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2单元 第2课 夜归鹿门歌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894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2单元 第2课 夜归鹿门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2单元 第2课 夜归鹿门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2单元 第2课 夜归鹿门歌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名称夜归鹿门歌课型新课编写教师郑小芹年级高二编号34日期2015-11-17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学习重点: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学习难点: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一、作者简介(见教材P28)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2、。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二、解释题意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 三、诵读欣赏 诵读提示: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诵读时要注意读出流转自如的韵律感。 四、整体感知 首联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进人洒脱的胸怀。 颔联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的比较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颈联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地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之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尾联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这首诗写的“夜归

4、”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一种独到的意境。五、赏析全诗:1、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村人各自上岸还家,自己回到鹿门。这实际上又含一组对比,即诗人的选择和世人的选择对比。这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志向?3、颈联写诗人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见到什么景象呢?4、尾联中的“幽人”指谁?5、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六、背诵诗歌并默写:七、课外拓展: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课后练习)答案示例: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