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37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型 Ⅱ 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1803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37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型 Ⅱ 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37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型 Ⅱ 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37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型 Ⅱ 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37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型 Ⅱ 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37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型 Ⅱ 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师文档:第37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课型 Ⅱ 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7讲课型 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 考情分析考向研判题型突破试题来源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关键词命题特征分析2018全国卷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比较类、作用类、实质类中立政策,睦邻政策、罗斯福(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人物所处年代上看,以唐代、宋代、晚清与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为主。注重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4)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

2、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所涉及2018全国卷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原因类,评价类明代,明、蒙双方关系、三娘子2018全国卷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原因类、比较类“跋扈”藩镇,“元和中兴”2017全国卷史记原因类、意义(影响)类春秋战国,季札2017全国卷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原因类春秋战国,颜回2017全国卷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背景类、评价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2016全国卷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背景类、评述类唐朝,高仙芝,功过2016全国卷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特点类、背景类清代,郑板桥,艺术风格2016全国卷周天度蔡元培传原因类、评价类民国初年,蔡元培,北大校务改革2015全国卷元史等原因类、作用(意义)类

3、元代,丘处机、成吉思汗2015全国卷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背景类、措施类、评述类近代,德国,俾斯麦,非常法2014全国卷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徐忠民包公叙事等原因类宋代,包拯(包青天)2014全国卷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措施类、评价类晚清,光绪帝,戊戌变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6页视角1关注历史转折时期政治人物的作用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并不否定领袖(英雄)、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尤其是在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往往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高考全国卷考查的这些历史人物往往是教材未涉及的,但考查的内容却源于教材而且又高于教材。考生要通过所学的评价历史

4、人物的原则、方法来分析材料,并从中提取有关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说明历史问题。(2018高考全国卷)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

5、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解析(1)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根据材料唐宪宗“整顿赋税,裁减冗员”,可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唐宪宗“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可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材料“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可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材料唐宪宗“先后讨伐不

6、服从朝廷的”藩镇,迫使“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可得出剿、抚并用。(2)唐宪宗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唐太宗的“开元盛世”,唐宪宗的“元和中兴”都表现在: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统一稳定;经济上的恢复与发展。答案(1)原因: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共同之处: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视角2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变化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并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和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

7、交政策。因而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应该也必须反映和维护本国利益。在高考备考时,我们要注意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根据本国的利益需要对外交政策所做出的改变,这也是命题的热点之一。(2018高考全国卷)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8、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解析(1)根据“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得出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根据“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基本特征是积极参与拉美事

9、务。(2)第一小问作用,根据“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实质,根据“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并结合所学得出。答案(1)不同:华盛顿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积极参与拉美事务。(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

10、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视角3中外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人物评价中外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人物,不能用政治的眼光去评价,要站在文化的角度去评价。任何思想家的理论、思想、主义,任何文化人物的艺术科技成就,都离不开其历史时代,解答此类题目时都要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评价。在高考全国卷中,本类型的题目难度中等偏下,其答案大部分来自材料信息,考生解答时要注意充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2017高考全国卷)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

11、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

12、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7页题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型特点及思路分析题型特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在命题范围上多考查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教材以外的历史人物,而且多以中国史人物为主;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的考查更侧重于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的历史人物。(2)在命

13、题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设问一般为两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或文化成就产生的原因、特点并对该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真题典例(2018高考全国卷)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14、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思维建模第一步:分析问题设计、寻找答题角度。第(1)问中:问题的命题角度是“原因”;限制性词语是“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的原因;所采用的方法是“概括”

15、,所运用的知识是“材料和所学知识”。第(2)问中:问题的命题角度是“历史功绩”;限制性词语是“三娘子”的历史功绩;所采用的方法是“简要评价”;所运用的知识是“材料和所学知识”。第二步: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归纳要点。第(1)问:由材料“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得出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材料“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由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得出个人能力与威望。第(2)问:由材料“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

16、返”得出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材料“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得出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由材料“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沿边旷土皆得耕牧”得出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第三步:表述成点,简洁扼要。参考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针对训练材料清廷尽管攻取了台湾,但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朝廷和闽浙地方的不少官员主张放弃台湾,守澎湖。施琅力排众

17、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在国防上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薄”,经济上亦大有开发的前途。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窃窥边场,逼近门庭,沿海诸省断难宴然”,遗患后世康熙帝最终采纳了施琅的主张,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厦门合派一道官管辖。并派兵8 000人驻防,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2 000人驻防。这样,台湾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施琅主张坚守台湾的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8、说明清朝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意义。解析:(1)“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在国防上有重要战略意义”可以得出台湾在国防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野沃土膏,物产利薄,经济上亦大有开发的前途”可以得出经济上也有开发的前途,“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窃窥边场,逼近门庭,沿海诸省断难宴然”得出台湾容易被西方侵略者觊觎,放弃台湾不利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清朝、台湾、二者之间的交流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答案:(1)理由:台湾在国防上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经济上有开发前途: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觊觎。(2)意义:巩固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19、;促进了台湾的开发。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8页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1681年,康熙帝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帝决定攻台。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摘编自施伟青施琅将军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受到清政府重用的时代背景。(2

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琅的主要功绩及其历史意义。解析:(1)结合清政府收复台湾的背景回答。(2)第一小问功绩;根据材料“1682年,康熙帝决定攻台。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从收复台湾和守卫台湾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意义,从顺应历史潮流、促进国家统一、台湾社会发展等方面回答。答案:(1)背景:平定“三藩之乱”,国家基本统一;郑氏割据台湾,坚持抗清。(2)功绩:收复台湾;上书力主保留、守卫台湾。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台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阅读材

21、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发生在更先进的工业社会,需要有相当发展的工人阶级和强大无产者的自觉。他曾认为俄国不具备爆发革命的条件。而中国由于其农业性质和农民人口占压倒优势,革命前景看起来就更加渺茫了。号召重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以适应中国国情的思想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大钊。李大钊出生于农民家庭,但他在读书时就表现优秀,并最终成为一名大学老师。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领导了在北京大学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和列宁不同,李大钊把农民而不是城市工人看作革命变革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人口中只占一小部分,李大钊通过把中国社会叫无产者社会来证明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做出转变的合理性。他认为,整个中国一直在遭受着资产阶级、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剥削,因此,被压迫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统一起来并反抗他们的剥削。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2)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重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主要观点。答案:(1)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先进的工业化社会发生;马克思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预言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替代旧的社会制度,是在其原有制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必然趋势,所以马克思的预言具有合理性。(2)结合中国国情;认为农民是革命的先锋队;把中国作为无产者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