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6湖南四大名校联考)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姒、妊、妘、娮、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压迫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解析据题干“最早的姓氏”可知,姓氏与女性有关,中国古代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河南三市一模)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
2、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解析题干材料反映诸侯不尽义务,“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故选D项。答案D3.(2016陕西渭南模拟)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解析据题干材料“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表明中央官职分工更加细化,
3、有利于合理行使决策权力,减少人为失误,故选D项。答案D4.(2016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解析材料信息“进士诗赋,其弊三也”说明科举制考赋诗存在弊端,故选C项。察举制与材料中“进士”不符,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选官,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
4、错误;马端临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人物,故D项错误。答案C5.(2016广东广州一模)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D.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解析材料虽然显示了地方长官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同时规定”表明此题的重点是强调后半部分,即强调地方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选D项。答案D6.(2016东北
5、师大附中月考)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解析据题干材料,“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彼此攻讦不断”造成混乱局面,故选C项。答案C7.(2016广东湛江调研)顾炎武说:“今之君者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这反映出()A.专制制度强化导致事务繁杂B.机构膨胀导致地方负担过重C.中央
6、权重地方官责任心缺失D.官员之间互相推诿效率低下解析材料中“今之君者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反映了中央权重,“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反映了地方官缺乏为民服务的责任心,故选C项。答案C8.(2016四川绵阳一模)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总面积北方南方秦汉117(全国)5.72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3.851.9251.925隋唐124(北方)328(南方)6.423.213.21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 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D.经济
7、重心已经南移解析据材料“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表格”可知,从粮食亩产水平和全国耕地面积变化看,南方较北方有明显上升,故选A项。答案A9.(2016豫晋冀三省二模)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题干材料“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小农与市场有一定联系,故选C项。答案C10.(2016河北保定模拟)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
8、,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解析据题干材料“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番舶凑集,居民成市”,说明新兴市镇同国外市场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商贸联系,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有学者研究(宋本)清明上河图发现,图中汴京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这些细节传递出的信息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国防意识日趋淡漠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解析材料“图中汴京城墙
9、上下没有一个守卫,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说明国防意识日趋淡漠,故选B项。答案B12.(2016河北唐山摸底)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解析诗歌中反映出唐朝长安的商业活动有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宋代的汴州打破了商业活动中地区和时间的界限,说明坊市制度被打破,经济职能加强,故选B项。答案B13.(2016山西省一模)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粮食生产“仅支
10、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由此可知()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解析据材料“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可知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故C项正确。答案C14.(2016四川资阳一模)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解析结合关键词“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和学者多余”
11、等可知是法家学派。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主张社会变革,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C是荀子的主张,D是儒家思想,A是墨家思想。因此本题选择B项。答案B15.(2016河南八市联考)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解析据题干可知
12、,孟子提出天和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心性可与天命相通,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故选C项。答案C16.(2016陕西五校联考)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为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在长安的太学里,五经博士把“通经”(精通五经及其标准注释)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汉代儒学以经学为特征关注社会现实为治学的基本思想儒家学术体系日臻完善儒学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正统学问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思想,推崇儒学,把儒家经典五经作为教科书,故汉代儒学以经学为特征,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关注社会现实,故错误;董仲舒改造儒学,进一步完善
13、儒学体系,故正确;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故正确。本题答案为D项。答案D17.(2016河南郑州模拟)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解析根据材料“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可知,四库全书总目从有利于
14、民用传统科技观念的角度肯定了西方的农业水利,有利于西学东渐,故选A项。答案A18.(2016湖南四大名校联考)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A.写诗足以谋生 B.文艺商业化C.经济重心南移 D.已暂停抑商解析“鬻钱以糊口”说明写诗是谋生手段,但不代表“足以谋生”,故A项错误;北宋有读书人以写诗为生,说明诗歌商品化,故B项正确;材料展示了北宋东京的场景,体现不出经济重心南移,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王朝都推行的经济政策,北宋只是商业管理宽松,不是“暂停抑商”,故D项错误。答案B19.
15、(2016甘肃天水模拟)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解析据题干材料,元曲地位之所以低下,是因为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市民文化受到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选C项。答案C20.(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16、”。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其“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解析“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两者不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两者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合理性,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答案C 21.(2016贵州贵阳模拟)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A.颁布“解负令” B.设立“四百人会议”C.
17、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解析迁移所学可知,财产等级制度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符合“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故D项正确。答案D22.(2016湖北黄冈模拟)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这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严重缺陷是()A.泛滥为暴民政治 B.极端民主C.法律本身不公 D.公民的素质解析由于人们不满苏格拉底在法庭的辩论,最后完全按投票决定处死了他,这是极端民主的表现,故选B项。答案B23.(2016吉林长春调研)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 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
18、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A.陶片放逐法的实施 B.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C.雅典公民大会的盛况 D.雅典公民广泛参政解析题干“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通过抽签方式参与国家政事”说明了雅典公民广泛参政的现象,故选D项。答案D24.(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这表明罗马法()A.注重法律程序 B.追求公平正义C.保护公民人格权 D.已经十分完善解析“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说
19、明罗马法官对犯错的人仍然给予申诉权,体现了罗马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权,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25.(2016海南海口调研)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解析万民法适应了统治区域扩大的现实需要,缓和了矛盾,故A项正确;“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说明罗马强大不是依靠发达的工商业经济,故B项错
20、误;“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说明罗马强大不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2016河南信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
21、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
22、,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材料二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请回答
23、:(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8分)(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主要不同,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巡视制度的认识。(6分)答案(1)沿革:夏、商、周时期天子巡狩和“方伯”监察是萌芽时期;秦汉时期刺史巡视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正式形成;隋唐时期的“一台三院”体制标志着巡视制度成熟;明清时期御史巡按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进一步完备。 作用: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于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
24、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 (2)不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属于封建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统治者意志为准则;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注重倾听民意,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 认识:巡视制度有利于惩治贪腐、惰政等不良现象;发展和完善巡视制度必须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使巡视制度切实可行。 27.(2016四川绵阳一模)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錞、銍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25、战国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材料二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
26、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据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6分)(2)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迁。(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分析;第二小问,结合其对农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图片中手工业部门的分布地区和种类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两
27、个时期手工业部门分布地区的不同和手工业部门种类的不同说明。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结合变迁的原因及历史影响来评价。答案(1)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2)示例一:信息: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地区。说明: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
28、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大运河沿岸地区手工业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盐、铁等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代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说明:汉代盐铁官营;唐代制瓷工艺进步,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3)变迁:农业经营重点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评价:封建政府调整封建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为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不可能促进社会的深刻变革。28.(2016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
29、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
30、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任继愈儒家与儒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家的新特点。(2分)(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
31、的观点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与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8分)(3)依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一方面一方面”总结。第(2)问,“不同”从“本原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比较;“依据”据材料二中的“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概括;“证明”要结合所学知识,如果选择黄宗羲、顾炎武等,要突出“发展”“变化”的特征。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已经经过董仲舒和理学家的两次改造,结合董仲舒和宋朝理学家对儒学具体改造的
32、措施回答;第二小问,从巩固国家统治、铸造民族性格等方面思考。答案(1)新特点:佛道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2)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证明: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3)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