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1.20MB ,
资源ID:948077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4807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卷考试范围:必修三1-7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A. 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B. 两者没有任何联系C. 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D. 两者意思完全一样【答案】C【解析】【详解】黄宗羲思想是对儒学批判继承,使之发扬光大,故C项正确;孟子思想属于儒家思想,黄宗羲是对儒学批判继承,不是对之否定,故A项错误;二者是继承和发展关系,故B项错误;在民本观方面二者有共同点,但不是完全相同,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2.“圣人之性”是天生“过善”之

2、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教化无用,只能用刑罚手段处置他们。“中民之性”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教化才能成善。由此说明董仲舒A. 从教育的角度强调“礼乐教化”B. 从统治的角度强调“赏罚分明”C. 从人性的角度强调“礼法并用”D. 从伦理的角度强调“三纲五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将人性分为三类,认为“斗筲之性”只能通过刑罚手段处置,而“中民之性”则通过教化达到善,可见其从人性角度强调了礼法并用,选项C正确;材料除了强调礼乐教化,还主张刑罚,而且董仲舒的切入角度是人性,而非教育,因此选项A排除;

3、赏罚分明与题无关,排除B;材料并未强调三纲五常,排除D。3.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A. 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 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C. 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D. 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可知,材料论述了君臣关系,强调了各自的职责。结合所学可知,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主的

4、权力无限制地扩大,导致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黄宗羲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认为君主与臣子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D正确;据上分析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与臣子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非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A错误;明清时期政府采取“海禁”政策,与西方的交流很少,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西方启蒙思想开始影响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B错误;据材料“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可知,材料论述了君臣关系,强调了各自的职责,而不是规范君臣关系,C错误。4.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在人

5、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 庄子;普罗塔格拉B. 孔子;苏格拉底C. 孟子;柏拉图D. 庄子;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老子主张齐物论,顺其自然,没有强调道德律己,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A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但没有提及人应以道德律己,柏拉图主张按品德进行社会分工,不是用道德律己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

6、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律己,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强调以道德律己来维护社会秩序,故D项错误。5.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曾说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一观点表明A.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B. 先实践后有正确认识C. 对格物致知的继承D. 知行是先后两个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王守仁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认识深刻并且能够很好落实才是真正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只有明觉、精察,才能认为认识深刻。”,即“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故答案为A项;B、D项不符合王守仁关于“知”和“行”关系的主张,均排除;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对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否定,不是继承,排除C项。【

7、点睛】王守仁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认为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6.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强调A.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B. “存天理,灭人欲”C. 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D. 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答案】C【解析】【详解】“忠厚传家久”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8、诗书继世长”强调的是学习文化的重要性,故选C。“忠厚”更多的是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并不是具备社会责任的表现,排除A;B项强调人对欲望的克制,与材料不符,排除;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7.明代中后期的一位思想家被认为是“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下列主张与该人物相对应的是A. 存天理,灭人欲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 日常生活中就存理D. 严刑峻法才能治理天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中的思想家是李贽,他反对以儒家的孔子的是非标准为标准,反对道学家的虚伪,认为理就存在于日常的百姓生活中,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所述分别是理学和

9、心学的主张,排除;D项所述与法家的主张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尊儒兴教,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创造。此后,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便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建立起来了。这一制度的建立A. 使学习儒家思想成为做官的唯一途径B. 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上唯一的学术思想C. 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D. 有利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天下【答案】D【解析】【详解】解答此题时注意时间是汉武帝时,当时推崇儒学,“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以儒家学说为教育、考试内容,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处于独尊地位,故D项符合题意;唯一表述太过绝对化,不符合史实,A、

10、B两项错误;科举制是隋朝以后建立的,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故选D。9.“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A. 智者运动B. 十二铜表法C. 文艺复兴D. 宗教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新艺术的到来”“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可确定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文艺复兴,C正确;AB项与材料中的“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无关;D项与材料“只是新艺术的到来”不符,排除。10.他们热衷语言、逻辑的表面说服力,他们认为能言善辩是一种技巧,

11、是可以传授的,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这里的他们A. 尊崇理性主义B. 坚持德知合一C. 崇尚传统权威D. 强调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描述的是智者学派,这一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选项D正确;选项A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选项B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排除;智者学派反对权威,排除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题干判断这是对智者学派的描述。11.学历史离不开特定的时空,下图A处14世纪兴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 A. 使人类精神开始自我觉醒B. 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C. 使“人性”开始摆脱教会束缚D. 描绘

12、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地图中A可知是意大利,14世纪兴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该思想运动提倡人文主义,促使“人性”开始摆脱教会束缚,C正确;使人类精神开始自我觉醒是智者运动,A错误;文艺复兴并不是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B错误;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的是启蒙运动,D错误。12.“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苏格拉底受审时的这几句辩辞,表明他高度重视A. 公民生存权利的重要性B. 思想言论自由原则的重要性C. 雅典司法公正的重要

13、性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苏格拉底自比牛虻,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论唤醒民众,因此他认为处死他会对雅典民众造成巨大损害,说明其重视思想言论自由,选项B正确;苏格拉底并未对自己的生存权进行辩护,选项A排除;选项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苏格拉底时期的雅典已经不是贵族专权,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解读,明确苏格拉底认为缺少苏格拉底思想言论的督促,雅典民众会遭受巨大损失,由此思路解答即可。13.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西塞罗旨在说明( )A. 讲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B. 将理性

14、主义发扬光大C. 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D. 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中“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可知,这说明了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功利主义”的内容,故A、C均不正确;“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B不正确。14.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法语热”的实质是A. 民主共和思想受到整个欧洲的欢迎B. 法国是十八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

15、中心C. 欧洲国家普遍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矛盾尖锐D. 欧洲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渴求【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体现了欧洲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渴求,故D符合题意;“整个欧洲”“普遍”太绝对,故AC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不符合题意。1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爱情和享受家庭的快乐,同时又肯定达芬奇虽一直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却一生不娶;赞美彼特拉克可以写无数情诗给所爱之人,却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也不破坏别人家庭幸福。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人文主义者A. 主张防范

16、个人私欲的泛滥B. 号召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C. 强调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D. 尚未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旨体现在“却”之后,作者意在肯定达芬奇和彼特拉克的“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防范破坏他人幸福的个人私欲的泛滥,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内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重要主张,但不是本题的主旨,故BC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就是要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故D不符合题意。16.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学者卡尔.莱昂哈德.赖因霍尔德解释说:“启蒙一般来说,意味着从能够具有合理性的人当中制造出理性的

17、人。”这两人( )A. 对启蒙运动的看法有质的不同B. 都认为人类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C. 都正确揭示了启蒙运动的内涵D. 都强调道德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康德与卡尔.莱昂哈德.赖因霍尔德的主张均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鼓励人们运用理智,摆脱权威,故C项符合题意;二人看法均反映了对理性主义的推崇,排除A项;题干并非强调人类从成熟至不成熟的过程,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排除D项。17.人文主义与古希腊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人”对“神”的否定B. 关于“人”的继承关系C. “人神”并重D. 关于“神”的继承

18、【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核心是重视人的价值,而这在古希腊哲学中已有体现,因此两者是继承关系,选项B正确;古希腊哲学中的智者学派也反对神的权威,因此选项A排除;古希腊哲学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也强调人的价值,人神并不是并重,排除C;人文主义核心是人而非神,排除D。18.阅读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表,由此可知思想家主要观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 法国思想家侧重人权B. 他们都否定封建制度C. 他们阶级属性相同D.

19、 二位思想家观点对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伏尔泰的主张可知,西方启蒙思想家侧重人权,选项A正确;黄宗羲并未否定封建制度,排除B;黄宗羲是地主阶级,伏尔泰是资产阶级,排除C;两人都反对君主专制,因此并不对立,排除D。19.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这说明A. 儒家思想导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B. 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 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D. 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答案】B【解析】【

20、详解】由材料可知,儒家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不利于科技理论的升华,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领先世界的,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环境和民族心理,C、D两项错误。【新知生成】中20.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由此可见,徐光启A.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 有力推广了棉花的种植技术C. 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 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总结的拣核、早下种、深根、

21、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农业生产从犁耕、下种到施肥等流程,可以看出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引进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的表述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没有体现棉种植技术的推广、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的改变,排除BC项。21.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A. 明清社会向近代化转型B.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C. 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D. 儒学价值观遭受到挑战【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内容可知明清著作多是总结性巨著,体现了封建

22、文明进入总结阶段,故C项符合题意;明清传世著作多但主要是对封建文化的总结性著作体现不出向近代化转型的趋势,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各种传世著作,体现不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走向衰落,故B项不符合题意;大量巨蓍的出现无法体现明清时期儒学价值观遇到挑战,故D项不符合题意。22.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发流,靡所不备”。这使得唐诗A.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B. 博采众长,名家荟萃C. 风格迥异,形式多样D. 风格繁多,流派纷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发流,靡所不备”可知,材料说明唐诗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故A正确;材

23、料信无法体现唐诗名家荟萃,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唐诗的风格、流派,排除CD。23.“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主要体现了汉字A.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B.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 象形文字成为主要的形式D.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汉字的神韵【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显示古代汉字演变的趋势,汉字的起源是最早的刻划符号,即图画文字,后发展为象形字逐步发展而来。正确;汉字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错误;汉字有六种造字法,并非都是象形文字构成,象形文字也不是主要的形式,C正确;D项说的是中国的文人画的特点。排除。【

24、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汉字的特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中国的书法等也需要掌握。24.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之前查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A. 北京政府积极支持报刊业的发展B. 北京政府寻求进步C. 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成为时代呼声D.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北京政府要求解禁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这些报纸的名称反映出当时爱国救亡、主张共和、追求表达民意等要求,政府的解禁进一步反映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是时代呼声,是当时社会的潮流思想。再结合1916年这个时

25、间信息,当时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思潮风起云涌。故C正确;北京政府对部分原来查禁的报纸予以解禁不能体现对报业发展积极支持,故A错误;当时的北京政府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寻求进步不是本意,而是不得不顺民意,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错误。25.“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下列历史人物都曾经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探索救国之路而奋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A. 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B. 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C. 都对中国人的思想起到过解放作用D. 都主张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中国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孙中

26、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因此,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对中国人的思想起到过解放作用,故答案为C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是魏源,排除A项;只有孙中山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B项;魏源没有提出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社会,排除D项。26.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办学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据此可知,时务学堂A. 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B. 主要培养传统儒家人才C. 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D. 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时务学堂的办学宗旨和目标

2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将救亡与维新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C项正确;维新派的指导思想已经突破了中体西用,其主要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在此之前,维新思想已经开始了其启蒙和宣传,ABD三项错误。27.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这说明( )A. 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B. 孔子的传统形象被颠覆C. 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D. 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变革的呼声日渐强烈。康有为改变孔子形象,试图为变法制造舆论与历史基础,但他的这一做法动摇了传统统治的理论

28、基础,故支持者甚少,故选B;康有为托古改制完全是为变法服务,对孔子形象的改变颠覆了读书人的世界观,因此不被多数人认可,与清政府加强舆论控制无关,排除A;康有为借助孔子宣传变法思想,说明其思想并不激进,排除C;康有为将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体现的是对传统心理的照顾,D项排除。28.“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魏源海国图志原叙)。魏源说这话是为了A. 强调“御敌”“款敌”的必要性B. 说明“御敌”“款敌”的可能性C. 阐明“御敌”“款敌”的利害关系D. 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答案】D【解析】【详解】魏源主张“知其形”“知其情”,结合所

29、学可知,魏源主张关注世界形势,选项D正确;材料中魏源强调的是“御敌”“款敌”时应当注重的是知彼,选项A不是魏源重点关注内容,排除;材料并未分析“御敌”“款敌”的可能性,排除B;材料未阐述“御敌”“款敌”的影响,因此选项C排除。29.毛泽东曾谈到:“中国急需把各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上述论述应出自于下列哪一论著A. 论持久战B. 论十大关系C. 论联合政府D. 井冈山的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打败日本侵略者”可知毛

30、泽东论著写于抗战时期,又根据材料“各党派和无党派团结”、“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富强的新中国”可知毛泽东论述的是抗战胜利后的建国方针,故答案选C;论持久战写于1938年,重在论述抗战的军事策略,A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B错误;井冈山的斗争写于土地革命时期,重在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D错误。30.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A.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B. 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

31、渡的长期性C. 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D. 认为资产阶级应该保留自己的立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认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允许存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自己的立场和思想,这一认识符合过渡时期的基本思想,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可以看出毛泽东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这种认识是符合国情的,但谈不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故B正确,A错误;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认为资产阶级应该保留自己的立场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联系所学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

32、质和特点分析解答。31.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A.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答案】B【解析】【分析】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胜利在望,因此提出的“工作重心”是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也即从“包围城市”转 变到“夺取城市”、 “管理城市和发展城市” ,故B正确。A项要到1952年底新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项的“认识”未变;D项是从新中国成立时开始的。点睛: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33、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2.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

34、”又要反“右”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要注意概括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句子。33.毛泽东说:“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江泽民也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

35、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材料中两个“伟大的工程”的共同含义是要求中国共产党A. 永远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B.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毛泽东的说法出自1939年10月的共产党人发刊词,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也是强调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B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人民支持才能持久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思想路线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

36、息,故D不符合题意。34.“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的某些部分就是对列宁主义尤其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继承、深化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邓小平A. 阐述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C. 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D.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即强调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可见邓小平理论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故B符合题意;邓小平强调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不正确;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利

37、用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党的建设问题,故C不正确;新经济政策没有涉及国家统一问题,故D不正确。35.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B.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C.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D.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1978年我国才确立改革开放政策,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过度的拨乱反正,故B错误。教育和考试虽然需要一定的政治指导,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故C错误。文革结束刚刚结束,对

38、抨击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可见人们的思想尚未完全解放,故选D。36.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此后,党和政府A. 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 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 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故D项符合题意;1957年开始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

39、针,故A项错误;1965年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B项错误;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故C项错误。37.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决定因素B. 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 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1967年中国氢弹爆炸成功,根据材料“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说明1967年氢弹爆炸提高了国际地位,增强了国

40、际影响力,从而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为C;氢弹爆炸成功促进中国重返联合国,但是不是决定因素,A错误;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D错误。38.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A. 工业化建设成就B. “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C. 改革开放的实践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41、“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特区精神”经过了2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而产生的;“载人航天精神”提出于2005年,继承了建国以来精神财富,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由此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新中国6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故D项正确;“大庆精神”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成就,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故B错误;“特区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故C错误。39.新华社电:

42、“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可以判断出这是“文革”时期空间技术领域的成果,即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故C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错误;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43、。40.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 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 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 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D. 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在1958年和1959年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体现了中国在某些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D正确;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我国的教育等各个领域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人才匮乏,A错误;材

44、料体现的并不是左倾冒进的结果,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欧美等国家的比较,C错误。41.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 实施“211工程”计划D. 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1960年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工科人数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以培养工科人才为主,与“一五”计划以来优先发展重工业包括工业各项建设相关,适

45、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故B项正确;1956年底中国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错误;CD两项均是在1995年,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然后进行排除。本题的时间信息是1960年,由此排除即可。42. 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 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 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 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可知B不正确,先排除。C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D“双百”方针的提出是

46、在1956年。改革简体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减少扫盲的障碍,所以答案为A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点评:本题考查材料和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刚刚解放,“扫盲”就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50年底,全国各地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详解】43.1970年4月26日,英国星期日快报评论说: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通知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核大国,中国也具备了投掷洲际距离的核武器的能力。此报道所评论的“成功”A. 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 表明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C. 使中国打破了西方核威胁D. 得益于高等教育空前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0年

47、”和“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等信息可知,报道所评论的“成功”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使中国打破了西方核威胁的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C项;1970年属于“文革”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遭到极大破坏,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0年”来确定答案。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44. 1642年,爱尔兰科学家波义耳在真空容器中发现铅弹和羽毛从相同高度同时坠落容器底

48、部。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同时松开了左手的锤子和右手的羽毛,锤子和羽毛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他们本质上追随伽里略所开创的( )A. 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B. 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C. 严密的数学演绎的方法D. 以实验和事实来验证观点和理论的科学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讲述了一件科学实验的发现过程与实践过程。伽利略在这个实验中起到的作用就是用实践来证明了理论的正误。这也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也开创了一代实验物理学的世界。因此本题选D选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伽利略45. 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上、中等阶层激烈反对国家

49、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的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这种观点( )A. 由达尔文提出B. 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C. 由凯恩斯提出D. 受到了相对论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本题选B,社会进化论并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所以A错误。C和D与题干不符。考点: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生物进化论达尔文。46.有人认为英国维

50、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年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科技文化的全盛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A. 富尔顿发明汽船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C. 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D.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答案】B【解析】【详解】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在1859年,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富尔顿发明汽船是在1807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在1866年,但不是英国的成就,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1687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7.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51、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性,这种现象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A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理论基础;B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是运用经典力学原理,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

52、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磁感应)。48.1769年,蒸汽机作为一项实用的发明已进入到应用阶段,后来才得到科学原理的改进和发展。而电报通信的发明是()A. 垄断组织推动的结果B. 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C. 传统工业发展的结果D. 经验技术积累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1837年,美国的莫尔斯首次展示可记录书面消息的莫尔斯电报装置。此后电报通信一直是重要的通信手段。而垄断组织形成的主要背景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时间上不符合,故A项错误;电报的酝酿和产生出现在“科学时代”开始之时。这个时代的特点在于追求物理学、化学等纯知

53、识和基本理论,电报是科学时代的产物,故B项正确;传统工业主要为西方经济学家使用,指经济发达国家的整个工业中,其地位逐渐下降的工业部门。主要是传统的基础工业,如钢铁、汽车、建筑、纺织、橡胶、造船以及与它们相关的一些附属工业部门,而电报通信属于新兴工业,故C错误;经验技术是指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归纳、创造或发明的技术,具体体现在物质手段及方法、技能、技巧等。经验性技术以经验为前提,没有相关经验,就没有相关的技术,而电报通信为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故D错误。49.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

54、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A. 经典力学B. 相对论C. 进化论D. 量子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50.有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说明了A. 百度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需B. 互联网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C.

55、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D. 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既丰富了知识,又限制了思维,体现了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故C正确;从材料信息看不出百度是人们生活的必需,排除A;材料不是强调互联网对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作用,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百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不是特别强调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排除D。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51.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

56、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三 北方的强敌(契丹)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其对西北,亦复鞭长莫

57、及,难于驾驭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代的?在评价宋代的问题上,你有何认识?(请结合必修一、二、三所学到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谈谈你的你看法)【答案】(1)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2)观点: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认识:若从积贫积弱角度论证,

58、则需要从中央集权加强,冗兵、冗官、冗费,对少数民族妥协方面;若从宋代进入繁荣阶段论证,则需从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科技(印刷术、指南针的使用)思想(理学)文化(宋词)等角度说明【解析】【详解】(1)该题的第一小问属于内敛型试题,从材料一中的“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官僚组织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是官僚的教师”等处可以看出宋明理学的特点有: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从材料二中的“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一处看出宋明理学的特点有: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第二小问属于外延型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宋明理学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59、;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2)该题分为两个小问,首先要找出观点:从材料三中的“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一处可以得出,作者认为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其次是谈认识,属于相对比较主观的论述题,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角度,但要注意的是史论结合:若从积贫积弱角度论证,则需要从中央集权加强,冗兵、冗官、冗费,对少数民族妥协方面;若从宋代进入繁荣阶段论证,则需从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科技(印刷术、指南针的使用)思想(理学)文化(宋词)等角度说明。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

60、洞劝学篇(1898年)材料二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经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材料三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

61、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为“内学”的“中学”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2)材料二从哪一视角否定“中体西用”思想?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并加以说明。(3)材料三中陈旭麓的观点启示我们学习西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内容:政治:维护封建制度;文化:固守传统文化与儒家伦理。(2)视角:是否推动实现社会(文化)转型。说明:“中体西用”思想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利于深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中体西用”思想阻碍封建文化的近代转型,不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62、3)启示:学习西方应立足实际国情,尊重传统;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一中“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学”在政治强调维护封建制度,文化上是固守传统文化与儒家伦理。(2)视角:根据材料二“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 “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可知它是从中体西用没能推动实现社会(文化)转型来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说明:根据材料二中“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 “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体西用”思想对中西文化

63、交流与融合,对深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阻碍作用,分析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利于封建文化的近代转型和思想解放。(3)启示:材料三中“那个时候的中国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等信息,结合现实中的改革开放,可知我们在学习西方时,应立足实际国情,尊重传统,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

64、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

65、社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起因:自然科学的发展。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或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66、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自然科学得到发展。(3)选择: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等西方文明的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择: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解析】【详解】(1)起因:依据材料“由于具有自然属性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来看,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注重尊重人的价值,而启蒙运动则推崇理性。(2)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来分析中国与欧洲差异的原因。即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

67、制空前强化,而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不断的发展,文化上中国儒家学说占据统治地位,而欧洲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的解放。(3)本题主要考查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著作应当有不同的理由。即选择: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等西方文明的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择: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5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68、实现亍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键词:据长街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关键词:真理标准、南方谈话主题: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阐述:1976年,“文革”结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改变,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69、,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的改革进入到关键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方谈话”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总而言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思想解放。【解析】【详解】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点为改革开放。根据材料提供的关键词真理标准、南方谈话可以找到论题思想解放有助于改革开放。论述过程侧重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如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南方谈话”从理论角度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方谈话”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最后写出结论,达到升华。在论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按照设问要求作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