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618KB ,
资源ID:94980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498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一第二次模拟选科调研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结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太阳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如果未来人类移居地外行星,首先可能移居至图中的( )A. a行星B. b行星C. c行星D. d行星2. 图中P天体是( )A. 行星B. 恒星C. 星云D. 彗星3. 图示天体中除太阳外,体积、质

2、量最大的是( )A. d行星B. e行星C. f行星D. g行星【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b为地球,a为地内行星,A、B错误。c为火星,d为木星,其中火星与地球类似,也是颗岩石行星,也有一年四季,一天也接近24小时,而木星为气态星球,因此与木星相比,火星更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地球”,C正确、D错误。故选C。【2题详解】图中P天体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长长的“尾巴”,为彗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图示天体中除太阳外,还有八大行星、

3、彗星和小行星带。在八大行星中,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21倍。图中d为木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与贫乏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 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的形成原因是A. 年均温高B. 地势高C. 降水丰富D. 距海远5. 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的形成原因是A. 多云雾B. 多晴天C. 多平原D. 多高原【答案】4. B 5. A【解析】【4题详解】图中显示,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势较高,特别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

4、气稀薄,空气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B符合题意。我国年均温最高的地点在南方地区,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并不是丰富区,年太阳辐射丰富区年均温不高,因此排除A。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降水相对稀少,如果降水丰富,云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因此降水丰富不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的形成原因,排除C。图中显示,距海远最远是新疆,而图中显示,新疆并不是太阳辐射丰富区,因此距海远不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的形成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5题详解】图中显示,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东部,该地受地形和天气

5、系统影响,多云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导致当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A符合题意。如果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会导致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而此地为太阳辐射贫乏区,排除B。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平原面积小,排除C。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有高原、有盆地,多高原不是当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的形成原因,排除D。故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

6、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5)白昼时间的长短。(6)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下图示意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甲、乙、丙、丁四地中( )甲地位于北半球 乙地位于南半球 丙地位于南半球 丁地位于北半球A. B. C. D. 7.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丁、丙、甲、乙C. 乙、丙

7、、甲、丁D. 乙、甲、丙、丁8. 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中( )A. 甲地白昼最长B. 乙地出现极昼现象C. 丙地白昼最短D. 丁地出现极昼现象【答案】6. A 7. C 8. C【解析】【6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递减,即与直射点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6月22日太阳直射点达最北(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达最南(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l2月22日,南半球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l2月22日。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甲、乙位于北半球,丙、丁位于南半球。正确,错误。故选A。【7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递减,即与直射点纬度差越大

8、,正午太阳高度越小。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上一小题可知,甲、乙位于北半球,乙正午太阳高于小于甲,因此乙纬度高于甲,A、B错误。6月22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甲位于北回归线,纬度为23.5N;图中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1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 | (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 + 值;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 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 ),可求得丙地纬度约为51.5,丙地纬度高于甲,C正确,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由前面两个小题可知:甲、乙位于北半球,丙、丁位于南半球;四地纬度由高到低为乙、丙、甲、丁。甲、乙位于北半球,乙的

9、纬度高于甲,因此6月22日甲地白昼应短于乙地,A错误。乙地位于北半球,若6月22日出现极昼现象,则12月22日应出现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应小于等于0,B错误。甲、乙位于北半球,6月22日昼长夜短,丙、丁位于南半球,6月22日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夜短,丙地纬度高于丁,则白昼更短,C正确; 6月22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应出现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C。【点睛】对高一学生而言,本题难度较大。解读是可推理,也可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乙、丙、丁的大致正午太阳高度,单后再做判断。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 图中a、b、C分别为( )A. 上地幔、硅镁层、硅铝层B. 硅

10、铝层、上地幔、硅镁层C 硅镁层、硅铝层、上地幔D. 硅铝层、硅镁层、上地幔10. a、b两层相比( )A. a层密度较小B. a层铁和镁比重较大C. b层在大洋地区缺失D. b层铝的成分相对较多11.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东北平原D. 太行山地【答案】9. D 10. A 11. B【解析】【9题详解】图中a层位于地壳上部,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地壳中缺失,应为硅铝层;硅铝层之下为硅镁层,即b层;地壳之下是地幔。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由上题可知,a层为硅铝层,主要成分以硅、铝为主,密度小,位于硅镁层之上,大洋地区可能缺失;b层

11、为硅镁层,主要成分以硅、镁为主,密度大,分布具有连续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中,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个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因此地壳厚度最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中有箭头方向绘制错误),完成下面小题。12. 图中箭头方向错误的有( )A. B. C. D. 13. 过程包括( )A.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B.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C 变质、风化、侵蚀、沉积D. 冷却、侵蚀、堆积、固结成岩【答案】12. C 1

12、3. A【解析】【12题详解】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因此错误;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结而成,不能由其它类岩石转化,因此、错误。故选C。【13题详解】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而是岩浆岩转化成沉积物的过程,因此排除与固结成岩有关的选项,B、D错误;岩浆岩转化成沉积物的过程是外力作用的过程,而变质作用属内力作用,C错误;是岩浆岩转化为沉积物的过程,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日晒、雨淋、冻融、生物等作用下风化、崩解破碎,然后经过风、流水或冰川等的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A正确。故选A。【点睛】第一小题宜采用直选法,第二小题宜采用排除法。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14. a、b、c三处的地

13、质构造分别为( )A. 断层、向斜、背斜B. 背斜、断层、背斜C. 向斜、背斜、断层D. 向斜、断层、向斜15. 图中四岩层按年龄从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16. 图中a山的海拔高于c山的原因可能是( )A. 断裂上升的高度大B. 岩层抗蚀力强C. 褶皱隆起的高度大D. 地表植被覆盖度高【答案】14. D 15. C 16. A【解析】【14题详解】a、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b处岩层发生断裂,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构造。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水平方向上背斜处中心岩层较两侧老,因此年龄较新;根据图中断层

14、两侧岩层的对应关系可知,年龄较新;年龄较新。因此四岩层按年龄从老到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图中a山与c山位于地堑的两侧,对比地堑两侧同一岩层的高度可知,a山断裂上升的高度大于c山,A正确;读图可知,a山和c山均属向斜构造,岩层的类型相同,因此岩层抗蚀力应相同,B错误;a山和c山均属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褶皱隆起应为背斜构造,C错误;植被覆盖度不影响山体海拔高度,D错误。故选A。读下列四种地貌图,完成下面小题。a b c d17. 以上四种地貌中,不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 )A. aB. bC. cD. d18. c、d两种地貌( )c分布在河流下游 c由侵蚀作用形

15、成 d分布在河流下游 d由侵蚀作用形成A. B. C. D. 19. 图示四种地貌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17. A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a为雅丹地貌,因风力侵蚀而成;b为溶洞,因流水的化学溶蚀而成;c为河口三角洲,因流水沉积而成;d为峡谷,因流水冲蚀而成。故选A。【18题详解】c为河口三角洲,因流水沉积而成,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正确、错误;d为峡谷,因流水冲蚀而成,一般位于河流上游,错误、正确。故选D。【19题详解】图中b为溶洞,分布于喀斯特地貌区。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故B正确,A、C、D错

16、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属基础性题目,较容易。下图示意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M、N两锋面中A. M 为暖锋,N为暖锋B. M 为冷锋,N为冷锋C. M 为暖锋,N为冷锋D. M 为冷锋,N为暖锋21. 图中P、Q两地A. P地盛行下沉气流B. P地湿热C. Q地盛行下沉气流D. Q地湿热22. 此时H地盛行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答案】20. D 21. C 22. A【解析】【20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为锋面气旋,位于北半球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图中M、N两锋面中,左

17、侧M由高纬度移来,为冷锋,右侧N由低纬度移来,为暖锋。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读图可知,Q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故Q地为高气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C正确,D错误。读图可知,P地为低气压系统,盛行上升气流,P地纬度较高,气候冷湿,AB错误。故选C。【22题详解】读图可知,H地位于北半球,H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H地盛行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锋面气旋图中,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左侧的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下图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18、澳大利亚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内陆多,沿海少,呈放射状分布内陆和西部沿海较少沿海多,内陆少,呈环状分布 东、北、南三面沿海较多A. B. C. D. 24. 图中的盛行风( )A. 盛行于1月B. 盛行于7月C. 寒冷干燥D. 温和湿润25. 图中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赤道低气压C. 东北信风偏转而成D. 副热带高气压【答案】23. B 24. A 25. C【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澳大利亚降水呈半环状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及西岸降水少,东、北、南三面沿海较多。正确,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图中的盛行风为西北风。南半

19、球夏季(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高赤道,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西北风来自低纬海洋,炎热潮湿。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南半球夏季(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高赤道,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世界局部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地球的 被 分割成六大板块,阿拉伯半岛属于 板块,中南半岛属于 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未来地中海将会 ,而红海将会 。(3)请用板块构

20、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答案】(1)岩石圈 ;断裂带; 印度洋; 亚欧。(2)缩小(或缩小直至消失) 扩大(3)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遇到北边亚欧板块的阻挡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区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解析】【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容易。【详解】(1)板块构造学说人为覆盖全球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若干个板块,从大的角度来说全球的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大的板块又可以划分成若干小板块。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2)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中海中的板块边界两侧

21、板块做相对运动,为消亡边界,红海处中板块边界两侧板块做相反方向的运动,为生长边界。因此未来地中海将会缩小直至消失,而红海将会扩大。(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板块之间碰撞、挤压的结果。远古时代,青藏高原地区曾经被浩瀚的古地中海所覆盖。在地质时期的第三纪早期(距今约000万年前),南方来的印度洋板块向北,与我们所在的亚欧板块相撞,碰到了一起。两者的相互挤压,使这里的地壳开始向上抬升,海水逐渐向西退去。海洋逐渐消失,陆地逐渐形成。岁月如梭,两个板块的相互挤压和碰撞虽然缓慢,但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到了第三纪晚期(距今约300万年前),发生了地质历史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地

22、壳运动,叫做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从雅鲁藏布江一线附近处向亚欧板块下俯冲。在此过程中,强大的挤压作用使亚欧板块一侧发生较大面积的整体抬升,大致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原上部的岩层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弯曲、重叠,向上隆起,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他高原上众多的山脉。27.读某季节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b、c两气压带分别为_、_。 (2)e、f两风带分别为_、_,两风带的风向分别为_、_ 。 (3)a、c两气压带的形成因素分别是_、_。 (4)此季节意大利罗马和中国北京的气候特点分别是_、_。【答案】 (1).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副热带高气

23、压带 (3). (盛行)西风带 (4). (东南)信风带 (5). 西北风 (6). 东南风 (7). 热力因素 (8). 动力因素 (9). 温和多雨 (10). 寒冷干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详解】(1)读图可知,b在60S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在30S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e在30S-60S之间为盛行西风带;f在0-30S之间为东南信风带;两风带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东南风。(3)a为90S 附近的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c 为30S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4)意大利罗马和中国北京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温

24、带季风气候;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意大利罗马为地中海气候,冬季被西风控制,气候特点为温和多雨;中国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28.下图为地球某日某时刻日照图,图中阴影区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示日期为_月_日左右。(2)图示日期地_时日出,地_时日落。(3)图示时刻地的地方时为_时,该日地的最大太阳高度为_。(4)南极点的极昼比北极点的极昼约短一周时间,试简述其主要原因_。【答案】 (1). 12 (2). 22 (3). 6 (4). 18 (5). 18 (6). 8326 (7). 南极点的极昼期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解析】【分析】本题

25、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详解】(1)由图中箭头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南半球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12月22日前后。(2)图中两地均位于赤道,昼夜等长,6是日出,18时日落。(3)读图可知,地和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位于同一经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18时日落,因此地的地方时为18时。一地的最大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图中位于30S纬线上,南极圈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 | (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 + 值;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 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26、” )可知,地的最大太阳高度为8326。(4)南极点的极昼期应从9月23日后经1月初到第二年3月21日,北极点极昼期应是从3月21日后经7月初到9月23日。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地转速度最慢。因此南极点的极昼比北极点的极昼约短一周时间。29.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代表太阳大气层分别为_、_、_。(2)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太阳大气层是_ (填字母)层,简述其原因_。(3)图中d是一种太阳活动,是从b层喷射出的舌状火焰,叫作_。除此之外,太阳活动还有_、_、_。其中发生在b层的是_,发生在c层的是_。【答案】 (

27、1). 日冕层 (2). 色球层 (3). 光球层 (4). c (5). 原因:太阳辐射能主要来自c层,而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活动所需能最的主要来源 (6). 日珥 (7). 黑子 (8). 耀斑 (9). 太阳风 (10). 耀斑 (11). 黑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基础知识,属容易题。【详解】(1)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平时我们见到太阳光主要来自光球层,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活动所需能最的主要来源,图中c层为光球层。因此c层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太阳大气层。(3)图中b层为色球层,从色球层喷射出的舌状火焰叫作日珥(d),除此之外,太阳活动还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其中发生在b层(色球层)的是耀斑,发生在c层(光球层)的是黑子。-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