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017全国卷“欧洲联邦”设想(提出背景、未能实现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2019全国卷阿拉曼战役(背景、意义)2019全国卷中国战区的设立(背景、意义)2019全国卷欧洲第第二次世界大战场的开辟 (英国态度、意义)2018全国卷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变化(认识变化、背景)2018全国卷英法对德实行经济封锁(措施、作用)2017全国卷开罗会议(中美首脑会晤的成就、意义及美国东亚秩序的构想)2017全国卷日本侵略口号的变化(变化概况、企图目的)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2018全
2、国卷中国参与联合国的创建(中国贡献和主要原因)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命题分析1依据不拘泥于课标和考纲要求的知识点,紧扣选修3所列考点,同时与必修内容形成互补。2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考查重点。3与中国崛起、欧洲一体化、美国战略等热点密切相关。4侧重考查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重大史实历史背景、原因、意义。备考建议1把握选修3的主干考点。2关注与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国家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热点问题相关考点。3通过真题训练,提高材料解读和归纳能力。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的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
3、的不平衡性加剧。3重要原因。海外殖民争夺的矛盾加剧。(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4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二)过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事件)影响爆发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第二阶段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对德宣战,苏俄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相继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影响1经济方
4、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2)欧洲的国际统治地位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3科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4思想观念。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1建立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2
5、)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2凡尔赛体系的构建。(1919年)(1)建立: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2)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3)特点:掠夺性;分赃性;脆弱性;不持久性。(4)影响。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为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创造了条件。使欧洲和西亚的政治格局重大变化,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3华盛
6、顿体系的构建。(1922年)(1)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2)影响。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改变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格局。a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b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c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1)经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2)政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3)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二)国际联盟1成立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7、,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国联盟约。2成立。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3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5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6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7活动。(1)恢复战后欧洲经济。(2)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3)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4)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8评价。(
8、1)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未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三)非战公约1签订时间。1928年8月。2创始国及签订。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4评价。(1)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2)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一定进步意义。(3)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主要原因。德国、日本
9、、意大利等国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3诱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4加速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1)实行原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2)实质:姑息纵容法西斯扩张。(二)进程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10、3转折。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4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认识1胜利的原因。战争的正义性;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战略指导正确;战争动员有力。2胜利的历史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2)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3主要启示。(1)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奋斗,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前进的最伟大动
11、力。四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2表现。项目美国苏联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提出“马歇尔计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建华约组织3.特点。(1)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
12、域。(2)欧洲为重点地区,覆盖整个世界。(3)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4影响。(1)美苏冷战,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二)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1变化。(1)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新“遏制”政策;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施加压力。(2)苏联: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3)结果:1987年美苏签订“中导条约”及19851988年的43个双边协议。2特点。战略优势转向美方,苏联外交战略逐渐收缩。3美苏关系发展变化的启示。(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3、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3)必须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的选择。(4)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三)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1成立。1945年10月正式成立。2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3作用。时期国际形势历史作用及评价1945年到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美苏成为超级大国,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开始“冷战”;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积极作用:自1948年开始进行维和行动;进行原子能管制和裁军;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消极作用:成立之
14、初被美国控制,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和政治斗争的场所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逐步减弱推动非殖民化;展开人道主义援助;解决难民问题;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联合国不再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希望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裁军和防止核扩散;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协议4.联合国能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1)建立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2)组织方式不同: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
15、和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3)国际形势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一)朝鲜战争1背景。朝鲜南北对立;美国的霸权政策。2概况。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军仁川登陆,占领平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1年开始停战谈判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3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局部战争。(2)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正义、反对强权的精神。(3)战争结束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二)越南战争1背景。(1)法国侵略越南,日内瓦协议签订,南北分裂。(2)美国干涉越南内战。2过程。特
16、种战争(20世纪60年代初)局部战争(1964年)转折(1968年)停战协定(1973年)。3结果。1973年在巴黎签署停战协定;1975年越南实现了统一。4影响。(1)迫使美国实行亚洲收缩战略。(2)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三)中东地区的冲突与和平1中东问题的由来。(1)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中东地区民族分布比较复杂,宗教矛盾复杂。(3)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是阿以冲突存在的关键。2中东问题复杂性的原因。(1)历史因素:长期的民族矛盾、宗教信仰、领土、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2)现实因素:联大分治决议没有解
17、决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国际力量介入,分别支持一方。(3)关键因素:对同一块领土都提出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战争造成部分领土主权和占有权的分离。3中东地区和平艰巨性的原因。(1)中东问题有其复杂深刻的历史根源。(2)阿以双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是其症结。(3)外部势力的插足,是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4)阿拉伯国家内部不团结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5)联合国受大国摆布,缺乏控制力。4历次中东战争。(1)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1949年,阿拉伯国家失败,引起新的领土纷争。(2)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结果英、法
18、、以先后撤军。(3)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叙利亚的大片领土,在联合国干预下,战争进行了6天即告结束。(4)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同以色列交战,收回了部分失地。5中东和平进程。(1)背景:前四次中东战争并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2)序曲:埃以和解和“戴维营协议”。(3)存在的问题:耶路撒冷地区的归属问题;犹太人的定居点问题。(四)两伊战争1原因。领土纠纷;宗教矛盾;少数民族问题;国际因素。2过程与结果。1980年9月爆发,1988年实现停火。3影响。给双方造成了巨大损失;造成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分裂;给美苏插手该地区
19、创造了条件。(五)海湾战争1原因。边界纠纷;油田之争;地区争霸;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后,中东地区局势动荡。2过程与结果。1990年8月爆发,1991年2月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的决议,战争结束。3阻止伊拉克侵略的努力。联合国、美国。4特点。一场高科技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局部战争。六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1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1)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2)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3)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4)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走向缓和。2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1)谋求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20、(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成为世界潮流。(3)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改变现状。(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障。3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三)“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20世纪,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频繁的局部战争的影响。3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4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5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需要。(四)当今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1政治: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有效制约霸权
21、主义和强权政治,制止战争。2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发展,促进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经济建设的需求。3思想: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平与人道主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一、对战争的分析认识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
22、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二、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1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国际合作成为绝对必须之事。
23、正是这种经济趋势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得以成功抑制,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2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道路曲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妥协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3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
24、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4)在战争还未消失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三、局部冲突及国际法、国际组织及和平运动的分析认识1局部冲突。(1)局部冲突产生的原因。历史原因: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信仰或领土、边界纠纷。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瓦解、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
25、、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现实原因: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问题和海湾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从冷战到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的演变,美国推行霸权政治密切相关。(2)局部冲突的教训。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2国际法、国际组织及和平运动。(1)形成背景。对战争罪责的裁决。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力量的增长
26、。和平人士的推动。(2)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影响因素:和平机制;主导力量;大国关系;等等。前景认识:维护世界和平具有艰巨性与紧迫性。(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
27、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明素养本题从中国战区的设立切入,既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进行说明的能力,又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研题问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答案源于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课本;背景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8、“说明”答案源于材料信息的分析和教材;意义把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背景思考。解材料根据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材料“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背景),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意义);根据材料“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得出: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意义);根据材料“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
29、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背景);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意义)。定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1(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
30、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
31、边哀叹欧洲衰落了”可知: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据材料“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得出: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据材料“192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第(2)问,根据材料“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并结合所学得出: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据材料“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得出: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据材料时间
32、“1929年”并结合所学得出: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最后得出结论:设想脱离现实。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2(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
33、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1)根据材料,概括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解析
34、:第(1)问,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曼罗兰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到“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得出: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据材料“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在世界反战大会上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得出: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第(2)问,根据材料“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
35、可分析得出: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民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据材料“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在世界反战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答案:(1)变化: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2)原因: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民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
36、效果。形势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3(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
37、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至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根据材料“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可得出: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根据材料“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可得出: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第(2)
38、问,根据材料“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可得出: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根据材料“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可得出: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作用: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4(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大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
39、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
40、中途岛海战分别是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进而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根据材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墨索里尼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可知,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根据材料“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可知,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第(2)问,据所学可知,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与瓜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根据材料“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分析可知,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41、答案:(1)背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意义: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5(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这一太平洋
42、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得出:1939年中国共产党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据材料二
43、“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得出:1941年中国共产党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第(2)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进程来说明。1939年认为是帝国主义战争,据材料一“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再结合英法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来说明。1941年认为是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根据材料二“太平洋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
44、斯同盟在形成中。答案:(1)认识: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6(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
45、,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过程中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
46、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逐句提取信息,概括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为即可。第(2)问,结合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得出: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根据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根据材料“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得出: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答案:(1)活动: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原因: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