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2.41MB ,
资源ID:9420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42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维设计》2015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3.4.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

1、第二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填写物质循环的概念图2据图回答碳循环过程图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摄食;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连线信息传递的种类2填写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1)作用: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连线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

2、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一、理解运用能力1.(2010全国卷)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答案:C2(2008广东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答案:D3下列有

3、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二、读图析图能力据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曲线回答问题。(1)光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哪种类型?答案:物理信息。(2)光的波长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率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什么功能?答案:影响生命活动。理清脉络考点一|以过程图为载体,考查物质循环的过程1碳循环过程(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

4、作用。(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2。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2)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3碳循环及存在形式(1)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2)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3)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典例1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过程来减少大气中的CO2C生物群落内

5、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解析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进入无机环境。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答案B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

6、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图示针对练习1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与群落两者间以CO2的形式循环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残尸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来源:学科网ZXXK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循环遭到破坏有关解析:选B碳在无机环境与群落两者间以CO2的形式循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会循环流动,信息传递既可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固定

7、为有机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多。2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选C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信息传递1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来源:学+科+网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8、来源:Zxxk.Com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联系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食物链越短,生产者越多,生物种类越多,关系越复杂营养结构越稳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比较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

9、循环生态系统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信息传递生物或无机环境多种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典例2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

10、,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解析该污染为有机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有机物越多,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也越多,溶解氧越少,A错误。答案A1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3正反馈与负反馈调节辨析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

11、平衡和稳态。实例:如右图甲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如右图乙所示。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创设情境,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间的关系,从中判断反馈调节的类型。4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12、)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选B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一、实验探究能力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考纲要求实验)典例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

13、验进行验证。 二、图表信息获取能力|碳循环示意图中各种成分的判断 典型图表课件展示更丰富见配套光盘 信息解读(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由多个内指箭头可判断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2)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内指箭头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3)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

14、的CO2库,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解题技法(1)分析此类图解,常根据双箭头;通过双箭头相连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生产者。(2)各种成分都指向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强化训练1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解析:选A解题时要以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途径为突破口,还要注意各选项中的箭头方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由于生产者和分解者接通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通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氧化无机物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样无机环境

15、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流经各级消费者,最后被分解者分解,又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的流动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解析:选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图中的食物链是ADEF,如果E的数量大量减少,则它的食物来源D的数量在短

16、期内会增加,而它的天敌F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因食物减少而减少。B属于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C为大气中的CO2库,碳在A与C之间是以CO2的形式流动的,而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 课堂对点练题组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2013南充三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只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C性外激素只能向同种昆虫传递D行为信息只能向异种生物传递解析:选C物理信息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昆虫的性外激素这种信号分子只能被同种昆虫所接收;行为信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可以是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是异种生物之间。2森林中,狼能

17、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A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B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选D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题组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2012海南高考)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

18、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选A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由题干信息知,甲引进后,其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甲的引进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故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4(2009天津高考)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9、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 D解析:选B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5(2012山东高考)右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

20、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解析:(1)据图分析,种群对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越严重,种群的数量下降越严重,结合曲线图判断可知,曲线能说明该种群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当该动物种群数量几乎降低为零时,说明环境已不适宜其生存,故不宜进行就地保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在其他

21、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而与该物种处在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获得的捕食机会就会增加,食物增多,所以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增加;该物种和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食草动物从青草的减少获得食物不足的信息,然后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1)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频率(2)增加(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课下提能练一、选择题1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根本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2、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解析:选A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扎得深、分布广,才能保持水分的正常吸收,抵抗外界恶劣的环境,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解析:选C生态系统平衡时,植物与动物数量不一定相等。3(2014南京模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捕食链中

23、,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选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生产者与消费者。4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中,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

24、能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解析:选D雌蛾分泌的物质是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利用性激素扰乱害虫的交配可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这种防治属于生物防治。5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解析:选C题干信息“树种单一”说明植物种类少,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

25、种类也十分稀少;“树冠密集”遮挡光照,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被破坏。6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

26、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7(2014泰州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解析:选C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8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

27、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D一定时间内,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解析:选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相对较高营养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一定时间内,M2增加即b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a减少,捕食者c增多,则所含有机物总量M1减少M3增加。9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在生态系统中

28、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该湿地可以处理大量的污水D增加该湿地中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解析:选A该生态系统中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若排入的污水超过其调节能力范围,则该湿地不能进行处理;增加湿地中生物种类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0(2014皖北十二校联考)动物生态学家对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4种经济动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种群 区域物种一二三四五AA1A3A5BB2B3B4CC

29、1C2C3DD1D2D3D5根据表中信息,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被调查的4种动物中,分布最广的是物种DBA1、A3、A5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C如果各物种存在着食物关系,且物种A处于最高营养级,那么各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BDCAD如果选一区域,用标志重捕法调查4种经济动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取第三号区域解析:选C从表中信息可知,D物种分布的区域最广;由于A1、A3、A5处于三个不同的区域且属于同一物种,所以可能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从第五号区域动物的分布能确定A与D之间应存在捕食关系;只有第三号区域内有4种经济动物,所以最好选择第三号区域调查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11下图是某

30、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选C图示X1表示光合作用固定CO2的过程,参与的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蓝藻等,蓝藻等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X2、X3等表示动物通过摄食同化有机物的过程,Y1、Y2等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的过程,Z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1、。一般情况下,X1过程固定的CO2总量大于Y和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分解者自身的有机物。当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X3X110%10%。12下图一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近40年每月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图,图乙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使CO2的消耗减少B图二中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f过程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二中甲代表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D图二中

32、丙所代表的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解析:选C图一中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是由化学燃料的燃烧造成的; 图二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无机环境中的CO2库,c过程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f过程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甲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占有的碳元素最多;丙是分解者,其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二、非选择题13.(2014济宁联考)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用字母回答),以上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33、是_。(2)向该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a),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_;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J/(cm2a)。(4)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5)当生物B因使用农药数量减少时,生物C的种群数量短时间内的变化为_。 (6)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_,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将_。解析:(1)图示生态系统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E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4、E不属于生物群落,图示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农田生态系统受到轻微干扰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a),B固定的能量为200 J/(cm2a),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 000100%20%;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B固定的能量200 J/(cm2a)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112 J/(cm2a),为88 J/(cm2a)。(4)除草、除虫合理地调整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5)当B减

35、少时,C的食物减少,种群数量短时间内会减少。(6)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将越来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E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或抵抗力稳定性)(3)20%88(4)合理地调整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减少(6)次生演替降低14下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其功能的恢复过程。请回答:(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_条食物链,鹰位于第_营养级。(2)若某种原因导致蛇全部死亡,而狐的数目不变,则环境容纳鹰的数目会_,原因是_。(3)

36、若调查该生态系统某区域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若用取样器取样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到的所有小动物_(填“能”或“不能”)构成土壤中的一个群落。(4)图2中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y越大,则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_(填“强”或“弱”);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解析:由图1可知,此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鹰处在第三、四营养级。由图可知,鹰、狐、蛇都捕食鼠,同时鹰捕食蛇和鼠,当蛇全部死亡而狐的数目不变时,鹰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食物链缩短,减少了能量

37、的损耗,鹰获得的能量增加,因此其环境容纳量增大。由图2可知,y表示外来干扰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偏离正常波动范围的大小,y值越大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x值越大,说明生态系统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越长,即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答案:(1)5三、四(2)增多鹰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食物链缩短,减少了能量的损耗(3)标志重捕法不能(4)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弱15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38、,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2)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_。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_。(3)如果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4)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解析:结合图1分析碳循环过程可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2过多,而大气中CO2过多是人类大量燃烧化学燃料造成的。图2中农作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固定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

39、耗、被分解者分解。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物种类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图1中丙代表分解者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蚯蚓、食用菌。 答案:(1)生产者细胞呼吸化学燃料过快过多的燃烧直接(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3)生物种类(4)食用菌、蚯蚓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解读1细胞内的信息传递2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通过激素、递质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受精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识别等。(3)通过细胞通道

40、传递信息,如植物的胞间连丝。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如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2)生物与无机环境的信息传递,如物理信息。1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糖蛋白(蛋白质)B雌性激素只能被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甲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D若乙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其中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解析:选C雌性激素为脂质

41、物质,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其作用机理如甲所示。而人体大多数激素如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为蛋白质,不可以直接跨膜运输,这类激素的受体一般位于细胞膜上。2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分别是甲和乙B乙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比甲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C甲中细胞a分泌的信息分子通过体液只能传送至细胞bD甲和乙中特定的信息均依靠细胞b的特异性受体识别解析:选C本题涉及细胞之间信息传递两种方式的比较:甲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乙为细胞分泌的

42、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进入组织液,直接作用于受体细胞。两者相似点为特定的信息分子均依靠靶细胞特异性受体来识别,通过信息分子间接实现了信息交流。信息分子传递信息的一般步骤为:特定的细胞释放信息分子信息分子经扩散或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对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细胞内信使系统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选项C多了“只能”两字,甲中细胞a分泌的信息分子通过体液可传送至全身各处。3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BC D解析:选B生态系

43、统中信息的种类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为行为信息,为化学信息,均为物理信息。4下图为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理示意图:一般认为这类激素作用在靶细胞的膜上,并且与这类激素的特殊受体结合,结合之后,激素和受体结合物就激活了膜内的某种酶,这种酶与Mg2一起促进细胞质基质中的ATP转化为cAMP。cAMP影响细胞内某些酶及功能蛋白质的活动,如激活或抑制细胞内某些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分泌等。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膜上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可能是_,激素A能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_。(2)激素A能够作用于该靶细胞,而激素B则不能起作用,其

44、根本原因是_。(3)cAMP及激素发挥作用后往往被迅速分解而失去活性,这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4)若该过程表示的是垂体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则图中激素A可能为_。(5)性激素、胰岛素这两种激素的作用机制符合图示的是_。若图中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则该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所引起的生物学作用是_。若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的内环境的改变是_。解析: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随体液到达靶细胞后,会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细胞膜上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能与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激素A能够作用于该靶细胞,而激素B则不能起作用,

45、说明细胞膜上没有激素B相应的受体,其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未能合成出与激素B相结合的受体;cAMP及激素发挥作用后往往被迅速分解而失去活性,从而提高了调节作用的精确性;若该过程表示的是垂体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则图中激素A除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外,考虑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还可能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性激素为脂质物质,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不符合图示的激素作用机制;而胰岛素为蛋白质,符合图示激素作用机制,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能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若肝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胰岛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导致高血

46、糖。答案:(1)糖蛋白信息交流(2)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该细胞不能合成与激素B结合的受体(3)提高调节作用的精确性(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甲状腺激素(5)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高血糖5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 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会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2)精神因素使

47、T细胞活性下降,为什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_。(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填3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的相互接触实现信息交流。(4)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哪种途径实现的?_。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相互接触来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T细胞呈递抗原以及释放细胞(淋巴)因子的能力就会下降,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就会减少,故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会降低。答案:(1)释放神经递质(2)T细胞活性下降后,细胞(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量减少(3)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4)细胞间的相互接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