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三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标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一些典型地貌景观或地质剖面图,从内力作用的角度探究褶皱、断层构造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结合交通线路等的布局,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体系导图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褶皱(1)形成原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2)基本形态基本形态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向上拱起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中间新、两翼老常见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倒置地形2断层(1)定义:强大的压力、
2、张力超出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发生断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对地貌的影响位移类型地貌类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其他地貌,如东非大裂谷垂直方向相对上升(地垒)发育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相对下降(地堑)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发育成沟谷、河流背斜和向斜是地质构造,描述对象是岩层;山岭或谷地为地形,描述对象是地表形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
3、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仅为断裂,不能算作断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形成的内力作用与断层有关,外力作用与流水的堆积作用有关。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由多个不规则的板块组成,板块上覆于软流层之上。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相向运动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相离运动裂谷、海洋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表现原因方式选择首选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与铁路相比,公路的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线路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麓、
4、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延伸方向迂回前进减低道路的坡度生态环保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2.山地交通运输的变化(1)原因: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变化:越来越多地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3)目的: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都位于印度洋板块。板块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大陆与大洋交界处,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在山区交通线路多沿等
5、高线延伸,成“之”字形在山区修建隧道,一般选择背斜部位来修建。考点一地质构造与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 B C D(2)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获取信息】某同学手绘某地地质剖面图。某地岩层弯曲、成分状况。【尝试解答】(1)C(2)A解析:第(1)题,由图例可知处为花岗岩,处为安山岩,这两处都是岩浆岩,处地层为砂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可能有化石存在。处也是岩浆岩,不可能有化石存在。第(
6、2)题,图示断层切断了甲、乙两个地层,证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甲处为岩浆冷却形成的,山峰是向斜成山,乙处煤层受侵蚀作用影响。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2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1)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所以煤、铁矿等矿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背斜下部
7、的向斜处。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3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导致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同时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4修隧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1)向斜是雨水汇集区,修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而背斜不易积水;(2)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修隧道不破坏岩层的连续性,不易塌陷,安全性强。5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图示判读方法看新老关系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看岩层弯曲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看
8、埋藏深度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埋藏深度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1分析大地貌形态的形成板块位置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新西兰南、北两岛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向运动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向运动喜马拉雅山非洲板块内部相离运动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离运动红海、死海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相离运动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2.判断某
9、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3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火山、地震活动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处附近。(2020北京模拟)江西省龙虎山景区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龙虎山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2图中()A处构造稳定适于修建地下隧道B处是相对上升形成的
10、断块山C处是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山峰D处岩层中包含有丰富的化石1D2.C解析:第1题,龙虎山景区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为沉积岩地貌,最初应较平整,为丁;后受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为乙;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峰林,为甲;最后,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为丙。第2题,处在断层线上,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于修建地下隧道;结合下层的花岗岩可以看出,处相对下降;该地位于湿润地区,处是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处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不包含有丰富的化石。(2020广州模拟)中生代以前,科罗拉多地区处于浅海环境;三叠纪末,在西部海岸火山链和古落基山脉之间形成大型内陆盆地,侏罗纪中末期至白垩纪
11、,西部内陆盆地进一步沉陷,海水入侵形成了西部内陆海道;晚白垩纪,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俯冲,引起西部内陆盆地整体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各种红层地貌景观。下图示意白垩纪期间北美大陆形成的西部内陆海道。据此完成3、4题。3科罗拉多地区形成西部内陆海道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断裂下陷B位于板块张裂边界,海水入侵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D河流溯源侵蚀,与海湾连通4美国西部红层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红层堆积盆地形成构造抬升外力塑造B构造抬升外力塑造红层堆积盆地形成C外力塑造红层堆积构造抬升盆地形成D盆地形成红层堆积构造抬升外力塑造3A4.D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科
12、罗拉多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大陆的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洲板块俯冲,导致科罗拉多地区断裂下陷,海水入侵形成西部内陆海道。第4题,根据“内陆盆地”“内陆海道”“形成科罗拉多高原”等信息可知,美国西部红层地貌的形成经历了盆地形成、红层堆积、构造抬升、外力塑造四个过程。考点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获取信息】图中等高线分布显示出南部为山地。交通线北部自东向西有河流流经,交通线路基本上与河流平行延伸。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交通线
13、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尝试解答】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与原因一般原则原因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低、技术难度较铁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
14、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的经过居民点;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施工难度;保障施工安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安全性;避免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
15、车辆行驶安全。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安全。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或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的工程量比较小。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交通示意图,20世纪30年代省道竣工,21世纪初高速公路竣工。读图,完成1、2题。1限制图中省道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植被2与省道相比,高速公路走向顺直的原因有()建设资金充裕地形平坦工程技术进步环境优美A B C D1C2.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省道沿等高线延伸,因而地形是限制图中省道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第2题,随着桥隧工程技术
16、的进步以及充裕的建设资金,高速公路可穿越山区,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简图,甲、乙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完成3、4题。3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A B C D4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A B C D3C4.B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沿直线穿过山地,因而要修隧道;并且该线路两处穿过河流,因而需要修桥。第4题,进行裁弯取直后,线路不再穿过河流,且该线路没有穿过等高线,说明所经地区地形平坦。地中海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的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地中海平均深度1 450米,
17、有记录的最深点是希腊南面的爱奥尼亚海盆,为海平面下5 121米;地中海盐度较高,最高达39.5;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历史比大西洋还要古老。【探究思路】探究思路一特提斯海约在距今2.8亿年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格局与今天完全不同。那时,在冈瓦纳古陆的北部与劳亚古陆的南部,是一片规模巨大的古海洋古地中海,地质学家也称它为“特提斯海”。问题1特提斯海形成于哪一地质历史时期?(区域认知)提示:古生代。2特提斯海形成之前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怎样的?(区域认知)提示:世界只有一个大陆,称为泛古陆(盘古古陆)。探究思路二早期地中海古地中海从中国大陆退出,可能发生在1.8亿年前;而古地中海从西藏北部、东部
18、和云南西部完全退出,可能发生在一亿年前。到了距今7 000万年前,西藏、云南等地地壳开始上升,迫使古地中海完全退出中国大陆。问题1古地中海从中国大陆完全退出是哪个地质年代?(区域认知)提示:新生代。2该时期的构造运动形成的地形区有哪些?(区域认知)提示: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伊朗高原、阿尔卑斯山等。探究思路三现代的地中海距今800万年前,范围辽阔的古地中海,由于两个大陆靠拢并发生碰撞,它的面积不仅大为缩小,而且逐步呈现封闭状态,失去了与世界大洋的联系。问题1地中海是哪些板块碰撞形成的?(区域认知)提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2地中海的形成说明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关系。(综合思
19、维)提示: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海陆变迁是构造运动的表现。【研究结论】【案例应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读图,完成问题。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解析: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且两板块相对运动,向北向亚欧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欧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答案: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造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碰撞,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欧板块下插入,逐渐隆起形成世界最高的高原。-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