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1419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13高中语文秋季一轮复习备课系列:4.2.1《祝福》教案4(苏教版必修2).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祝福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阅读有目的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读前要热身 灶神的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有个小闺妇,长得十分漂亮,玉皇大帝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一天,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小闺女哭闹着要跟母亲下凡间游玩,王母娘娘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她一块到人间察看。一到人间,小闺女甭提有多高兴,看看这,觉得新鲜,看看那,也感到好玩。特别是人间的恩爱夫妻,她看后脸一红,心想:我啥时候也能像他们一 191 样过上美满幸福的日

2、子呢? 晚上,老百姓都关门睡觉了,小闺女看到一户人家亮着灯,就瞒着母亲悄悄来到这家。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在锅灶前烧火哩。小闺女心想:这个小伙子模样长得不错,看样子又忠厚老实,要是能跟他在一起生活该有多好啊!她鼓起勇气,走进灶房,说自己没爹没娘,讨饭来到这里,想找个住宿的地方。小伙子十分可怜她,先给她弄了点吃的。小闺女吃罢,便帮助小伙子烧火,两人边烧火边说话,越说越对劲儿。说来扯去,就私定终身,结为夫妻。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怎么劝她回宫,她也不听。 王母娘娘回到天宫,向玉帝诉说了人间民情。玉帝问女儿为什么没回来,王母娘娘说:“她喜欢人间美景,想多看几天。”时间长了,玉帝不见闺女回来,多次向王母

3、娘娘追问。王母娘娘见瞒不过去了,只好说了实话,玉帝听后气得浑身发抖,决定给她点颜色看看。玉帝说:“那个小伙子不是在烧火吗?好!我就让他们当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看他们知道不知道害羞!”就这样,玉帝的小闺女与她的丈夫就成了灶王奶奶和灶王爷了。 有一年大旱,庄稼收成不好。灶王奶奶看到百姓生活困苦,就常常借回天宫娘家的机会,偷偷带些吃的和穿的分给周围百姓。玉帝发觉了,大为恼火!下旨只准闺女、女婿每年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灶王奶奶无奈,只好按玉帝规定的时间回天宫。 打那以后,人们为了祈福消灾,把他俩塑成金身供在庙里,画成像贴在灶房里,年年腊月二十三进行一次大扫除,晚上祭灶,送灶王爷、灶王奶奶回宫,让他俩“

4、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到正月初一五更再把他俩接回凡间。这一风俗,世代相传,唐代陆龟蒙在祀灶解一文中说:“生已祀之,以祈福祥,祀之可也”。 “送灶”是我国某些地区的旧俗,因人们搞这种祭祀活动的目的是祈求赐福,故也叫“祝福”,“祝福”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叫“祝福”的小说,就是以这一民间旧俗为题材的。具有反封建思想的鲁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小说?他在祝福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学习小说祝福。知识应储备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

5、年写成小说集呐喊,其后又发表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先后主编刊物并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等,此外还翻译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有两部小说集 192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16部。识记字音1字音寒暄(xun) 朱拓(t) 烟霭(i) 间或(jin) 悚然(sn) 踌蹰(chu ch) 不更事(n) 谬种(mi) 俨然(yn) 形骸(hi) 新正(zhn) 门槛(kn) 呜咽(w y) 桌帏(wi) 讪讪(shn) 鄙薄(b b) 咀嚼(j) 唾弃(tu) 执拗(ni) 蹙缩(c)炮烙(po l

6、u) 惴惴(zhu) 牲醴(l) 蹒跚(pn shn) 2多音字 jin 间或 n 不更事 zhn 新正 间 更 正 jin 时间 n 更加 zhn 真正kn 门槛 b 鄙薄 ni 执拗 槛 薄 拗 jin兽槛 bo 薄板 o 拗开 分辨字形竟 毕竟 钝 迟钝 暄 寒暄竞 竞赛 沌 混沌 渲 渲染悚 悚然 谬 谬论 竦 竦身 缪 绸缪 文题解读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个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被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祝福”是具有深刻

7、含义。高手支招之二感受鉴赏文本需精研祝福鲁迅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作者使用同义重复,意在说明封建制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鬼神宗教观念,这种为封建统治的合理性辩护的,极端野蛮、荒诞的意识形态残害致死的。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以乐景衬哀情。这几句描写为祥林嫂的死提供了一个恰切的环境。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8、。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交代鲁四老爷的身份,以此我们可以推知他的思想,了解祥林嫂之死的根源。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鲁镇的祝福景象及鲁四老爷。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封建思想的社

9、会性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女人忙碌却无权祝福,她们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阶级关系依旧。此环境描写,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

10、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书房的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了鲁四老爷的身份特点一个讲理学的封建卫道士。交代人物赖以生活的家庭环境鲁镇人忙于祝福及鲁四老爷的书房。序幕。小说开头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诸角度描写了鲁镇年终祝福

11、的热闹忙碌的景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生活的典型环境和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沉重”“阴暗”“一团糟”等词语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引出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 193 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

12、呆滞无光,是岁月沧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难的印记,说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成了垂死的人,她对生活已失去希望,精神已完全麻木。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肖像描写,写出了祥林嫂身体的衰老、生活的窘迫、精神的麻木。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是的。”“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从这句话的语气来看,问题不是偶然提出,在她,是慎重考虑多时的了。再从她对询问对象的选择上来看,祥林嫂确是一个有见识,爱思考的人,并不是一般懦怯昏庸的弱女子。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

13、了。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临死之前,她脑子里产生了对于鬼神观念的“疑惑”。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这“疑惑”非同一般。封建迷信观念在旧中国根深蒂固,这一惊人的意念,从一个备受禁锢、束缚的弱女子的头脑中产生,真是谈何容易!人们会问,祥林嫂的“疑惑”是怎样产生的呢?

14、事实上,作者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悬念。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虹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祥林嫂问题的核心就是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

15、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比贫穷、比体弱多病、比无依无靠更加折磨她的心灵的精神痛苦。对祥林嫂的“灵魂拷问”,“我”是意外、踌躇、吃惊,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亲见沦为乞丐的祥林嫂。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勿勿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我”逃避而又感到不安,这说明“我”还是一位有良心的人。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活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

16、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怕负责任的自我解脱)。“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多么圆滑乖巧的一种应世手段啊!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请墩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

17、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我”就是以吃点儿喝点儿的行动来求得内心暂时的“平衡”。呜呼!“人和人的感情”,竟是那样的“不相通”。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是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污蔑。!”对死人也不宽容,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漠。我先是诧异觉得十分奇怪,接着是很不安,似 194乎这话于我

18、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从短工的语气中可见一斑。)“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中间的破折号是停顿之意,说明短工有所犹豫和踌躇。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短工淡然的回答,更增添了祥林嫂的死的悲剧

19、色彩。亲闻祥林嫂死去的消息。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由此可见“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细致的描写、叙述中,刻画出鲁四老爷的形象。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

20、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佯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我”和鲁四老爷“总不投机”我选择了逃避。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这里也指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苦的贫穷受欺的人,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指鲁四老爷之流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

21、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我”有清醒的头脑,有一定的是非爱憎之心。也许是由于经历过多挫折,磨损了“我”的锐气吧,而今变得圆滑世故,遇到现实问题绕着走,更不爱深思探究,袖手旁观而心安理得了。本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中间议论的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实际为愤激和沉痛。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承上启下倒叙手法,设置悬念。第一部分,结局。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之死的冷酷,和社会上对祥林嫂之死的冷淡,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关怀和对当时

22、社会的激愤,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对祥林嫂第二次肖像描写:年轻,勤劳,朴实,新寡。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限, “顺着眼”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她安分守己、善良温顺的性格特点。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

23、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勤快耐劳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祥林嫂自己没有名字,可见她地位的低下。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多重复句,意蕴丰富。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 195 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

24、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这是一种真心实意的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脸上也白胖了。生活的要求极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要求的人最后却在悲惨中死去,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开端:外逃帮佣,初到鲁镇。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掏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表示反感。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

25、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证实了鲁四老爷的推测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这样的话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的。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是封建礼教使鲁四老爷把祥林嫂的血汗钱给了她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

26、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掏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在这个时候仍然是“踱”,精彩。也不见,一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 196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样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用别人之口从

27、侧面补叙祥林嫂被抓的情景“可恶!然而。”“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表语意转折,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四叔说。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中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可恶!”“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使鲁家有失体面而感到不快。四叔说。“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四婶指责卫老婆子,但这绝不是因同情祥林嫂而指责她。“阿呀阿呀,

28、我真上当。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然而。”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四叔说。鲁四老爷的“可恶”、“然而”表现了封建礼教奴役人、愚弄人的特点。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代表性既不是主要表现在他的经济地位上,也不是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地位上,而是主要表现在顽固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上,他以顽固、虚伪、自私、冷酷的一系列表现,迫使祥林嫂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

29、结,不久也就忘却了。第二部分,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只有四嫂,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意思是希望她再来。但到第二年的新正,她也就绝了望。为后文收留祥林嫂埋下伏笔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了,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所以来得迟了。她们问答之间,自然就谈到祥林嫂。“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贸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阿呀,这样的婆婆!”四婶惊奇的说(“惊奇”一语用

30、得精彩)。“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买卖妇女竟为合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祥林嫂竟肯依?”“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

31、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可见祥林嫂头脑中的“贞节”思想非常严重,这也是产生其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样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祥林嫂对再嫁反抗越激烈,说明她受到的封建礼教的毒害越深。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

32、骂,阿呀呀,这真是。”对于被封建思想禁锢的妇女来说,再嫁是最耻辱的事,“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祥林嫂为了自己所谓的“贞节”尽了最大的反抗。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此前一共写了祥林嫂的两次反抗。第一次是当婆婆要卖她的时候,她出逃,被抓回去;第二次便是这里的撞香案。她的反抗,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是要为祥林守节。她的反抗是孤独的,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作者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后来怎么样呢?”四婢还问。“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她抬起眼来说。“后来呢?”“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祥林嫂不是那样顽固、死板地死守“节烈”的女人,而是一位思想圆通,能面对现实的聪明人

33、。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墺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现实生活的满足使她暂时抛开了精神上的负担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祥林嫂屈辱地再嫁后,过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之前为什么老是提起呢?值得品味。被人劫回,被迫改嫁。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丈夫死去,儿子被狼吃,祥林嫂没有了依靠,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又流浪到鲁镇来。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

34、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精神受到刺激,极度悲哀,青春活力已消失,但还没有消尽生命力。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

35、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祥林嫂没有生存空间。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凄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发展:丧夫丧子,再到鲁镇。与开头的结局“联成一片”,构成祥林嫂悲剧的全部历史。“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

36、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表现了她夫死子亡后的极度悲伤四婶起刻还踌踌,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此处突出了祥林嫂的温顺和勤快,正是因为这她才被重新收留。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驯熟的安放了铺盖。她从此又在鲁镇做女工了。大家仍然

37、叫她祥林嫂。不叫她贺嫂,而用她第一位丈夫的名字称呼她,可见人们的封建思想特别严重。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祥林嫂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精神负担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 197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收留下的原因不是同情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姑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个告戒说明祥林嫂已经失去了做一个常人的资格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

38、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祥林嫂因第二个丈夫死去,成了“不洁”之人,被剥夺了祭祀的权利。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祥林嫂在人格上受到歧视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不知道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这里的“不理会”,恐怕带有点麻木的成分了。),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

39、日夜不忘的故事:“我真傻,真的,”反映了祥林嫂内心的痛苦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向,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40、。作者不厌其烦地让祥林嫂叙述自己的故事,人物(说者、听众)刻画入木三分。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这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分明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无聊生活中的调剂罢了。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

41、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当阿毛的故事不再新鲜时,她们就“烦厌得头痛”了。“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有前面的反复叙述,这里的态度就水到渠成了。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她反复向别人诉说她的悲惨故事,是以此来减轻内心的痛苦,但人们在反复咀嚼了她的悲哀后,施之以厌恶和唾弃,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的麻木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被吃者也在无意中吃人。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唉唉,我们的

42、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说了,觉得厌烦;不说,还要逗引:怎样的世态炎凉啊!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极度痛苦、寂寞的祥林嫂希望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

43、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在鲁镇,她已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已经沦落到了最底层。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柳妈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唉唉,我真傻,”这句话的反复出现,是为了表明,儿子被狼吃了这件事对祥林嫂是致命一击,造成她精神上的严重创伤。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

44、时撞坏的么?” “晤晤。”她含胡的回答。“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么?”,“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的生活的甜蜜回忆。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

45、她的眼。善女人在这样的打趣中得到了满足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对动物“不杀生”,却主张祥林嫂撞死,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善”女人又给祥林嫂加上了一个沉重的精神枷锁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

46、的。“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 198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也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原先的生活不过是没有地位,是柳妈告诉她

47、死了以后要锯成两半,使她恐惧;而“捐门槛赎罪”客观上起到了愚弄的作用:给了她一丝希望,然后毁灭了她。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这是祥林嫂背上沉重思想包袱的外在表现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柳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扬出去,供大家谈笑,她也算是无聊冷漠中的人中的一员吧。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祥林嫂额上

48、的伤疤又成了鲁镇人生活的调剂“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其实,鲁镇的人们是和祥林嫂一样的“百无聊赖”的。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祥林嫂对人们已经完全绝望了,她变得更加孤独。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这反映了祥林嫂努力改

49、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但自以为捐门槛便能使自己摆脱厄运,可悲、可叹、可怜!以迷信治迷信,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柳妈的愚昧无知给祥林嫂造成了更大的精神痛苦。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捐了门槛以后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歧视了。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这样一句喝令,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

50、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捐献门槛,未能“赎罪”。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精神崩溃后痛苦心灵的写照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捐门槛后仍然不能为自己赎罪,这使祥林嫂精神完全崩溃,最终走向生命的完全毁灭。“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

51、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从前至后四婶对祥林嫂的态度可以说她只是把祥林嫂当成一件工具罢了,没有把她当人来看。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使祥林嫂陷于绝境。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 199 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想做奴隶而不得,这种自觉的奴隶性格,正

52、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内在原因。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而沦为乞丐。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第三部分,写祥林嫂二到鲁镇。这一部分中“丧亲再到鲁家”为发展,“备受凌辱行乞”为高潮。第二、三部分合在一起,即祥林嫂与鲁镇,也就是“祥林嫂的故事”。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53、;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以反讽之语收束,蕴涵着无限的激愤: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第四部分,“祝福声中感慨”,为尾声,由回想到现实。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

54、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这一节以“我”的感慨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一九二四年二月七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作品有呐喊、彷徨等。 钝响沉闷的响声。 送灶旧时把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视作“灶神”升天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以图“上天应好事,下界保平安”。 理学也称“道学,是宋明儒家阐发孔孟之道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明清统治者特别提倡。 监生(jin)“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进国子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清乾

55、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等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绞丝银镯子(zhu)(用银丝拧成的一种套在手腕上的环形装饰品。 间(jin)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 安逸安闲舒适。 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讪讪(shn)难为情的样子。 强(jing)固执,不服劝导。读后需品味主旨: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在批判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同时,也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文法:1沉郁的色调传达出悲哀的感情祝

56、福描写祝福景象的文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很值得欣赏。2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祝福中“我”的话跟鲁四老爷的不同:“我”的话活像一个新派人物,鲁四老爷的话活像一个讲理学的老爷。卫老婆子的话跟柳妈的不同,卫老婆子的话活像是一个“中人”,柳妈的话活像一个好寻开心的市井女人。3肖像描写洗练传神,含蓄隽永小说多处描写祥林嫂的外貌,特别是对她的眼睛作了精心的刻画,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不幸遭遇,展示她那每况愈下的苦难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小说三次集中的外貌描写显示了人物不幸的遭遇和内心的创痛,给人广阔的想像空间,填补了片断之间的空白。4巧

57、妙的倒叙式结构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开头的“序幕”和最后的“尾声”揭示了女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然后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惨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惨死连在一起,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情节 内容 顺序序幕 鲁镇的祝福与鲁四老爷结局 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倒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叙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探究后争鸣问题: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刻画这个人,鲁迅先生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他话很少,且多是半句,可就在这半句话中人物的特点就突现了出来。在听人报告祥林嫂被抢的过程后,他只说了一句:“可恶

58、!然而”这里的“可恶”说的应该是祥林嫂的婆婆,因为她这样地抢人,闹得沸反盈天,影响了他们家的声誉;“然而”则应是他转念一想,婆婆动手抓儿媳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也就不必说什么了,这充分显示出他是站在封建礼教的立场上的。对于这一处的理解,人们几乎没有什么分歧。当卫老婆子到他们家时,鲁四老爷先是一句“可恶!”,这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四婶已经在下文中给解释的较明确了,随后卫老婆子巧言答辩,说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这时鲁四老爷又一个“然而”,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 其一,再找一个象祥林嫂这样“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的已不太容易。(1993年第11期高中生语数外中陶光晓先生的鲁迅小说语言特色分析

59、) 其二,虽然你说得有道理,但这样做毕竟损害了我家的威严和名声,姑且念你初犯,且认错态度良好,就饶过这一次,下次别怪我不客气。(1999年第4期语文知识中于尧君先生的品不尽的“言外”之意) 其三,再荐一个可以,然而千万不可再荐逃出的寡妇。(1996年第11期现代中学生中孙外山先生的答读者问二则)我的观点高手支招之三多维阅读风 筝 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 1910 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

60、显出樵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

61、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同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

62、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

63、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阅读提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

64、,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小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这无疑是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风筝和祝福两篇文章虽然文体不同,但都是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毒害的,都是以写人为重点的。请对比两篇文章,说说它们在揭露封建礼教和人物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我的看法高手支招之四素材积累祝福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旧中国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勤劳、善良、生命力很强的祥林嫂最终无法在那个社会生存下去,这说明了什么?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观念和迷信思想是摧残乃至吞噬劳动人们的社会根源。“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

65、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像鲁四老爷这样的人利用封建礼教迫害祥林嫂似乎在情理之中,但像柳妈这样的和祥林嫂处于同一阶层的人物也在有意无意的利用封建迷信毒害祥林嫂,再加上她本身具有的封建迷信思想,她岂能不死!)某村一座刚盖好的农宅中不明原因地先后有多人死去,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认为此地风水不好,于是便称之为凶宅。在这期间,这家住户也曾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的发生。后来村子里住进了扶贫工作组,工作组的同志认为,

66、凶宅发生的死亡现象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原因的。后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终于真相大白,祸根就来自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在把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这座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天津市东丽区一毕姓农民,几年前盖了一幢三层小楼,后改为饭店。主人发财心切,便求神保佑。在二楼的一间小屋里,特意供上了一尊财神像,每日虔诚的香火不断。一个星期天,生意清淡,主人便照例到佛像前默默祈祷,随后供上一炷香。并打开北侧的窗子,释放烟雾。他走后不久,一阵风将窗帘刮到点燃的香火上,随之便燃烧起来,继而蔓延到楼道。待

67、住在三楼的服务小姐被浓烟呛得跑出门时,二楼那间供奉财神的小屋已是烈火熊熊了。平时受人顶礼膜拜的菩萨、财神,在关键时刻也不能救人于苦难,最后还是消防官兵扑灭了大火。(“财神”没使人发财,反而叫人破财,教训是沉痛的。)贵州紫云县杨通全夫妇被算命书迷住了心窍,夫妇不搞生产,成天在家看“甲子”和“六命书”。当算出“全家时运熬不过八月”后,杨和其妻顿生自杀念头。于是就把家中牲畜粮食相继变卖,所得现金用来大吃大喝。在杨通全夫妇“生命由天定,死后再产贵子”等迷信思想的灌输下,家人决定跟随夫妇俩一同“上天”。一天晚上,全家老小七人换上整洁的衣裤鞋袜,集体服毒自杀,演出了一场人间悲剧。(全家服毒,愚昧之至。)高

68、手支招之五习题探讨1阅读全文,以“太不公平了”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你初读作品的感受。解析:“太不公平了”是对作品所写事件的总的评价,本题已限定了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下面就应围绕这一感受从文章中选取材料。选材时要注意它的典型性,即选取的材料要能证明“太不公平了”这个感受。具体阐述时可采取“叙(列举事例)析(分析事例)评(得出结论)”的方法。参考答案:略2鉴赏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很强的审美活动,它往往需要进行审美想像。请顺着以下虚拟的线索和情景展开想像,并把你想像的“故事”和原文进行比较。(1)假如祥林嫂没有死(2)祥林嫂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3)贺老六没有死于伤寒,阿毛也没有被狼吃掉

69、(4)“我”对于祥林嫂的疑惑不是说“我也说不清”解析:本题是考查我们的想像能力。要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去作合理的想像。比如“假如祥林嫂没有死”,祥林嫂以其勤劳、善良的品行必能生活下去,也许和她婆婆有些冲突,但最起码她不会带着沉重的精神负担死去。参考答案:略3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欣赏祝福的故事情节,并和同学交流鉴赏心得。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因素。(英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英罗勃郎宁指环和书)写作技巧和故事情节要服从传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泰戈尔评传引泰戈尔语)我认为倾向应当由场面和情

70、节本身自然而然地吐露出来,而不应当有意地把它指点出来。(德恩格斯致敏考茨基)构成情节的事件之间相互如此紧密相扣,以致任何一个事件一旦移动,则会损坏整体的内部结构。(美爱伦坡埃德加爱伦坡论文集)解析:祥林嫂从她婆家逃出后,又被找到逼嫁给贺老六,从而使她背上了“不洁”的坏名声。嫁给贺老六后有了儿子,生活安定下来。可谁知贺老六得伤寒而死,儿子又被狼吃而亡,这又使祥林嫂又重新回到封建气氛浓厚的鲁四老爷家,而在鲁四老爷家她又碰上了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柳妈。这一系列“巧合”使她处于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重重包围之中,决定了她悲惨命运的必然性。作者设计这一系列“巧合”故事,都是为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对

71、劳动妇女的毒害,所选材料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而本文的中心作者并没有点明,他通过关于人物的一个个故事叫读者自己去领悟,从而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小说的故事情节看似“巧合”,但我们读来并没有生拉硬拽之感,这充分显示了一代文学大家鲁迅精妙的构思。参考答案:略4祝福中许多精彩描写,对刻画人物、描摹环境、渲染气氛等有着重要作用。请分组讨论下列描写的作用,然后全班交流。两次描写祥林嫂的微笑。多次描摹祥林嫂的眼睛。四次描绘鲁镇的飞雪。 五处有关钱的描写。解析:可从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描摹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方面考虑。 1911参考答案:“二次微笑”:这是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露出的两次笑容。一次是

72、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地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保守心理。祥林嫂的第二次笑,是在厨房里同柳妈闲聊的时候,柳妈取笑她改嫁反抗后的屈从,祥林嫂在无奈之中“笑了”,这是一种含羞的笑,是以“笑”来掩盖新婚之夜那些难以启齿的行动,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过去短暂而和美的生活的甜蜜回忆。在写法上,这是伏笔,为鲁镇人嘲笑祥林嫂又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也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反衬写法。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

73、三样眼神”:第一次是在小说34自然段,写她“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说第66自然段,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第三次是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四场飞雪”: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74、: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

75、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五张账单”: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 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

76、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千,花了五十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千, 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5阅读鲁迅的药,联系初中学过的藤野先生和孔乙己,想一想,藤野先生和药中的人们是怎样“看杀头”的?孔乙己中掌柜、酒客、小伙计是如何“看”孔乙己的?孔乙己是如何“看”自己的?药中的华老栓、康大叔、茶馆闲人、夏瑜母亲是怎样“看”夏瑜的?祝福中鲁四老爷、鲁镇人是怎样“看”祥林嫂的?你是如何看待鲁迅作品中“看”和“被看”背后的实质的?请和同学交流看法。

77、解析:可联系旧中国人们具有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正统思想考虑问题。参考答案:略高手支招之六精读检测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暄(xun) 悚然(sng) 负疚(ji) 窈陷(yo) B踌躇(chu) 新正(zhng) 倔强(jing) 炮烙(lo) C草窠(k) 歆享(xn) 荸荠(q) 陈抟(tun) D踝骨(lu) 谬种(mi) 朱拓(t) 间或(jin)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形骸 鄙薄 安份耐劳 间或一轮 B蹙缩 蹒跚 百无聊濑 咀嚼赏鉴 C简捷 歆享 走头无路 连绵不断 D鄙薄 懒散 少不更事 瘦削不堪3依次填入下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78、 ) 四婶, 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或 或 而且 所以 B唯独 由于 非 即 或者 所以 C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所以 D只有 因为 或 或 甚至 所以 4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 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她一手提着竹蓝,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A BC D精读赏析(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79、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5“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当时社会中的那种人?6请说说你对“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一句的理解。7请简要分析文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二)阅读下面

80、的文字,完成810题。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 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蝴蝶花扣。

81、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这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1912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真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门前。我打

82、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 只听见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喊:“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 “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 那女人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

83、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注:小说描述的事件发生在现代的台湾。)8怎样理解小说标题“人,又少了一个”的深刻含意?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小说中的“女人”还活着,为什么却要说“少了一个”?(限20字内)(2)为什么要在“少了一个”前再加上“又”字?(限20字内)9如果将“女人”的有关身份证(照片)的文字材料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10小说突出地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试从“蜕变”的角度,简析每次“笑”所显示的女人个性的扭曲。(每次限10字内)第一次“笑”: 第二次“笑”: 第三次“笑”: 第四次“笑”: 语言运用1

84、1(2007江苏石庄中学高考一练,18)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新华网开罗2月3日电(记者辛俭强明金维)一艘载有1400多名乘客和船员的埃及客轮当地时间2日午夜在红海失踪并沉没。 2日夜间,从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城市杜巴开往埃及红海港口城市塞法杰的这艘埃及客轮在驶出62海里后从雷达屏幕上消失。3日上午,埃及红海港务局官员宣布,这艘客轮在红海海域沉没。失事客轮所属的和平船运公司负责人阿马德告诉新华社记者,失事客轮的船龄已有35年,船重近1.2万吨,船长118米,宽24米。他排除了因技术原因导致客轮失事的可能性,认为客轮失事有可能是因恶劣的天气所致。据了解,事发时,

85、红海海域风疾浪大,并伴有降雨。12(2007广东江门市高考模拟,19)读下面文字,参照例句中划线部分仿写,内容符合原文意思。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任用)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例句:宽,待人宽厚。对上级、下级、同事、长辈和小辈,以及周围的人,都要宽厚,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容忍他人的缺点,正确对待与别人的矛盾,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仿写:信,讲求信用。 写作训练13认真阅读课文,提取课文中关于祥林嫂的材料,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使没读过祝福的人了解祥林嫂的有关情况

86、。 精读检测答案与提示1提示:A项中“窈陷”的“窈”应读为“yo”;B项中“炮烙”的“烙”应读为“lu”;D项中“踝骨”的“踝”应读为“hui”。答案:C2提示:A项中“安份耐劳”的“份”应写作“分”;B项中“百无聊濑”的“濑”应写作“赖”;C项中“走头无路”的“头”应写作“投”。答案:D3提示:根据各分句之间的关系选填合适的关联词。答案:C4提示:两句是常式句,两句是变式句,后者在表达方面更有力度。答案:B5提示:是当时处在统治地位的所谓的上层人物,像鲁四老爷这样的人。参考答案: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6提示:理解本句话本身的含意,还要结合作者的思想去考虑。参考答案:这是愤激而沉痛的

87、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7提示:写景是为了写人,可由景物特点考虑人的思想感情。理解时还要注意“寂静”“沉寂”等关键词。参考答案: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8提示:这里的“少”不是生命意义上的少,而是人格意义上的。一个“又”字,说明当时社会上不只她一人这样,具有普遍性。参考答案:(1)女人人性扭曲,已成为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价值。(2)表明不断有人“少”掉,使作品更具有社会意义。9提示:文章主要通过女人的“变”表达主题,没有这个材料就不能深刻反

88、映主题。参考答案:有影响。抽去有关材料就反映不出作品的特色:写一个庄重自尊女人的蜕变,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善良灵魂被扭曲、被吞噬。影响了女人形象的批判力量和主题的思想深度。10提示:可根据每次“笑”的上下文意,从“变”的角度考虑问题。参考答案:第一次“笑”:对人生的敌意和诡谲;第二次“笑”:丧失羞恶之心;第三次“笑”:职业乞丐的无赖相;第四次“笑”:对人生的冷漠、麻木。11提示:本句话应有叙述主体及其情况,还应有其他需要强调的信息。参考答案:埃及一客轮红海沉没,1400多人遇难12提示:认真理解例句的结构和内容。结构要和例句相同,在内容上,应是“信”的使用范围和意义。参考答案:不论在任何时候,不论对任何人,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说道做到,就会受到别人的任用。13写作提示:可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提取有关祥林嫂的主要材料编撰成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