃堤C极端低温导致冰川融水量大幅下降D上游修建大坝致使流入的水量减少3卓乃湖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少,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附近藏羚羊饮水更方便B湖岸附近土地沙化减少C下游水体面积短期内增加D湖泊环境调节作用增强解析:第1题,卓乃湖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由图可知,19942010年卓乃湖水体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非持续增加),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第2题,卓乃湖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由图可知,2012年平均

12、气温比2011年略有降低,故冰川融水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出现极端低温导致冰川融水量大幅下降的现象;由图可知2012年年降水量比2011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持续强降水过程导致水位猛涨,湖面迅速扩大,溃堤后水位降低,湖面迅速缩小;可可西里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不会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第3题,卓乃湖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少后,附近藏羚羊饮水需要走更远的路,更不方便;下游水体面积短期内会增加;水体面积减少会使湖岸附近土地沙化增加,湖泊环境调节作用减弱。答案:1.B2.B3.C(2020广东佛山质检二)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

13、天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4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生长,直接原因是()A光照增加 B降水增多C气温升高 D温差加大5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A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B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解析:第4题,由林窗是指“林中空地”,可判断林窗内因无高大森林阻挡而光照增加,从而利于较低矮的草本与灌木类植物生长。第5题,森林因具有涵养水源、蒸腾作用等而使林中水汽含量大,则森林地区一般上午(气温低于

14、下午)多雾而光照要弱于下午;下午太阳西晒,林窗东侧因无森林阻挡太阳光而气温较高,西侧因有森林阻挡太阳光而气温较低。答案:4.A5.B枯落物是植物地表器官枯死后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地表枯落物蓄积量与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科考组选择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内分别均匀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的三个坡面观察枯落物。这三个坡面具有相似坡度、相同坡向,撂荒之前均为坡耕地,植被恢复年限均大于25年,植被生长过程受人类影响很小。下图示意三个坡面不同坡段枯落物蓄积量。据此完成68题。6图中对应的植被类型依次是()A乔木、灌木、草本 B草本、乔木、灌木C灌木、草本、乔木 D草本、灌木、乔木7枯落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A增强降

15、水侵蚀力 B促进土壤水分蒸发C减小土壤孔隙度 D增加地表水分下渗8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最多,其共同的原因是()A径流在坡中的速度最快B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C径流量在坡中达到最大D地表枯落物在坡中的产量最多解析:第6题,乔木的生产能力最强,产生的枯落物最多,枯落物蓄积量最大,为乔木;草本生产能力最弱,产生的枯落物最少,枯落物蓄积量最小,为草本,为灌木。第7题,枯落物增加,覆盖在土壤表层,能降低水流速度,减轻降水侵蚀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分下渗,土壤中的枯落物能增大土壤孔隙度,D正确。第8题,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最多,说明径流在坡中的速度

16、最慢,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B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无法判断枯落物的产量多少。答案:6.A7.D8.B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 km2,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材料二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

17、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1)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2)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3)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4)推测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峰丛地貌的形成可从岩石的岩性、气候、流水作用等方面分析。第(2)题,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从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18、。第(3)题,顶坛花椒的种植应该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的统一,同时运用农业区位知识进行分析。第(4)题,夏季高温多雨,适宜杂草生长,刈割杂草可减少对花椒林生长的影响。答案:(1)地表分布的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岩石多裂隙发育;该地夏季炎热多雨,雨水沿裂隙侵蚀、溶蚀,长时间作用形成峰丛地貌。(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渗漏;地形坡度大,水资源存储条件差;夏季高温,蒸发旺盛,造成本地区地表土壤缺水,易发生干旱,生长在此处的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3)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适宜顶坛花椒的生长;花椒种植规模大,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收益大、水土保持效果好;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4)5月至9月(夏季)或雨季。理由:夏季(雨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杂草的密度和高度增加较快,刈割杂草可减少对花椒林生长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