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53.50KB ,
资源ID:95319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5319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二古文复习教案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二古文复习教案 .doc

1、高三语文教案备课时间:课 题必修二古文复习上课时间备课人学习目标1、把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2、把握关键性句式3、把握词性活用4、了解通假和古今异义 5、背诵前三篇文章重 难 点1、把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把握关键性句式 3、背诵前三篇文章把握词性活用板书设计1、实词与虚词 2、关键性句式3、活用 4、通假 5、古今异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 复习背诵必修一三篇古文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一起总结古文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的教学有更大意义。一、学习学海导航P69二、具体过程1、学生诵读六国论2、让学生明白复习的几个点、实词和虚词、通假、古今异义、活用、句式3、根据上面要求让学生自由

2、上黑板写出自己不懂的东西(5分钟)4、师生共同研究黑板上的知识5、老师根据黑板上的问题以及下面的点抽查学生了解情况 第二课时六国论 苏洵一.文学常识: 选自嘉佑集笺注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这篇文章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贿赂秦国,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题发挥,以古讽今,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二.重点字、词、句.通假字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当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古今异义 二、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 2至于颠覆,

3、理固宜然古: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古:以致 ,以至于今:表让步的连词3可谓智力孤危 4后秦击赵者再古:智慧力量 今:智商 古:两次 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旧事 今:一种文体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今:吞咽.词类活用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作动,保持完整.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秦:名作动,坚持正义 李牧连却之.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作动,礼待,礼遇. 日削月割:日:名作状,一天天。月:名作状,一月月. 一词多意兵:斯用兵之效也.(战争,名词). 2.非兵不利.(兵器,名词)

4、. 3.其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军队,名词)战:1.战不善.(战术). 2.赵尝五战于秦.(打仗)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2.秦以攻取之外.(用). 3.以有尺寸以地.(而). 4.洎牧以谗诛.(因为).故:1.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形容词).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所以,因此).之: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动词).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之.(灭亡.动词).终:1.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 2.惜以用武之不终也.(坚持到底.动词).暴:1.暴秦之欲无厌.(凶暴,残暴的.形容词). 2.暴霜露.(暴露.动词.p)始: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

5、起初.副词). 2.始速祸焉.(才.副词)为:1.为过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荆卿为计.(作为). 3.邯郸为郡.(成为)非:1.六国破灭,非病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 3.才能不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4.谪戍之众,非抗与九国之师也.(没有).或: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2.马之千力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的城.(获得). 2.此言得之.(适

6、宜、得当,引申为正确.). 3.诚不得已.(能够,可以). 4.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应当,必须).相:1.当与秦相较.(互相).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表示工作涉及到几方).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宰相)势: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形式). 2.其势弱于秦.(势力,力量). 3.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形式).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2.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省略句)3. 举(之)以予人,如弃草芥.(省略句)4.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5. 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短语后置)6、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

7、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三、重点实词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招致)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9、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击退) 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依附)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被动句: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c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洎牧

8、以谗诛。3.省略句: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举(之)以予人4.状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八、重点句子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

9、,是理所当然的事。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译文: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译文: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

10、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九.文学文化常识苏询,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有传世 第三课时一、导入课文学生集体背诵阿旁宫赋二、具体知识1、学生诵读阿旁宫赋2、回顾复习的几个点、实词和虚词、通假、古今异义、活用、句式3、根据上面要求让学生自由上黑板写出自己不懂的东西(5分钟)4、师生共同研究黑板上的知识5、老师根据黑板上的问题以及下面的点抽查学生了解情况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

11、,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12、) 2、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三)、文言虚

13、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

14、)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2)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15、(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五)、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

16、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六).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走廊曲折如

17、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燕国赵

18、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第三课时1、阅读六国论阿旁宫赋及书本中注释2、素材阅读苏洵六国论(1)写作素材: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角度点拨: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2)写作素材: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洵)角度点拨:善始还要善终;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 杜牧阿房宫赋写作素材: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

19、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角度点拨:不爱惜民力,就是自掘坟墓;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3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素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角度点拨:自古英雄出少年;什么才是真正的潇洒;无法磨灭的功业往往永恒第五、 六课时一、 综合练习学海导航P12一、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2、当与秦

20、相较。(同“倘”,如果)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以地事秦。(侍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朝歌夜弦。(唱歌/弹琴)2、名词作状语。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朝歌夜弦。(早晨/夜晚)3、形容词做动词。不能独完。(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始速祸焉。(招致)4、动词做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5、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6、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21、 三、古今异义。其实百倍。古:它的实际情况。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思厥先祖父。古:祖辈与父辈。今:父亲的父亲。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旧事,成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至于颠覆。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令提一事。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

22、。 今:怜悯。四、虚词归纳1、焉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风雨兴焉。(“于之”)始速祸焉。(语气词)2、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表修饰)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表转折)二败而三胜。(表并列)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表承接)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谁得而族灭也?(表承接)3、之破灭之道也。(的)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主谓之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主谓之间)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之间)子孙视之不甚惜。(代土地)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此言得之。(指上面所说的道理)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

2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秦国/的)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4、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秦以攻取之外。(凭借)以有尺寸之地。(连词)举以予人。(把)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洎牧以谗诛。(因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苟以天下之大。(凭借)5、于其势弱于秦。(比)以趋于亡。(向)赵尝五战于秦。(跟)齐人勿附于秦。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到)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比)五、一词多义1、为以荆卿为计。(作为)邯郸为郡。(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做)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治理/被)2、灭六国破灭。(灭亡

24、)薪不尽,火不灭。(熄灭)3、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并力西向。(介词,朝)4、兵非兵不利。(兵器)而秦兵又至矣。(军队)斯用兵之效也。(战争)5、犹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如同)良将犹在。(还)6、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7、得大则得城。(得到)此言得之。(适宜,得当)诚不得已。(能够)8、势有如此之势(形势)其势弱于秦。(势力)9、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始速祸焉。(才)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游于是乎始。(开始)10、终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始终)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11、故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从

25、六国破亡之故事。(旧)12、胜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13、暴暴霜露。(暴露)暴秦之欲无厌。(凶暴)虽有槁暴。(同“曝”,晒干)14、欲则秦之所大欲。(想要)暴秦之欲无厌。(欲望)15、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16、爱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17、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士大夫之族。(类)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18、缦廊腰缦回。(像缦一样)缦立远视。(同“曼”,久)19、举举以予人。(拿)函谷举。(拔,攻占)20、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是又在六国下矣。(与“上”

26、相对)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下)21、极尽态极妍。(达到顶点)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至,到)22、使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23、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24、事以地事秦。(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25、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26、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省略句举以予人。长桥(于)卧波,未云何龙?3、状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4、定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5、宾语前置并力西向。秦人不暇自哀。6、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洎牧以谗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