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标内容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理解内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学会解释地形成因。区域认知:认识主要岩石类型及分布,识记全球板块分布。地理实践力:野外观察与辨识常见的岩石、向斜、背斜、断层与地形。知识体系导图一、岩石圈的组成1岩浆岩(1)形成过程: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2)常见类型: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1)形成过程(2)常见类型:石灰岩、砂岩、
2、页岩等。(3)主要特点:一是具有层理构造,二是常含有化石。3变质岩(1)形成过程: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2)常见类型原有的岩石变质后的岩石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花岗岩片麻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如花岗岩;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如玄武岩。层理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韵律层理、块状层理等。石灰岩是沉积岩,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纯大理岩为白色,含杂质时带有各种杂色,具有美丽
3、条纹,为主要的装饰建筑石料及雕刻石料。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又称汉白玉。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循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上部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重熔再生才能转化。三、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4、。2构造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分类运动特点对地形影响水平运动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3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1)褶皱概念: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形态形态岩层状况常见地貌倒置地貌背斜向上拱起山岭谷地向斜向下弯曲谷地、盆地山岭(2)断层形成: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张力或剪切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常见地
5、貌:断块山、沟谷、陡崖。(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中容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水平运动过程中伴随着垂直运动,垂直运动过程中也有水平运动。一般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褶皱是岩层的变形,断层是岩层的变位。褶皱(背斜、向斜)是岩层变形形成的地质构造;山岭、谷地是地表形态,属于地形。背斜形成初期,在地表一般为山岭,在遭受长期的外力侵蚀下,形成谷地;向斜形成初期,在地表一般为谷地,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在两侧遭受长期侵蚀后,中部高耸成山岭。考点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
6、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1)、(2)题。(1)昆仑玉为青海省格尔木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与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B C 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B C D【获取信息】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图中指向岩石的箭头表示不同环境形成不同的岩石;岩石指向不同环境的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相同。【尝试解答】(1)D(2)A解析:第(1)题,图中箭头表示固结成岩,箭头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表示熔岩冷却,箭头
7、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箭头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相同,因此属于变质岩。第(2)题,古生物进入岩石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固结成岩作用完成。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一般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
8、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常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2021潍坊模拟)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1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A B C D2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1A2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浮山的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其属于侵入型岩浆
9、岩。在图中,来自地幔,应为岩浆;为岩浆形成的两类岩浆岩;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为侵入型岩浆岩。第2题,结合上题,浮山的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则其最开始的地质作用应是岩浆侵入;接着经历的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最后经历了风化和侵蚀变得地势陡峭。(2020淄博模拟)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3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Aa Bb Cc Dd4图中b到d的过程( )A均在地表进行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C物质来自地壳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3A4B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地理事物的关系可知,a为岩浆岩,b为风化、侵蚀,
10、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为冷却凝固,为固结成岩。黑曜石为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第4题,图中b到d的过程,各类岩石经过一系列作用,形成了变质岩,岩石性质发生了变化。考点二地质构造与地形(2020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中最先形成的是( )A B C D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获取信息】断层位于向斜位置,岩层在褶皱的下部。砂砾石层下部的褶皱较平坦,玄武岩穿过褶皱、砂砾石
11、层。【尝试解答】(1)D(2)C解析:第(1)题,按照沉积的规律,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形成的比晚;处断层线通过所在岩层,但没有通过所在岩层,故形成的时间早于但晚于;为堆积于表层的喷出型岩浆岩,其形成应晚于;故中形成最早的是。第(2)题,砂砾石层的下界相对平坦,说明该区域地壳运动稳定,但砂砾石层的下界面有明显岩层缺失痕迹,可能是岩层遭受侵蚀。背斜和向斜比较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基本形态岩层形态特征地表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脉;但是有些背斜由于顶部受张力,岩层断裂,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有些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侵蚀而成为山岭判断地质构造的三个
12、”依据”(1)依据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利用此方法判断时,要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2)依据岩层新老关系: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如下图中A所示为背斜,B所示为向斜)。(3)依据岩层的断裂和移动:一是看岩体是否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如下图中A、B、C三处为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2020北京等级考)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
13、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 B C D2图中(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1C2A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 为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为安山岩,为喷出型岩浆岩;为石灰岩,为沉积岩,可能发现化石。第2题,图中断层切断沉积岩层,故断层形成晚于褶皱。(2020济宁模拟)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3对图中断层L形成时间的推断,正确的是( )A比N地层形成时间晚B与O地层形成时间同步C与M地层形成时间同步D与P地层形成时间一致4对该地地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P地层的岩石为变
14、质岩BN地层中含有大量油气资源CM地层中可能发现生物化石DO地层中可能存在煤层3A4C解析:第3题,断层L两侧的岩层M岩层和O岩层间存在错位移动,说明断层是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因此断层比MN形成的时间晚,A对;图中的砂岩、页岩、石灰岩的形成先后顺序是M、N、P,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该岩浆岩,所以图中的M岩层早于O岩层,断层L两侧的岩层M岩层和O岩层间存在错位移动,说明断层是发生在岩浆活动之后,B、C错;根据图中的断层上部没有P的错位,断层的右侧的上部也没有N岩层的分布,所以判断图中的P是最后形成的沉积岩,覆盖在最上面,D错。第4题,读图可知,P岩
15、层为砂岩,砂岩属于沉积岩,A错;油气资源存在于背斜地质构造中,N地层不具备存在大量油气资源的条件,B错;M地层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可能发现生物化石,C对;O地层为岩浆岩,煤层存在于沉积岩中,D错。考点三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获取信息】图中区域位于6S,106E附近,图中最大的岛屿是爪哇岛的一部分。【尝试解答
16、】C解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的若干单元。2板块运动: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构造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3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运动张裂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示(2020青岛模拟)读板块构造
17、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板块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 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1C2C解析:第1题,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一个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3个。第2题,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处,属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近海的岛屿,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它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理现象的机理。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图示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
18、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4下列地貌单元的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5图示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典型地理事象是( )A地震和褶皱 B断裂和褶皱C褶皱和海沟 D火山和海沟3C4B5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第4题,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地带。第5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区多形成火山和海沟。地中海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的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地中海平均深度1 450米,有记录的最深点是希腊南面的爱奥尼亚海盆,为
19、海平面下5 121米;地中海盐度较高,最高达395;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历史比大西洋还要古老。【探究思路】探究思路一特提斯海约在距今28亿年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格局与今天完全不同。那时,在冈瓦纳古陆的北部与劳亚古陆的南部,是一片规模巨大的古海洋古地中海,地质学家也称它为”特提斯海”。问题1特提斯海形成于哪一地质历史时期?(区域认知)提示:古生代。2特提斯海形成之前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怎样的?(区域认知)提示:世界只有一个大陆,称为泛古陆(盘古古陆)。探究思路二早期地中海古地中海从中国大陆退出,可能发生在18亿年前;而古地中海从西藏北部、东部和云南西部完全退出,可能发生在一亿年前。到了距今
20、7 000万年前,西藏、云南等地地壳开始上升,迫使古地中海完全退出中国大陆。问题1古地中海从中国大陆完全退出是哪个地质年代?(区域认知)提示:新生代。2该时期的构造运动形成的地形区有哪些?(区域认知)提示: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伊朗高原、阿尔卑斯山等。探究思路三现代的地中海距今800万年前,范围辽阔的古地中海,由于两个大陆靠拢并发生碰撞,它的面积不仅大为缩小,而且逐步呈现封闭状态,失去了与世界大洋的联系。问题1地中海是哪些板块碰撞形成的?(区域认知)提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2地中海的形成说明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关系。(综合思维)提示: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海陆变迁是构
21、造运动的表现。【研究结论】【案例应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读图,完成问题。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解析: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且两板块相对运动,向北向亚欧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欧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答案: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造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碰撞,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欧板块下插入,逐渐隆起形成世界最高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