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美国,人们向来对“特权”现象 ,却惟独为校车大开绿灯。按照美国交通规则,校车的路权可谓 ,其“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李世石和阿尔法狗之间的人机大战,李世石落败,让人惊呼电脑的智力和20年前已不可 ,不过,李世石人气还是因人机大战而赶超“当代男神”宋仲基。A不屑一顾 高高在上 相提并论B不足挂齿 至高无上 相提并论C不足挂齿 高高在上 同日而语D不屑一顾 至高无上 同日而语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
2、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B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C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茶“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荼,苦荼也。”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
3、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1杭州龙井。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2苏州碧螺春。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3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4庐山云雾。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4、5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6恩施玉露。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7白毫银针。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8武夷岩茶。产于武夷山。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乌龙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9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10普洱茶。普洱属于黑
5、茶,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理作用,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
6、、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明代文人学士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
7、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选自咬文嚼字汉字趣编之十六)3下列有关“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中“荼,苦荼也”和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证明。B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从而使茶具有了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C中
8、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D“茶”这个字出现较迟,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4下列有关“中国十大名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绿茶、白茶、黑茶等品类,杭州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属于绿茶。B“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的因产地得名,有的因形得名,因形得名的有苏州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C好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冲泡后,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兰花香,后尝纯浓味,回味无穷。D普洱茶被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5根据原文内容,
9、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文人饮茶的兴起带来了咏茶的诗词歌赋的出现,茶走入了文化圈,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B唐代禅教兴起,寺庙因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而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C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这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D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暗合了明代文人学士追求的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新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的境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孩儿面梁晓声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
10、有分量的书法家。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问归还什么?青年犹豫不语。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我这么一个儿子。”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到
11、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几个小伙子,攥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
12、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
13、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对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友人嗫嚅地说:“可是,可是
14、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友人夫妇,顿时肃然。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友人愧曰:“当然当然。”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
15、“孩儿面”之美誉。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16、) A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B小说中“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我”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又适时地对“青年”流露出钦佩之情。C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固然见出它见识不凡,但也说明他大胆冒失,所以才有了后来伐树的危险,差点丧失了性命。D小说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对视,嗫嚅而言,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E小说结尾友人展纸挥毫,题字相赠,不仅产生突转的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而且更好地突现出人情美,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17、7小说以“孩儿面”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8小说在刻画林区青年这一形象时,主要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主要写青年来京归还古砚,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青年讲述一段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龙潭夜坐王守仁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
18、自己生不逢时。10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 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 ,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 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13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五、作文14阅读
19、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到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辨析词语可从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辨析成语则主要考虑是否存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重复、谦敬错位、不合语境等问题。成语,贵在积累,重在运用,方可得在考场。不屑一顾:形容极端轻视。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语法不通。至高无上:最高,没有更高的。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相提并论”和“ 同日而语” 意思相同,且都多用于否定式。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
21、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语序不当,改为“以每年10%的速度”;B“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搭配不当;C缺少主语,可去掉“随着”。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B4D5D【解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可从文中找到与“茶”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张冠李戴,文中“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为了证明“茶在我国出现很早”。C项,“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
22、文是“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D项,“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可知“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故选B。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这一说法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原因还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故选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
23、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A项,“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B项,“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这一说法有误,原文是“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此处属于强加因果。C项,根据原文“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可知,C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故选D。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BD。(答D给3分,答B
24、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7小说是以古砚“孩儿面”为线索,集中、紧凑地展开故事情节的。通过归还古砚“孩儿面”突出人物形象,既表现出青年古朴美好的品格,也刻画出友人的内心世界。以“孩儿面”为题,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古砚情,有利于表达主题,突出人情之美。8谨守信用。仅为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千里迢迢归还古砚孩儿面。古朴淡泊。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青年不为所动:一无所求,友人以钱酬谢,他也拒不接。坚持执著。为了归还古砚,青年十几年间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心存感恩。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临走还不忘向老先生遗像鞠躬作别。9从故事情节看,这段往事是对古砚来历的必要交待,这才有了小说归还古砚的故
25、事,而且使得情节有了波澜。从艺术表现看,这是小说的插叙部分,不仅补充人物和事件,使内容丰富充实,而目小说结构更加曲折有致。从人物塑造看,也表现出上一辈人的勇敢、智慧、朴实、牺牲、友爱的精神品格。从思想内涵看,这段古砚情,蕴含着作者对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的赞叹之情,丰富了小说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可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感知,从故事情节、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项“因为他清楚这是一块非常值钱的古砚”错误,从文中看,青年并不是图钱的人,他注重的是承诺。C项“也说明他大胆冒失”这应表现了他的智慧,
26、并且这一情节与后面的伐树出事没有必然联系。E项“产生突转的戏剧性效果”表述不准确。故选BD。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本题可根据这些常见的作用,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概括。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
27、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可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描写分析作答。例如,为当年的一句托词,青年千里迢迢归还古砚孩儿面表现出来青年的坚守信用的形象。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青年不为所动:一无所求,友人以钱酬谢,他也拒不接。表现出了青年人的淡泊名利的形象。以此类推即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写作技巧的分析能力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分析时,应结合着小说中年轻人的主要故事内容,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思考,从思想内容、故
28、事情节、形象塑造、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作答。例如,从表现手法角度来看,小说插叙青年人的往事不但丰富了小说内容,还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有一定的作用。以此类推,再从其它角度分析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10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11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
29、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一点两分,答出三点即可,共六分)【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象的鉴赏能力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诗歌中描写龙潭夜的主要景物,展开合理的联想,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再结合着对关键词的理解
30、,分析其渲染出的月夜的静谧氛围及烘托出的诗人的落寞心境。关键词:花香、夜清、石林、茅屋、溪声、鸟、山、月夜、风等。诗歌背景可参考注释。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思考时,应根据常见的赏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知识积累,结合着具体词句分析作答。例如,本诗中运用了拟人、衬托、典故、多种感官描写。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不仅要分析运用的手法,还要答出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重在表现神似夸张和变形【解析】试题分析
3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根据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概括。是对前面的“来源于生活”;照应后面的“表现形似”;照应前面的“变形、夸张”。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3示例:画面左部是一束被捆扎在一起的树苗被栽在地上,下面写着“植数(树)”画面右部是一个人,肩上扛着铁锹,手拿着一张上书“植树100棵”的纸离开。(信息不遗漏,意思对即可) 寓意:批评了社会上那种对工作敷衍塞责、投机取巧的现象与作风。(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32、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
33、达运用E。14弯路乃捷径之母也许我们不必太过苛求有着“捷径情结”的人们,因为这或许是人类的本性吧。比如数学课上,常见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生活中人们喜欢“抄近路”,就连伟大的列宁同志为了赶到山顶看日出,也选了一条很危险的“捷径”上山当然主要是为了锻炼意志。很少有人单纯地“为走弯路”而走弯路,不抄近路的人或是想锻炼身体或是想欣赏风景,或是怕生命财产出问题。我也不想嘲笑那些绕了弯路的游客,关于“捷径情结”让人绕弯路的笑话,听得已经太多了。如果我是这群游客中的一员,我会很阿Q地说:“绕了弯路又怎样?至少我已经知道有一条山路是不能走的!”用当年爱迪生的口气。捷径从何而来?经验。经验从何
34、而来?弯路。套用某名人的话来说:弯路乃成功之母。当大多数猿猴还在藤条上荡秋千的时候,有那么几只试着用后肢站立起来行走。它们摔倒过无数次,满身伤痕换来一阵嘲笑,可谓走了无数“弯路”,多少年之后,我才有可能坐在这里用手写下这篇作文。当大多数欧洲商人都千里迢迢从好望角绕到亚洲去做生意时,坚信“地球是圆的”的哥伦布也来了“捷径情结”,想横渡大西洋去亚洲。在嘲笑与白眼中起航的他,在大海上历经艰险,也算是不少“弯路”。虽说“捷径”没找到,倒也有“意外收获”发现新大陆。前不久看“环宇探索”,一位科学家介绍人类如何去遥远的星球旅行。单靠常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只能通过“捷径”弯曲的时空。无数科学家正为找寻并实现
35、这条“捷径”而努力。这其中也会有许多的“弯路”等待着他们吧。但我坚信他们,不,是人类的梦想终将实现。“捷径”与“弯路”并不对立。“捷径情结”是一把双刃剑。在一段时间内,它会让你走弯路,走死胡同,撞得头破血流,还要受嘲弄和白眼,但在这无数“弯路”中,你可以慢慢积累经验,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捷径。在人类的历史上,“捷径情结”也导致了无数次“走弯路”,有时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每找到一条“捷径”,人的文明便前进一步。不怕“捷径情结”。也不怕为了寻找捷径而走“弯路”。只怕一辈子老老实实,安分守己,跟在别人后面走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捷径,永远也难有大作为。【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哲理性的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了年轻人与路人有关面对路途中遇到“恶狗挡道”的应对策略问题。年轻人的观点:对于路途中的困难、障碍等,要有选择性地绕道;路人的观点:要战胜困难或障碍才能到达远方。从命题意图角度来看,命题人倾向于第一种要扫平,战胜困难方能到达远方。据此可拓展延伸到人生路,也是如此。可参考立意:学会转弯或绕道或变通。也可以从路人的角度立意,反弹琵琶,从要勇于战胜困难,敢于面对等方面立意。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