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38题,共38题76分)、材料解析题(第39题第40题,共2题24分)共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图一 石斧 图二 骨耜(复原图)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8题,每题2分,共76分)。1右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约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用磨制方法制作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时代为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北辽河等区
2、域均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其中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与东北辽河的红山文化,二者出土的玉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A漫天星斗B自成体系C绵延不断D多元一体3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中央集权得以加强B宗族权威日渐突出 C国家疆域得到拓展D国王权力高度集中 4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大动荡:诸侯争霸大思想:百家争鸣大变革: 大科技:铁器牛耕春秋战国A社会转型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D国家产生5史记记载:“(商鞅
3、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变法措施中与“家给人足”局面的出现无关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重农抑商C废井田,开阡陌D奖励耕织6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描绘了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绚丽画卷。下列言论与“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主张属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7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
4、经济昌盛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D国家统一,中央集权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9汉武帝时期,曾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发现很多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地方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奏报中央政府。为此,汉武帝A确立察举制B设立刺史制度C颁布推恩令 D平定地方叛乱10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
5、说明两人都主张A通过改造儒学以维系统治B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C厚今薄古以加强君主专制D实行德治以实现国家安宁11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1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 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3“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
6、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已经成熟C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对纲常之道D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14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A轻徭薄赋B虚怀纳谏C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15.新唐书兵志记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
7、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汉郡国并行 B汉末军阀割据C唐朝藩镇割据 D唐末宦官专权16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17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丝绸之
8、路成就盛唐气象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18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部尚书。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做选用与否的标准。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B使士族操纵地方政治经济C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D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19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枢密院C参知政事D三司使20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中,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
9、为“岁币”,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这带来的影响有北宋获得北部边境的安定财政状况日益恶化造成官僚队伍的日益膨胀激化了各民族矛盾ABCD2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财政收入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的出现A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B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变少C是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D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导致的结果221015年进士科考试的题目就出自中庸,1027年北宋仁宗赐给新进士的书就是中庸,1030年改为赐大学,此后两篇轮流赐给新进士,熙宁(10681078)中,论语孟子开始在科举考试
10、中各占一道试题。这些举措A强化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显著提升了“四书”的地位C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D导致科举取士制度逐渐僵化23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B江南经济的持续开发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24宋真宗咸平五年,政府以汴京城“衢巷狭隘”为由对坊墙整修,并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到仁宗景佑年间,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了”。这说明在宋代A政府态度决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
11、B商业活动已经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C政府调整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D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25“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管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行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A适应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促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6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
12、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意义重大 港口城市严厉禁止外国人居住和贸易宋代彻底放弃了海外贸易航线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外销商品ABCD2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不断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28在某地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它可能是一位具有一定身份地位者的墓,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有青铜剑、手抄本的离骚、唐三彩、雕版印刷的经文、活字印刷的唐诗等。请你根据自己所具有的历史知
13、识,判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最早可能是A战国B唐代C宋代D元代29元代的政书经世大典记载境内驿站1496 处,藏区大驿站28处,小站78处。故“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述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表明元代驿站A打破了闭关锁国局面B强化了政府外交职能C冲击了政府抑商政策D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30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度D元代的地方行省制31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
14、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这说明郑和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理念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C这一言论导致东南边患的日益严重D具有海洋开放、主权和忧患的意识32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A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33明成祖永乐
15、年间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辖34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狼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A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D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 35明朝皇帝崇祯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哀叹女儿“汝何故生于帝王家!”并亲手将其砍杀,然后逃亡煤山,自缢而死。出现这一幕的背
16、景是A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大金B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C清军歼灭南明残余势力D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了北京36“(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37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粮食输入地。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
17、,这主要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农耕经济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日趋细致D工商业发展推动种植结构变化38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些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39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
18、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
19、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3分)(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6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40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
20、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
21、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史学集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3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3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3分)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82=76)1-5 BDCAA 6-10 DDBBB 11-15 CDDBC 16-20 ADDBC 21-25 CBBCC 26-
22、30 ACCDC 31-35 DDBAD 36-38 CDB二、材料解析题:(12+12=24)39.(12分)(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商业市镇和草市大量出现;商业中心南移。(任答三点得3分)(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任答三点得3分)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3分)(3)影响: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冲击着自然经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繁荣;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任答三点得3分)40.(12分)(1)表现:
23、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任答三点得3分)(2)作用: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配合,互相监督,减少决策的失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任答三点得3分)(3)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任答三点得3分)(4)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共3分)