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2讲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必备知识夯基固源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0页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6年)1背景蓄谋已久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方针。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欲转嫁危机中国内战新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国际社会无暇顾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于经济金融恐慌,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2.表现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占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
2、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抗日。二、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1945年9月)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与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成为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
3、一战线正式建立。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国共联合作战。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苏联空军参战,消耗了大量日军。1938年10月,广州、
4、武汉失守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粉碎了日军消灭国民政府的企图。其中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游击区抗战国民党还建立敌后游击区,极大消耗日军力量,有力配合正面战场中国远征军1942年起,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同日军作战(3)评价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鼓舞了民心士气。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
5、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4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1)概况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师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此后,120师和129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
6、流砥柱。5侵华日军的罪行军事侵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东部、中部大片领土屠杀人民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超过30万人;细菌战和毒气战以华制华在占领区扶植汪精卫等伪政权,实行残暴殖民统治以战养战疯狂掠夺沦陷区的经济和资源,以满足战争需求奴化教育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磨中国人民反抗意志,达到民族同化6.抗战胜利及意义(1)抗战胜利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结束;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抗战胜利日。194
7、5年10月,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2)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亡到复兴的转折点。三、解放战争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1)努力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2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8、。(2)战争进程阶段时间战略重点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3)胜利意义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教材拓展补遗】教材补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
9、成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图示解史】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素养感悟家国情怀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国家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逐渐转变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意识空前高涨,推动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联合抗战。在国家意识引领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漫画说史全民族抗战信息提取:国共
10、合作下的全民族抗战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又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思维点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材料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迁移运用:这一规定的目的何在?提示: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名师点睛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教材补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英、美出于对日斗争的需要,于1943年1月与中国签订有关
11、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漫画说史中国抗战的地位信息提取: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抗战。【漫画证史】“假和平,真内战”信息提取: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据漫画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下方是打狗棒,说明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易错提醒人
12、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结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图解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核心素养重点深化 主题突破提升素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2页主题(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十四年抗战“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
13、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针对练1】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都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B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C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D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应是十四年,即从1931年开始,这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故D项正确。答案:D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
14、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3陕甘宁边区存在的时间是1937年1949年,是中共主导的国民政府战时临时性的地方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该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针对练2】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
15、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B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C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D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共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扩大抗日联合战线,故C项正确。答案:C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及其不同的原因(1)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
16、,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民众动员: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发动群众;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一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
17、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史料二1937年8月,(洛川会议)会议决定:要坚持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游击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确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族自觉性”的突出表现。(2)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洛川会议决议的落实状况,分析如何体现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教你读史(1)史
18、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封建专制下的中国缺乏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日本侵华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共产党在国统区发动群众争取政治经济权利为解决农民问题,确立减租、减息的政策(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体现了全民族的觉醒,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和群众基础;结合所获取的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提示(1)1937年9月,以国共两党为核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2)军事上,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列入国军序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游击战场符合国共合作协议。政治上,在国统区发动抗日的
19、群众运动,体现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方针。“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团结社会各阶层,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题(二)人民解放战争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
20、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全面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时调整土
21、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三、“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从中国社会矛盾上看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从阶级属性上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从力量对比上看国民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武装力量,中共也拥有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从双方策略上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共抱着诚意与国民党和谈,但并未放松战争准备从国际形势上看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在中国实行“扶蒋反
22、共”的方针关键能力定向突破 史料考法能力提升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要求:分析材料一,概括毛泽东提出的主要主张。信息: 答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抵抗日本侵略;改革内政,实现民主共和。材料二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
23、动普遍的游击战。”要求:分析材料二,指出此时国民党积极抗战的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信息: 答案:加强军队训练;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指导及援助各地抗日武装。史料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 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
24、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等。辨析史料:上面的史料中记述的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属实。判断方法如下:一、合理推断:二战期间,日本分兵太平洋和中国战场,战线太长,伤亡惨重,兵力严重不足;日本资源匮乏,战争本身也消耗大量资源。这些都要求日本国内民众支持战争。再加上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教育,普通民众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普遍采取了支持战争的做法。二、用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资料印证。该史料的记载和当时日本公开发行的报刊中的新闻内容高度吻合。应用:对以上史料认识正确的是()A美化侵略战争,基本不
25、可信B因是后人记述,可信度不高C因是教科书选用,反映官方立场D史料真实可信,选用动机不可告人答案:C真题感悟模拟演练真题研模决胜高考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考情分析在高考中,本讲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时有出现,内容涉及国共合作抗日(如国民党的积极抗战、抗日根据地建设)、解放战争(如解放战争时期外交政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国共双方在抗战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历史贡献、全球视野下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需重点关注。1命题点:中共中央工作重心的转移(2019高考全国卷)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
26、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解析:B对: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主要是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国家建设方面。A错:材料中并未涉及土地改革。C错: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D错:“社会主义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B2命题点:抗日根据地人民抗日热情高涨(2018高考全国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27、:“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A对: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B错: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C错: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与国民革命无关。D错:题干
28、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3命题点: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2018高考全国卷)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A对: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
29、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积极争取又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错:“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美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D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A4命题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统一战线的政策(2017高考全国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
30、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解析:由材料信息“共同利害”“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等内容可知,中共此举旨在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的措施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不是进行“革命”,A项错误,排除;此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反抗国民党政府”无关,排除D项。答案:B5命题点: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力量对比(2017高考全国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
31、。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由材料信息“群众组织”“404万人”“27%”“村村有党员”等,并联系抗日战争前后的史实可知,此时中共的影响力较抗日战争之前有显著提升,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山东根据地的情况,C项以偏概全,错误。答案:D6命题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革命(2017高考全国卷)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
32、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渡江战役即将发起”“英国军舰擅自闯入”“要求英、美、法迅速撤离”可知,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A、D两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并未表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C项错误,排除。答案:B7命题点: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2016高考全国卷)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
33、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1943年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为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除了政治上对中国共产党等党派实行压制外,国民党还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进行文化“围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书刊进行严密审查,将全国文化出版纳入其一党管制之下,题干中“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统治不利,因此被禁止刊载,故选D项;国民党这种做法会激化和其他党派的矛盾,也不利于
34、其形象的塑造,故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错误。答案:D8命题点: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2015高考全国卷)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中提及的城市
35、方位可知,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答案:B1全面抗战时期,日本把夺取武汉作为其解决中国事件的战略决策,倾其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并夺取武汉。然而当时的国际舆论在会战结束后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这反映出()A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B日本进攻武汉是侵华军事行动上的重大失误C中国抗战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D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解析: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制定了用空间换取时间、长期抗战的战略,故选D项;A、B两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C项排除。答案:D2如图是张乐平
36、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A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B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C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D中日战争胜负的前景明朗解析:根据候敌深入,一鼓歼灭漫画可知中国人民具有抗战必胜的信心,故选B项;1938年10月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并非政府的政策反映,排除C项;1938年中国抗战处于防御阶段,中日战争胜负的前景并不明朗,排除D项。答案:B3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A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B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C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D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解析: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从材料信息看,国民党大量吸收袍哥会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并组织培训,说明国民党企图在四川负隅顽抗,故选A项;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无法说明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故B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并不能代表广大“民众”,故D项排除。答案:A-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