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二、过程与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一、问题导读1、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又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的东方先哲是 。2、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的是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 。4、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
2、”之道。“忠恕”就是 。5、孔子政治思想偏于保守主要体现在要维护 方面。6、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也就是指周礼。认为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 ”。7、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 之道。这就是孔子为人处事 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8、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 和 的思想。9、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是四书五经中“四经”的其中一本。10、孔子晚年收徒讲学,编辑文化典籍。其中包括后来四书五经的“五经”:分别是 。二、自主学习(问题发现)三、问题探究(问题的生成与解决):1、孔子生
3、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2、孔子曾向哪些人求取哪些学问?从孔子的求学经历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孔子向郯(tan)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到周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4、孔子周游列国漂泊游历长达14年之久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5、简述孔子的思想主张及教育主张?四、拓展训练(问题评价)孔子是春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回答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
4、、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5、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5、,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7、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标准作业结合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政治主张,分析他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反思小结1、我的问题:2、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