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时 集合课前预习案考纲要求1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3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4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基础知识梳理(一)集合1集合是一个不能定义的原始概念,描述性定义为:某些指定的对象 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中的元素属性具有:(1) (2) ; (3) 3集合的表示法常用的有 、 和韦恩图法三种,有限集常用 ,无限集常用 ,图示法常用于表示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
2、:如:;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4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符号 表示6子集:若集合A中 都是集合B的元素,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 7两个集合相等:若集合A中 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中 都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 8真子集:如果 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注意:条件为,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9若集合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真子集有
3、 个10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解题时不可忽视(、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四)集合的运算11交集:由集合A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 12并集:由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 13补集:集合A是集合U的子集,由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补集,记作即 (五)集合的常用运算性质1AA ,A ,AB BA,AA ,A ,AB BA2 , , 3 , ,4ABA ABA (六)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预习自测1不能形成集合的是( )(A)大于2的全体实数 (
4、B)不等式的所有解(C)方程所对应的直线上的所有点 (D)轴附近的所有点2设,集合,则A1 B C2 D3.设集合,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C)A(D)4.i是虚数单位,若集合S=,则( ) A B C D5.若A、B、C为三个集合,则一定有( )(A)(B)(C)(D)6已知M,N为集合I的非空真子集,且M,N不相等,若(C,则( )AM BN CI D 7已知全集,集合,则为()ABCD课内探究案典型例题考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典例1】1.已知求(1)满足条件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2)所有元素之和为奇数的集合A的个数.2.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求实数m的取
5、值范围.【变式1】已知集合 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考点二 集合的基本运算【典例2】已知集合A=B= (1)当m=3时,求;(2)若AB,求实数m的值.【变式2】已知,或.(1)若,求的取值范围; (2) 若,求的取值范围.当堂检测1.已知集合;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ABCD2.设集合A=x|1x4,B=x|x 2-2x-30,则()A(1,4)B(3,4)C(1,3)D(1,2)U(3,4)3.集合,则()ABCD4.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0,1,3,5,8,集合B=2,4,5,6,8,则为()A5,8B7,9C0,1,3D2,4,65.设集合M=-1,0
6、,1,N=x|x2x,则MN=()A0B0,1C-1,1D-1,0,1课后拓展案 A组全员必做题1已知集合,则()A0或B0或3C1或D1或32 已知集合,则=()ABCD3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z=x+y,xA,yB中的元素的个数为()A5B4C3D24已知,则=( )A B C. D5.已知集合等于( )AB CD6已知集合为实数,且,为实数,且,则的元素个数为( )A0 B1C2D37.已知集合A=只有一个元素,则a= 8.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B组提高选做题1.(1)设若,则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 .(2)已知集合若,则实数a的值为 .2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
7、值范围是3.已知且, 求的取值范围4.已知集合A=B,试问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AB 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预习自测1.D2.C3.D4.B5.A6.A7.C典型例题【典例1】1.解:(1)个(2)满足条件的集合A为1,2,1,4,1,2,4,1,3,5,1,2,3,5,1,3,4,5,1,2,3,4,5共7个2.解:(1),成立;解得由知(2),解得【变式1】解:由题意知当时,即,此时无解;当时,即,成立;当时,由可知的取值范围为【典例2】解:由题意可得(1)时,(2),解得【变式2】解:(1),解的(2)或,即或当堂检测1.D2.B3.C4.B5.B A组全员必做题1.B2.D3.C4.A5.A6. C7.0或18. B组提高选做题1.(1)0或或;(2) 2.3.解:,即又,即综上可得4.解:,方程无正根对称轴为,即时成立;解得由知存在实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