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夯实】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巢,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下图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1、2题。1.河狸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A.植被覆盖率降低 B.湿地面积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年降水量增加 2.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A.年径流量增多 B.含沙量下降 C.河水流速变慢 D.下游枯水期延长【解析】1选C,2选D。第1题,河狸坝可以使该区域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相应的生物量也会增加,故生物多样性增加;由图
2、中的河狸坝形状和材料可以推测,其筑巢的河段一般都是小支流,蓄水量较小,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忽略。第2题,河狸大量捕杀,河狸坝就会消失,其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消失,故河流旱涝加剧。年径流量、含沙量、河水流速受其影响较小。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成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图示意保和岛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35题。3.从大尺度来看,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 B.热带季雨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荒漠 4.“巧克力山”只长草
3、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A.土层太薄 B.温度太高 C.降水太多 D.海拔太高 5.据图推断,“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A.2月 B.5月 C.8月 D.11月【解析】3选B,4选A,5选B。第3题,由材料“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当地森林茂密”可知,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热带季雨林,所以,从大尺度来看,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第4题,位于菲律宾中部的保和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40-120米小山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强烈,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所以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温度高
4、,降水多,对树木生长有利。40-120米的小山,海拔比较低。第5题,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受西南季风控制),在3-5月,为旱季后期,气温升得很高,但是降水稀少,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巧克力”。所以,“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5月。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生物、地形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如赤红壤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下图示意海南岛土壤分布。据此完成68题。6.海南岛的土壤分布()A.深受季风洋流影响 B.受人类活动干扰强
5、烈 C.呈明显的环状分布 D.与气候类型对应明显 7.推测海南岛水稻土分布区()A.地势平坦,人口密集 B.河流落差大,蜿蜒曲折 C.雨热同期,温差较大 D.隧道比重大,公路较少 8.海南岛燥红土分布区的植被是()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稀树草原 D.常绿阔叶林【解析】6选C,7选A,8选C。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土壤分布呈明显的环状分布;季风洋流分布在北印度洋,受季风洋流影响小;土壤的形成受地球表面风化物、气候、生物、地形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而燥红土主要分布在热带干热地区,说明没有与气候类型对应。第7题,海南岛水稻土主要分
6、布在海南岛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人口密集;河流落差小,雨热同期,温差较小;沿海公路多。第8题,海南岛燥红土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相对降水较少,气温较高,主要形成的是稀树草原。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图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鱼鳞坑是该地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之一。鱼鳞坑是在较陡的山地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成“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图乙)。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1)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各地理要素的变化。(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鱼鳞坑能保土、保水、保肥的原因。(3)黄土高原地区鱼鳞
7、坑等生态整地方式初见成效,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说出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推断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的发展变化情况。【解析】第(1)题,整体性表现了五个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当黄土高原植 被遭到破坏后,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流水对表土的侵蚀更加严重,使黄土高原逐 渐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表层土壤更容易遭受侵蚀,而使得肥力 下降;植被稀少使得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减少,使当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又由于降水减少,导致当地的河、湖等水量减少,形成恶性 循环。第(2)题,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 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
8、下的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故 称鱼鳞坑。鱼鳞坑能拦截地面径流,使下渗增加,起到保水作用,即鱼鳞坑具有 一定蓄水能力;随径流减小,土壤侵蚀减弱,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起到保肥的作用。第(3)题,黄河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时,因流速减低,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卓有成效,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进行,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三角洲陆地面积可能减小。答案:(1)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流水侵蚀更加严重,黄土高原逐渐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土壤更容易遭受
9、侵蚀,肥力下降;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当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干;降水减少,当地的河、湖等水量减少。(2)鱼鳞坑能拦截地面径流,使下渗增加,起到保水作用;随径流减小,土壤侵蚀减弱,起到保土作用;拦截山坡上流下来的有机物质,起到保肥的作用。(3)形成条件: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变缓,海潮的顶托作用,导致水流速度减慢。发展变化:三角洲陆地面积增速减慢,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进行,三角洲陆地面积可能减小。【能力挑战】温带雨林是地球上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的针叶树或阔叶树森林。充沛的降水是雨林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温带雨林在不少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塔斯马尼
10、亚岛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州,在岛的西部多雨区,年降水量在2 0003 600毫米,发育着世界最完整且未被破坏的原始温带雨林,树种以桉树和山毛榉为主。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13题。1.温带雨林多分布在该岛西部的原因是()A.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B.西南风从海洋带来水汽 C.位于西北风迎风坡降水多 D.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强烈 2.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A.生物多样性丰富 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破坏后难以恢复 D.植物空间竞争激烈 3.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区()A.生长有古老树种 B.树木普遍粗壮矮小 C.以针叶林为主 D.枝繁叶茂树种丰富【解析】1选C,2选B,3选A。第1题
11、,根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岛位于南 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北风。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看出,该岛中部地区地势 相对较高,西部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该岛的东部有暖流经过。该岛 东、西部距海都较近。第2题,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不如热带雨林热量充 足,生物多样性不如热带雨林丰富。温带雨林地区因气温较热带雨林地区低,微生物分解速度相对较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因土壤较热带雨林肥沃,因此 破坏后较热带雨林易恢复。温带雨林生物种类较热带雨林少,因此植物空间竞 争没有热带雨林激烈。第3题,由材料“发育着世界最完整且未被破坏的原始 温带雨林”可推测出,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区生长有古老树种。由材料“温
12、带雨林在不少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可知,树木普遍粗壮矮小说法错误。由材料“树种以桉树和山毛榉为主”可知,并不以针叶林为主,且树种相对较少。(2020泉州模拟)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影响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下图示意2011-2018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46题。4.受损点的土壤()A.肥力提高 B.湿度增大 C.更易风化 D.趋于板结 5.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
13、)A.降水 B.地形 C.植被 D.河流 6.为修复受损地的土壤,首先要()A.植树造林种草 B.增施有机肥料 C.改变土体结构 D.增加土壤水分【解析】4选D,5选C,6选C。第4题,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 重,土壤容重越大,土壤中有机质、水分、空气等含量就越低,因此土壤容重可 用来估算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图(1)显示,与对 照点相比,受损点的土壤容重明显升高,图(2)显示,与对照点相比,受损点的有 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受损点肥力下降、湿度下降、空气减少、不易风化,受损点土壤压实度上升,因此土壤趋于板结。第5题,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土 壤的物理构
14、成和结构,从而影响土壤肥力大小,使得土壤中生物生产力水平高 低不同,因此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降水、地形、河流影响不大。第6题,材料信息表明,汶川特大地震后当地受损土壤的土壤容重明显上升,根据第4题分析可知,土壤趋于板结,此时如果在板结的土壤上植树造林种草、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水分,都不能起到修复土壤的明显效果,只有首先改变土体结构,增加空隙度,再通过各种方式补充有机质和水分,才能有效地修复受损地的土壤。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的能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土壤容重指一定体积内
15、土壤干物质重量。土壤容重可用来估算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能够反映土壤的生产力水平。野外调查祁连山中段山地土层的土壤容重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不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发生变化。图1为祁连山中段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2为祁连山中段不同植被类型0-10 cm土壤容重。(1)确定祁连山中段土壤生产力水平最强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北坡土壤容重的垂直分布特征。(2)分别说出祁连山中段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特点。(3)分析与海拔3 200米的南坡相比,北坡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的特点及其原因。(4)推测在同一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变化
16、的特点,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土壤生产力是指土壤支撑的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初级生产 力。确定祁连山中段土壤生产力水平最强的坡向和部位应从植被覆盖情况进 行判断,图1中显示,北坡植被类型多,且有初级生产力最大的山地森林带,因此 祁连山中段土壤生产力水平最强的坡向为北坡,最强的部位为山地森林带。北 坡土壤容重的垂直分布特征应结合图2和图1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图1显示,随着海拔升高,北坡先后出现山地荒漠草原带、山地草原带、山地草甸草原 带、山地森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漠带、高山冰雪带,读图2显示,山地森林 带以下,土壤容重大致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山地森林带以上,土壤容重大致随 着海拔升高而增大
17、。第(2)题,祁连山中段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土壤水分 和有机质含量的特点应从蒸发、植被和土壤容重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高海 拔地区,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含量较大,而材料信息表明,高海拔地区多寒 漠和冰雪,植被较少,土壤容重大,因此有机质含量小;低海拔地区,气温高,蒸 发强,降水少,土壤水分含量较小,材料信息表明,低海拔地区多山地荒漠草原 带,植被较少,土壤容重较大,因此有机质含量小。第(3)题,图中显示,海拔 3200米的南坡为山地草甸草原,北坡同海拔地区为山地森林,结合图2信息判断,北坡土壤容重较小。北坡土壤容重较小的原因应从气温、植被等方面进行分 析。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可用来估算土
18、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 土壤压实度等。祁连山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山地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相同 海拔北坡获得太阳辐射相对较少,土壤温度较南坡低,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大,因此土壤容重较小;图中显示,祁连山中段北坡植被主要是灌丛及森林,南坡为 草地,北坡生物量较南坡高,土壤中获得的有机质较多,且土壤温度较低,土壤 中有机质不易分解,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南坡,因而土壤容重较小。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推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坚实度有关,因此土层深度越深,获得地表植被补充的有机质越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使得土壤容重增大;土层越深,土体受的压力越大,压力使得深处土壤变得更加紧实
19、,从而使得土壤容重增大。因此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答案:(1)坡向和部位:北坡,山地森林带。分布特征:土壤容重随着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2)高海拔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大,有机质含量小;低海拔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小,有机质含量小。(3)特点:北坡土壤容重较小。原因:山地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相同海拔北坡土壤温度较南坡低,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大,容重较小;北坡植被主要是灌丛及森林,南坡为草地,北坡生物量较南坡高,土壤温度较低,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南坡,土壤容重较小。(4)特点: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原因: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土层越深,土体受的压力增大变得更加紧实,土壤容重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