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992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3.郑人游于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

2、?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A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B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C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D只有贵族能够参加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老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6.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

3、:“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7.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朱熹强调:“修齐治平。”其反映的共同主张是()A人本主义 B经世致用C重道轻器 D积极入世8.据汉书文帝纪第四记载,文帝的遗诏“乙巳,葬霸陵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这体现汉文帝的主张是()A与自然和

4、谐相处 B让百姓减少支出C减少财政浪费 D与民休养生息9.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蕴含朴素的唯物论 10.“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5、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11.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12.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

6、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班固汉书艺文志材料二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荀子儒效篇材料三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

7、矣。戴震(17241777)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1)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儒者”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社会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儒者”价值取向变化的认识。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1A。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说明当时分封制遭破坏,诸侯争雄,结合所学可知为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表明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文化背景正是礼崩乐坏,思想多元,A项正确;黄老学说被尊崇一般在朝代建立之初,B项错误;儒释道并存在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之间,C项错误

8、;拜金逐利盛行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应该是鸦片战争后,D项错误。2C。结合所学知识,“游士社会”是指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游士即游说谋划之人士;“郎吏社会”是指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门第社会”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社会”是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草市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夜市出现在隋唐时期,A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B项错误;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儒佛道融合的趋势,C项正确。3C。关键信息:以论执政、以议执政之善否。通过关键信息分析可知“议执政之善否”即是行使监督之职,C项正确;A

9、项“百姓”说法错误;题干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并不类似雅典的公民大会,B项错误;题干并未强调乡校只能是贵族参加,D项错误。4A。“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A项正确,B、C、D项错误。5B。题干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仁,即是孟子“仁政”思想,B项正确;老子为道家,主张无为,A项排除;董仲舒是儒学思想家,然从“诸侯”等信息来看,C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朱熹是宋明理学家,D项不符合题意。6A。根据材料“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结合孔子思想的仁政、德治以及苏格拉底

10、的美德即知识可判断选择A项。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不主张发展个性,B项错误;苏格拉底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项错误;C项虽然正确,但题干未涉及对人的改造,只是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7B。从材料中的“安百姓”“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可判断选择B项,都是主张做学问要实用,但修身、齐家两个阶段不能反映积极入世,D项不正确,人本主义和重道轻器不符合材料中两个人的共同主张,A、C项也不正确。8C。材料是汉文帝遗诏对自己丧葬的从简要求,根据材料“皆瓦器不起坟”可知文帝主张节俭,反对浪费,选择C项。材料并未涉及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排除A项;B、D含义是相同的,文帝的遗诏只是对政府支出的要求,未

11、涉及对百姓赋役的征收,排除B、D。9C。“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符合董仲舒“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C项正确;程朱理学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探求天人关系是为政治服务,而不是探求自然规律,B项错误;此学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项错误。10C。关键是“天子受命于天”及“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指出一切源自天,并且强调君臣关系,因而选C项。A项不对,因为材料不是讨论人际关系的。B项不对,因为材料是强调君权,没有分封的思想。材料虽有君臣、夫妻关系,但没有父子关系,也没有五

12、常的内容,所以D项也不对。11D。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D为最佳选项。A、C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秦朝已实现转变,材料信息也无体现,排除A、B、C。12C。题干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民性天生为善却不能为善,故立王诱导向善,这是天意,这反映的是董的君权神授思想,C项正确;汉代儒家独尊,其因一是董之思想适用了统治需求,但不是主要影响,排除A项;“天人感应”是董思想的基础,B项不符“主要影响”的要求;汉代倡儒与尊儒,D项不是主要影响。13(1)观点:可能和司徒官职有关;上承尧舜、周文王、周武王;孔子集大成。(2)看法:荀子:儒者重礼义(品格修养);有助于君主统治(有利于教化百姓)。因素:诸侯争霸战争需要人才。戴震:儒者应该孜孜追求学问,不应该重视功名利禄。因素:理学僵化,崇尚空谈(科举制度僵化成为谋取功名利禄的工具);清朝思想文化专制政策。(3)认识: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变动的影响;适应时代需要进行调整;传承儒家自身价值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